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回复: 0

[图文写说] 于都县委书记蓝捷:主动作为让13万人精准脱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2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都县委书记蓝捷:主动作为让13万人精准脱贫_凤凰资讯
http://news.ifeng.com/a/20150922/44710186_0.shtml

来源:凤凰资讯








0人参与 0评论



首届凤凰全媒体暨中部六省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江西行走进赣州于都,为于都点赞。
访谈现场
于都县委书记蓝捷
“生态文明绿色崛起”发现于都之美授牌
主持人——凤凰江西首席主播彭文莉
原标题:对话于都县委书记蓝捷:主动作为先行先试让13万人精准脱贫
于都位于江西赣州东部,于都河穿城而过。80多年前,红军从这里出发,开启伟大两万五千里长征。如今,在苏区振兴政策、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赋予的先行先试权限、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赋予的扶贫开发政策等政策叠加效应支持下,于都县致力打造绿色崛起的先行区、示范区,致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精准扶贫样板。9月20日,“生态文明绿色崛起”发现江西之美——首届凤凰全媒体暨中部六省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江西行抵达于都,对话于都县委书记蓝捷,探寻于都的绿色崛起“答卷”。
空气优良率100% 于都很大很古很红也很美
凤凰江西首席主播彭文莉:说起于都,给外界的印象是于都很大,是百万人口大县;于都很古,是千年人文之乡;于都很红,是万里长征起点。那么,首先,请蓝书记介绍一下于都。
蓝捷:于都地处江西南部、赣州东部,总人口109.1万,是目前赣州唯一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县。目前,于都发现矿种多达28种,钨、金银、铅锌、石灰石、煤等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被誉为“东方乌拉尔” 。
于都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两个县之一,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的美称。在这里,周敦颐、岳飞、文天祥等名人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理学文化、堪舆文化孕育发展、源远流长。在这里,客家人比例高达95%以上。于都被誉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唢呐艺术之乡”、“民间手艺之乡”。
于都很“红”,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开始,于都作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起点载入史册并闻名世界。于都为革命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1.6万余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达1.1万人;共走出了16位于都籍共和国将军。为了支持革命,于都的老表用了九天的时间就为所有长征的战士准备了一周的干粮;为了搭桥,一位大爷把寿木都捐出来了。我们有一只民间自发组织的长征源合唱团,全部由革命烈士的后代组成,他们演唱的《长征组歌》唱出了全省,唱到了北京。去年,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活动在于都举行,《红军渡长征源》主题曲响彻全国大地。
当然,于都还很“美”,这里是千里赣江的上游,峰峦叠嶂、山清水秀。有集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和北国草原风光于一体的江南第二大天然草场——屏山牧场,有丹山碧水、众多名人留迹的罗田岩森林公园,有人文荟萃、山水相融的千年古村——寒信村。目前,我们已有“红”、“绿”、“古”特色旅游景区10余处。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1.68%,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
三大国字号政策叠加4年投入85亿用于民生工程
凤凰新闻客户端林好男:从刚才您的介绍中,我们注意到,于都在苏区振兴的大潮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那么,于都是如何利用苏区振兴大好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
蓝捷:我们经常讲,于都拥有三大国字号政策优势,即《若干意见》赋予的苏区振兴政策、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赋予的先行先试权限、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赋予的扶贫开发政策。我先简要给大家通报两组数据,足以见证这些年于都可喜的变化:
一个是主要经济指标。于都是典型的欠发达、后发展地区,2011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至四成,到2014年年底全县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分别为2011年的1.42倍、1.75倍、1.82倍、1.18倍、1.86倍和1.91倍。可以说,于都实现了县域经济“扩量进位”,总量居全市前列,增幅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另一个是民生改善情况。我们坚持每年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2011—2014年实施民生实事260项,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5.5亿元,支出规模居全市县级首位;近20万群众告别了土坯房;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75亿元,建成保障房3781套,惠及1.2万人。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24万余人减至2014年底的13万余人。
所以,我们非常自信也非常自豪地说,于都进入了“发展态势最好、建设速度最快、社情民意最顺”的时期,争当苏区振兴先行者正日益成为现实。坦率地讲,于都有今天的成就,经历了一个艰难转型的过程。我是2011年8月到任于都的。当时有网民说:“不看蓝书记说什么,关键要看蓝书记做什么。”这席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们致力于转变干部作风、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年活动,在理顺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抓县域经济发展。
我们抓平台。主攻贡江新区建设、工业新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将于都打造成为赣州名副其实的核心卫星城,并形成了“一园三区”(楂林工业老园区、上欧工业小区、罗坳工业小区)新格局。目前,于都已有省级百强中心镇2个,拥有一大批的独具客家风格、江南风光的千年古村、秀美村庄。我们抓项目。目前已开发各类重大项目315个,亿元以上项目213个,引进了以产业梯度转移为代表的赢家服饰,以返乡创业为代表的奥克特,以抢抓苏区振兴政策为代表的格特拉克50万台套变速箱项目,以产业升级为代表的万年青技改项目等一大批企业和项目,并顺利落地。我们的项目都是实打实、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没有一个面子工程。第三,我们坚持抓产业,比如我们形成了以赢家服饰、鼎晟服饰为龙头的服装服饰产业集群,以格特拉克、以泰电子为龙头的机械电子产业集群。当然,于都不仅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三产业发展也呈现良好势头。比如,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崛起”发展理念,围绕木本油料、精品果蔬、苗圃花卉等特色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并着力依靠“核心”辐射带动全县农业发展,形成“一核多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成功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正着力打造“全国木本油料之乡”。
