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回复: 0

[音乐] 想做学者型歌手,李健:音乐、名气只是生活的几件衣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1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做学者型歌手,李健:音乐、名气只是生活的几件衣服_澎湃人物_澎湃新闻-The Paper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8211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2015-07-29 15:27 来自 澎湃人物

字号


“什么时候回哈尔滨开演唱会?”

“大约在冬季。”

“以前也有杀马特造型?”

“我觉得那也挺帅。生活中不就这样吗?”

“生活中这样?”

“那不是青春年少,留一F4发型嘛。没留好,没烫好……”

采访李健,仿佛在看小段子合集,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句回答是什么。

在录制完《我是歌手》后,李健默默收起锋芒,去欧美旅行、宅家里写歌,沉寂数月。再出现时,已是7月27日,他以一身宝蓝西装、白衬衣的“男神”装扮登场,为自己9月12日北京万事达中心“看见李健”巡回演唱会宣传造势。


7月27日,2015“看见李健”巡回演唱会正式启动。

说是造势,然而也并不需要,因为早在6月大麦网“先付先抢”预售活动中,门票就在4小时内被全部抢空,其中VIP席甚至在1分钟内被秒杀。

这架势令李健自己也颇感意外,“没想到我这么受欢迎。”

暌违三年再度开唱,李健坦言最大变化是“我变了”。谈起三年前的工体馆演唱会,对音乐要求苛刻的李健有些遗憾,“我知道状态不好,之后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进行自我管理,现在比之前好很多。”

此次巡演主题定为“看见李健”,意在跟随李健的视线,感受他对人事物的认知。

虽号称是李健个人“史上最精致舞台”,但他却强调太华丽的舞美并不适合自己,依然以音乐为主。他将拿出三十首得意作品,其中包括在《我是歌手》中翻唱的经典歌曲。

“演唱会有两种,一种是感官上刺激的,上来就很猛,像蕾哈娜、林肯公园那样的;另一种是从情感上慢慢引导,我可能属于后者。”用婚姻做类比,李健笑言,“就像谈恋爱似的,慢慢来,不能一上来就结婚。虽然也有闪婚的,不过我还是属于传统的。”

在李健身上,文艺和传统结合得将将好。这也许与成长在异邦情调的哈尔滨有关。

这个在松花江畔长大的北方“汉纸”,打小唱过京剧、学过武生,是个“聪明鬼”也是“调皮蛋”,在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还“不务正业”学起吉他,后来还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好似漫画里走出的“入江直树”。

早年,在歌红人不红时,“听友”们爱的是李健身上某种儒雅和淡定。化作音乐,就是他那些诗意、内敛、温良、悠远的作品。

而今,一曲《传奇》,让李健走入大众视野;一季《我是歌手》,再让李健“圈粉”无数。东北人的逗比和幽默、知识分子的气质和骄傲,外加高颜值,瞬间让李健从小众歌手化身“男神”代名词。不慌不忙,乃至他的懂生活、重感情,都成了现代人所艳羡的。

然而,生活并不只有表面看上去的轻松、逍遥。从早上10点开始梳化,到下午5点半,李健一天的工作还在继续。补妆的片刻,已是休息。

聊天虽有趣,但几波车轮式采访下来,却难言轻松。在会议室里,李健陷入沙发,呼地缓了口气后,重新扯了扯身上的西装,挑挑眉,继续招呼下一个采访。

当问及面对这么多采访和相似的问题,会否厌烦时,李健嘴角上扬,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会啊,不过我不会每天这么安排。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尽量从不同角度回答,这对我也是一种锻炼,也不会让听友看到一样的内容。”


【对话】

谈音乐:“有时坚持就是一种无路可退”

澎湃新闻:
这次演唱会是否希望给“听友”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李健:真正喜欢你的人并不是最期待你的不同,他们希望看到你,看到你符合他们心中的理想状态。

我们惯性思维觉得,要靠新奇、不一样的东西来欣赏。其实不是的。比如,你爱吃红烧肉,如果这次吃的味道不同了,还是会希望吃以前的,只不过这次做菜的肉和上次不一样。

我也是,现在的状态做演唱会和三年前不一样,这是最大改变。声音比原来更结实,状态比原来更好。

如果真正喜欢一个歌手,不会因舞美、灯光而喜欢你,那是辅助效果,就像吃饭的调料。

澎湃新闻:你曾说,你的音乐和大部分音乐都是摇滚音乐,可大家在视听效果上很难联系起来,这个怎么理解?

