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8|回复: 5

[东方区] 极度震惊!毛主席晚年时曾想和江青离婚!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5-2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沙田仔 于 2015-5-25 14:11 编辑

大家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揭秘:毛泽东曾想和江青离婚 为法官是否受理发愁
节选、摘录自凤凰卫视网站“凤凰私家相册”频道中的这个网页:http://phtv.ifeng.com/album/xiangce/detail_2012_09/10/17492493_8.shtml
360截图20150525123135500.jpg
毛泽东晚年的婚姻生活是孤独的,据他的贴身护士孟锦云回忆,有一天毛泽东突然跟她说,孟夫子,如果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我和江青离婚的消息会怎么样?

360截图20150525123209765.jpg
没等小孟回答,毛泽东便自问自答了,孟夫子你是答不上来的,离婚,我到哪里去起诉呦,离婚总要办个手续吧,到那个时候不知道是法官听我的,还是我听法官的,那可能要大大热闹一番。孟锦云说这是她进中南海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毛泽东主动谈江青。

以上两图及文字分别来自于原文的第9页和第10页。
另外,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贺子珍生的)在她写的书《我的父亲毛泽东》中说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江青对我不好,她嫌我老了,嫌我是土包子。她同你妈妈完全不同。”  在这本书中她还讲了解放后她与亲生母亲贺子珍之间的书信往来是如何被霸道的江青断绝的。现将该书当中讲述这两件事的段落节选如下(搜狐的新闻频道连载了该书,以下段落在搜狐的新闻频道中的具体地址则是:http://news.sohu.com/07/05/news144350507.shtml):

《我的父亲毛泽东》连载(十三)
2002545RNrVk0_b_2345看图王.jpg

爸爸说:江青嫌我是土包子,她同你妈妈完全不同

  我和爸爸单独在一起的时候,除了谈我的学习、生活之外,更多地则是谈妈妈。谈妈妈的现在情况和过去的往事;谈妈妈与爸爸那难忘的十年情谊。
  爸爸对妈妈念念不忘,旧情难舍。
  爸爸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爸爸知道,谁都无法去纠正这历史造成的错误,谁都无法减轻妈妈的痛苦。爸爸是深深地了解体谅到妈妈孤独、寂寞、凄楚的心情。正因为爸爸了解妈妈,爱着妈妈,为了安慰心灵上遭受过巨大打击与创伤累累的妈妈,爸爸从妈妈离开延安时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忘记妈妈。他写过信;派人去过;打过电报,希望妈妈回到他的身边。当这一切未能实现时,当年又把我送往苏联去找妈妈,让我代替爸爸去宽慰那颗饱尝孤独凄苦的心灵,去慰藉那颗远离祖国、远离亲人在异国他乡寄人篱下的孤苦的心灵。恐怕爸爸当时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中略)
  我在爸爸身边度过了最美好的青少年时代。我有更多的时间生活在爸爸的身边。爸爸爱我,我也爱爸爸,但我并不仅仅是爸爸一个人的女儿,我还是妈妈的女儿。我与妈妈同甘共苦、相依为命的那段生活,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爸爸爱我,但爸爸不自私,爸爸从不剥夺妈妈对我的爱。因此,爸爸对我的生活进行了妥善的恰当的安排。爸爸决定要我定期去看望妈妈,而每次我走前,爸爸总是亲自忙前忙后,准备这个,又让人去购买那个,带上这个,又别忘了那个。就这么千嘱咐,万叮咛,“代我照顾你妈妈。”这句话要重复说上几遍才放心地离去。
  当我从妈妈那里回来以后,爸爸又总是忙里偷闲,抽空儿和我一起谈起妈妈;问长问短,谈寒叙暖。有时我都笑了:“爸爸,您这话都问了好几遍了。”
  “老了,老了,爸爸没得记性了。”爸爸笑着用右手食指指指自己的脑门,引得我又跟着笑起来。
  妈妈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你的爸爸也是很孤苦、很寂寞的,你要多体谅他。”
    ……(中略)
  我说过,妈妈生病了,不就医,更不吃药,爸爸知道后非常难过。爸爸就在百忙中,总要抽空儿为妈妈寻药治病,写信劝告宽慰妈妈。
  说来也怪,谁劝都不听的妈妈,每当接到爸爸的信后,态度就发生变化,变得肯就医、肯吃药,情绪很快就好了起来,病自然就轻了许多。
  这人与人的感情,真是捉摸不透、说不明道不白的东西。
  爸爸把我看做是女儿,看做是他可以信赖并能真心相见的朋友,所以在我面前,爸爸从来毫不隐讳同妈妈之间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扯不开的情感。爸爸对我讲:“我知道你妈妈生病都是为了我。都是因我而起。只有我才能治好她的病。”
  “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爸爸叹息道。
  “江青对我不好,她嫌我老了,嫌我是土包子。她同你妈妈完全不同。”
  我深深理解爸爸内心的苦楚,可作为女儿,此时此刻,我能对我的爸爸说些什么呢!
