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回复: 3

[东方区] 王鼎杰:镇南关之战 扼杀缅甸的复兴之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4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鼎杰:镇南关之战 扼杀缅甸的复兴之梦(上)-搜狐
http://history.sohu.com/20150910/n420808336.shtml

本文为王鼎杰先生授权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牵动多国神经的镇南关之战
  1885年2月23日,光绪十一年春节过后的第八天,法将尼格里率三千余名法军直捣镇南关,随行的是大批负责运输子弹粮草的越南苦力。
  此时,围绕越南问题爆发的中法战争已经打打停停的延续了十三个月的时间。法军已基本控制了越南,并在台湾北部夺取了一个小小的立足点,还尝试着袭扰浙江沿海,并即将彻底切断台湾海峡两岸的交通线。北方的日本落井下石,在朝鲜连续挑起事端。俄罗斯则虎视眈眈,心存不善。在这种环境下,清王朝已经无力再将这场战争长期延续下去。现在,中央期待的就是一次胜利,好作为和谈的台阶。岂料屋漏偏逢连夜雨,镇南关下竟然又传败讯。
  守关清军抵抗极其惨烈,自总督杨玉科以下,一名记名提督、一名副将、一名游击、三名都司、九名千总悉数阵亡,但仍未能阻止法军占领镇南关。法军的伤亡则是极其微弱的九人阵亡,四十六人负伤。获胜后,法军工兵爆掉了镇南关的城墙工事,并在废墟上立了一根柱子,用华语写下:欲捍边境,无用石城,须行条约。
  更让清王朝上下震惊的是,镇南关并不属于越南,而是中国领土内的军事要塞。此前,张之洞曾向皇上、皇太后打过包票,认为中法在越南北部的战斗会局限在越南境内。法军此次进攻镇南关,将这个幻想打了个粉碎。一直认为战争与己无关的边省军民顿成惊弓之鸟。自镇南关到龙州,“逃军、难民蔽江而下,广西全省大震。”游勇溃兵更乘机四掠,全省陷入空前的恐慌之中。
  这正是法军希望看到的一幕,他们就是要通过打击中国境内的目标来强迫清王朝认清现实,尽快停战。而清王朝也确实配合,竟绕开外交重臣李鸿章,直接通过英国人赫德、金登干展开对法秘密议和。
  为了加速议和进程,巴黎方面命尼格里二攻镇南关,然后向中国内陆作一个适度的深入,最好能让一两队非洲骑兵出现在龙州效区。如此就可以给清国施加政治压力,迫其加速屈服。
  正是这个指示,拉开了第二次镇南关之战的序幕。很显然,这一战的结局,将直接影响中法战争的结局。当年,不仅中法双方密切关注着这一结局,缅甸、英国、德国同样甚至更加紧张的关注着这一结局。而日本、意大利均间接参与其中。
  事实上,中法战争从来就不仅仅只是中法之间的战争。而是一场对东南亚格局,乃至全球战略格局都有直接、间接影响的战争。日本对这一点有深刻认识,所以自始至终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战争的进程,甚至不惜重金贿赂清廷官员,以获取最新情报,从而竭力利用这场冲突,从中牟利。拜后来日本对中国持续入侵所赐,后世的中国学者终于已有人开始关注日本在中法战争中的小动作。但是,迄今仍无人注意到,当年缅甸对这一点同样有深刻认识,同样自始至终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战争的进程,并竭力将之与缅甸的复兴计划结合在一起。并因此深刻牵动了英、德、意三国的外交神经。
  下面就让我们离开镇南关前的调兵遣将,将历史的镜头拉长,去看一看缅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又为什么说镇南关之战和它的复兴计划密切相关,又何以这个复兴计划能把英、德、法、意四个欧洲大国都牵扯在内。
  百年错看老邻居
  缅甸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大多数国人会说,这是一个历史上的中国藩属国,近代以来的英国殖民地,一个深刻值得同情的发展中国家。
  实则大不其然。
  缅甸是一个扩张性和战斗性都非常强的国家,而且是一个有着敏锐的外交大局观,善于抓住战略机遇的国家。堪称东南亚的日本。早在明朝,缅甸就多次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只是遭到明军重创,才暂时学会了和平共处。入清后,中缅又多次发生边境纠纷。乾隆朝以盛世之力,三次远征缅甸,皆无功而返。但事后看来,这三次远征至少让缅甸认清到了一点,中国并不好惹。于是,此后的缅甸主要致力于向泰国和印度方向扩张。
  1757年,英军在普拉西平原,以三千兵力大破法军训练的七万孟加拉军队,一举奠定其在印度的霸权。同样是在这一年,缅甸重新统一了伊洛瓦底江流域,并很快将刀锋对准了大英帝国。