李健:摇滚是多元化的,在我看来,只要传递一种精神,就是看似平淡无奇的划弦,也可以传递深深的含义,这是一个作家说的。看似一首很平淡的歌,也蕴含着弦外之音。

其实,越成长、成熟就会越看淡外在的一些东西,很多人穿皮衣什么的,并不都是摇滚音乐。比如英国人做摇滚乐,会穿戴像白领一样,做的是真正的摇滚音乐。并不是像很多美国音乐,一定要穿皮衣、纹身,(他们)可能是摇滚音乐,可能也只是有摇滚的形式。

澎湃新闻:从摇滚这一说来看,你会定义自己的音乐吗?

李健:不会定义。定义自己是摇滚、民谣、流行,没有太多意义,这是属于你的音乐,有你的个人特色。

归类就把自己弄狭隘了,你可以横跨各个领域。一定要归类,那所有人都是民谣,摇滚乐也是民谣的一种。没必要归类,难道做摇滚乐的人就不唱流行歌曲了吗,难道你是摇滚乐就只碰吉他不弹钢琴吗,不可能的。你看Coldplay就有钢琴。

澎湃新闻:现在大众把音乐分类,在你看来,是不太正确的做法?

李健:这是实在没办法,唱片店为了选唱片,所以有分类。

其实没必要。你看,Coldplay很多歌,就一架钢琴,也没有喊,但大家通常把Coldplay放在摇滚乐里。

澎湃新闻:“坚持”是你提到的比较多的词汇之一,在你音乐比较小众的那段时期,你如何坚持,有没有想过放弃?

李健:没有。放弃干嘛呢,什么也干不了。

我写过一首歌《完美坚持》,里面有句歌词,“有时坚持就是一种无路可退”。没有退路,必须坚持。当歌手后就干不了别的,你已经是异类,不是一个社会化的人,不可能再做别的。

澎湃新闻:有人说,从版权版税到唱片销量受网络冲击等问题来看,现在不是做音乐的最好时候。你怎么看现在的音乐环境?

李健:从来都没有好的时候。以前更没有版权版税的说法。那时卡带、CD销量好也只是唱片公司赚钱,歌手不赚钱。一张卡带卖了上千万元,里面有多少版税?

现在在进步,只是还没进步到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人们不断提及版税,这是一件好事。

现在的音乐环境、音乐市场就和国家一样,处于中国特色转型期。这个转型是机制、网络音乐管理等方面的。7月31日前未经授权的音乐都要下线,这就是一个好的信号。

谈名气:“名和利在一定阶段超过警戒线,对人是有害的”

澎湃新闻:
在《我是歌手》后,大众都知道了你,有没有一种突然红了的感觉?

李健: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是大众歌手了,对自己高估了。(笑)

有啊,也还行。其实,有些歌迷、听友去接机,我是不太愿意他们去。一方面有的人还在读书没什么钱,另一方面安全也是问题,有时接送机都到半夜了。还是希望大家像以前那样,换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比如在网上做很多事。

不希望自己给别人生活添麻烦,带来一些不安全的隐患。

澎湃新闻:听说在录《我是歌手》期间,你遇到尖叫的粉丝,怀疑是公司买来的粉?

李健:当时是开玩笑。不过,因为以前我走红地毯,没人为我尖叫过,一般大家尖叫的对象都是选秀的歌手或港台歌手。现在发现内地环境在进步,就是内地的偶像开始超过了港台的偶像,比如一些内地“新生代”如李易峰等。

其实,我们内地的水平在进步、成长,有自己本土的偶像是件特别好的事情。

澎湃新闻:突然红了,有没有给生活带来影响?

