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1|回复: 3

[国学论道] 新书推荐《缘术入道》谭源生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了本书,感觉不错,推荐给大家 。

《缘术入道》谭源生著

缘术入道 书面.jpg
发表于 2015-5-4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与“术”、“古典针灸”,正是我近年苦苦思索,不断求证的问题,不用说读到“缘术入道——开启古典针灸之门”(《以下简称“缘术入道”》这一书名时,内心的惊讶和激动,它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关注并思考这类问题的,至少还有另一个人。特借此机会将自己这些年在这方面的困惑、思考与探索简述如下,希冀能引起更多同道更多的关注。
1.        与中国古代重道轻术相反,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重术轻道的世界,这从我们日常熟悉的术语变化即可真切的感受到:医道→医术(如今人们赞扬医生说“医术高明”),针道→针法(人们赞扬针灸医生说“针法精湛”,“穴法神妙”),书道→书法,茶道→茶艺,剑道→剑术……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多针灸人大多时候已然不知“针道”为何,古道淡出视界而新道尚未建成,针灸学面临着无道可循的时期。临证时各是其说,各炫其能,何病何时用何法何术,皆不的确,全凭经验与习惯。
2.        道有什么用?“针道”之于“针术”犹如“道”之于“车”,车的功能再强大,如果没有车道,或道不合适,车的功能也无法发挥,必定跑不快,跑不稳,跑不远,最终成为一堆废铁。所谓“道之不存,术之难行”,多年对于中国针灸学术史的研究,使我比他人更清楚:历史上有多少针法、针术以及临床经验由于缺乏相应针道的承载而消亡。如今,新的针术、针法不断涌现,如果既不能被现行的理论框架容纳,又不能构建出新的理论以承载,这些一夜间涌现的新术新法,大多也会在一夜间消亡。
3.        与中国针灸类似的疗法,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曾出现过,为什么针灸学只诞生在中国?因为中国针灸有道可循,不断前行!而且,未来中国能不能继续成为针灸学发展与传播的中心,依然取决于道而不是术!
4.        什么是针灸之道?几千年来的针灸之道,是一个不断发现人体疾病与健康的控制“开关”位置、相互关系、以及不同种类“开关”调控方式的过程。
5.        “道”与“术”的互动与循环:什么样的“道”才能推动术的发展?我在《黄龙祥看针灸》一书中多次提到一个思想实验:假设几十年前的人们,面对一盏声控灯,如何才能发现它的开关及其控制方式?开始必然是盲目的、偶然的,拍手灯亮、拍门灯亮、跺脚灯亮、踢门灯亮、摇铃灯亮、你喊叫“亮”灯也亮。如果持“拍手亮灯”法者构建一个“拍手之道”;“跺脚亮灯”法者构建“跺脚学说”,各法各派都为各自的经验构建出相应的理论假说,形成一条条孤立的小道,这样的道无助于术的发展与进步。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不论用什么方式,只要你发出的响声超过一定的分贝,灯就亮,真正破解出这盏声控灯的秘密——掌握了事物的规律,这时便能构建出一条能够说明各法各术的大道,只有这样的道才能极大地推动术的进步与发展!
6.        我在《黄龙祥看针灸》书中将针灸比之于音乐。音乐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之分。提到“古典音乐”人们会想到“成熟”、“样榜”;然而如今人们提起“古典针灸”,大多会联想起“传统”、“落后”。只是当外国人或西医生一次次从“古典针灸”中发掘出宝物时,或当代科技最新发现引发人们对“古典针灸”的某一理论与实践重新认识时,针灸人便陷入一次次的尴尬,然而短暂的尴尬之后依然是对“古典针灸学”的漠视。
7.        什么是“古典针灸”?简言之,是指那些经历时间长河的淘洗,众多流派的应用,不断成熟而成为典范,至今仍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的针灸体系。
8.        古典针灸与当代针灸最大不同在于诊疗理论体系。针灸穿着方药诊疗模式这双不合脚的“鞋”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我们需要穿新鞋驰新道,10多年前当我在公开场合明确指出现行针灸诊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方枘圆凿现象时,几乎无人理解,更无人认同。2008年,当我在南京举行的“针灸标准化实践与理论探索”会议上再次作“针灸诊疗规范的历史与逻辑”的主题演讲时,已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理解。
早在2001年我就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古典中国针灸学》一书的合同,但迄今没成书;专心做理论研究已整10年,还没有一本针灸理论专著,不是太忙,也不是太懒,而是太难。而令我如此为难的“古典针灸学”,以及“针灸之道”的探索,却赫然出现在谭源生新书书名中,急切地翻阅,书中从针灸学最根本的问题,到古典针灸学关键的理论命题,一直说到具体的临床应用,留下了一个个坚实而清晰地探索印迹,成为理解“针灸古道”的一个个路标,也是诠释“道与术”、“古典与现代”的生动实例。所有这些,令我从中感受到前行动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我还坚持写《古典中国针灸学》或《经络理论文本溯源与重构》,应当达到怎样的高度才拿得出手,才对得起读者?如果真有一天,读者能够看到这两本书或其中一本的话,在我看来首先应当感谢谭源生以及他的这本《缘术入道》!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具备内视的能力对针灸的作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16:20 , Processed in 0.0360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