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回复: 0

[军迷互动] 快舟长征6和11号 为何需要那么多快速响应火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年前连续两次发射成功的快舟火箭
一连两周,两种全新的长征火箭先后上天,分别完成了两次一箭多星的发射任务。而在相关的媒体报道中,“快速响应”这个概念被反复提及。两种火箭,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再加上前几年两次试射成功的“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为什么中国需要那么多快速响应火箭?要了解这个问题,话题不能光在火箭上,我们得谈一谈快速响应空间系统这个“上级”。
长征攀登新高峰
本周五,在央视微博不小心的“抢跑”之后,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运载4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加上上周六发射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又有两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半个月内登上了发射台。在介绍这两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时,媒体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快速响应”,指出这两种运载火箭都是中国快速响应火箭之一。更有相对专业的军事媒体想到了中国此前研制的“开拓”、“飞天”和“快舟”运载火箭,虽然不少的介绍将这几种火箭的技术源头张冠李戴,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几种固体运载火箭都和军队的中远程弹道导弹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倒是与中国运载火箭的传统相符合——在近年研制的长征5/6等运载火箭之前,中国的长征1/2/3/4号运载火箭都是依托于东风-4/5和风暴1号发展而来,长征2号、3号虽然经过了包括捆绑、换发在内的各种改进,但其芯一级3.35米的数据却证明了他们与东风-5洲际导弹之间的紧密联系。
作为固体运载火箭,虽然其比冲较低,推力控制难度也更高,但是由于其燃料不需要发射前临时加注,因此火箭的准备速度远比一般的液体燃料火箭快。这种价值在分秒必争的弹道导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全球大多数的“固体运载火箭”的载荷都是核弹头——也就是各国的战略弹道导弹。而当主要航天大国在上世纪末开始研制快速响应火箭时,借助技术成熟且已经量产的固体弹道导弹作为基础研制自然成了多快好省的捷径。美国的快速响应运载火箭“米诺陶”系列就使用了美国“民兵”和“和平卫士”两种固体弹道导弹的发动机做基础,俄罗斯的“创始”号运载火箭则由SS-25弹道导弹改造而来(当然,俄罗斯用SS-18液体燃料弹道导弹改造的第聂伯河运载火箭因为无需发射前临时加注燃料,也可以算作一种大型的应急响应运载火箭)。至于在研制固体快速响应火箭上起步稍晚的中国,由于此时已经有了本国的固体弹道导弹,跟随美俄的“导弹改火箭”之路也是水到渠成。


http://news.ifeng.com/a/20150930/44766618_0.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2 04:03 , Processed in 0.03310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