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3|回复: 0

[东方区] 揭秘:唐玄宗时代活神仙姜抚真的活了几百年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3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有个姜抚先生,自称活了几百岁,有长生不老之术。玄宗将他奉为上宾,王孙公子也趋之若鹜,名噪一时。某日,有个布衣书生求见,姜抚傲不为礼。书生再拜,问先生是何时人?答梁朝人。又问在梁为何官?答西梁州节度使。书生便起身叱道:“何得上欺天子,下惑世人?”盖梁朝僻处江南,并无西梁州,也无节度使这官位。姜抚被揭露,又惭又恨,不久便死了。

  姜抚的骗术并不高明,稍通史实如书生,三言两语就将之揭破了。然而何以能够骗到这许多人?文中关于玄宗皇帝的描写或许可以窥见端倪——“好升仙之言”。有所好,才会有人投其所好。换而言之,玄宗上的不是姜抚的当,而是自己的当。延年益寿、成仙得道、超凡入圣……心有种种妄念,骗子便乘虚而入了。秦始皇信道,至于“连弩射海日”;汉文帝问鬼,不惜“夜半虚前席”;梁武帝佞佛,毕竟“求福更得祸”……越是万乘之尊,妄念越深,一方面想要永享仙福,再活五百年;一方面又骄横自负,觉得天必眷顾于我,如此一来,正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信徒之愚蠢,并非蠢在智识,而是蠢在贪妄心。

  姜抚还算有气节,至少脸皮不够厚,竟会羞愤而死。在他之后,千百年来,各式各样的姜抚阴魂不散,层出不穷,比前辈又要高明许多。如之前的李一,今日的王林,其共同点在于上当的不是一般人,而是高官、名流、巨富,即所谓社会高层。这似乎说明,知识这个东西并不会因为财富、地位变化,在愚昧这事上,各阶层的水准大约是差不多的。当然,在诧异骗子何以有这么多信徒的时候,除了妄念这个理由外,也还要考虑到另一件事:“圈子”。据说很多人接触“大师”,并非真正信奉,而是为了进入“圈子”。姜抚之所以为世人所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玄宗的崇信,官员们才会趋奉。来访姜抚者,未必没有能够识破真相的。但趋奉可以与圈中人拉关系、套近乎,所谓“曲线救国”;揭露却要冒得罪他人的大风险——皇帝的新衣可不是谁都能说破的。愚昧、贪婪和怯懦,往往相伴而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0 07:59 , Processed in 0.4145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