  1785年,通过一连串的征服,缅军进入阿拉干地区(今缅甸西南部的若开邦),与英国殖民地成为了近邻。接着,双方开始争相渗透中间地带的小邦国,打起了间接对抗。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2年6月18日,美国又对英国宣战。这一连串的巨变,让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对缅甸展开有效的军事行动。缅甸却抢先发起了攻击。
  1817年1月,缅甸利用拿破仑战争的机遇,突然翻越英帕尔高原,出兵阿萨姆王国,在今科希马西北击败阿萨姆军队,迫使该国王向缅甸臣服,并勒索了10万卢比的赔款,外加一名公主。
  1819年,腾出手来的英国支持阿萨姆与曼尼普尔的亲英武装发动叛乱,扳回一局。缅甸二话不说,于1821年2月出动六万大军(当时缅甸全国只有四百万人口,且一半在对抗中央),再次越过英帕尔高原,横扫了曼尼普尔和阿萨姆。要再等124年,英国才再次遇到了一帮敢翻越英帕尔高原攻击印度的军队——日本陆军。
  至1822年7月,缅军彻底征服阿萨姆,该国国王狼狈逃亡英国在孟加拉的殖民地。缅军距离恒河三角洲已不足200公里,他们还向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出最后通牒,勒令英国人交出阿萨姆国王。
  这样的通牒,大英帝国当然不会接受,不仅不会接受,而且开始调兵遣将,并在1824年3月5日给缅甸送去了宣战通知。
  而缅甸则再次抢在英军行动前先发制人,一举攻入大英帝国境内。5月10日,一万余缅军和四千英印军遭遇。激战到13日,英印军惨败,死伤过半。英属印度首府加尔各答立即发生大规模恐慌,宛如法军挺近镇南关时的广西全省。
  但是,大英帝国就是大英帝国。反击的铁拳一开始就不在陆地上,而在海上。缅军越是深入,后方就越空虚。缅军自认为即将占领半个印度,却完全没有防范英军利用制海权直捣黄龙。
  集结在安达曼岛上的1.4万英军利用海上机动,直接将战火烧向了仰光。5月11日,英军轻取仰光港。7月,英军将缅军赶出仰光城。当时的缅甸没有铁路,也没有制海权,西征的缅军只好甩开双腿,拼命回师救援。英军以逸待劳,一战而歼缅军主力。但随后的战斗仍漫长而激烈。直到1826年的2月,第一次英缅战争才画上句号。
  这场战争中,英军投入兵力超过四万人,死伤人数高达15000人。相比之下,26年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兵力最高峰也不过仅两万人,在战场上仅仅阵亡69人、战伤451人,另有2000余人死于疾病和事故。
  正是由于看清了缅甸的巨大威胁,所以英国强加了苛刻的条约:阿萨姆、曼尼普尔、阿拉干与丹那沙林割让给英国;赔款1000万卢比;允许英国船只自由出入海港,免收英商关税;并接受英国外交官进驻阿瓦。
  要知道,26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赔款(折合纯银504吨)仅占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割地仅限偏僻荒芜、空间有限的香港岛,不到全国总面积的20万分之一。而小小缅甸的赔款额(折合纯银225吨)是其全体国民整整两年的总生活费;割地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丢失了最富庶的沿海省区。
  这就说明,中国虽大,英国并不害怕。缅甸虽小,却让英国坐不安席。
  更何况,当时英国的头号敌人是俄罗斯。英国有意扶植中国平衡俄罗斯,自然不会过度削弱中国。缅甸则没有这种价值,反而存在着勾结某个欧洲列强对付英国的隐患。对这种国家,英国向来毫不手软。
  由于缅甸顽强的抵制英国的经济渗透,1852年又发生了第二次英缅战争。英军再破仰光,占领了整个下缅甸地区,单方面宣布永久占领。这就让缅甸又丢失了残余领土的六分之一。
  缅甸被迫学会了坚忍,直到从越南传来中法交恶的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5-10-4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鼎杰:镇南关之战 扼杀缅甸的复兴之梦(中)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5-09-10 11:01:37来源:王鼎杰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2
  本文为搜狐自媒体稿件,王鼎杰先生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中法战争送来复兴机遇
  1883年5月,也就是法国开始加速向越南北部扩张的同时,缅甸忽然宣布,将派出一个高规格的外交使节团出访欧洲。其公开宣称的目的,在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工业经验,推进缅甸的经济改革。实际上却暗藏着促成法缅联盟的政治目的。
