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广丰隐士

[世界史] 彭德怀在解放后的头10年里就主动申请过7次削弱自己的军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面粉老虎 于 2016-2-10 10:41 编辑
昆仑山下草 发表于 2016-2-10 10:37
最后一句是亮点,你也很犀利嘛,大家都别上他这个当就对了。

    草兄,俺这犀利,是建立在你的基础上的,呵呵。

    兄台原话:
    “反对,大将军是华夏民族大英雄,不可如此诋毁。另外,大将军主观上要求政治上进步,无可厚非。”
    后面这句,挺赞。
    不独对彭大将军合适,对书记等等,均合适,客观人性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丰隐士 于 2016-2-10 13:42 编辑

1959年庐山会议以前,极度大公无私的彭老总一些人由于崇敬他而贴、挂他的画像到墙上,或群众在“群众游行”中举着他的画像以示对他的敬仰的反应是:亲手撕掉别人举的自己的画像,或命令这么做的人取下他的画像,并自己的头长得像个“猪头”,功劳和才能很小,根本不配被大家挂画像!详情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彭德怀三“撕”画像
转自《解放军报》: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4-09/03/node_2.htm#
    一身铮铮铁骨的彭大将军,对阿谀奉承深恶痛绝,他曾三次“撕”掉自己的画像。
    1949年9月,彭德怀率领部队解放了新疆。10月1日,乌鲁木齐数万人涌上街头庆祝解放,欢呼新中国成立。彭德怀应起义将领陶峙岳和包尔汉的邀请来到会场,他一眼看见人群中抬着一张自己的画像,他的两道浓眉拧了起来,对身边的人说:“胜利了,要警惕,万岁的口号,首先应该还给人民。要知道,一个阿谀奉承的傻瓜带来的危害,将比一百个敌人还要大。”
    这时,一排巨幅画像被群众抬着向主席台前迎面走过来。彭德怀大跨步走下主席台迎了上去,笑了一下说:“我这模样长得不好,难为画家了,还是扯下来,不要抬着让它过闹市了。”说着,他伸手将画架上的彭德怀像扯了下来,撕了游行队伍中的人们惊疑了,彭德怀说:“同志们,我就是这个画像上的彭德怀,请不要抬着我的画像。”人们听到是彭德怀,都热情地涌过来,望着彭德怀,大声欢呼起来。
    1949年岁末,一野二兵团正在兰州召开扩大会议。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彭总到了!”代表们喜出望外,纷纷起立鼓掌。彭德怀含笑招手,可侧身一瞥,脸色陡变,驻足不前。陪同进场的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示意代表们安静。只见彭德怀手指主席台上的画像一声怒吼:“快把靠边的那个猪头给我摘下搬走!”大家听后为之一震,全场鸦雀无声。彭德怀直言道:“都摆摆看,我彭德怀吃多少干饭,有啥资格能抛头露面地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并排起来?我说过不准挂我的像,为什么就白说?”这一问,许光达猛想起“二纵”挂彭德怀像曾挨过批,他立即让人把彭德怀像摘了下来。
    1951年,在朝鲜战场,有一次彭德怀到山洞里看望战士。谈话间,彭德怀的目光落在山洞墙上的一张照片上,脸色突然严肃起来。战士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挂我的像干什么?下来!”彭德怀下命令似的对战士们说。原来,一位战士在画报上剪下了一张彭德怀的像,贴在了墙上。看到彭德怀这么严肃认真,这名战士只好把画像揭下来,心里却升起对最高统帅的无比敬仰。