133662.jpg
现在的李敏

  一幅“西瓜画”引来的风波
  1949年,我和二哥岸青同时回到爸爸身边。爸爸爱我这个女儿,同样也爱儿子。但江青不喜欢我,更不喜欢有病的二哥。总想找茬儿把我们从爸爸的身边挤走。
  江青借二哥生病这个机会让二哥离开中南海,离开爸爸的身边。
  爸爸用极沉重的语调对我说:“我爱岸青,也非常同情他。他很小的时候就跟岸英一块沦落上海街头,受尽了苦难与折磨,曾多次遭到警察的毒打,这些摧残对他的刺激太大了。他苦啊!因为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
  “他要搬出去了,要离开我了。我很难再常见他的面,更难再照顾他。以后,你就要代我多多照顾岸青吧!”
  在爸爸的神情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苦。萦绕着爸爸的苦,好像又不好说,无法说,却总困扰着爸爸。每每看到这,我心里也很乱,也很不是滋味。
  我也知道,我们这个家里的事,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好说,那么好办,别认为我们这“中华第一家”什么都应该排在第一位。家里的事,也够复杂,够烦人的。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水平虽然不是很高吧,但基本上还是能把自己的心意表达出来。那次,又是美术课,我画了个西瓜,又涂上水彩。我看看那西瓜,深绿的瓜纹,青青翠翠的瓜皮,真美!我越看越得意。心想:这次作业,准能拿5分!我看着看着,脑子一动,人们不是常说“隔皮看瓜,谁知里边是什么样”吗?对呀!我还应该看看里边。我就又动手在画纸的左边空当里,画了一块切好的三角形的西瓜,然后动手上色,真美!鲜红鲜红的瓜瓤,再点缀上几颗黑黑的瓜籽。这就告诉人们,那圆圆的西瓜里,也同样是饱含着红红的瓤、甜甜的汁,谁看了谁都想吃。
  我特别欣赏这幅画,我把它交给了老师。果然,老师在我的画纸上写了个红红的5分!
  后来,我给妈妈写信时,把我这得意之作寄给了妈妈,让妈妈分享我的欢乐,让妈妈看到我的进步。
  谁知妈妈的回信我没有收到,它却为我惹了祸。
  平时见人总爱说“这是我的女儿,比亲女儿还亲”的江青,不知是从哪儿来的无名火,找不到发泄的地方就冲我来了。
  平时很少或根本不进我房间的江青,那天突然腾腾腾地几步就冲进我的房间。我正在写作业,还未等我站起来,她就大声斥责道:“我问你,你用西瓜诗来拉什么线?搞什么鬼名堂?还嫌这个家不乱吗?”
  我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感到莫名其妙,我又做错什么事啦?我一言不发,随她叫喊去吧!她总有叫累了、说够了的时候。我一声不吭地站起来,望着她,听着她吼叫。
  “你妈在你的西瓜画上写诗讽刺我,嘲笑我,辱骂我……反了你们啦!这事没完!我要组织上去处理这事。非处理你妈妈不可!”(仗势欺人、公报私仇呀!——楼主点评
  她好像出够了气,刚要转身走,又扭过身来恶狠狠地说:“不光处分你妈妈,还有你舅舅,还有……还有你舅妈。都是他们出谋划策,是他们,在……在捣鬼……”气得她说话都语无伦次了。
  “我知道了,准是我妈妈有信给我。通信是我的自由,您不得到我的允许,没有权利拆看妈妈给我的信。这是犯法的。”我不紧不慢地说着。因为我知道,和她这种人吵是不管事的,你声音高一度,她会比你高八度。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现在是我有理,是她找上门来闹。偷看了我的信,是她没有理。
  她看我没有被吓倒,反而告她个没理,气得她鼻子差点歪了。她吭了两声又说:“这事没完,一定要处分你妈妈,看你还敢跳来窜去地……”她甩下这两句话走了。
  开始,我还真为妈妈担心,但又一想,不就是我的一张美术作业吗!要是只为一张作业就给人处分,那谁家的孩子还敢向家长报告学习成绩啊!当后妈的权力也太大了。而且这种处分也太没有道理。我想过,要是真的妈妈为这事受了处分,我非找爸爸评理不可!
