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8|回复: 0

[东方区] 中国最高寿的状元张之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之万,字子青,清直隶(今河北)南皮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状元。丁未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被称为“名科”,因这一科考中了张之万、李鸿章、郭嵩焘、沈桂芬等名流进士,而张之万出类拔萃,文采压倒众名流,高中榜首状元。张之万享年87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状元。
大事年表

嘉庆十六年  (1811) 农历七月初八出生。
嘉庆十九年  (1814) 4岁开始读书。
道光八年    (1828) 进县学为秀才。
道光十七年  (1837)被选拔为每十二年(逢酉年)一次,各省学政从生员中选拔的拔贡生,送最高学府京城国子监读书。
道光十九年  (1839) 以七品小京官分发刑部浙江司学习行走。
道光二十年  (1840) 应乡试中举人,中举后仍在刑部任职。
道光二十七年(1847) 会试以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充任湖北副考官。
咸丰元年    (1851) 充任河南正考官。
咸丰二年    (1852) 出督河南学政,由侍读,累迁内阁学士。
咸丰三年    (1853)林凤祥、杨开芳率太平军进攻河南,捻军趁机而起,攻破归德、睢县一带,进逼省城开封。张之万奏请直隶、山东、陕西、安徽四省军队到河南防剿,并请派大员督办地方团练,多允行,亲自捐献军饷,致太平军北伐受阻。
咸丰四年    (1854)太平军进攻直隶,连克交河、南皮、沧州、青县、静海等地,前锋逼近天津,大败纳尔经额于临铭关,张之万奏请在静海一带堵截,均得上谕嘉奖。
咸丰六年    (1856)调京充日讲起居注官,又由醇亲王奕譞之荐入值上书房。
咸丰八年   (1858)教授钟、孚两郡王读书,与恭、醇两亲王往来密切。
咸丰九年   (1859)充会试同考官。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张之万奉旨与军机大臣焦祐瀛、御史陈鸿翊督办团练。
咸丰十年   (1860)任会试同考官。
咸丰十一年(1861)授詹事府詹事。冬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七月,咸     
        丰帝去世,同治继位。怡亲王戴桓、户部尚书肃顺等八大臣总摄朝政,慈禧与恭亲王、醇郡王、李鸿章、张之万等密谋发动祺祥政变。
同治元年  (1862)擢礼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三月,奉召与太常寺卿许彭寿等汇辑前代帝王及垂帘事迹可法戒者,锡名《治平宝鉴》。十一月张之万授河南巡抚。
同治三年  (1864)指挥原总兵张曜所属,总兵关再升新部,三面合围,留出南召一面,诱张宗禹出战,一举歼灭之。
同治四年 (1865) 改署河道总督。
同治五年 (1866) 调任漕运总督。
同治六年(1867)在苏北六塘口与捻军激战,统帅捻军的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逃到扬州茱萸湾被驻防军队抓获,东捻平。赐之万头品顶戴、戴孔雀翎。
同治七年   (1868)张之万赴台儿庄会剿西捻,西捻遇伏失败,张宗禹投徒骇河。
同治九年   (1870)授江苏巡抚。
同治十年   (1871)授闽浙总督,以母老自请休致(退休)。
光绪八年   (1882)复召入京,授兵部尚书(国防部长),紫禁城骑马。
光绪九年   (1883) 补调刑部尚书。
光绪十一年 (1885) 授协办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
光绪十二年(1886) 赏穿黄马褂,充会典馆正总裁。
光绪十五年(1889)授体仁阁大学士,总理户部事务。光绪帝大婚,加太子太保衔,赐西苑门内乘坐肩舆,仅有张之万和恭亲王奕特赏这种待遇。
光绪十八年(1892) 转东阁大学士。
光绪二十年 (1894) 赏双眼花翎,赐用紫缰,以年迈免值军机。总办慈禧六旬万寿庆典。
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次上疏,著以大学士致仕,赏食全俸。
光绪二十三年(1897)卒。赏陀螺经被,照大学士例体恤,赠太傅,谥文达,入祭贤良祠。
清代114名状元中,只有11人即9.6%官居宰相,清代以殿阁衔大学士为宰相,张之万成为“状元宰相”。
好言事、勤于政

