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双廊:一个适合慢慢走的地方-搜狐旅游!!!
http://travel.sohu.com/20151204/n429800615.shtml?pvid=eb9d9452e5e1b9f0
丽江适合艳遇和疗伤,大理适合什么?假如生活不如意,一路向西去大理?不得不承认,这句话作为旅游而言,确实吸引了不少都市中的年轻男女,但这不是旅行,更不适合逃避生活。然而,云南又是一个完全适合年轻人前往的地方。如何区分自己是在旅游还是在旅行,就看自己要去哪里。 我极为推荐双廊。这还是一个完全未被踏破的小渔村,保留着它尚在的生活气息,所谓商业,还未能被挤进来。因此,在随波逐流的跟随大众来旅游之前,还是一个人给自己一场安静的旅行吧。 依旧是三月,早春,但洱海边的油菜花已经开了,这个温和的气候正适合旅行。从大理前往双廊搭了一辆免费的顺风车,一个小时不到。这在还是淡季的时候,搭车显得比较舒适,至少不会像旺季那般功利。沿着洱海往双廊去的那段公路,真是漂亮极了。苍山洱海,蓝天油菜花,这是一幅色彩搭配的天然手笔,然而只有在云南才能所见。 打开车窗,吹着风,享受着阳光穿过车窗所递来的温度,司机大哥的车载音响里刚好播放着大理丽江被游客听烂了的《一瞬间》,但在这里,此刻,安静顺畅的公路上,这首歌与眼前的风景配成了一种我难以形容的意境。看着窗外,我竟然傻傻的笑了起来,像是初恋一样,忍不住想笑。 如果说沿途的风景像是初恋,那么双廊小渔村就完全像是一部文艺的电影,它适合年轻人,适合追逐慢时光和回忆,却又没有繁华的调子,小资情怀的温存也只是藏在角角落落里,如果不刻意,就不会那么明显。这就是一部纯粹的电影,故事由自己写,没有任何人的参与,只有我和小渔村。因此,趁双廊还未变成大理或丽江那般闹腾繁华之前,这简单干净的故事要提前完成。 是幸事还是无奈,各有理解。 这是我第一次来双廊,选择三月,无非是为了避开人潮。但双廊的旺季是不是挤得不可开交,我不知道。但或许是因为三月的淡季,双廊的“清闲”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拉着行李箱离开的年轻游客很少,但像我这样的背包客也不多,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来来去去的多是当地人。即便是有买卖的摊子,但也很难令人将它与大理或丽江联想起来。我想,任何一个村子,都有小卖部便利店吧。因此,双廊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渔村。 有趣的是,刚好碰到一家正在为喜事做着准备,门口躺着一头半生半熟的老母猪,阳光下,三五人围在一起,拿着小刀正割着猪皮吃呢。一位老大哥竟然给我递了一块,他说:“尝尝看,味道不错的。”我笑着,但始终是没敢吃。这是白族人喜欢吃的一种别具风味的美食。当地人并没有因为旅游而扼杀了自己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内很多地方,尤其村子古镇一类的,基本上的传统习俗是为了游客而演练的。它不再富有灵魂,换句话说,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失去了自己。 双廊是一个不大的小渔村,人也不多,但当地生活绝对是外人所羡慕的。正是因为昔日交通不便,使得这里完整的保留了本土人文,古镇文化。这是一个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信息,而非舞文弄墨宣传出来的,更非是重建再建。因此,走在双廊的街头巷尾,不必刻意卖弄,就会发现这个地方真好,适合一个人慢慢走。 它很安静,三月的气候极为温和,阳光的温度恰好,不冷不热,刚刚好。而在双廊,文艺铺子不多,但客栈不少,随意走进一家,都能看到洱海的风景。我想女孩子都喜欢漂亮的裙子,与其在大理或丽江那喧嚣拥挤的街巷里找一家文艺复古的衣服铺子,不如就在双廊。街头的裙子虽然没有铺子的文艺,有些铺子可能文艺得不够潮流,甚至看起来就像是普通小县城的服饰店,但正因为简单,才属于双廊。我买了一条红色裙子,就在街道的巷口。墙上挂满了白族服饰,以及一些极为民族风的裙子,这该是受了杨丽萍的“熏陶”。 但在双廊,可不是琳琅满目。当地人懂得生活与舍取,他们并不会因为旅游的发展而放弃他们本来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双廊吸引着许多艺术名家来此久居,滞留。不论是舞蹈家杨丽萍,还是作家苏童,或是画家赵青等,我想他们热爱这里,不仅仅只是因为文化。中国之大,文化二字实在渊博,任何一个角落里都有着它滔滔不绝的历史背景,然而并不是任何地方都会如此吸引着他们。这与游客的喜好不同,但与游客又有着一样的选择。清净而不浮华,虽然简陋却深在质朴,对于追求人文而言,这里地地道道的生活就是一门艺术。它不像是乌镇和西塘的那般生活演绎,更不是掏空了日子和气息,只留下建筑和买卖。在双廊,人们还是照旧自己的生活。 一大早,客栈前头过了桥,就是菜市场。这里几乎是看不到游客的,全是当地人。一个菜市场只是搭了一个简单的棚子,棚子下面全是吆喝声和买卖声,还有早点铺子,摊子,这样的情景在城里头的室内菜市场很少见的。然而在菜市场后头就是一座古老建筑。但生活与历史已融入一起,唯有人在,才能感觉到气息的存在。离开菜市场,再往前走去,就完全是一条古老的街道了,历史与建筑,人们与生活,一切都是活着的,没有刻意装饰的美丽,只有自然的真情流露。这条街道是整个双廊的主街道,它完全跟内地其他古镇名村的街巷不一样。如果不是因为旅游而标上了一个浪漫的名号,那么双廊它就真的是是一个普通的小渔村。 若真是要比较的话,双廊其实不如内地的那些小镇村子,尽管都很有名气,可惜双廊很破,可真是因为这份破,使得双廊与众不同。 这令我想起家乡的一条老街,我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叫做什么,只知道整个镇上有两条重要的商业街道,一条叫老街,一条叫新街。顾名思义,新街接受了新的文化和潮流,年轻人很喜欢去新街购物吃饭,但对于老街,似乎更深得父母辈爷爷奶奶辈的喜欢。新街很新,老街又旧又破,但奇怪的是,我自小就喜欢去老街玩耍。长大后,老街的许多铺子都关了门,但属于老街的理发店,便利店,灵柩铺子等这些特殊人文的记忆恐怕再也找不到,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只是老一辈的人都老去,那时候的小孩子全部长大,但他们都去了新街,老街渐渐清冷起来。 来到双廊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老街的模样。只是老街并没有标上旅游的名号,因此它在渐渐改建中很有可能不复存在。如果双廊不被发现,那么它就跟老街一样,默默无闻,只流淌着属于自己和当地人的生活气息。 但同时,昔日的古老建筑很有可能因此就会慢慢衰败,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所有旅游的名号对于双廊而言,对于所有古村古镇而言,它的存在无疑是在保护及保存着历史。这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我的老街有一天被规划了旅游区,那么这些老记忆很有可能就留了下来。但不敢肯定的是,这份记忆是否还是原汁原味。因此,我对双廊印象深刻就是在于虽然它成了越来越多人向往的地方,但它自己还是原汁原味的。最起码,并没有走入令人厌倦的商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