  有时,我真想跑到爸爸跟前,把我受的气,把我的委屈向爸爸诉说一番。几次想去,我又都忍住了。我还是遵守我的那条原则:就是受到天大的委屈,绝对不去爸爸跟前告状,绝对不因为我的琐事,给爸爸增添麻烦与苦恼。为了爸爸什么我都能忍,而且全都忍了。
  女儿跟妈妈是无话不说、无事不谈的。当我寒假回到上海后,与妈妈闲聊时,把这次家里的“风波”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还问组织上是不是给了妈妈什么处分。妈妈听了我的话,很久很久,一句话也没有说。
  再后来,我无论给妈妈写多少封信:有的是报个平安;有的是告诉她我的学习有了进步;告诉她我按爸爸的吩咐读完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妈妈却从此再也没有回一封信给我。
  是江青,是江青割断了我与妈妈的书信来往。而那封信,那首诗,我至今未见过,也不知它的下落。
  我想爸爸肯定是知道这事的,只是不说而已。江青也知道,她除了借机冲我找茬发发火,出出她的邪气之外,她没有别的办法来对付我。尽管我对于她来说,是眼中钉、肉中刺,但她无法对付我。因为她也知道,我来这个家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这个家里却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因为我的爸爸爱我,有爸爸作为我的坚强后盾,她不敢把我怎么样。
  我也知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谁家都有是是非非,都无法说清楚。只要我不惹爸爸生气,不给爸爸增添麻烦与烦恼,我的委屈我忍,我甘愿当个和事佬。

毛主席说毛岸英曾这样骂江青:“你不照顾爸爸你就滚!”[转帖]
摘自《文汇报》的姐妹报《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2月17日那一期的第12版:http://dszb.whdszb.com/whdszb/html/2012-02/17/node_13.htm原标题是《毛泽东谈毛岸英》;作者金振林是湖南省作协的专业作家,代表作有长篇纪实文学《巨人之子毛岸英》、《毛岸英》、《毛泽东隐踪之谜》和《见证毛岸英》等,其中《巨人之子毛岸英》获中宣部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一等奖(参见百度百科的“金振林”词条与“中国作家网”的这个页面对他的介绍: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1723.shtml)。

    毛岸英,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便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大人物和特殊人物,季米特洛夫、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等。也正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没有特权,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乃埋骨异国。本文摘录《见证毛岸英》书中毛泽东等亲人口述回忆毛岸英的部分内容,此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金振林。

  张琼的回忆
     1950年“八一”建军节的晚上,在中南海。大家吃了晚饭以后,走了。张琼于1979年3月23日,在上海山阴路2弄5号家中——离鲁迅故居不远,向笔者回忆三十年前的一幕
  毛主席与刘少奇都住在中南海,中间只隔一条马路。
  毛主席说:“现在天亮了,我们要办公啦!”
  毛泽东长期养成的习惯,白天睡觉,夜晚办公,这是战争年代就形成的,结果,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客随主便”,把“日夜颠倒”。不过,像周恩来、刘少奇,一些具体的日常事务,不能让人家“半夜上门”,总是累的多,睡的少。
  张琼有些着急,她还没见到岸英呢,当时岸青还在苏联。
  毛泽东讲:“明天见他,我和少奇,随你住那一家。”
  张琼有些失望,直率地说:“明天?明天我要办公啦!”
  毛泽东与张琼是老熟人,又是开慧的同学,破例叫一个人把儿子岸英、侄儿毛远新喊来,朝张琼指了指说:“朱妈妈!”(张琼这个人的资料,大家可以上百度百科“张琼”词条进行查阅: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48432/8074292.htm,也可以到“中国红色旅游网”刊登的文章《毛泽东、杨开慧培养发展的女共产党员——张琼》中进行了解: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2009/112/091120354B0FH3HAE0HKHJBIA28K6.html
  岸英喊了一声朱妈妈,可调皮鬼小豆子毛远新不仅不喊人,还反问:“猪妈妈?为什么不叫狗妈妈呢?”
  毛泽东很生气:“对大人没大没小的,不懂礼貌,给我站在墙边上。”毛泽东给小豆子罚站,张琼说:“细伢子,懂什么,玩去吧!”