据史料记载,张之万曾一日三本奏折。奉旨到河南按察,详勘河南巡抚郑元善及州县官吏擅杀、罚银、浮收、苛派等情形,回朝实奏,郑元善降职为道台,知县任桂、副将杨飞雄被革职、降级,此举令张之万名声大震。胜保,早年积极协助慈安、慈禧发动祺祥政变,在北京八里桥抵抗英法联军受伤授正黄旗满州都统兼正蓝旗护军统领,又在与太平军作战中诱擒英王陈玉成,授钦差大臣。对这么一位功勋宠臣,张之万于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初五日率先以《覆陳遵查胜保暗招苗练情形摺》加以参劾,续经众臣参劾,至同治二年(1863)被赐自尽。张之万勤政不渝,刚正不阿。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起。张之万在其手稿中说:“学生之见,必以为当战;老成之谋,必以为当和。言战者得忠义之名,而不计成败;言和者蒙巽懦之诮,而不敢坚持;模棱者依违于两可之间,而不建一议,不划一策。此当时在廷诸公之情形也。”张之万素来主张“和则早和,战则终战。”“及至战败而言和,逐致全盘皆输。”在朝野都形成主战和主和的两派,并不是简单地常说的帝党主战、后党主和。原来认为是后党,与张之万还是儿孙姻亲,一向过从甚密的李鸿藻就极力主战,奉命商办军务,旋复值军机大臣;张之万族弟张之洞正在湖广总督任内大展宏图,也反复争论主战,并且筹备饷械支援抗日。张之万因了解中日双方实力和实情,开战如以卵击石,中国必败,以国事为重,置祸福荣辱于度外,以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的枢要重臣身份,坚持主和。甲午战争以中国赔款2亿3千万两银、割让台湾及澎湖诸岛给日本等丧权辱国之马关条约为结局,使中国遭受了财尽民穷、空前严重的浩劫,证明了张之万主和是清醒的、正确的爱国主张。
兴水利,著《治河刍言》

张之万关注民生,在河南巡抚和江苏巡抚任内,都注重兴修水利。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大决于铜瓦厢,全河分三股东北穿运河合流夺大清河入海。在此情况下,如何治理,议者不一。张之万依自己的经验,经过多方面调查,在掌握大量实际资料的情况下,提出了见解和解决办法,故而于同治六年(1867)写作了《治河芻言》,上奏朝廷,并作为专著出版。同治十年(1871),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张之万奏准大修宝山县江西土塘石塘。同年,江苏巡抚张之万请设水利局,兴修三吴水利。并用挖泥机船疏浚吴淞江黄渡至新闸一百四十丈。”(《上海市地情资料库》)“同治十年(1871)至十二年,江苏巡抚张之万设水利局,修元和、吴江、震泽三县塘路泄水涵洞103处,建桥30座,修7座。”(《苏州地方志》)造福人民,泽被苍生。
知兵之誉

清朝114位文状元中,只有张之万这一位状元有“知兵之誉”。誉称“张之万于兵事,若有神授,儒臣治军,风采隐然。”《清故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管理吏部事务军机大臣赠太保谥文达张公神道碑铭》是北京大学第四任(1902-1906)校长(当时名称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张亨嘉编著的,并纂录于《碑傳集补》中。该碑铭记载了张之万指挥豫军与捻军作战的战绩。
同治元年(1862)张之万授河南巡抚。当时朝廷关注南方对太平军作战,天下的智谋人士、猛将、精良的部队和战马都集中在三点,即东点苏州、中点润州、西点湖州。时有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张之万抚豫后豫军异军突起,张之万最先搜集军队的实际情况、审查地形、挑选骑兵用来准备追赶驱逐敌人。上奏朝廷允行,仿照湖北行之有效的办法,规定漕粮每石折银4两,以2两转部库,1两作为省军饷,余为各级官吏办公所用,解决了省财政困难,有了稳定的军饷。
河南省境内流窜于周边六省的捻军有五强,张之万抚豫期间平其四。元年冬张之万督师汝阳,张之万知道汝州捻军陈大喜、张凤林最强大,派提督张曜等率兵进攻,破了萧王寨。陈大喜逃跑而避免一死。
同治二年(1863)春,豫军攻破张港斩杀了张凤林灭捻军五强之一。陈大喜纠集安徽亳州程二老坎、张宗禹两个首领侵犯河南边境。张之万命令众将分兵抵御,围困后攻下了汝州捻军盘踞的地势险要的张港,平掉捻军堡垒十几处。程二老坎在困窘中投降了,灭捻军五强之二。
同治三年(1864)春,豫军大破陈得才于内乡之赤眉城,浙川之板桥川等处,张之万视师南阳,捻军由湖北进入安徽,张曜、宋庆等诸豫军追击捻军到安徽六安之流瀑疃,将捻军杀伤殆尽,陈得才逃跑而死,灭捻军五强之三。先在宝丰战败陈大喜,又在鲁山战败陈大喜,灭捻军五强之四。捻军五强只剩张宗禹了。
同治四年(1865),四月张之万署河道总督。当时僧格林沁亲王统辖鲁豫军务,在山东曹州(今菏泽)高楼寨吴家店战殁,督兵大臣皆获咎。河道总督例兼兵部侍郎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统辖“河标”七营,负有公务和军务两方面之责。八月,巡抚吴昌奇督军赴许州,捻军觑省城虚。张之万分道严防,特选锐卒二百扼要防守,捻军未得逞。九月十四日赏还二品顶戴,补授河道总督。
同治五年(1866)八月,张之万调任漕运总督,亦例兼兵部侍郎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统辖“漕标”七营。十月,捻入徐州,张之万以里下河为江淮财富,部署诸将严防之。
同治六年(1867),淮军抓获赖文光于扬州,东捻平。赐之万戴孔雀翎,赏头品顶戴。
同治九年(1870),授江苏巡抚。十年(1871),迁闽浙总督,张之万以母年逾八旬,乞养,时年61岁,自请休致(退休)。
光绪八年(1882),张之万退休11年后,朝廷想念张之万这位老年功臣,复召入京,时年已72岁,授兵部尚书,紫禁城骑马。可以说是官场奇迹了。
光绪十年(1884) 朝廷诏书军机大臣张之万管理枢密,中法战争,张之万奏请以两江总
督左宗棠旧部王德榜镇守镇南关,张之洞为两广总督,启用冯子材攻克越南谅山,签订了《中法停战条例》。自鸦片战争以来,“无一城之割,一粟之偿”的战争,张之万枢密之功也。
学问、艺术都高度成功

