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回复: 3

[军迷互动] 揭秘中国空军试飞员背后的那些“生死瞬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  2015-11-11 14:56
http://news.qq.com/a/20151111/040852.htm


资料图:滑俊。


“科研试飞英雄”滑俊


如今,已经退休颐养天年的滑俊,仍然会经常到机场转一转,每次他都会满怀激动和兴奋,他似乎仍然在回味着过去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滑俊是陕西人,出生在三十年代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给人当过放牛娃、到铁匠棚里打过铁、扛着锄头种过地。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却先后驾驶过多种国产歼击机,完成了大量科研试飞任务,和王昂一起被中央军委授予“科研试飞英雄”荣誉称号,成为空军试飞员队伍中元老级的人物。


滑俊是共和国成立前期入伍的,经历了新中国解放大西北的战役。1950年1月,就带着战场的征尘,他与其他15名战士一起被选入空军飞行预备学校,从此走上了飞行之路。


1951年国庆节,滑俊和战友们一起,驾驶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检阅。在抗美援朝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中,滑俊从飞拉-9、拉-11直到飞喷气式战斗机歼-5。他还先后跟随部队赴宁波参加“舟山保卫战”等,立下了显赫战功,成为一名功勋卓著的飞行员。1960年8月,滑俊所在的部队刚刚归建,他就接到命令,赶赴西安担负试飞重任。


在学习试飞技术上滑俊很能吃苦、敢闯敢干,他都把所有课目的各种数据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成卡片、画出任务示意图,背熟记牢,拿着飞机模型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为了更接近实际,他手画座舱图、仪表、开关,根据课目全程动作,不厌其烦,反复练习。因为苦练,他的试飞生涯,从没有因为错忘漏而危及飞行安全和影响重要科研任务完成。



1978年10月,他执行一项高空试飞任务,遇到两台发动机同时空中停车。面对这种险情,滑俊坚定沉着,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飞机完好无损地开回去!他尽力保持高度滑行,同时按程序开车。


连续4次启动失败,终于在第5次,飞机降到6000米高度时启动成功。滑俊死里逃生,凝聚了科研人员多年心血的科研成果也死里逃生。


当年,在航空工业部门,一提到滑俊,大家都会树起大拇指。大家都感到他工作踏实,很有热情,同时对试飞有一种狂热的痴迷。


1976年,歼-8飞机试飞任务进入攻坚阶段,当时,几架试验机上只有1名试飞员。空军某试飞部队党委决定按照上级要求,决定再确定2名试飞员。当时,团里的试飞任务非常繁重,选定谁参加改装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时,46岁的滑俊向领导表示:“我飞了20多年,飞的都是仿制人家的飞机,今天飞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我豁出命也要把它飞出来!”


向领导表完态后,滑俊的心里还是不放心,当晚,他又专门写了一份《请战申请》,他在请战书中写到:一个试飞员最大的价值就是试飞,如果不再飞行,那试飞员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团党委专门为之召开会议,认真进行分析。认为滑俊文化水平低、年纪大,反应慢一些是弱点。但他有20多年的飞行经验,身体也好,而且他正在飞的飞机与新机在有些方面比较接近,具备基本条件。更可贵的是他心里时刻想着国家的安危,忠于党的飞行事业,一门心思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闯新路。有这样的同志担任新型飞机的试飞员,无论什么险阻他也能攻克!党委很快批准了他的请求。


而滑俊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非常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图:雷强。


“虎胆英雄”雷强


他是许多军迷眼里最崇拜的“明星”。


他是试飞员心中最叹服的“雷头”。


祖籍陕西绥德的雷强,在空军试飞领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那一年,雷强赴国外一家飞行试验研究院培训,院长不屑地说:“中国有试飞员吗?”结果,争强好胜的雷强居然把“眼镜蛇机动”飞了44次,还攻克了小速度斤斗、跃升侧转等一系列高难度试飞课目……


结业典礼上,院长对他树起大拇指:“你能把飞机飞得跟玩具一样,中国试飞员,一流的!”


其实早在航校时,他的教员就看好他:“雷强,你是块飞行的料子,因为你有一种天生不怕死的血性。”


在作战部队,年龄最小的雷强飞遍了所有高难科目,这在当时全空军不超10人。1983年,一位空军领导慧眼识英才,挑选试飞员时,用笔在雷强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说:“他父亲是搞飞行的,我知道这小子飞得不错,最适合干试飞。除了他,换下谁都行。”


这一圈,圈出了三十年传奇的试飞人生。


在三十年的试飞生涯中,雷强近百次与死神“过招”。“每次都该死,却没有死。”他自我调侃,又说,“从物理学,飞机是借助升力飞起来的;从精神层面,飞机是靠飞行员的勇气和智慧飞起来的。”