李健:还行,没有打破原来的节奏。一段时期有一段时期的生活,只要能驾驭和应付就可以了。比如,我看到别人,也爱去凑热闹看看。

澎湃新闻:凑过谁的热闹?

李健:很多,郑钧、许巍。这很正常,没什么了不起的,自己心态放平就行。

比如,姜文是我邻居,他不更引人注意嘛,不也活得挺好。你不能因为别人都看你,就天天躲起来,那就成犯人了。

我不出名前,也不爱逛街。就算出门逛街,你也不穿成这样啊(扯了扯身上的西装),那肯定会引人注意。把自己放平就行。

澎湃新闻:很多新人为了红,会闹出各种新闻。但你火了之后,却降低了曝光度,有没有想过把人气炒得更旺些,怎么维系人气?

李健:人气已经够旺了,没想过。

花开花落,此起彼伏,你不能老是在一个那么(高阶段),更累的。树都会生长,开花结果,再开花再结果,这是不断生长的树。当然也有的花只结了一季的果,所以要细水长流。就是放平,不能把自己的心扩得无限大。

我早年看金城武的采访,问他为什么不去好莱坞。他说,没必要,去好莱坞变成美国明星,再变成世界明星,那样会没有自己的生活。其实,人需要那么大的人生吗?名和利在一定阶段超过警戒线,对人是有害的。

我觉得自己现在挺好。去欧洲,外国人不认识我。你看,布拉德·皮特怎么办,全世界都认识、追着他,那样生活就没意思了,只能待在大别墅里。其实,你需要的没那么多,还不是一天三餐,也不会一天吃八顿饭。

澎湃新闻:以后还会参加真人秀吗?

李健:基本不大会,太累。除非是和音乐相关的好节目。比如,《中国好歌曲》是我比较欣赏的音乐真人秀,至少它能发现一些有创作力、生产力的人。

澎湃新闻:感觉你什么都看得淡、以不变应万变,那在你心中,名气、音乐、生活分别是怎样的比例?

李健:其实,它们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和生活密不可分。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当然是第一位的。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枪毙你,要么不让你听音乐好好生活。那你肯定选择生活,离开音乐一样能活。生活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生活?无非吃喝拉撒睡觉,享受美食、喝茶品茗、感受亲情,这是生活的主题。谁会为舞台而生、为电视而生、为名利而生?人都是为生活而生。

音乐、名气只是生活的几件衣服。

谈自己:“曲如其人是一句误导,生活中我也有粗暴的一面”

澎湃新闻:
除了说段子,你还喜欢说些道理,平日里的生活模式、习惯在网上也为人称道并学习,你平时会好为人师吗?

李健:没有好为人师,是你们问我才讲,不问我还不会讲。不愿意谈,但愿意和人交流。

其实,我和真正的文人差得很远。梁文道、陈丹青他们才是真正的文人,比我高很多。去和他们学习了解。我这点知识水平在他们面前是九牛一毛,只不过在这个娱乐圈里似乎懂得一些,仅此而已。和大家差得很远。

澎湃新闻:从职业来说,他们偏向学者,而你是歌手,在这方面对自己也有要求?

李健:学者、歌手没有严格区别,可以做学者型歌手。因为提高了(文学素养),能让你的作品更深刻、更有力量,要汲取更多人的思想,向他们学习。

澎湃新闻:说到学者型歌手,很多人给你取过外号,音乐诗人、文艺男神、秋裤男神……你自己喜欢哪一个?

李健:歌手就好了。一定要选的话,音乐诗人可能会好点,这是褒奖、夸我呢。

人还是要不断学习,看书看少了,就会惶恐。

澎湃新闻:在创作中也遇过惶恐、瓶颈的时期吗,怎么克服,看书吗?

李健:一直遇见过,要不断克服。现在看书根本来不及,就是靠思考。

譬如,你多看书就能写出歌词吗?需要悟性。我也见过只读过小学的诗人,写出很好的诗歌。要有独特视角,并不是写出很多优美词句、成语就是有文化、思想的人。

很多知道分子、知识分子夸夸其谈,但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真正一语中的、有观点的人非常少,包括知识分子阶层。

其实,就是来自独立思考,包括对世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很多时候需要有自己的立场。

澎湃新闻:对于心灵鸡汤的说法,你怎么看?