张之万虽高官厚禄,但书生气十足,读书习文,痴于书法绘画的欢愉,远胜过官场权利给他带来的满足感,他抽暇便寄情书画,以文会友或自我欣赏,与大学士李鸿藻为首的清流派潘祖荫、吴大澂、陈宝琛等名人交厚,书画往来,怡然自得,其乐融融。张之万绘画、书法、文章、诗、楹联皆精。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展品第36项为清朝档案“慈禧太后赐给十三世达赖喇嘛亲笔画”。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三世达赖喇嘛进京,送给慈禧太后12种礼物作为十月十日慈禧太后生日寿礼。慈禧太后回赠达赖喇嘛6种礼物,其中有一副慈禧太后绘制的长155厘米、宽53厘米花卉中堂。画上有题诗:“在山为幽芳,出山为国香,茶兰得相会,御笔友其祥。”在慈溪太后的绘画上题诗,时年85岁的状元公、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张之万自然是第一人选。
张之万作为著名画家著录于每一部美术家辞典。当前最具权威的《中国美术辞典》中说:“善画山水,倾心于王翚,用笔绵邈,骨秀神清。晚年笔简意淡,颇见苍润。与戴熙讨论画学,最为相契,时称‘南戴北张’。书精小楷,唐法晋韵,兼擅其胜。传世作品有同治十二年(1873)作《溪山幽远图》轴,图录于《名人书画集》;光绪三年(1877)作《柳湖春霭图》轴,图录于《神州国光集》。”“清季大臣,善书者首推翁同龢,工绘事者则推张之万。”张之万的小楷没有字帖出版,现在存世于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张之万1037本奏折中,有486本朱批奏折(原件),每一本都是一部精美的小楷字帖,当代楷书书法家逐渐对张之万的小楷有了了解,推崇备至,识者说:临摹其他大书法家的小楷都可以模仿的差不多,唯独张之万的小楷临摹不了,因为不管多少页,没有一笔走样败笔。期待张之万的小楷字帖早日出版。
以礼义廉耻治国

张之万主张“以礼义治人,以廉耻立人。”知羞耻,就能讲清廉,做事才能合乎道德。张之万给子孙的格言:“教子孙两条正路惟耕惟读,遵先代三尺遗言克勤克俭。”以勤俭作为廉明的基础。张之万重孝悌,张之万自道光十七年(1837)选为拔贡生赴京,中状元后久任京官;至同治元年(1862)署河南巡抚,后又历任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老母孟氏一直与其弟之京安居南皮县。在这30余年中,张之万回南皮省亲,与随从人员回家,从来不许县府官员迎送。夏季穿麻质夏布衣服,其他季穿棉质土布衣服,一副布衣宰相的平民形象。张之万平时爱吃山药和玉米面粥,虽有厨师可做酒席,只用来招待贵客,平时家人都是以素食为主。张之万早在咸丰六年(1856),时任日讲起居注官,即上奏朝廷《请颁发孝经疏》,以广教化。
张之万重孝悌,61岁便主动辞去位高权重的闽浙总督一职,以孝敬84岁重病的老母为由,自请休致(退休)。其主动辞官的举动,在古往今来的为官从政史上十分难得,在官场士林赢得极高的声誉,众口一辞赞扬他志趣高洁,事母至孝,颇令人敬佩。以清廉自励的张之洞对这位堂兄更是钦仰不已。在中国历史上兄弟二人同朝入阁拜相的只有张之万、张之洞二人。张之洞出任封疆大吏、治鄂18年,推行洋务运动,张之万调京入阁为官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史称:先有张之万,后有张之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9 05:36 , Processed in 0.03603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