1992年执行歼—7战机发动机选型试飞任务时,开始两次试飞都出现发动机空中停车故障,始终没有查明原因。


于是,雷强又冒着巨大风险开始了第3次试飞。不出所料,飞机刚刚达到1.5倍音速时,发动机又停车了。因为速度太快、气流不畅,飞机像一头发怒的疯牛,左冲右突、横冲直撞。雷强死死抓着驾驶杆、用力蹬舵,用全身的力气稳住身子、操纵飞机,终于把飞机控制住了。当他驾机落地从机舱里出来时,头盔已被撞裂,满脸是血,身上勒出一道道血印子。


就这样,前前后后飞了9次,经历9次空中停车,最终把故障完全排除,为飞机定型装备部队搬开“拦路虎”。


空军一位首长开玩笑说:“雷强,你可是连阎王爷也不敢要的人啊。”然而雷强说,“人心都肉长的,我也紧张过。但是,不想死,才要好好飞;不怕死,才能飞得好。”


歼10首飞,铭心刻骨。雷强是首席试飞小组的首飞试飞员,上飞机前,他像喝了酒一样,满脸通红、百感交集。大队政委测他脉搏,一向稳重的雷强脉搏竟达150!


点火、滑出、加速、拉杆,飞机呼啸着冲向蓝天。雷强有条不紊地做完各种试验动作,看油量较多,请示再飞一圈。4圈之后,一个灵巧的下滑,轻盈地落在了跑道上。


一次划时代的首飞画上圆满的句号。


众人拥簇中,这个一向刚强的西北汉子第一次哭了。这天,雷强喝醉了。白日放歌须纵酒,十载磨剑今朝成——


歼10飞机60%是新技术,而其他国家新型飞机新技术不会超过30%。这10年,雷强几乎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航空力学、材料学、航空电子、气象学……一有空就到装配车间去看,对飞机的各个系统、各个零件,其规格和安装方法了熟于胸。他不但能发现问题,还为歼10的改进提了很多设计建议。一次发动机会议,他一发言,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学发动机出身的。


30年来,雷强驾驶过10多个机种30多个机型,经他试飞出厂的飞机可以装备多个航空兵团;他完成100多个重大科研试飞项目,取得40多项科研成果,填补我国战斗机试飞史上多项空白;他以前的一些试飞动作,被当成新试飞员的“教科书”动作……在试飞部队,他是划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雷强,一位值得仰视的军人,一名让人感动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穆萨 于 2015-11-12 10:38 编辑


资料图:张景亭。


“侠胆儒风”张景亭


回忆起试飞中的事情,张景亭总是轻描淡写、宛如平常。


他谈起初当试飞员时赴俄罗斯学习的一件事——


一天上午,教员正带他飞空中科目。突然,耳机里传来刺耳尖叫声,不一会,塔台指示:本场一架飞机失事,命令张景亭前往有关空域察看坠机现场情况,搜索有无跳伞生还的试飞员。


张景亭迅速到达事故现场上空。在一个由飞机撞击地面炸出的深坑周围,七零八落地燃烧着大大小小的机体残骸,飞行员已经牺牲了。这样的场景,使他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


发生飞行事故后,应立即停止飞行训练。张景亭向塔台报告了事故现场情况后,下意识地请示后舱的俄罗斯教员:我们返回吧?教员却平静地说:你回去干什么?你的试飞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句话,让当时的张景亭如闻惊雷。教员意思是要他继续飞完今天计划的科目。这件事让他思考了许久:一名优秀的试飞员,就要勇敢敬业,无所畏惧,为了国家的利益,敢置生死于度外,那是军人的使命与荣光。


张景亭的胆气更源于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


1983年,张景亭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从小崇拜飞行员的他放弃攻读研究生机会,参加空军首批大学生招飞入伍。在航校,他的科目几乎都是第一个放单飞,最终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成为我国空军首批地方大学生飞行员,也是空军首批双学士飞行员和硕士飞行员。


携笔从戎,厚实的理论功底让他的试飞生涯如虎添翼。


张景亭说,自己试飞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事其实是歼10工程。陪着它一路走了过来。



歼-10战机研制期间需要进行空中起动试验。这是个一类风险科目,在我国尚属首次,且歼-10是单发电传飞机,空中关车一分半钟再起动未知因素多、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张景亭主动请缨。


那天,当他飞到预定高度,却发现周围聚满乌云,试飞条件很恶劣,他心里清楚,一旦出现意外意味着什么。然而科研时间紧迫,张景亭没有向地面要求中止试验,依然果断关闭发动机。