1940年彭德怀将胃药让给老乡  自己病发时则喝石灰水止痛 [转贴]
节选、摘录自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纵览》杂志的08年第10期上的文章《彭德怀在太行的故事》之中,“人民网”的“子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中的这个网页 也刊登了《彭德怀在太行的故事》: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038/8223310.html。“人民网”则是《人民日报》主办的网站。
  由于敌人的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八路军药品紧缺。警卫人员偶然遇到一些治疗肠胃病的药品时,总要赶紧设法买下,珍藏在身边,待彭德怀病痛时急用。
  1940年夏季的一天,彭德怀得知远在黎城县西井村的老战友滕代远急性肠胃炎发作,病情十分严重。他马上通知卫生部派出最好的医生前往救治。由于放心不下,他还把自己珍藏的肠胃药全部带上,亲自前往探视。
  彭德怀见滕代远脸色蜡黄,出现浮肿,十分焦急。他一面安慰滕代远安心治病,一面组织医疗力量努力诊治。
  滕代远见彭德怀带了自己备用的珍贵药品亲自前来探视,心情格外激动,紧紧握着这位老战友的手道谢不止。
  由于总部工作繁忙,彭德怀不能久留。临走时,他要把带来的药品全部留下。滕代远知道彭德怀也患有严重的肠胃病,身边离不了药品,就谢绝道:“彭总,我知道你的肚子也不好,这些药品你就拿回去吧,我已经不碍事了。”
  彭德怀笑一笑,说:“眼下这种药很紧缺,还是给你留着吧!我的身体现在比你强,就是犯了病,我也有法子对付它。”说着,他把挣扎着想下床送行的滕代远按在床上,又把药品放在床头,然后两人依依握别。
  由于来去匆匆,吃不好,睡不好,在回去的路上,彭德怀的胃病又犯了。开始的时候,他还能勉强骑在马上,使劲用手按着胃部坚持一阵,到后来,疼得脸上汗珠直冒。他实在支撑不住了,才在警卫员的再三苦劝下,在一个村子里下马休息。此时,正好有老乡经过,告诉他们村里有家药铺。于是,彭德怀在警卫员的搀扶下,来到药铺。卖药的掌柜经过仔细寻找,居然找到了几粒治疗胃病的西药片。这几片西药,使彭德怀的警卫员如获至宝,立即掏钱全部买下。
  就在这时,恰巧有个老乡急匆匆走进药铺,说是家中有人害肠胃病,前来买药。药铺掌柜告诉他说刚刚已经都卖光了。买药的老乡很是失望,可又无可奈何。
  彭德怀见那个老乡愁苦着脸正要离去,就叫住了他,然后对警卫员说:“把那些治肠胃病的药交给老乡用吧。”
  警卫员一听,急了:“那你的病怎么办?”
   彭德怀十分严肃地说:“你没听见吗?他家有病人急需这种药,我们怎么能光顾自己不顾别人!”

  那个老乡见这位军人主动让药,心里非常感激,拿到药片后千恩万谢地走了。警卫员气恼地哭丧着脸,蹲在一旁,一声不吭
  彭德怀看了看警卫员,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生闷气了,去找点儿石灰来,有了石灰就可以治病了。”
  在彭德怀的再三催促下,警卫员才去村里找来一小块干净的石灰。
  彭德怀把石灰放进盛水的茶缸里,等水澄清后,把石灰水一口气喝了下去。喝罢,他哈哈一笑,说:“你们不要看不起石灰,其实,这东西还真有两下子呢。肠胃病发作时喝点石灰水,肚子就不太疼了。这就和民兵打鬼子一样,尽管日本鬼子看不起我们的民兵,可要是半路上突然跑出一伙‘土八路’来,真也会把他们吓一大跳呢!”
  然而,石灰水并没有缓解彭德怀的病,他一路上仍然胃痛。待回到总部时,夜已经很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丰隐士 于 2016-2-10 11:29 编辑

彭老总一向大公无私,从来都把功劳归于集体,而不归功于自己个人,这一点,他甚至做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大家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战地记者追忆朝鲜硝烟
张友林/口述,丁金栋(辽宁)/整理
转自《党史纵览》2010年第11期
    61年前,时为战地记者的我随军奔赴朝鲜战场,拍摄了近600多张照片。如今,再次翻阅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老照片,抚今追昔,勾起了我对往事的一幕幕回忆。
    彭老总向我发怒
    在50多年的军事摄影生涯中,我先后为开国将帅拍摄过数千张照片,受到过他们的赞誉;但是也遇到过不少难题,甚至还曾受到过严厉的批评。例如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照时,就受到了他的拒绝和批评。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司令部召开了一次重要的高级指挥员会议。当时,我步入会场想给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不料,却遭到他的严厉批评:“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们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在众人面前我第一次受到拒绝和批评,当时感到很委屈,默默地走出了会场。会议休息时,我的老领导、志愿军副司令陈赓过来安慰我,并接过我的相机说:“你别难过,我来帮你照。”他忙活了好一阵子,希望能捕捉到一个镜头。彭德怀见陈赓给他拍照,虽然不好拒绝,但每当相机对准他时,他总是扭过头去或者绷着脸,表情十分严肃。最终照片还是拍得不成功。事后,我从徐肖冰、高帆等一些老摄影记者那里了解到,原来,彭德怀一贯“怕”出名,拒绝别人给他拍照,他们也都吃过彭德怀的“闭门羹”,受到过他的批评。听他们这么一说,我的心胸豁然开朗了,也不再感到委屈。
    不久,在志愿军政治部召开的一次党委会议上,有的同志对彭德怀提出了意见:“彭德怀是志愿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渴望看到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形象,中央宣传部门及各大媒体叫我们提供文稿和照片。”志愿军副政委甘泗淇向彭德怀转达了下属的意见,他的态度才有所改变,对摄影记者不再横眉冷对。
    有一天,彭德怀来到参加上甘岭作战的志愿军三兵团十二军前沿阵地视察。我闻讯后立即赶到阵地,见他正在同干部战士谈笑风生,于是我急忙取出相机,正要拍照时被他发现了。彭德怀对我微微一笑,说:“哦,又是你这个小记者,今天你随便照吧!”我高兴地举起相机,将战地气氛、人物气质及神态真实地拍摄了下来。这张照片发回国内后很快被多家报刊 刊载。一些记者见到我说:“给彭德怀拍照机会难得,你很幸运。”……
张友林拍摄的彭德怀在上甘岭的照片