  “我问岸英:弟弟身体好不好?他说:‘在苏联治病,三弟岸龙走时发烧,组织上接去了,找不到了。”张琼回忆说。
  毛泽东对岸英挥挥手:“你去你去,给朱妈妈到杯茶。”岸英倒了一杯茶,跟张琼打个招呼走了。想不到这是与张琼的最后一面,三个多月后,在朝鲜牺牲了。
  毛泽东说:“我跟你讲,这孩子蛮可怜的,锻炼一下也好,住在牧师家里,牧师有大老婆小老婆,大老婆没地方出气就打小鬼,小鬼宁可饿死也不在他家里,后来就住在庙里。组织找到他们,岸青闯祸啦。”
  那一段张琼很熟悉:“组织上买他的报纸,报头好凶的。”
  毛泽东讲:“卖不掉呀,岸英要读书,买一本字典,卖了报就学习,钱就紧张,岸英早饭不吃,中午吃个大饼,省下来买字典。有时报纸卖不出去没饭吃。岸青卖到十一点,报也没卖几张,就在电杆上写‘打倒帝国主义!’。正好法国巡捕‘三道头’(袖上有三道金边)见到,一脚把他踢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岸英把他背到庙里,大家用些姜汤治了,好一些,从此神志不清。”
  还有岸龙的下落,毛泽东讲不清楚,他说:“问恩来晓得,组织上派人找过。”谈判时,周恩来住上海思南路,派人去找,连家都没有。
  “岸青脑神经坏了,经常一受刺激就坏。江青刺激了他一下,又不来事,又到苏联去。现在岸英跟我做翻译,几国文字都懂,捷克大使送皮鞋给我,是岸英做翻译,大使很欣赏他。”毛泽东说,“李杜是张学良底下的,化妆成一个文学翻译把岸英、岸青带到法国,董牧师儿子讲没有虐待他。”
  张琼讲:“找得我们好苦啊,总算还不错,十一二岁晓得买字典。”
  毛泽东讲:“他那时还管你找的好苦,他们被打得受不住,都是打的他(岸英)。流浪五年可能没有。”毛泽东又说:“这孩子脾气不好,心好。江青她姐姐接来住,吃饭在一道,摆架子,我没坐她就坐下来了,有时来迟了,江青就发火:吃饭也不来!岸英看不惯,就骂:‘你不照顾爸爸,你就滚!’岸英跟江青搞不惯。”
  牧师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收容二兄弟,不容易的,应该夸夸他,牧师是地下党员,大同幼稚园是牧师安排进去的,是天主教办的。
  上边这一段,是张琼讲给我听的,没有指明是毛泽东的原话,还是张琼自己的评价。……(后略)
发表于 2015-5-2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风言风语,早已听惯了。难道你真的信吗?
捕风捉影。
传来传去。
道听途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5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后来瞪整江有了一个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5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鬼编的哄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田仔 于 2015-5-25 18:36 编辑

文 革时江青下令把毛泽东的大儿媳投入监狱![转帖]
转自凤凰卫视的官网中的这个网页: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3_08/20/28801469_0.shtml?_from_ralated
核心提示:又是王洪文提审她,追问她怎样“恶毒攻击敬爱的江青同志”,她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8月17日第C2版,作者:叶永烈,原标题:《是谁把毛泽东长媳投进监狱?》——这是凤凰网上本来就有的对该文的最初出处的说明语
    刘松林,毛泽东的长媳,谁敢把她投进监狱?那是在1986年11月25日,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刘松林家中拜访。她知道我来自上海,便说起一桩令她难忘的往事——在“文 革”中,1971年10月,她被关进了上海的监狱。我感到非常惊讶。我连声问她,您怎么会被关进上海监狱?谁吃了“豹子胆”,竟敢把您关进监狱?听她细细道来,我这才明白在那荒唐岁月发生的荒唐事……
    被关押时双眼被布蒙住,十五年都不知道是在哪所监狱
    我问她,当时关押在上海什么监狱?她说,不知道,因为当时她被押上汽车之后,双眼给用黑布蒙了起来,连东南西北都不知道。
    我告诉她,由于多次前往上海各监狱采访,我对上海监狱的情况相当熟悉。她一听,非常高兴地说,如果我有机会出差上海,一定会拜托你寻找当年的关押之所。她很热情,那天一直谈到晚上11时。很巧,那天正值杨开慧的侄孙女孙燕来访,还谈及关于杨开慧的许多往事。
    过了20多天,1986年12月16日,我刚出差广西桂林飞回上海。翌日晚上,从北京出差上海的刘松林,来到我家。那时候,不时兴“打的”,她在上海又没有专车,她竟然是在上海友人陪同下乘坐公共汽车来到我家!
