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2015-10-13 14:17
http://news.qq.com/a/20151013/044092.htm
资料图:沈阳军区59II坦克分队协同作战演练
原标题:坦克专家让战车更舒适:“拖拉机”变“奥迪”
国际赛场,他镇定自若,指挥官兵摘金夺银;三尺讲台,他躬身耕耘,培育人才桃李芬芳;科研战线,他攻坚克难,助力破解装备难题……装甲兵工程学院试装大队毕占东,在22年军旅生涯中,奋战在多条战线,不断推动我军装甲装备建设与人才培养,用使命与担当书写了一名坦克专家的精彩人生。
国际赛场逞英豪
“战车协同,把亚美尼亚的坦克超了!”8月5日,“坦克两项-2015”国际竞赛单车赛中,毕占东瞅准时机给参赛车组下达了命令,使中国战车成功超越亚美尼亚坦克。最终,中国战车勇夺第二名。参赛官兵纷纷对毕占东竖起了大拇指。 决赛当天,参赛车辆出现了故障,换还是不换?车组人员对新车能不能适应?这一系列严峻问题摆在了指挥组面前。危急时刻,毕占东站了出来:“换车!”事实证明,不换车连赢的机会都没有。 凌晨三点,起床查哨的同志发现毕占东还在伏案工作……此次比赛是由俄方主办,大量专业的翻译工作落在了这个喝过“洋墨水”的教官身上。“比赛规则、流程、赛场标识都是俄语,这事儿马虎不得!”毕占东说。
因材施教育人才
本科学员对装备构造等基础理论学习比较深入,在装备操作上却是实打实的门外汉。而来院学习的部队轮训学员对装备操作驾轻就熟,但对专业理论比较缺乏。怎样才能解决不同层次的学员专业学习“偏科”的现象呢? “把本科学员的‘文’和轮训学员的‘武’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一堂由本科学员和轮训学员组成的公开“混搭”课开课了。毕占东说:“通过开展探讨交流,学员用基础理论为战士分析原理,战士用熟练技能教学员操作,相辅相成,共同进步。”这一做法收效颇丰,他的学生个个成了文武皆精的“合金钢”。 “要想把他们培养成信息化装甲机械化部队人才,因材施教是关键。”毕占东积极探索新型高效的培训方法,参与的教学项目荣获总装教学成果三等奖。
服务部队勇攻关
“搞科研就是要为部队解决难题,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服务。”为了更深入了解装甲车辆的使用情况,毕占东主动请缨去部队调研,和战士同吃同住同训,每天“七进七出”训练场,记录的相关数据厚达300多页。 “在和战士促膝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听到他们最实在的需求。”装甲车辆驾驶时震动强烈,不少战士因此落下了腰椎盘突出的“职业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毕占东返校后就同张静秋教授开始了长达3年的技术攻关。最终,“装甲车辆自适应悬挂系统控制研究”的成果大大提高了装甲车辆的减震性、舒适性。战士们笑称:“原先的‘拖拉机’变成了‘奥迪’了!” 近5年来,毕占东发表优秀论文28篇,先后获军队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为所在专业的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