    极度大公无私,爱把功绩归于集体而不是自己个人的彭老总,还曾要求毛泽东把“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的后半句改成“惟我 英勇红军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办的杂志《军事史林》07年第8期上的文章——毛泽东赞彭德怀军旅诗发表中的曲折》中,是这么叙述此事的详情的: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电报给盘踞在陕甘宁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各部:“朱毛赤匪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各部要“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为确保长征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提出决不能把尾追长征红军的敌军带进陕北根据地。于是毛泽东把砍掉尾追长征红军的“尾巴”的重任交给彭德怀。
    接到命令后,基于对军事地形的分析,彭德怀与周恩来、叶剑英共同拟定发给前线作战部队及毛泽东的作战电报,在作战电报中分析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时,写了“山高路远沟深”一句电文。根据彭德怀等人制定的作战方案,1935年10月20日夜,彭德怀亲自部署和指挥红军陕甘支队(原红一方面军缩编改称)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在吴起镇西北部的五里沟口一带设下埋伏。翌日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敌35师骑兵团2000多骑兵进入我军伏击圈。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一声令下,埋伏在周围的红军战士居高临下同时向敌骑兵开火。这一仗红军吃掉敌1个骑兵团,击溃敌2个骑兵团,俘虏敌官兵700余人,迫使敌军停止了对长征红军的追击,远离陕北革命根据地。
    在战斗打响的当天上午,毛泽东在作战科长伍修权陪同下来到前线,心情异常兴奋,即兴创作六言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其中“山高路远坑深”一句诗,是毛泽东对彭德怀等人的作战电文中“山高路远沟深”一句用语,略作文字修改而成。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来到毛泽东住处汇报作战情况时,恰逢毛泽东不在住处,彭德怀无意中看到毛泽东已写好放在办公桌上的赞颂自己的诗,感到很不安。于是随手拿起笔,将最后一句修改为“惟我英勇红军”,然后将诗稿放在原处离去

天津《今晚报》07年11月23日那一期的第32版则以
毛泽东赞彭德怀诗发表始末》为标题摘录了该文,而凤凰卫视主办的网站“凤凰网”历史频道中的这个网页则转载了那一期《今晚报》上的那篇毛泽东赞彭德怀诗发表始末》: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0_11/22/3186344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德怀得知农民困难  欲跟粮食部打官司
  【导读】一次,彭德怀踱着步说:“戴鼎同志,请你写篇文章,我要拿回去向国家粮食部、财政部打官司!”戴鼎一听,吓了一大跳,打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转自腾讯网新闻频道中的这个网页http://news.qq.com/a/20111129/001096.htm