    她说,这次她出差上海,希望能够顺便查明在“文 革”中她的关押处。
    我问她,那个监狱有什么特点?
    她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我被关押在一幢楼房的三楼,窗上安装了铁栅,从窗口看出去是一片农田。”
    她的这一句话,使我猜出她那时候关押在上海何处。她所说的“窗上安装了铁栅”,表明是正规的上海监狱,不是临时关押的场所;她说的“从窗口看出去是一片农田”,表明是上海郊区的监狱。当时上海各监狱差不多都集中在市区,能够“从窗口看出去是一片农田”,我马上断定,她当时极可能被关押在位于漕河泾的上海少年管教所。那是一座老监狱,是从国民党手中接收下来的,原本叫上海漕河泾监狱。后来改为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当时,漕河泾一带属上海郊区,即上海县,所以旁边有农田。
    顾名思义,上海少年管教所是关押少年犯的,她怎么会被关押在那里?在“文 革”中,一切都乱套。上海少年管教所当时曾经关押了许多老干部以及文艺界人士。那里关押过上海市“走资派”陈丕显、曹荻秋。我在采访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时,他说他当时也被关押在那里,成了“少年犯”。贺绿汀回忆了一个细节:在关押期间,他到监狱理发室理发,发现地上有很多白发,表明那里关押的大都是老干部。
    我当即把我的判断告诉她。
    12月18日晚上,我乘坐公共汽车去看望刘松林。刘松林住在上海巨鹿路的空军招待所,15楼203室。时值严冬,屋里没有暖气,她戴着驼色绒线帽,穿着厚厚的咖啡色羽绒滑雪衫。她希望我能够陪她去上海少年管教所实地看一看,“求证”一下。我说,我可以帮助联系。
    帮助刘松林去上海少管所得到求证
    12月19日晚上,刘松林又乘坐公共汽车,第二次到我家。我告诉她,已经与上海少年管教所联系,明天去他们那里。刘松林很高兴。那天她在我的书房里,饶有兴趣地翻看我所收藏的江青(蓝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百篇报道的剪报以及诸多蓝苹剧照。
    12月20日,考虑到要走访监狱,刘松林请空军招待所派了一辆越野车,驾驶员叫小王。上午,刘松林与小王来到我家,然后我陪她乘越野车来到漕河泾,来到高高的围墙以及电网包围之下的上海少年管教所。1985年那部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电影《少年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当时,上海少年管教所里还关押着很多少年犯,所以进门要办理相关手续。
    上海少年管教所所长张谷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张谷雷所长在上海少年管教所工作多年,他根据刘松林所说的从窗口看出去是一片农田,带着我们来到2号楼,上了三楼。一到三楼,刘松林连声说:“很像,很像。”她沿着走廊信步往东走,走到尽头朝北的一间屋子,她自言自语地说:“像是这一间。”
    这间囚室当时已经被改作队长办公室。刘松林来到窗口,窗上安装着铁栅,朝外望去,见到一幢幢新盖的楼房。
    “那里原先是一片菜地。”张谷雷说。
    “这儿原先是──”刘松林指着窗外一片水泥地。
    “猪棚!”张谷雷和刘松林几乎同时说道。
    就像做地下工作对上了联络暗号似的,刘松林显得非常兴奋。她要找的“‘文 革’纪念地”终于找到了。
    她在那间屋里走着,看着,陷入痛苦的回忆。她说:“当时,有两个看守成天坐在我的床前,一日三班,严密地监视着我。屋里开着大灯,夜里一片雪亮,我睡不好觉。每一回上厕所,看守就紧跟在后边……”
    她还特地去厕所看了看,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发觉电灯原先装在门口,如今改成朝里了。
    “我们在前几年改装的。原先确实装在门口。”张谷雷说道。
    刘松林要我给她拍照。在那间囚室,在大楼前,在大门口,她留下一帧帧“纪念照”。
    刘松林说:“这些照片,比任何旅游照片都珍贵!”
