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6|回复: 3

[说文讲古] 【原创】那份沉重 依然在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30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浪鸥读礁 于 2015-6-30 06:59 编辑

山东省总工会成立65周年,职工天地杂志邀我写点东西。总编来京,老友相见,成命难违,敲字如下——

那份沉重  依然在心

生命中有过十七年做工会工作的经历,比军旅生涯的十五年还要长。这十七年中的最后两年,让我记住了一个今生不会忘记的名字,并且和这个名字产生了某种割舍不断的联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年轻人依然拥有“英雄情怀”的年代。七十年代末,姜德丛当上铁道兵。几年后,与同乡女青年孙玉兰结婚,从此过上劳燕分飞的生活,夫妻两地分居十五年。
姜德丛自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起,就不忘根之所在,早晚有一天他还要回来。是一棵成材的树,当梁作栋;做一棵结果的树,给人甘甜。他并未因部队大裁军破灭了提干梦想而自暴自弃,也没有让四海漂荡的流动生涯迷失航向。他为了夫妻团圆,为了家庭美满,每次休探亲假都四处求人,想把自己调回来。当所有努力没有结果时,他明白了,自己的回家之路是多么遥远。他的职业就是修路架桥人,繁华的大上海,是他有生以来去过的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他的职业生涯划上最后一个标点的地方。在属于他的那枚“先进工作者”和“职业道德标兵”的奖章尚未佩带在他胸前的时候,比奖章还要大许多的恶性肿瘤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他身体中最关键的部位生成继而破裂了。他亲手浇注的一座座桥墩高高站立,而病魔却让这个铮铮铁汉轰然倒下……
那个时候,我就有一种预感,姜德丛虽然已经倒下,但他没死,他会成为一根标杆,让人们看到新时期中国工人站立的高度。

在领导的支持和各方参与下,对姜德丛事迹的采访开始了。我们从济南出发,先后去了蓝村、泰安和上海市外环路建设工地。姜德丛生前身后的许多脉络逐渐清晰——
姜德丛,男,汉族,家庭出身贫农,高中文化,中共党员,38岁,青岛市即墨县蓝村镇人;1978年应征入伍,曾在铁道兵四师十七团九连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在部队服役期间因在京原铁路建设中表现突出,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和多次受到部队嘉奖;1984年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国务院命令:随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其后,曾先后参加兖石铁路、兖南联络线、温州机场、浙赣铁路、京九铁路、上海外环高架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拼搏奉献,屡创佳绩,特别在上海外环高架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将家庭困难和个人病痛置之度外,带领混凝土工班攻克技术难关,勇创质量第一,为企业争得了荣誉,为上海做出了贡献。姜德丛所干的工程被上海市授予“白玉兰奖”……
可是有谁知道,这个珍贵的奖项是姜德丛豁出命去才拿到的。在他心目中,企业的荣誉比他的命还重要。
姜德丛的肝上长了瘤子,他开始时并没在意,只觉得干活累了胸脯就有些痛,由于工程任务紧,他就强忍着,没顾得上去医院瞧病。后来有一回,队长看他干活时用一只手捂着胸脯,额上淌出黄豆大的汗珠儿,脸色蜡黄蜡黄的,就知道事情不妙,急忙派人把他送进医院。到了医院拍出片子,做了化验,这才知道那个瘤子原来是恶性的,是癌!
单位领导将姜德丛的病情通知了他家属。孙玉兰和姜德丛的大哥从蓝村赶到上海来看望他。姜德丛为了不给单位添麻烦,执意要回山东治疗。在他的再三要求下,领导只好同意,并派九队队长管义国同行护送,到山东后想办法联系一家好医院住院治疗。临走那天,正好是姜德丛的三十八岁生日。队里的食堂特意给他准备了生日蛋糕,还比平时多加了两个好菜。姜德丛只喝了几口面条汤,大家都劝他多吃点面条,长长远远。
单位领导本来要让姜德丛一行四人坐飞机回山东,可是,姜德丛却说他修了快半辈子铁路,还没坐过火车上的卧铺,就让他坐一回卧铺吧。其实,他是为了给单位省钱。在火车上,半夜里肝癌折磨得他睡不着觉,他悄悄爬起来到车厢里走动,看见一个没有座位的孕妇,就把他的铺位让给她睡,自己站了好几个小时!
到了山东,他坚持要在济南的前一站泰山下车,说他很想去他当兵时集结的地方。没想到,到了泰山车站,刚下火车,姜德丛就倒了,倒在亲人的臂膀中,倒在泰山的怀抱里……
毛泽东同志说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许是上天的安排,让姜德丛死在了泰山脚下。他死的那天是腊月三十,天降大雪。看天色不好,孙玉兰让大哥先走了,回去招呼村里人挖墓穴,怕晚了连人都不好找了。孙玉兰捧着丈夫的骨灰盒,身边认识的人只有姜德丛所在工程队的管队长。管队长到路边去叫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因为着急回家过年,又加上下雪路滑,都不愿意跑长途。好不容易拦下了一辆车,司机一看见骨灰盒,就死活不挣这钱了。管队长无奈,只好到商店里去买了一个大提包,让孙玉兰把姜德丛的骨灰盒装进去,再拦住车就谎称是在外打工的,没赶上长途汽车,宁花钱雇小车也要回老家过年……
就这样,姜德丛在死后踏上了回家的路,他终于可以回家了,他终于可以和妻儿团圆了,他终于可以不再离开自己的家乡了。
那天夜里,姜德丛的儿子,十四岁的小姜波跪在村口,冒着纷飞的雪花,等爸爸回家,等到半夜不归!此时,过年的鞭炮声正不绝于耳……

姜德丛的事迹,最先在山东工人报登载,反响强烈。
两个月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等30多家国家级主流媒体相继刊发了姜德丛的事迹。
中国铁建党委、中铁十四局集团党委、中铁十四局二公司党委分别做出开展向姜德丛学习活动的决定,追授“职工楷模”称号。中铁十四局工会还发起捐款活动,资助姜德丛家属度过难关。
我本人根据采访到的材料,撰写了《沉重的托起》一文,在职工天地杂志发表,并在“山东省五一新闻奖”评奖中获奖。
1999年,姜德丛被评为山东省十大职业道德标兵第一名。因为姜德丛已经去世,不能亲自领奖,我代表姜德丛从省委领导手中接过姜德丛的获奖证书和金灿灿的奖牌,倍感沉重,泪眼模糊。
姜德丛去世后,青岛市总工会慰问了姜德丛的家属。
在省总工会领导的关照下,姜波读完高中后顺利进入警官学院学习。如今已经从警官学院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无数像姜德丛这样的一线工人,如桥墩一样,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托起了让时代列车前进的高架桥的桥梁。作为工会工作者,有责任把优秀的一线工人宣传出去,托举起来。那份沉重,依然在心。

张衍海版画《峡谷之鹰》68X100cm  2014_副本_副本.jpg
本文作者原创版画《峡谷之鹰》    201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6-30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WXK 发表于 2015-6-30 08:06
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

延伸阅读  http://bbs.m4.cn/thread-3676720-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30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7 21:54 , Processed in 0.03774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