罗坳大桥移民新村用光伏产业扶贫
电商扶贫(方名荣摄)
走出一条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新路子
山西新闻网王泽凤:于都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于都做精准扶贫可谓是非常有特色、有亮点。请您和大家分享下于都特有的做法和经验。
蓝捷:于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3万人,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致富,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于都抓精准扶贫,主要经验做法体现在一是彰显责任担当。我们按照县领导20户、正科级干部15户、副科级干部10户、一般干部4户以上、村支部书记1户的任务分配原则,组织161个单位结对帮扶村,安排5192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行干部结对帮扶双向全覆盖。
二是凝聚各方力量。我们积极鼓励公司、社会组织、知名人士、于都籍企业家等参与精准扶贫,开展“光彩事业”、感恩行动等公益捐助扶贫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之间互帮互助、抱团取暖,先富带后富,先脱贫带后脱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是创新于都模式。我们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在许多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新路子。比如我们创新搬迁移民扶贫新路,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和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中心村三级梯度安置模式,解决了深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比如我们创新油茶产业扶贫新路,把油茶产业作为我们绿色致富产业来发展,探索了“五统一分”、“油茶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等多种扶贫模式。比如我们创新光伏产业扶贫新路,推进“一户一站”、贫困村“农户合作”模式。比如我们创新电商扶贫新路,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发展新路径,率先在中西部地区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协议,于都电商扶贫成为国家部委调研、国内外媒体报道的首选之地、聚焦之点。
四是群众得到实惠。我们给搬迁户包大礼包,一套110㎡的经济房可以优惠28.6万元,越来越多贫困群众走出大山、住上新房,找到了工作,增加了收入。我们在油茶扶贫中,对贫困户当年新增连片种植油茶林5亩以上,按每亩3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贫困群众基本可以“零投入”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近四年来,帮助4000余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加农民收入近2亿元。在光伏扶贫中,以安装5KW装机容量为例,经过协议供货方式通过召开询价会议,确定价格每瓦7.6元,则需3.8万元资金,政府补1元,供应商补1元,每瓦只需5.6元,贫困户只需投入2.8万元,同时,银行给予贷款支持,预计收回投资成本时间为4-5年。通过电商扶贫,今年1—8月份,全县新增工商注册电子商务企业75家,新增微店2667家。此外,通过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措施,就业面更广了、致富路更多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
四个故事折射于都精准扶贫惠及民生
凤凰海南编辑中心主任罗朴华:精准扶贫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请问在精准扶贫中有什么故事是您难忘的?
蓝捷: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你对群众一分好,他们还你十分情。这里我想讲几个故事。
一个是“走出大山”的故事。古樟有一个村民叫陈佛生,一家以前从山里到县城赶集,来回要走上一天的时间,现在通过移民扶贫搬了出来,只需要一个小时,交通的便利让老陈一家告别了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今年,原先找不上女朋友的儿子也结了婚,一家子主要收入是儿子和儿媳在家加工零件的收入,一天下来,两口子能赚到将近100元,他们说,这种在家里干活就能赚钱的生活,是他们以前不敢想象的。
第二个是“返乡创业”的故事。为了关爱好留守儿童,我们开展了“未成年人关爱工程”和“农民工返乡工程”。前段时间,我去于都最为偏远的于洋初中和桃溪希望小学,当时我问其中一个老师在这里感觉怎么样。他说,我和我妻子都在这里教书,学校给解决了住房问题,每个月还有560块钱的补贴,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只想安心在这里教书。我后来想,教育扶贫,首先解决留住师资的问题,这条思路是对的。
第三个是“菜篮子脱贫”的故事。长期以来,整个赣州的老百姓吃的菜都是从外面拉回来的,赣州从南昌拉,于都从赣州拉,一层一层就造成了蔬菜价格偏高。为此,市里提出了“1+3”工程。于都紧邻赣州,建设蔬菜基地得天独厚。罗江乡苏坑村有一个蔬菜种植基地,那地方在选址前,被大众认为处于低洼水源区,容易被水淹没,种什么淹什么。但是他们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将多洼的“废地”变为蔬菜种植的“宝地”,由贫困户在自家的土地上进行种植,实现现摘现卖,贫困种植户在家门口能获得每月2000—3000元的收入。
第四个是“电商造富”的故事。岭背镇90后青年谢普兴原来只会自己弹点棉被,很难销售,今年他的手工棉被通过淘宝、农村e邮等电商平台销售,不仅销量增长,销售价格也从原来的20元每斤上涨到30元每斤,他年初办的合作社1—8月网销棉被1万多床,同比增长2489%,实现了销售量爆发式增长,一下子就富起来了。
五年要退出贫困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

江西日报新媒体部记者尹坤:未来于都抓精准扶贫的愿景是怎样的?
蓝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于都作为贫困县,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从今年起,我们重点抓好搬迁移民扶贫、农村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文教卫生广电扶贫、社会保障扶贫、金融扶贫、干部结对帮扶扶贫,2015年至2018年每年实现精准脱贫3万人以上,确保到2018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到2019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成功退出贫困县的目标,为我们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7 02:19 , Processed in 0.03193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