    老杨也被捕了
    她还告诉我,当时老杨也被捕了。
    她所说的老杨,就是她后来的丈夫杨茂之。1990年夏日,笔者在北京采访了杨茂之。
    众所周知,1950年11月25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当时毛岸英只有28岁,而与毛岸英新婚不过一年多的刘松林只有20岁。毛泽东生怕刘松林受不了这样沉重的打击,瞒了她3年,才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她。此后,毛泽东把她当成女儿,劝她再婚,并为她物色对象。
    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向毛泽东推荐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说杨茂之也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而且为人忠厚正派。
    毛泽东同意了。
    其实,刘松林在苏联留学时,曾在一次留苏学生的集会上,见过杨茂之,只是当时连一句话都没有说。杨茂之是在1954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等一起前往苏联的。杨茂之在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学习。
    经毛泽东牵线,刘松林和杨茂之在1962年2月结为伉俪。那时,刘松林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在工程兵科研部搞技术情报俄文翻译。
在刘松林和杨茂之举行婚礼的时候,毛泽东托人交给刘松林三百元人民币购买礼品。另外,毛泽东还把自己刚刚创作的词《咏梅》,抄录了一份,送给他们,作为纪念。
    1963年10月,刘松林生下长子,她和杨茂之商量,取名“小英”,以纪念为国牺牲的毛岸英。
    刘松林说,她对于上海并不陌生,她出生在上海。老杨被捕之后,她不知老杨是否跟她关在同一个监狱中。
    刘松林说,她不时从窗口望下去,窗外除了有农田,还有晒被子的地方。她常常倚在窗边,细细观看那些被子,极力想从中辨认出哪一床是杨茂之的——因为老杨的被子是她亲手缝的。
    没几天,那窗便被看守用纸头严严实实地糊了起来,从此她再也看不到窗外的任何景色……
    江青下令逮捕刘松林
    “文 革”中刘松林在上海究竟是怎样被投进监狱的呢?刘松林对笔者说起她在“文 革”中的经历……
    “文 革”刚刚拉开大幕,刘松林便受到猛烈的冲击。谁发难呢?那便是“文 革”的“旗手”、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露峥嵘”的江青。
    那是在1966年7月26日,江青率“中央 文化 革命 小组”来到北京大学,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点火”。照理,这“点火”,也就是点“文 革”之火罢了。可是,江青越讲越激动,把进驻北大的工作组组长张承先批判了一通之后,忽地把家里的事也夹杂在一起进行“揭发”:“再看看张承先的干部路线,在领导核心中有一个张少华,是中文系五年级学生。她的母亲张文秋是一个×××××××××。她自己说是毛主席的儿媳妇,我们根本不承认!……”
    张少华和毛岸青是在1959年结婚的。她确确实实是毛泽东的二儿媳妇,而江青却声称“根本不承认”!江青的一番话,马上就被作为“中央 首 长讲话”印成传单,撒向全国。
    张少华和张文秋闻讯,连夜转移,以避江青派人追斗。她们在北京东躲西藏,过着艰难的日子。
    祸水马上殃及刘松林和杨茂之。
    杨茂之在和刘松林结婚后,从空军学院调往空军部队,在北京附近的沙河机场当团长。后来,又调往山东高密。“文 革”时,老杨已是空军飞行副师长。可是,老杨竟被看成“不可靠的人”,被“停飞”,停止党内外一切职务,停职检查。从此他被剥夺了驾驶战鹰冲上碧空的权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老杨被调到济南接受批判,然后又调往江苏盐城。
    刘松林在北京进不了中南海,处境也很不好,她只得带着孩子离开北京,前往江苏盐城,和丈夫生活在一起。
    可是,江青仍不放过他们。终于,在1971年10月,刘松林和老杨双双被捕,被投入狱中。他们成了“反革命”,成了“政治 犯”。
    江青究竟以什么借口逮捕他们的呢?
    杨茂之告诉笔者:他自从“停飞”以后,心情很苦闷。后来又得了肝炎。1970年,他在上海住院治疗,一住便好久。突然,有一天几个军人闯进医院,把他逮捕。押上汽车,他的两旁坐着两个看守,与刘松林被捕时是同一模式。
    汽车开了好一阵子,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迄今他还未查清楚),他被押进一间黑房子。
    房子里没有一扇窗,地上很潮湿,铺着稻草。几天之后,才算给了张小木床,晃晃荡荡的。屋里点着耀眼的电灯。离他一米处,一直坐着一个看守。门上有观察孔,门外的看守也随时监视着屋里的一举一动。他的裤带、鞋带都被抽掉了,生怕他自杀。原本吃空勤灶的他,如今吃犯人的伙食。
    没多久,进来了两个军人,打开牢门,一边一个挟着他出去。他双手提着没有裤带的裤子,脚下拖着没有鞋带的棉鞋。一出门,刺眼的太阳光,使他目眩眼花。他被拖着走向一排平房。走近了,他见到门上写着绿色的三个字:“提审室”。
    进屋之后,老杨见到在一张桌子后边,坐着好几个人。其中一个女的,五十多岁,穿便衣。还有三个男的,穿军装。他很快认出其中一个男的,脸色铁青,坐在正中──那是王洪文!