    原标题:彭德怀在湖南湘潭农村调查侧记;原载于《党史纵览》2011年第12期
    >>在彭德怀的会客室里,没有火炉,更没有暖气设备,条件与北京相比,相差太远。
    一次,彭德怀踱着步说:“戴鼎同志,请你写篇文章,我要拿回去向国家粮食部、财政部打官司!”戴鼎一听,吓了一大跳,打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彭德怀两手紧握贴在胸膛,眼望窗前,激动地说:“我们国家要心想农民,制定政策不光是想国家一头,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几亿农民的大头……解放才12年,很多农民仍然困难。”接着,他对戴鼎说:“你学过历史,写这个材料要从外国的、我国历史的、现实的情况三方面去认识。我们国家现在的征购是‘水涨船高’政策,政策年年变,农民增了点产,国家就要多缴征购超产粮,浮夸风满天吹,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征了过头粮,农民自己空了仓,吃不上饱饭,到头来发挥不了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
    在湖南省湘潭市老龄委干部活动中心,77岁的《湘潭日报》退休老记者戴鼎,说起50年前他陪同彭德怀回乡调研的经历,心情仍十分激动,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那艰难困苦的岁月……
    “丢了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就丢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1961年隆冬时节,63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湘潭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50多天。他每天冒着滴水成冰的严寒,往返跋涉十五六公里山路,深入乡村、农家调研。其一言一行给当地的农民及党员干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2月13日黄昏时分,风雪飞扬,寒气袭人。彭德怀披着旧青呢大衣,在湘潭锰矿招待所的走廊中四处瞭望,表情犹如战场指挥作战一般凝重。他沉思了一会儿,把当地派给他当向导的《湘潭日报》记者戴鼎叫到身旁,手指着锰矿周围铁丝网的大木头桩问道:“戴鼎同志,这是干什么用的?”“可能是代替围墙用的。”
    “运这么多木头,又这么一根根的做围墙铁丝网桩,太可惜了。起什么作用?山上的树还经得几回砍!怎么不想到农民呢?”接着他又问:“这是我们今天看见的,没有看见的还有没有?”戴鼎一时不知怎样回复才好,只能尴尬地笑了笑。彭德怀继续说:“土改时,农民分了田地,喜得不得了,一心扑在农业上,发展生产,没有腾出手来修建房屋,不少农户没有屋住,有些老屋也快倒塌了。1958年大跃进刮‘五风’又毁坏了他们一些房屋。我在乌石乡调查,拆了房屋的有30%,农民在那里住不好,睡不好,何不将这些木头拿去给大家盖新房、补旧房哩。我们应该明白,农民的痛苦是政府应当考虑的事情啊!”
    说了这段话以后,彭德怀仍注视着山上,他一面指点着,一面又对戴鼎说:“山上光秃秃的,和尚脑壳没有毛。由于1958年大炼钢铁,树木都被砍光了,这个损失无法估量,记得我20多岁的时候,避难回家种田,打脚车子(南方一种手推的运输工具)走梅林港,沿湘江到湘潭,一路上绿树成荫,大太阳天不要戴草帽,歇凉不要进屋。这次我回来一看,没有几座山上有大树林,有的地方山林全被砍光了。大炼钢铁,办公共食堂,大兵团作战,瞎指挥风吹遍全国,大有共产主义就要来到之势。”戴鼎插话说:“1958年冬,我在报社工作,记得当时宣传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彭德怀说:“是啊,搞得人们出现了一种可笑的幻想,以为共产主义就会来到了,这是犯了不实事求是的错误,致使我们党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损害。戴鼎同志,你学过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吗?”戴鼎说:“1957年前后,我在县委文教部组织自学和集体学过。”彭德怀说:“学好了,你就能懂得什么是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脱离实际的事,总是幼稚可笑的。”
     停了一会儿,彭德怀又问戴鼎:“你参加过‘大兵团’作战吗?”戴鼎回答说:“在叠福公社参加过。那时,晚上和社员一起打灯笼举火把开荒种地,早晨在晒谷场上搞军训,男女老少都参加,一股子的劲。不久,我又被调回报社工作。”彭德怀应了一声:“嗯!”忽然又说:“1959年毛主席写了《党内通信》,党中央发了十二条紧急指示信,‘五风’才收敛下来。相继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下发了。” 戴鼎插话说:“那时省委书记来我县搞《六十条》试点,县里要我去参加。广泛听取社员意见,群众非常喜欢,基层干部也非常拥护。”彭德怀说:“群众最通情达理,我们解放才10来年,吃饭、穿衣、办事都要首先想到农民,丢了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就丢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瞎指挥、盲目冒进,建不成大业。要不是党中央、毛主席纠正得及时,损失会更大。”
    谈着谈着,夜幕降临,见彭德怀有些寒意的样子,戴鼎便说:“您老穿得这么朴素,这么单薄,这里没有暖气呀!”彭德怀笑着说:“你还嫌我穿差啊!我与外国朋友会见,不也是穿这套衣服!”接着,彭德怀又和戴鼎及身边的警卫员景希珍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谈了不少生活琐事和湘潭风土人情。戴鼎看时间已晚,便劝彭德怀早点休息。彭德怀回到卧房不久,戴鼎和景希珍又偷偷地去看他,发现他根本没有休息,而是在灯光下翻阅和整理白天听人汇报的记录和材料。桌上还有一大堆文件在等着他过目。