  8月,缅甸使团刚抵达巴黎,英国大使就向法国政府施加压力,声称:“由于缅甸邻近英属印度及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缅甸同女王陛下政府的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有关缅甸的一切问题,女王陛下的政府都给予特殊的关注。”英国驻法大使还要求法国政府保证,缅法协定只具有商业性质。
  当英国外交官从法国外交大臣口中得知,这次缅甸居然要和法国结成政治联盟,并寻求军事合作时。英国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此,德国人以手加额,拍掌称快。
  原来,自1870年普法战争之后,法德就进入了新一轮战争的倒计时状态。法国深知自己单枪匹马干不倒德国,于是开始谋求反德大联盟。但是,俾斯麦技高一筹,一方面维持对俄特殊关系,一方面怂恿法国进行海外扩张,从而加剧法英殖民地矛盾。这样一来,德国就不用担心自己会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了。
  就在巴黎会谈进行的同时,印缅边境上爆发了低强度冲突。自恃有法国撑腰的缅甸,居然采取了激烈的反击行动。
  恰在此时,清王朝受一帮既不知兵又不懂国际政治的御史的蛊惑,忽然跳出来和法国理论越南的归属问题。继而出兵越南,公开支持黑旗军。从而使局面进一步复杂化。
  法国当然不会把吞进口的肉吐出来。1883年12月,法军对黑旗军和进入越南境内的清军展开扫荡行动。1884年6月,法国又顺手吞并了柬埔寨,并开始强化对泰国(暹罗)的渗透。接着,法军开始将战火扩展到台湾和浙东地区。越南北部的战事也越来越对法军有利。10月,清军在郎甲-船头之战中遭重创。11月,英国在下缅甸地区的商人自发于仰光集会,要求英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吞并上缅甸;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应该建立一个保护国。因为英属缅甸与上缅甸的安全和繁荣是联系在一起的”。
  英国高层的焦虑其实丝毫不弱于一线的商团。外务大臣已经确定,越南被法国占领只是时间问题,一个巨大的印度支那殖民圈即将形成。搞不好中国的云贵高原都将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似乎是为了加剧英国的焦虑和德国的喜感。1885年1月15日,也就是在缅甸使团到达巴黎近一年半以后,茹费理内阁与缅甸政府签订《法缅条约》,10天后又签订《法缅通商条约》。法国首任驻缅领事弗雷德里克·哈斯随之前往曼德勒。同时决定进驻缅甸的还有一家法国银行。一条从曼德勒直抵英属缅甸北部边境的铁路,也将在法国支持下修筑。法国还获得了参与缅甸政府专营事业的权益。
  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关键时刻,意大利人出手了。
  当时意大利刚在北非和法国的殖民竞争中败下阵来。在阿尔卑斯山沿线,两国存在历史性的边境纠纷。在东非,意大利和法国又产生殖民纠纷。在缅甸,意大利在英国的庇护下享有部分商贸特权,万一缅甸变天,意大利可能血本无归。所有这一切,决定了意大利对法国人想做成的任何事情,都带有天然的搅局冲动。
  一直密切关注法缅动向的意大利领事,以缅甸人为突破口,居然拿到了缅甸使团与缅甸外交大臣之间的通信。在确认了法缅条约的内容后,意大利人迅速将其转交给英国方面。
  在英国人看来,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俾斯麦看来,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真是天佑德意志。
  在这个大背景下,法军向镇南关的第二次挺进就特别带有不同寻常的意涵。
  在法国人看来,这只是一次小行动。目的在于加速中法议和进程。如果按照法国海军少将孤拔的观点,根本就不要在越南和中国纠缠,直接把战火烧到京津地区,不就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了吗?但茹费理深知,法国不应树敌过多,也不该扩张过度。中法战争只是一个插曲,法国在战后应竭力修复中法友好,并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所以,他否决了军方激进派的建议,小心翼翼的防止着战火的失控。