    屋子很深,两个军人在离桌子几米远处,让他站住,仍一左一右挟持着他,生怕他动手似的。他刚一站定,王洪文便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把桌子茶杯的盖子都震掉了,茶水洒了出来。王洪文厉声说道:“杨茂之,你知道你的罪行吗?你恶毒攻击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你攻击敬爱的江青同志,就是攻击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你必须老实交代你的严重问题。”
    老杨怒目而视,一声不吭。
    王洪文见他不理不答,继续高声训斥道:“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的那些话,无非是从你老婆那里听来的。告诉你,我把你老婆也抓起来了!你不要抱什么幻想,你必须集中交代你的罪行──怎么恶毒攻击江青同志。你写出交代,不许交给别人,我派专人来取,严防扩散。”
    老杨一听,这才知道刘松林也被捕了。
    老杨始终沉默不语。王洪文骂骂咧咧一阵,只得结束了“提审”。
    原来老杨这人,早就看不惯江青,而他又心直口快,因此他的话成了“恶毒攻击”。老杨“最严重”的“罪行”,是他在住院期间,听见别人在议论江青是“伟大的旗手”,一定会成为“接班人”。老杨不以为然地说:“不会的,江青不可能接班。毛主席说过,‘不会的,她不行’!”
    老杨的话被汇报上去……
    毛泽东主席说:“娃娃们无罪”
    刘松林被捕后,最初是与老杨关在同一监狱中。但是她并不知道老杨被捕了。
    有一回看病时,一位好心的大夫故意慢慢翻动病人登记表,停在老杨那一页上。刘松林看见杨茂之的名字,吃了一惊,知道了他被捕的消息。
    她很想知道老杨关在哪里。可是,不久她被转移到另一处监狱──也就是上海漕河泾监狱。她记得,转移时来了一辆越野车,前座坐着上海造 反 派头目戴立清,她坐在后座,两侧各坐着一个押送者。上车之后,她的双眼被蒙上黑布。
    她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大罪”。
    又是王洪文提审她,追问她怎样“恶毒攻击敬爱的江青同志”,她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身陷囹圄,她细细寻思,唯一的解救途径是向毛泽东主席求援!
    那句所谓“恶毒攻击”的话,不是杨茂之创造的,也不是刘松林发明的,而确确实实是毛泽东亲口说的。那是刘松林和张少华终于有一天得以见到父亲──毛泽东主席时,问道:“听说,江青要接班,是真的吗?”
    毛泽东哈哈一笑:“不会的,她不行!”
    这是刘松林亲耳听见的“最高指示”。回家之后,刘松林兴高采烈地把“最高指示”告诉了杨茂之。老杨是个直肠子,心里存不住话。当别人吹嘘江青是“接班人”时,老杨实在忍不住了,说出了那句“最高指示”……江青知道了,唯恐这一“最高指示”在群众中传开,于是赶紧把老杨和刘松林关进监狱。
    刘松林深知,只有父亲毛泽东能够救她。于是,她想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可是,监视人员昼夜盯着她,她怎能悄悄写信?即便写成了,怎么寄出去呢?
    左思右想,刘松林忽然心生一计:明人不做暗事,索性公开提出,要给毛泽东主席写信!写了信,托谁递上去呢?就叫王洪文转上去!她料定王洪文不敢不转上去,因为她日后总有机会见到父亲毛泽东的,一旦说起王洪文扣压她的信,王洪文担当不起……
果真,在王洪文提审她时,刘松林提出要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而且要由他转交。王洪文不得不答应下来。不过,王洪文提出一个条件,信不能封口。
    刘松林把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信,当面交给王洪文。
    王洪文真的不敢扣压此信,转给了毛泽东。
    父亲毛泽东读了女儿刘松林的信,才知道发生了怎么一回事。他作了指示,说:“娃娃们无罪。”
    “最高指示”下达之后,江青、王洪文不得不放掉了刘松林和杨茂之。
    那时,刘松林已在上海漕河泾监狱被关押了五个月之久。她刚生了老四,在狱中被迫从早上5时起床,一直坐到晚上10时才能躺下睡觉。要用冷水洗衣服,手指都红肿了。她,一身是病。
    刘松林虽然出狱了,却又进了空四军的所谓“批林学习班”,成天要写“揭发”材料。
    刘松林质问那个“批林学习班”的头头:“我跟林彪反革命集团毫无关系,要我写什么‘揭发’材料?”