    “彭元帅进了乡,不也和大家一样吗?”
    12月14日,戴鼎跟随彭德怀去鹤岭大队调查。大队党支部书记周桂华和大队秘书、民兵营长、妇女主任热情地接待了他。
    彭德怀听取汇报以后,请他们把全大队从1956年至1959年4年间的变化情况,包括人口、粮食生产、农林牧副渔业收入、群众生活和疾病等情况逐年加以对比,从中找出发展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周桂华谈到“五风”问题时说:“我们全大队有367户人家,生活困难,没有饭吃,有水肿病的占全大队总户数的30%。大炼钢铁时,全大队拆屋2000多间,占总数的37.7%,我家5栋屋全部被拆掉。”彭德怀诙谐地说:“那是你共产党员带的头嘛!”大家都笑了。随后,彭德怀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经常讲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们一定要牢记啊。”一会儿,厨房里的同志催吃饭了,餐桌上有米饭、有红薯,彭德怀不吃米饭,专吃红薯。大队干部劝他不要光吃红薯,他笑着说:“这是高级午餐啊,我在北京还不容易吃到哩!”
    下午,彭德怀视察了大队副业加工厂,这里有榨油、磨坊和碾米设备。他拿起榨油的榨柱尖,试了试,说:“这种老式的榨油工具,笨得很,太吃力了,要改革创新,要用电动机械操作,减轻劳动强度。”周桂华说:“我们有台黄谷式打米机,接的是湘潭锰矿的电,现在线被剪断了。”彭德怀问:“那是怎么回事?你晚上随我一同回锰矿去,要求矿上解决,好吗?”晚上,彭德怀向湘潭锰矿党委领导谈了大队的情况和意见。第二天,矿领导立即派人接通了电线,使磨坊碾子改成了电动机械,社员喜欢得不得了。
    彭德怀在鹤岭大队调查时,走到一家黎姓农家的屋前坪,黎家老爹从堂屋里迎出来,彭德怀笑着问:“您老贵姓?”黎老头说:“我姓黎。”彭德怀打趣地说:“好哇!你姓黎,我姓罗,我和你驴骡不分,都是一家人。”接着又问:“您多大岁数?”黎老头说66岁。彭德怀说:“我63岁,我和你都是好兄弟。”(彭德怀当时说是姓罗,以免惊动了群众)黎老头笑得皱纹一层叠一层,忙把客人请进屋里坐。坐在堂屋里,彭德怀向大家问寒问暖,谈笑风生。黎老头突然问道:“外面传说,彭德怀元帅进了乡,列位晓不晓得?”彭德怀接过黎老头的话说:“我就是彭德怀,彭元帅进了乡,不也是和大家一样吗?普通一人嘛!”老人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真是瞎了眼。”彭德怀说:“我从小就是打柴棍子出身的,和你一样当农民,就住在乌石寨下,还不是搭帮毛主席、共产党翻了身!”“我开头就说了,我和你是一家人嘛,一点不假吧。好啦,以后见面的机会还多,我还要到上屋看看,不耽误你了。”说完,告别了黎家。
    彭德怀一路匆匆,看完这户又走那家,显得精神奕奕。走到一个大屋场塘边,大家从一户横屋进去,原来是这家的厨房,彭德怀将灶上的锅盖子揭开,见有大半锅黑绿色的糊糊。随行的警卫参谋景希珍是北方人,搞不清是什么,便用锅铲舀了点尝尝。彭德怀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神态上:“怎么样?”景希珍说:“是糊糊浆汤,有草的苦味。”彭德怀细问这家主妇,才知道是细糠、蔬菜加上能吃的野草熬出的糊糊。他神色顿时难过起来,一路上心情沉闷,天色将晚时才回到了招待所。
   “浮夸风会害死人的,隐瞒产量也是错误的。我们配合你们一起来调查,一定要实事求是”
    陈蒲大队有16个生产队,队队产量低。公社党委的同志介绍,陈蒲大队减产严重的原因是“五风”伤了元气,加上“平调”退赔不彻底,直接影响到群众生产、生活和情绪。彭德怀听到这些情况后,心里琢磨着,要亲自去看看情况,几次问到陈蒲大队的方向、路程。等走访了响水公社的黄龙大队、鹤岭大队后,他更憋不住了,非要到陈蒲大队走一走。12月15日,北风刺骨,彭德怀不顾天寒地冻,来到陈蒲大队,仔细听取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童石泉的汇报,重点询问了农业生产,粮食收入,群众生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童石泉产,这个大队是个严重减产的大队,社员人均年口粮不到100公斤,其中一部分是按4担红薯抵50公斤稻谷、3担芋头抵50公斤稻谷来折算的。吃米糠、喝糊糊的不少。瓜菜、野草,什么土茯苓、红薯藤、葛麻根、野菱角,只要能吃的,都想方设法搞来充饥。群众水肿病很多。
    为了把陈蒲大队的情况搞清搞透,彭德怀亲自设计制作表格,列举调查内容,分生产队一项一项地统计。彭德怀交代大队干部:“请你们耐烦-点,搞准确些,切忌掺假,浮夸风会害死人的,隐瞒产量也是错误的。我们配合你们一起来调查,一定要实事求是。”情况弄清后,他又反复征求区、社干部意见,并交代戴鼎写一篇关于陈蒲大队减产情况调查的材料。彭德怀分析说:“陈蒲大队自然条件好,偏偏粮食减产,天灾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太多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伤了农民的元气,‘平调’退赔又不彻底,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多劳不能多得,人的积极性怎么调动起来。”他对陈蒲大队粮食减产情况非常关注,不顾自己身患重感冒,顶着严寒细雨,一连三次去陈蒲大队和基层干部交谈,深入到黄蒲、白泥等几个生产队认真倾听群众意见。
    在即将离开响塘区时,彭德怀把区委书记、区长叫来,商量如何适当统销一点粮食给陈蒲大队,以解燃眉之急。他嘱咐基层干部,切实安排好社员生活,让农民安居乐业,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陈蒲大队群众后来传唱着一首民谣:“搭帮彭德怀,粮食统销来;身体恢复快,生产得安排。”
