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回复: 0

[闲话家常] 深夜揭秘:真有“灵魂出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年前,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就读博士课程的彼得·布鲁格由于试图用科学解释所谓的“灵异现象”而声名渐起。
有一位神经学家把自己手头治疗的一名21岁的癫痫病人介绍给了布鲁格。这名年轻的病人是一名侍应生,因为有天发现眼前出现了另一个自己而险些自杀。
这种幻觉似乎由病人停止服用某些抗惊厥药物而起。一天早晨,他没去上班,而是灌了几杯啤酒下肚,懒在床上。
不过很快他就为睡懒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他感到头晕,于是站起来,转过身,看到自己还躺在床上。他意识到床上那个想赖床翘班的人正是他自己,于是觉得很生气,不禁对床上的“自己”大喊大叫,摇晃 “自己”,甚至跳到了“自己”的身上。
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更糟的是,他的意识还能在两个身体中转移。当他的意识进入床上那个消极怠工的身体时,他可以看到床边的另一个自己正弯下腰来摇晃着自己。
很快,恐惧和混乱占据了他的头脑:他是谁?是站着的那个,还是躺着的那个?再也无法忍受分裂的自我,这个可怜的年轻人最终选择了从窗前纵身一跃。

有时人的自我意识会一分为二,引发一系列诡异的现象
当我于2011年秋拜访布鲁格时,他给我看了一张照片,上面的建筑正是当年那名年轻人跳下的那栋楼。
这名病人非常幸运,他从四楼跳下,落在一片榛子林上才保住了性命,然而布鲁格说,他并非真的想自杀,而只是想“把肉体和自我统一起来”。
在接受了左颞叶肿瘤摘除手术后,他的癫痫和诡异的另一个自己都消失了。
这类幻觉在医学上被称作“自视性现象”(autoscopic phenomena,希腊文中autos意为“自我”,skopeo意为“注视”),最简单的形式可表现为尽管看不到实物却觉得身旁有人。
分身效应(doppelganger effect)则在这种幻觉上更进一步,即一个人会真的看到另一个自己,甚至与另一个自己产生互动。
不过最广为人知的自视性现象还要数“出体经验”(out-of-body experience,简称OBE,俗称“灵魂出窍”——译者注)。在传统的彻底出体经验中,人们自述脱离了肉体,从其他角度注视自我,例如从天花板上俯瞰床上的自己。
虽然听起来生动又神奇,遗憾的是,这些都只是我们大脑中原本就存在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幻觉。这些奇异的经历解释了人类的大脑是如何构建对自身当下存在的认识及支配意识的主观情绪的。而这或许是我们了解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
激动人心的经历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神经学家奥拉夫·布朗克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指明了方向。2002年,布朗克在一位43岁的妇女身上诱发出了多次出体经验。他一直在为这位病人治疗抗药性颞叶癫痫。脑部扫描没有显示出任何病变,因此布朗克转而用外科手术来探查病灶。
与常规脑电图不同,布朗克的团队在病人的头盖骨中植入电极,从大脑皮层直接记录脑电活动。其间,这名妇女自愿让她的大脑被植入的电极刺激。
正是在这种刺激过程中,布朗克发现,刺激右角回(颅骨后部的一小块区域)处的电极时,病人会产生奇怪的感觉。

医生常会在癫痫病人脑中植入电极来记录脑电活动
当刺激电流微弱时,病人表示有“陷进床里”和“从高处坠落”的感觉;当治疗团队加大电流强度,病人就产生了出体经验。她说:“我从高处看着躺在床上的自己。”
角回位于前庭皮质(前庭系统负责掌管人的姿势和平衡感)附近。布朗克因此得出结论,电流刺激破坏了例如触觉等感觉与前庭信号的整合,引起了出体经验。
下一步就是在健康人身上诱发出体经验。2005年,哲学家托马斯·梅青格尔与布朗克及其学生比娜·兰根哈格联手设计了一项实验,证实了实验对象会对虚拟身体 产生实际感觉。
几年后,布朗克又将实验向前推进了一步。又一次,部分实验对象的位置感和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发生了偏差。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位实验对象表示从空中看到了自己的身体,而当时他明明躺在扫描仪中。