  但在英国人眼中,一切就不同了,法国吞并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又与缅甸结盟,对泰国虎视眈眈。这意味着消失已久的英法远东对抗又要出现。再考虑到法国还一直在谋求改善法俄关系,又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和帝国作对,还在遥远的美洲开发巴拿马运河,这就更让英国担心。虽然法俄和解的目标在于德国,但英国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而德国人要做的,就是火上浇油,推动法国加速扩张。
  问题是,中国该怎么看、怎么做。
  客观形势留给中国的选择并不多,却蕴含着巨大的获利空间。
  公然挑衅大英帝国的法缅联盟,其实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联英机会。中国应竭力渲染这个联盟的危害,并做出替大英帝国北抗俄、南抗法的表态。这样就可以从英国得到大量技术、资金扶植,趁机进行军事转型,编练新式陆海军。若能如此,何来日后的那个英日同盟?再看看南洋上那片奄奄一息的西班牙殖民区,就该知道那是堵住日本南下的要道。中国能让日本无法西进、南下,日本只有东进经略夏威夷,这就必然陷入和美国的正面冲突,太平洋战争或将提前五十年爆发。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将彻底改写。
  这个时候,中国应该向法国示弱,向英国示好,以防俄、防日备战,竭力争取经略菲律宾的战机。(关于菲律宾问题,参阅拙著《复盘甲午》第二章)通过改变诸大国的扩张方向,进而改变自己的国运。
  从这个战略需求出发,再看战场上的具体行动,我们就很清楚了:局部战斗的结局无关宏旨,甚至可以说,胜不如败。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膨胀法国内部的扩张野心,才能强化英法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中国挟寇自重的地位。这和后来的甲午战争不同,甲午战争的胜负,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决战,更是英国审查谁有利用价值的抉择之战。败者死无葬身之地,故不进则退。这一次则相反,如前所述,茹费理的对华和约内容早就定下了。第二次镇南关之战无论谁赢谁输,对中法战争的结局影响都不大,但对缅甸和英、德的影响却非常大。
  对一向善于失败的清军而言,再打一两场败战,真是再容易不过了。可是,让后人极度费解的恰恰是,这该输的一仗,居然赢了!而且赢的天佑神助,所向克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4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鼎杰:镇南关之战 扼杀缅甸的复兴之梦(下)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5-09-10 10:58:36来源:王鼎杰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本文为搜狐自媒体稿件,王鼎杰先生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亚太格局的大逆转
  镇南关大捷后,法军一路败退。从谅山到郎甲,此前法军数周血战的成果,在四十八小时内,又丢得一干二净。宛如遭遇股灾的优绩股。(关于这段时间内的战斗详情,可参阅拙文《中法陆战新解》,拙著《李鸿章时代》)
  二月十三日(3月30日),法军在北越的败讯传到了巴黎。法国舆论界痛斥此败为“第二个色当”,又一个“滑铁卢”,认为茹费理内阁指导不力,大损法兰西之荣光。一时掀起规模空前的抗议巨浪,并在十四日引发了反对党的倒阁行动。茹费理被迫宣布辞职,解散内阁。
  但新内阁一时难以组成,故老内阁仍得以暂时理事。于是一切逆转了过来,现在是茹费理急于签署停战协议,既为这场久拖不决的战争划上终止符,也算是为自己的政治生涯谋一个体面的收场。
  不仅如此,法国外交部逐渐意识到,中国人隐藏着一种惊人的潜力,一旦爆发出来,就会创造奇迹。假如中国再得到英国的支持,则十个法缅同盟也抵不上一个中英同盟。
  于是,就在世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越南北部的时候,法国政府开始缓和与英国的关系。
  对清王朝而言,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可这又能怪谁呢?难道说要怪镇南关前的将士吗?当然不能。作为军人,他们只能追求胜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要怪,只能怪清王朝全无外交头脑和战略思维。缅甸外交使团在巴黎密谋了一年多,大半个欧洲传的纷纷扬扬,清朝外交官居然视若不见。100多年后的中国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者,同样视而不见。这又如何要求当年的清朝君臣能拿出有效的应对方略?