   “我要向国家粮食部 财政部打官司”
    在彭德怀的会客室里,没有火炉,更没有暖气设备,条件与北京相比,相差太远。
    一次,彭德怀踱着步说:“戴鼎同志,请你写篇文章,我要拿回去向国家粮食部、财政部打官司!”戴鼎一听,吓了一大跳,打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彭德怀两手紧握贴在胸膛,眼望窗前,激动地说:“我们国家要心想农民,制定政策不光是想国家一头,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几亿农民的大头……解放才12年,很多农民仍然困难。”接着,他对戴鼎说:“你学过历史,写这个材料要从外国的、我国历史的、现实的情况三方面去认识。我们国家现在的征购是‘水涨船高’政策,政策年年变,农民增了点产,国家就要多缴征购超产粮,浮夸风满天吹,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征了过头粮,农民自己空了仓,吃不上饱饭,到头来发挥不了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他说:“戴鼎同志,请你写这篇文章,字数不要多,观点要鲜明。请你一定写好,给我带回中央去。”戴鼎心里很感动,但也很害怕,他不敢讲,也不敢写,怕惹出祸来,感到很为难。怎么办呢?但当他想到彭德怀在湘潭农村调查这么久,时时处处事事诚心诚意为人民着想,他老人家想的是农民,讲的是正义啊!于是,戴鼎按照要求,连夜赶写好材料交给了彭德怀。
    后来,彭德怀又两次去鹤岭大队,花很大的精力对征购粮一事作调查研究。他认为征购粮问题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对于政策取信于民关系很大。当时,鹤岭大队征粮超过12%,黄龙大队超过11%,陈蒲大队18%,都超过中央关于征粮不超过总产量10%的规定;在粮食分配上,各生产队之间,只是由于超产全奖和减产全赔而有所不同,在包产以内的分配都一样,不能很好体现多产多吃、少产少吃的精神。彭德怀特别强调说:“我们的征购政策要稳定下来,给农民吃定心丸。按几年的总产和单产,取个平均数,固定下来。购粮任务要相对稳定,让农民感到有奔头,调动增产积极性。只有发展生产力,民富才能国强。”
   “我彭德怀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做官的老爷”
    在人们的想象中,彭德怀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威武严肃的领导人。其实,彭德怀所到之处,干部和群众一致感觉他是一个热忱、谦逊、朴实、和蔼可亲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彭德怀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做官的老爷!”
    1961年12月23日,彭德怀回到湘潭县委,湘潭地委副书记兼县委书记的姚欣等领导设便宴招待彭德怀,以感谢他老人家对家乡人民的关怀。彭德怀此时的心情也异常兴奋,他根据此次回乡的调查情况,对湘潭的工作特别是对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作了具体指示。最后,在县委南楼住宿了一个晚上。谁也没想到,此行是彭德怀最后一次回故乡。
    12月24日,彭德怀即将离开湘潭县。这天,雨住风停,气温回升。早餐后,彭德怀将要离开的时候,紧握着戴鼎的手说:“戴鼎同志,谢谢你了。”戴鼎顿时鼻子一酸,声音哽咽地只说了一句:“祝彭老总身体康宁!”聚集在县委南楼前小坪里的县委领导和机关干部,都站在彭德怀的周围,为他送行。彭德怀这次在湘潭调研历时50多天,每天冒着严寒,深入乡村、农户,调查座谈、接待乡村干部及农民2000多人,白天接待来访群众,外出调查研究,并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坐在油灯前,亲手写了4份农村调查材料。除了分发省、地、县委以及有关区委或公社外,并将一整套材料交中央办公厅转呈毛泽东。这些材料为党和国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戴鼎在跟随彭德怀调查研究的日子里,深受教育。现已77岁高龄的他每次回忆起那段日子时,总是说:彭老总那种关心农民、疼爱农民、废寝忘食、辛勤工作的精神;那种胸襟坦荡、光明磊落、刚直不阿、无私无畏、敢于碰硬、敢于牺牲的气魄;那种一生为革命、一生为人民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那种与民同甘共苦、厌恶奢侈、勤俭节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作风,是我们世世代代的榜样,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这类东西看看就是。谁都有N多篇!吹吹差不多了就行。别过分。吹过头对大将军没一点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丰隐士的谣言
“第一次
1952年7月周恩来提议彭德怀以军委副主席身份兼代总参谋长以后,彭德怀专门去向毛泽东提出,自己担任总参谋长确实不合适,想担任王震那个角色,去搞农垦事业。说总参谋长可以让高岗来当,列举了高岗的一些优点。毛泽东没有同意,反而问他,高岗难道没有缺点吗?彭德怀又推荐邓小平来当总参谋长。毛泽东肯定了邓小平的才能,并认为他同军队有着较多的联系,是合适的人选,可是他从现在的岗位上抽不出来。交谈的结果,彭德怀的愿望没有实现。”
                                       ——广丰隐士 发表于 2016-2-9 23:32




