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回复: 0

[经典战史] 盘点中国抗战史上的壮举:游击战令敌闻风丧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军报记者 2015-07-28 08:43
http://news.qq.com/a/20150728/012314.htm

原标题:历史 | 中国抗战史上的这些奇观,你见过吗?

正是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术,使中国全民族抗战在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地道战

伏下神兵千百万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开展平原游击战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地道战,涌现出了河北清苑县冉庄、顺义县(今北京顺义区)焦庄户、满城县石井村等开展地道战的典型。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活动,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机动,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其中,冉庄的地道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全长30余华 (微博)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瞭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形成能打、能藏、能机动的阵地体系。

曾经采访晋察冀根据地的美国记者亚·诺尔曼在文章中说:“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战争是一种坦克、飞机、舰船和大炮史诗式的斗争。我却从世界的另外地方归来。在那里,他们是从布满机关门洞和秘密入口的隧道进行着战争的。”

地道战成为我国抗战史上的一道奇 观。以冉庄地道战为例,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并缴获许多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冉庄附近的日军经过多次失败后哀叹:宁绕黑风口,不在冉庄走。

地雷战

炸得日寇心惊胆战

赵疃是胶东的一个普通村庄,因为地雷战,它成了一个世界军事史上神秘的战场。脍炙人口的影片《地雷战》,其故事原型就在这里。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山西、河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游击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创造性地运用地雷开展伏击战、破交战,使“铁西瓜”遍地开花,炸得日寇心惊胆战,谈雷色变。

最初的地雷是兵工厂造的,后来因为敌人封锁严酷,民兵们就自己造。开始用的是铁雷,到1945年春天,没有那么多铁,就开始造石雷。把石头凿空,中间填上炸药,一个雷有35斤重。胶东山区石头多,石雷就地取材,成本低,而且可以使敌人的探雷器失灵。

抗战时期的山东海阳,人民群众凭借丰富的创造力,将地雷战从低级发展至高级,创造了铁雷、石雷、绊雷、水雷、夹子雷、连环雷、子母雷、滚雷等10多种不同形式的地雷和30多种埋雷方法。这些各式各样的地雷和雷阵,对于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上万次的爆炸中,共击毙、击伤和俘虏敌人1500多名,缴获各类武器600多件,牵制了日寇的行动。

地雷战是中国军民同日寇进行斗争的一种有效战法,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麻雀战

“啄”得鬼子团团转

1941年,日本侵略军向各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扫荡”。8月初的一天,夏日炎炎,河北曲阳县尖地角村的民兵一面警戒敌人,一面参加田间劳动。忽然,山上的一棵小树接连摇动三下,那是瞭望的民兵发出的信号,告诉大家,敌人来了。党支部书记兼民兵中队长李殿冰立即指挥田间的群众转移。随后,他带领游击小组上山,隐没在一片树丛中。

在敌后战场上,与“地道战”同样被视作传奇的,还有“麻雀战”。这种游击战的形式,仿照了麻雀觅食时的特点,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峡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

1937年11月26日,日军步兵500人和1个骑兵连向山西长治县附近的范村进犯。八路军第129师第771团以一个连的兵力,分散埋伏在10多里的山地、道路附近,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打击敌人。经过几小时的战斗,消灭日军近百人,击毁军车1辆。时任第129师师长的刘伯承风趣地说:“不要小看这个‘麻雀战’,有时一只‘麻雀’也会闹得敌人团团转哩。”

水上游击战

令侵略者闻风丧胆

驾竹排、顶荷叶、打鬼子、炸敌船,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小兵张嘎》,再现了抗日战场上令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水上劲旅———雁翎队。

水上游击战主要是在华中水网地带进行。我华中抗日军民充分利用小木船出没自如的便利,在河湖港汊等复杂水域寻机狠狠打击敌人。他们在白洋淀的每一个港汊间,为敌人撒下了严密的埋伏网,猎枪从芦苇的背后瞄准敌人的汽艇、包运船和粮队,给敌人以出其不意地打击。1939年秋,赵北口据点的20多个敌人乘一只汽船到新安据点,雁翎队在下张庄和下赵庄之间的芦苇塘里设下埋伏,除1名日军逃跑外,其余被全歼,缴获了20多支步枪和1挺轻机枪。人民群众这样歌唱他们:“白洋淀上好武装,日日夜夜保家乡,东边打来西边转,岸上不行蹲水塘;驾着渔船快如梭,鬼子汽船赶不上,急得鬼子团团转,小船又回老地方;瞅准机会打伏击,揍他一个冷不防,鬼子碰上吓破胆,人仰船翻缴了枪。”

水上游击战,是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解放军报、军报记者微博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6 07:14 , Processed in 0.04018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