如今科学家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创造出出体经验,这些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探测大脑的自我意识
“我们感到十分振奋,这已经和传统的出体经验非常接近了,”兰根哈格说道。实验过程中的扫描显示,实验对象的出体体验与整合触觉、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信号的颞顶连接区(TPJ)的活动密切相关。客观证据表明,颞顶连接区与自我定位感——即人认为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关。
这一发现至关重要:颞顶连接区连接起包括角回在内的各种区域,将各种感觉整合起来,形成身体的自我认同感。
简言之,这进一步证明了出体经验是大脑将这些信号叠加之后的产物。
类似的过程可否用来解释某些特别强烈的分身效应呢?克里斯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最耸人听闻的例子。在这件怪事发生的数月前,克里斯的兄弟大卫因艾滋病去世了。
一个清晨,克里斯下了床,向床尾的衣柜走去。他抻了个懒腰,转过身,呆住了。
“我被吓傻了,”克里斯回忆道,“我看到我还躺在床上,清清楚楚绝没看错。我第一反应是自己已经死了。我喘着粗气,头晕晕的,试图弄明白发生了什么。”
然后电话响了。“我接起电话,是大卫打来的。我一下子就听出了他的声音。我差点崩溃,但同时又感受到莫大的喜悦。”
不过大卫的电话并没有打很久。“他告诉我他的时间不多,他只想说他很好,让我转告全家人。然后他就挂了。”
克里斯说:“再然后就是一种强烈的被吸干的感觉,我感到自己‘嗖’地一下被拽——几乎是扔回了床上,重重跌回自己的身体。”
他是尖叫着醒过来的。“我吓得半死,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心跳如鼓。”
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大卫想让我知道他一切都好。那一刻我真的相信他在用某种方式从另一个世界与我交流。虽然我的教育背景告诉我这是无稽之谈,保持理智却真的太难了——因为那次体验是如此真实。”

人的意识可在真实与幻想出来的身体之间转换,带来一系列诡异的感受
克里斯经历的是一次异常强烈的分身效应,在神经科学术语中又称“离体自窥症”,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出体经验。离体自窥症的情绪更强烈,而且牵扯到感觉运动系统。
“通常,真实个体与假想个体都有活动也有互动,两者分享情绪和思想。”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神经学家卢卡斯·黑德里希说道。
运用大脑扫描得来的数据,黑德里希与布朗克发现,经历过离体自窥式幻觉的患者的左后脑岛和周围皮层通常有受损迹象。离体自窥式幻觉涉及到情绪,这表示它与岛叶皮质相关。脑岛负责将视觉、听觉、感觉、运动、本体感觉、前庭信号与内脏发出的信号整合在一起。当整合中出现异常,就相当于一个身体变为了两个。
然而大脑必须选择一个身体来安放自我意识,或者说选定一个身体来固定自我定位、自我认知和第一人称视角,因此就出现了离体自窥症。
“最小的”自我
在这些研究成果基础上,梅青格尔与布朗克认为是时候研究存在中更富有哲学性的部分了——例如创造具身(embodiment,即“最小的现象上的自我”)感都需要什么。
“从哲学家的角度来看,找到自我意识的必要和足够组成部分是很重要的,”梅青格尔告诉我。“我们证明了大多数人认为必要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必要的。”反之,梅青格尔认为,具身化的感觉是重于一切的。当有了具身化感觉后,下一步就是这种原始的自我向主体意识的转变。
“当你不仅感觉到自我存在于肉体中,而且你能控制你的注意力,专注于你的身体,那才是一种更强形式的自我。”梅青格尔说道。“之后你才有了视域,指向这个世界,也指向自身。这是高于具身化的。”
尽管我们现在已经对自我的神经学理论基础有了初步的认识,很多问题依旧悬而未决。不论我们觉得自我有多复杂,自视性现象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源自我们的身体。
正如梅青格尔在其著作《自我隧道》中写的那样,“真正‘拥有’身体及其感觉和各个部分是自我归属感的基础。”难怪布鲁格的年轻病人要用跳楼自杀这种过激手 段来调和肉体与自我——他不顾一切地想要再一次成为他自己,再一次拥有统一的肉体与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18:39 , Processed in 0.6497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