《周恩来年谱》【1952 年 7 月初】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议病愈后的彭德怀留北京接替自己主持中央军委工作。这一建议被采纳后,九日,致信毛泽东并朱德、刘少奇、彭德怀、林彪:“彭德怀同志自即日起过问军委日常工作,直接向主席和中央负责。以后一切经过我处转呈主席或主席交我阅办的军委文电,均改送彭副主席处理。”“兵工委员会主任职务,我亦请求解除。改由彭德怀同志担任。”“转业建设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即由傅秋涛秘书长处理。”“中央防疫委员会日常工作即由办公室主任贺诚同志处理。”

《毛泽东年谱》
1952 年7月2日  晚上,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真、彭德怀、薄一波、李富春出席。会上,周恩来提议回国治病并已痊愈的彭德怀留北京接替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九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并朱德、刘少奇、彭德怀、林彪:前承中央同意并决定以彭副主席主管军委常务,我请求,自即日起解除我兼做的军委工作。我建议,彭德怀同志自即日起过问军委日常工作,直接向主席和中央负责。以后一切经过我处转呈主席或主席交我阅办的军委文电,均改送彭副主席处理。

彭德怀1952 年7月2日  晚上就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




补充内容 (2016-2-11 07:38):
键盘上的技术失误:1952 年7月2日应为1952 年7月3日。见42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0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昆仑山下草 发表于 2016-2-10 10:06
黄总长虽然总参是粟老总的副手国防部是大将军的副手,可还兼着军委秘书长的差,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可不比总 ...

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是彭,谁担任秘书长,彭有很大的发言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丰隐士 于 2016-2-10 14:19 编辑
识丁老头甲 发表于 2016-2-10 12:39
广丰隐士的谣言
“第一次
1952年7月周恩来提议彭德怀以军委副主席身份兼代总参 ...
《彭德怀传》中是这样描述这件事的:
  (1952年)7月初,在一次政治局会议,周恩来提议把彭德怀留在北京,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总参谋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大家一致同意,彭德怀表示不愿接受这一工作
    根据他在一本笔记中回忆,他是不想再从事军事工作了。而这种念头,并不是在这时才产生的。远在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他就有过离开军队去做地方工作的想法,并且后来还常常在脑子里反复。那个时候,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他没有谈起过。而这一次不愿意接受这个工作的原因,从他后来的笔记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当时总参谋部的工作确实繁重,自己难以胜任。原来的总参谋长徐向前同志久病不能工作。粟裕同志(1951年10月调来任副总参谋长)也有病,聂荣臻同志(代理总参谋长)的身体被拖垮了,曾有一次昏倒在地。所以我想推举一个身体强健的人来顶住这个繁重的任务,这样也可以摆脱我自己的军职。”
    为此,他在参加那次政治局会议以后,专门去向毛泽东谈了自己的意见。他提出,自己担任总参谋长确实不合适,可以让高岗来当总参谋长

   就是说在那次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周恩来的这个提议(“让彭兼任总参谋长”的提议),老总在会议上就表示了自己不愿兼任总参谋长,但参加会议的人都仍然坚持要他兼任总参谋长。为了能不兼任总参谋长,彭老总又在会后专门去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的家里或办公室)毛泽东说一句话,顶其他的中央领导、高级干部说一百句,彭认为只要说服毛氏,其他人也就没问题了,也就会同意不叫他兼任总参谋长。
他应该是,在会议上还没想好自己怎么说,才能说服大家和毛泽东;后来他想好了可供自己推荐给毛泽东和大家的,能代替自己去担任总参谋长一职的,具体的其他人选后,才为了这件事而又专门去了一趟毛泽东的家里或办公室,进行“说服毛泽东”的“工作”了!