李健: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反智的年代。就是说,谁是精英,我就去骂谁,以此标榜自己好。其实很危险。反智,就是很荒诞的一点。比如社会上,老人摔倒都不敢扶了,都是问题。

心灵鸡汤至少比反智强些,在某些人群中有一定教育意义。比如一些较粗浅的杂志,在某一阶层是适用的,至少在某一方面能起到真善美的教育作用。但人性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是不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认知和思考。

这就和音乐一样。我的音乐根本就不是大众的,没有一个作品能让所有人买单。有的歌曲在某一个阶层是很好的,能起到娱乐作用,但不可能适用所有人。

一般音乐不大可能是大众的。其实,就是分众的问题。比如,如果你是凤凰传奇,恰巧你的听众占到全中国更主流的阶层,这个阶层人口多,人气就很高;你要是左小祖咒,有一帮人很迷恋你,那也够了。只要有一部分阶层很喜欢你就可以了,不大可能有人既喜欢凤凰传奇,又喜欢左小祖咒。

我的音乐也不是从小孩到老人都喜欢的。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音乐只是分了不同阶层的人喜欢,没有小众这种说法?

李健:对。中国哪个阶层人最多?打工人群。如果你的音乐适合他们,那么人气就最高。

这个现象很难概括。因为我们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没有审美教育的,基本不上音乐课。或者说,我们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是从八十年代才开始,很短。互联网一来,迅速和全世界接轨,其实人们根本反应不过来。清华大学有很多博士,但审美是零。

我把真正的希望寄托在“90后”“00后”身上,他们受过良好的审美教育,在教养、为人处事、举止上相对得体,包括在音乐审美上也很看好。

我们小时候都没听过流行音乐,我听的音乐是《济公》,那时觉得“鞋儿破帽儿破”好听得不得了,还有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能和今天同日而语吗?

澎湃新闻:你的音乐悠远诗意,平时你是曲如其人像隐士,还是接地气的?

李健:No,曲如其人是一句误导。莫扎特本人举止粗俗,你根本想象不到他能写出那么天使般的作品,这是两码事。可能本人德高望重,但作品一塌糊涂;可能作品非常精彩,但人品很差。文、曲不如其人。

我生活中也有粗暴、需要改进的一面,比如开车会生气、和人急什么的。文如其人仅仅是文如其人的某一个片段,比如一个人可能有360个角度,它仅仅是某一个角度。

我要是隐士,不可能写出和社会息息相关的作品。我也会看看网上的动态,看看有些人堕落到什么程度。(笑)你和我交谈能看出我是什么样的人,谈话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样子。

澎湃新闻:你喜欢谈话?是喜欢辩明一个道理的那种谈话吗?

李健:喜欢谈话,但年龄越大越不爱争论,有时懒得和人争。比如,在五年前一定要反驳对方。现在说起观点,就算根本不认同,我也懒得计较。

愿意和关系特别好的人探讨一些争论,但基本不太愿意和陌生人争论。人有一个成熟的标志,就是不愿把精力花在无谓的时间上。在大街上,别人踩你一脚,小时候可能要跟人打架。到了(我)这个年龄,别人踩你一脚就和人争执,也不大可能了。

很多时候,你会变得隐忍、宽厚,不愿争执。而且,我根本不愿意奉劝别人,因为劝没有用。人都会变,今年和去年都不太一样。

澎湃新闻:这样的变化对创作有影响吗?

李健:在创作上的改变有两点,一个是在旋律的使用上怎么更节俭;另一个是用词越来越小的变化对创作有影响吗?心,越来越不敢随便写一句歌词,因为你觉得每句话都是有用的。

就是要对词更负责、更精准。比如可是和然而,基本区别不太大,但用可是好还是然而好,我会想很久。十年前我不理解,觉得有必要这么细吗,但现在就会想很久。
录入编辑:孙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17:50 , Processed in 0.03739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