  事先没有清晰的指导已很糟糕,事到临头又犯了一个新的致命错误,居然找了两个英国人当外交掮客,代表中国去和法国议和。而这个两个英国人——赫德和金登干,都是狂热的爱国者,而非国际主义者。他们虽然为大清王朝奔走,但首先关注的却是大英帝国的利益。
  在一个最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个最需要离间英法关系的时刻,清王朝居然拱手把最大的知情权送给了两个英国爱国者。其愚蠢,真可以说是聚九州之铁,难铸此大错!
  在这种低级的外交指导下,就算清军输了镇南关之战,又有个屁用!
  正是靠了赫德与金登干的斡旋,英国和法国在最微妙的关头,在大清王朝的帮助下,建立了外交快线。法国放弃法缅联盟,英国放弃支持中国抗法。这就是幕后交易。
  5月初,哈斯领事刚抵达曼德勒,就立即被法国政府以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为由,匆匆召回。此举等于事实上抛弃了法缅联盟。
  英国长刀随之出鞘,决定彻底消除“区域局势的不稳定性”。
  1885年7月1日,英帝国的政治风向标——《泰晤士报》刊登了如下消息:下缅甸的英国商人组织“仰光商会”致信伦敦商会,声泪俱下的要求帝国政府兼并上缅甸。
  11月7日,英国军队快刀斩首,长驱北上。不远处的法军作壁上观,暗暗悲叹一个好盟友的灰飞烟灭。
  22天后,英军完成占领任务,帝国政府宣告全球:缅甸全境成为英国女王治下的印度政府的一部分。
  对法缅联盟的猝死,俾斯麦多少有些遗憾。但作为外交大师,他深知进退乃兵家常事。英法虽暂时协调了一下,却不等于矛盾已经解除。更重要的,英俄矛盾仍持续升温,他依然有很大的空间上下其手,阻止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德国。
  以俾斯麦弟子自居的日本,同样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镇谅大捷的表面现象深刻刺激了一大批日本官员。军方激进派尤其难以忍耐,纷纷指出,清国自与法战后,大力整顿海陆军,其势不容小视。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资源众多,拖得越久,对日本越不利。当本着破釜沉舟之心,在三年内完成对华战备,以作闪电一击。胜则为王败则寇矣。
  可是,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却颇不以为然。他说,和平时期日本政府的财政每年还有一千万元左右的赤字,“若与中国、朝鲜交战,款更不敷,此时万难冒昧。”至于激进派所担心的“三年后中国必强”,伊藤认为“此事直可不必虑”。为什么呢?很简单:
  “中国以诗文取文,以弓马取武,所取非所用,稍微变更,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于水陆各军,俱似整顿,以我看来,皆是空言。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奋发有为,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
  “诚如西洋人所说,中国又睡觉矣。倘此时我与之战,是催其速强也。诸君不看中国自俄之役(注:指中俄伊犁危机)始设海军,若平静一二年,言官必以更变为言,谋国者又不敢举行矣。即中国执权大臣,腹中经济,只有前数千年之书,据为治国要典。此时只宜与之和好,我国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今年我国钞票已与银钱一样通行,三五年后,我国官商皆可充裕,彼时看中国情形再行办理。”
  十年之后,日本打败清王朝,签订《马关条约》,踏着中国的尸骨开始崛起。
  又十年,日本大破俄军于远东,一举成为列强俱乐部的一员。
  而就在这两个十年中间,美国西取夏威夷,南略关岛、菲律宾,一举成为对远东事务有重大发言权的国家。而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沦为列强瓜分的烂肉,再没有任何资格去参与大国间的合纵连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8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多心矣,当今中华世界老二,朝中智库、精英、公知一堆堆,还怕个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9 05:28 , Processed in 0.03542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