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几苇渡
去过两次武夷山,最近一次是今年五月中旬 一次旅行达人体验活动,上一次是2012年5月1日,和两个朋友一起,用一天的时间游览了“大红袍母树、一线天、天游峰与九曲溪“,晚上连夜赶到福州机场。两次到武夷山,喜欢上了这里,有山水秀色,有文化情怀。于是也翻出了老片子,冲图配字,分享给将去武夷山的朋友们。
武夷山,如果印名片的话,最响亮的两个职务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自然方面讲,武夷山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从文化方面讲,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也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而且这里更有自然与文化结晶——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
【母树大红袍景区 】
武夷山岩茶与大红袍的概念,我也是反复多次才弄明白的。概括一下说,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山中岩石周围生长有茶树,所以称为“岩茶”。制茶工艺属于半发酵的青茶,也就是乌龙茶。台湾的冻顶乌龙也是清代时期从武夷山移植过去栽种的(具体时间有不同说法)。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有一千多种。质检总局GB18745《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将岩茶分“大红袍,水仙,肉桂,名枞,奇种”几个系列。水仙、肉桂是岩茶的当家品种,也就是产量最大的。传统名枞有五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半天妖、水金龟、白鸡冠。因大红袍是五大名枞之首,就单归一个系列。而大红袍母树有六棵,属于不同的6个小品系,雀舌、北斗、奇丹、大红袍等纯种茶都是这几棵母树后代中培育出来的。“奇种”就是其他小众品种的统称了。
“大红袍”的命名,来源一个故事。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
故事中大红袍茶树的具体地点已不可考。目前公认的大红袍就是九龙窠的那几株,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1985年1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庆之际,五株大红袍“秘密”的引回(领导不知情),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直到1994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福建升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通过。
1996年,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开辟了九龙窠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
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形如九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九龙窠。沿着幽谷铺设了一条石径。两侧涧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
雨后的山中,到处是溪水,有的在石板路两侧的河沟里,有的从山顶岩石上飞溅而下,有的含蓄在山岩缝隙中。水的灵性平添了武夷山的秀美。
大红袍母树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枝繁叶茂。它已有340余年的历史。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350年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 武夷山市政府在2001年注册了“武夷山大红袍”商标,持有人为“武夷山市茶业科学研究所”并出台具体管理办法,由茶科所管理及授权使用商标。当地茶叶企业,可以根据根据相关条件要求申报使用。但实际中,市场上的各类“大红袍”比比皆是,绝大多数是“商品茶”,用多种武夷岩茶的混合制造,借用了“大红袍”的名字而已。
在大红袍景区,正是采茶的季节(每年的4月底到5月中旬),遇到采茶队伍,赶紧抓拍了几张。
岩茶的采摘与书中描绘的绿茶采摘大不相同,直觉是“粗犷”,大姐们用手直接撸叶子到筐里(不追求嫩叶),重复动作、非常迅速。
【天游峰及云窝景区】
武夷山景区的主峰是“天游峰”,海拔408m,相对高度215m。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它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高耸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涧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约120m泉。
峰上名木古树众多, 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峰顶胡麻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近百处。其中最大一幅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攀登天游峰,沿石台阶上行,有一段路是直接行走在巨大的裸露山岩之上,需要手扶护栏,谨慎前行。
爬上去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人来说,还是有点累。但当你站在峰顶、俯视群山与九曲溪的时候,视觉的冲击会使得疲劳感顿消,成就感直升。
在天游峰顶,有一颗探出的枯树,不知道品种,感觉很仓劲,就用长焦拍了下来。
翻过天游峰下,沿路而下,九曲溪畔,喝上几杯岩茶,也是一种享受。
在天游峰景区内,除了爬山之外,还有很多自然和文化景观可以驻足。
(一)云窝
天游景区内坠石叠压,积磊成洞;而背倚众峰之峰麓也有很多天然石洞。大小洞穴十数个构成了一个特色。清晓时节,洞内的空气溢出洞外,与洞外大量的冷空气相遇,凝聚成雾状,迷漫一片,若云朵从山窝中奔涌而出,故称为云窝。云窝分为上下云窝,以铁象岩为界。岩前直至九曲溪之滨称下云窝,岩背称上云窝。
所以这里有很多带“云”字的摩崖石刻:云桥、云路、云关、云窝、梯云、白云深处、嘘云、崖云……等
(二)御茶园
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但御茶园的创设,却是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现在仅存遗址了。
据志书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经盛极一时,园内建筑的大致布局是;前有仁凤门,后有拜发殿(亦名第一春殿)、清禅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三百六十斤,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崇安县令张瑞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了一个茶场。
(三)叔圭精舍
位于云窝景点中心,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宋徽宗礼聘崇安籍乡贤江贽(字叔圭)入朝为官。江贽三辞不赴,遂命县令陈难为之建造精舍于云窝,匾额为“叔圭精舍”,并赐号少微先生。
现存还有标志性的岩刻“叔圭隐居之处,著《通鉴详节》”,及少微坊、江氏奉先祠碑记。
【一线天景区】
一线天景区位于九曲第二曲的溪南,不临溪而突兀屹立于西南。以洞天奇观而闻名遐迩。主要景点有灵岩、灵洞、伏羲洞、风洞和横贯三洞的一线天以及三洞对面的蓝岩、楼阁岩、石门岩、螺丝洞等,它们或以高旷雄伟称绝,或以幽深多变见奇。
【 武夷山博物馆】
这是一座地方性综合类博物馆,以船棺、虹桥板、石器、青铜器、古陶瓷、书画等藏品为代表。1992年,在武夷山市区原文庙旧址改建。1996年迁至现址(九曲溪一曲码头北岸,武夷宫仿宋古街)。时间关系,我只是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
【结束语】两次武夷山之旅,前前后后写了五篇文章,从景区主要景点,到茶道文化,到实景演出,到云河漂流,到彝山兰若,制作了两个H5专题场景。通过这些的图文阅读,希望你能更多的了解武夷山,能爱上武夷山,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