    经叶剑英元帅帮助,毛泽东主席同意,刘松林终于得以回北京治病。
    粉碎“四 人 帮”,使刘松林和老杨喜不自禁。1979年,老杨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
    老杨后来也调回北京,1983年起,在空军学院担任研究部副部长。
    老杨无限感慨地对笔者说:“那十年,倒霉的十年!从‘文 革’一开始,我就倒霉,就‘停飞’。唉,真是一言难尽,一场噩梦……”
    老杨还说及,1980年在审判“四 人 帮”的那些日子里,他去北京正义路,观看了开庭的情形。他看到江青、王洪文受审,非常解气。他说:“他们终于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希望提审当年关押她的戴立清和廖祖康
    1986年12月20日那天在上海找到了当年关押的监狱之后,刘松林提出,希望提审当年押她进上海少年管教所的戴立清,还有王洪文的机要秘书廖祖康,以了解她当时被捕的详细情况。
    戴立清和廖祖康都是王洪文的“小兄弟”。戴立清在“文 革”中造反起家,当上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常委。粉碎“四 人 帮”之后,被定为“四人 帮”在上海的帮派头目。1982年8月21日,戴立清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后有关方面说“这些人不宜接触”,但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组织,让监狱方面要求戴立清、廖祖康做出交代。刘松林不便直接与戴立清、廖祖康见面。
    离开上海市公安局政保处之后,我陪刘松林游览上海徐家汇,然后到我家。这是她第三次来我家。我的母亲请她在家中吃晚饭,她很高兴。她每一回到我家,见到长辈,都很尊敬。
    她说,这次上海之行,终于找到了“文 革”中关押她的监狱,弄清楚了关押她的来龙去脉,为写作回忆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她告辞之后,就回北京去了。
    两个多月之后——1987年2月14日,刘松林从北京给我来信说,“春节后我还未与政保处联系,我想他们也够忙的,还是往后拖拖再说吧。”
    我在收到刘松林的信之后,于1987年2月17日写了回信,给她寄去在上海少年管教所里拍摄的照片。后来,1988年4月5日,我在上海一家劳改工厂采访了廖祖康。廖祖康详细谈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对王洪文的印象,但是关于王洪文审问刘松林的情况,他并不清楚。
    1996年5月24日,我在北京看望老杨和刘松林,告诉他们上海少年管教所已经被拆迁了,那里如今建起高高的光大会展中心和海友花园。刘松林庆幸在10年前来到那里,拍摄了那些珍贵的照片。
    深深怀念毛泽东
    刘松林经历了种种坎坷,如今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之中。她的四个孩子,都已经工作。她每天坚持锻炼,看上去比前几年更年轻了。
她在院子里种了许多爬山虎,爬满了高高的围墙。她说,围墙容易使她想起上海的监狱,所以她一定要用爬山虎“绿化”围墙。
2008年12月18日,我接到刘松林的电话,告知我,她和儿子杨小英一起来上海。她邀请我和妻翌日上午10时在上海威海路毛泽东故居见面,出席在那里举行的“毛岸英烈士史料实物陈列馆”开幕仪式。
    我和妻如约来到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78岁的刘松林戴一顶雪白的羊毛帽子,黑色皮风衣,围一条彩色围巾,显得很精神。
    在弄堂里,有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房子,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她告诉我,这幢石库门房子中的7号,便是毛泽东故居。
    那是1924年2月,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带着两岁的儿子毛岸英和出生才3个多月的毛岸青,住在这里,一直住到年底。
    毛泽东一生中曾50多次来到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过上海,这里是毛泽东第9次来上海时住的地方,也是携妻带儿住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毛泽东除担任中 共 中央局秘书之外,还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任组织部秘书和文书科代理主任。杨开慧除了照料孩子,还在工人夜校讲课。由于这里也是毛岸英在上海住过的地方,所以“毛岸英烈士史料实物陈列馆”设在这里。在举行了“毛岸英烈士史料实物陈列馆”开幕式之后,刘松林作为毛岸英的妻子,为陈列馆揭牌。
    在上海的毛泽东故居里,刘松林拿出数码相机,把存储卡里的她的第三代的许多照片给我看。这时候,刘松林的脸上漾着幸福的笑容。看得出,她的晚年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之中。


视频:毛泽东的大儿媳谈江青为何要挨个打倒毛泽东的子女辈——http://phtv.ifeng.com/program/lyyy/detail_2013_01/23/21514659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7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造谣死全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07:25 , Processed in 0.05879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