顿时,失去动力的飞机如自由落体,高度急剧下降。1秒、2秒、3秒……飞机加速滑向地面,他的手心浸满了汗水。


这90秒,似乎过很长的时间。飞机也已下降几千米。


规定时间已到,张景亭重新起动发动机,坏了,飞机没反应!再试,还是没有成功。这时,飞机加速扑向地面,地上的麦田和电线杆已清晰可见。


眼瞅着飞机已降到极限高度,张景亭没有惊慌,抓住时机进行第三次起动,只听“轰”的一声,战鹰重新跃上蓝天……


这样惊险的试验,对于张景亭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张景亭不停挑战极限,与众人一道铸就了歼-10这一国之利器。


作为首批高学历试飞员,张景亭的骨子里不但有知识分子固有的执着与坚持,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


2012年11月,我国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完成首次着舰起飞。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几年前的试飞中,张景亭分别驾驶两型飞机,成功在地面完成首次斜板滑跃起飞任务,为中国航母舰载机探索出一条完美的起飞航线。


如今,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张景亭腰板还是挺得那么直,浑身散发着书卷气,既有军人的气派,更似学富五车的专家。


数十年试飞生涯,张景亭先后参加10多型飞机、发动机和鉴定和定型试飞,数十条修改意见被研制小组采用,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技术、战术性能。攻关组的专家们由衷地称赞他为“飞机助理设计师”。


书生报国,剑胆琴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图:张新文。


“大鹏展翅”张新文


张新文总是显得很平静,但说起飞行来,他却能够滔滔不绝,充满感情和底气。这感情和底气的后面,是张新文对试飞工作的热爱和杰出贡献。


他是某新型飞机首席试飞员,先后参与完成了多种重点型号飞机的科研、风险试飞任务,多次成功处置空中特情,出色完成了运-8飞机重装空投一类风险试飞任务、某型预警机试飞等多项新型机重大项目试飞任务,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多项空白。


武侠小说中的剑客,始终追寻“人剑合一”的最高境界!在飞行界,“人机一体”也是飞行员们梦寐以求的。陕飞公司的同志们纷纷表示:张新文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那年,张新文试飞某型预警机。在一次正常试飞过程中,对飞机状态十分敏感的他,感到飞机有低频上下抖动,并听到“啪”声不断,也就是所谓的“卡拉昆仑之音”。降落以后,张新文要求机务人员把顶部的圆盘检查一下,看是否固定好。经查,固定圆盘的14个螺钉,7个是松的,徒手都可以卸下来。



有一次,飞机在跑道上滑行跑偏,张新文看见后,跟当时在场的厂方负责人说了句“把胎压检查一下”。这是他很快做出的判断,在众多导致飞机跑偏的原因中,飞机跑道质量没问题,张新文很熟悉,当时也没有侧风,发动机运转正常,飞机两边也对称,可能的原因要么是前轮没在中立位置,可能性不大,并且检查不便,再就是后轮胎压不一致,于是他要求厂方先检查胎压。经检查发现,两侧后轮胎压差0.02。


像这种小事,发生在张新文身上的还有好多。有次飞机一启动,前轴轮松,常规应对措施是紧一下轴承。但张新文建议他们检查一下中立机构。飞机前置起来把中立机构拆开一看,一个钢珠破损。类似的问题,一般都会有异样的声音,张新文基本上都能达到听声辩位、找出问题的境界。某型预警机试飞初期,张新文敏锐地发现飞机有飘的现象,他给厂方建议在飞机尾翼的尾端加两个端板,增加之后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名优秀的试飞员,就是要有能力发现新机身上存在的问题,有些时候,还要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帮助工业部门解决问题。


2013年3月23日,张新文驾驶飞机在空中试飞有关科目,突然一台发动机自动停车,他立即关闭自动驾驶仪。对飞机了如指掌的他,马上的感觉到操纵系统不对劲,那种感觉就像地面驾驶汽车,有个人在旁边使劲转着方向盘,使你无法控制汽车的方向一样。


就在飞机快要落地的时候,操纵系统再次发生明显卡滞,飞机降落难度大大增加,此时复飞已经来不及,升降舵、方向舵、副翼这三个通道全部卡滞。在接近机场跑道的时候,飞机已经开始向左明显漂移。此时,张新文只能凭着感觉蹬舵,既要防止它继续左偏,又要避免用力过大,造成更大的危险。同时,还要适当压盘,利用仅有的坡度去修正飞机的方向,就这样使终于飞机安全落地。


下了飞机,张新文脱下被汗水浸湿的飞行服后,就立即与科研人员投入到事故原因分析工作中。他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查、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检,终于他们发现了故障所在。相关生产厂家的人握着张新文的手连声说着感谢,感谢他们帮助厂家查找问题并研究改进,大大提高了飞机的产品质量和性能。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一大批空军试飞员忠诚使命、勇于担当,把梦想和激情大写在祖国的蓝天上。(杨春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7-1 11:28 , Processed in 0.04189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