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其实男人的形象若管理得当,也会不断嬗变。张艺谋是如何从一个农民形象转变为满身名牌、衣着不俗的“国师”形象的,其中变化令人玩味。
张艺谋与张伟平的口水仗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张艺谋的一纸诉状宣告两人的合作彻底走到了尽头。张艺谋从影以来一直话题不断:与巩俐的感情纠葛、高薪拍广告、住豪宅、开豪车等等话题屡见不鲜,“葫芦娃”超生事件曝出,更是让张艺谋成为众矢之的。
张艺谋刚出道时是典型的农民艺术家形象,浑身上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今的张艺谋则成功跻身上流社会,名牌傍身,气度非凡。早年张艺谋自嘲是农民,早期插队经历的穿衣打扮,电影中反映的落后的乡土生活,都让张艺谋与农民形象息息相关。
张艺谋曾饰演了《老井》中的孙旺泉,基于对农村生活的亲身体验,他对孙旺泉的形象拿捏的得心应手,并凭借此片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红高粱》带着农民的野性和农民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走进柏林,并获得最高奖项“金熊奖”。《一个都不能少》中所有非专业演员用真诚淳朴的表演来讲述一个触到心窝最柔软处的故事,平实,质朴的反映了关于农村教育、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而《秋菊打官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法律意识的觉醒和法律在农村中的普及,同时该片也把农村人骨子里的积极与妥协、维护自尊与讲究人情自然地展示出来。
从这些作品看,张艺谋对上个世纪中国农村和农民特征的拿捏驾轻就熟,反映普通百姓的电影拍得如此深入人心,在国际上也拿了很多的奖项。很多人认为张艺谋就是一个泥巴地里长成的“土”导演,不自觉地将他与农民质朴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陈凯歌曾经在《秦国人》一文中写道:有一天,在窑洞里拍日景,张艺谋身着黑粗布大棉袄,衣襟在外面吊着,像是一块硕大的擦嘴布。他衣着简单,没有太多装饰,也不讲究,拍戏两个月就穿一双胶鞋而且还不穿袜子。张艺谋有着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脸上的皱纹比五官更加深刻明朗。当时所处年代物质匮乏,张艺谋本人也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苦行僧”。
若用演艺圈的审美来评判,早前张艺谋的着装并无时尚可言,甚至可以说有点土气。2005年《千里走单骑》的拍摄,让张艺谋与主演高仓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推心置腹,高仓健含蓄表达了对张艺谋穿衣品位粗疏的看法,并开始在日常细节中对其进行引导,还亲自为张艺谋量身订制衣物。高仓健要送人东西,往往非常自然,不露痕迹。高仓健怕张艺谋难为情,就先和服装设计师到东京的名牌专卖店挑好衣服的款式,然后再拉着张艺谋去逛街,在专卖店很自然地让张艺谋一套一套地试衣服。男人亦爱华服,张艺谋被这种衣着改变形象的方式深深触动,从此迷上了名牌,低调奢华的风格由此形成。
有一次,高仓健给张艺谋寄去礼物,据说是一件奢侈品牌的棉服,工作人员拆开包裹后发现,虽然是棉服但看起来更像是一件土布老棉袄,衣服商标都很难找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衣服的内兜里找见,微小而难以察觉。高仓健深知低调更符合张艺谋的口味,衣服看上去很平常,但却在细节处颇费心思,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面对这件内敛到极致的棉服,张艺谋曾感慨道:选衣服能看出一个人的境界。自己还在追求闷骚,高仓健早就到了只闷不骚、从心所欲的境界。
正是由于高仓健的引导,使得张艺谋开始在着装方面有了质变,从粗浅凑合向低调内涵甚至有点奢华的方向转变,简约有形,不张不显。因为有审美方面的优势,在他不经意的搭配中有了精致的细节,风格也向他的“着装导师”高仓健看齐。
从公开婚讯到“葫芦娃”事件,张艺谋的形象跌倒了谷底,但公开认缴天价超生罚款,反而让张艺谋赢回了屌丝们的舆论同情,贵为国师,也无法跳出“国策”的樊篱。北京奥运会的胜利闭幕,将张艺谋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那布满沟壑的脸庞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一个符号。
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实景剧在中国四处开花,从最初2003年的《印象·刘三姐》一炮而红之后,《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等相继问世。如今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已借壳上市,放单的张艺谋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而人们的企盼是张艺谋如何能像刚出道时一样找回心灵的自由,为中国电影奉献更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