现在“回顾”一下我的几个跟贴中所贴的,彭老总的感人故事的“精彩一瞬”:

遭到他的严厉批评:“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们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彭德怀见陈赓给他拍照,虽然不好拒绝,但每当相机对准他时,他总是扭过头去或者绷着脸,表情十分严肃。最终照片还是拍得不成功。事后,我从徐肖冰、高帆等一些老摄影记者那里了解到,原来,彭德怀一贯“怕”出名,拒绝别人给他拍照,他们也都吃过彭德怀的“闭门羹”,受到过他的批评

他一眼看见人群中抬着一张自己的画像,他的两道浓眉拧了起来,对身边的人说:“胜利了,要警惕,万岁的口号,首先应该还给人民。要知道,一个阿谀奉承的傻瓜带来的危害,将比一百个敌人还要大。”  这时,一排巨幅画像被群众抬着向主席台前迎面走过来。彭德怀大跨步走下主席台迎了上去,笑了一下说:“我这模样长得不好,难为画家了,还是扯下来,不要抬着让它过闹市了。”说着,他伸手将画架上的彭德怀像扯了下来,撕了

只见彭德怀手指主席台上的画像一声怒吼:“快把靠边的那个猪头给我摘下搬走!”……彭德怀直言道:“……我说过不准挂我的像,为什么就白说?”这一问,许光达猛想起“二纵”挂彭德怀像曾挨过批

彭德怀的目光落在山洞墙上的一张照片上,脸色突然严肃起来。战士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挂我的像干什么?撕下来!”彭德怀下命令似的对战士们说。原来,一位战士在画报上剪下了一张彭德怀的像,贴在了墙上。

1961年彭德怀得知农民生活困难后欲跟国家粮食部打官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0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粉老虎 发表于 2016-2-10 10:24
响沙兄,春节愉快,呵呵。

    顶下兄台此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丰隐士 发表于 2016-2-10 11:25
彭老总一向大公无私,从来都把功劳归于集体,而不归功于自己个人,这一点,他甚至做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

广丰引文再次造谣:
-------- 极度大公无私,爱把功绩归于集体而不是自己个人的彭老总,还曾要求毛泽东把“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的后半句改成“惟我 英勇红军 ”-------------
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这诗是谁写的。诗人毛泽东可从没承认过是他自己写的,我也是略通一点诗词格律的,毛主席是绝对不可能写出这样不合格律的诗句的。历史上彭曾悄悄地在国防部属报刊登此诗并说是毛为他写的,毛为此大怒,专门声明不是自己写的。在这种情况下,彭竟然会曾要求毛泽东改诗?笑掉我大牙了!要么作者是及残,要么作者把读者当成#请文明用语#!-------反正彭大奖军绝对不会、也不敢做这种傻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丰隐士 于 2016-2-10 19:11 编辑
蓝天响沙 发表于 2016-2-10 16:26
广丰引文再次造谣:
-------- 极度大公无私,爱把功绩归于集体而不是自己个人的彭老总,还曾要求毛泽东把 ...
“毛主席是绝对不可能写出这样不合格律的诗句的”?——他在出版的他的诗词集中就承认了自己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不合格律、押韵规则的地方!

蝶恋花(1)·答李淑一(2)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3)轻飏(4)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5)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6)。
寂寞嫦娥(7)舒广袖(8),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9),泪飞顿作倾盆雨(10)
注释:
(1)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 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2)李淑一:1901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上中学时与杨开慧(毛泽东夫人)结为好友,1997年病逝。
……
(10)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胡适批评毛泽东的《蝶恋花》词:没法押韵!
邵建
2012年03月02日09:13    来源:《党史博采》
此文最初刊载于《党史博采》,直接转载 我则是从人民网文史频道如下这个地址的页面上转载来的: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198305/198865/17273499.html
《党史博采》的官网的首页的左上角写明了此杂志是“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杂志:http://www.dsbczzs.cn/index.asp

    1959年3月11日,胡适读到大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看见大陆上所谓‘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共九叶。真有点肉麻!其中最末一首即是‘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抄在这里:
    游仙·赠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我请赵元任看此词押的舞,虎,雨,如何能与‘有’韵字相押。他也说,湖南韵也无如此通韵法。
……(后略)

楼主附注:赵元任是语言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谁敢横刀立马?”

——毛泽东赞彭德怀诗的两个版本

转自广东省政协主办的杂志《同舟共进》的2010年第4期:http://www.gdzxb.gov.cn/publication/index_1.jsp?catid=414

    □  胡为雄

    毛泽东赞彭德怀的六言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收录在《毛泽东诗词集》中、在军中久已流传的版本,一个是1962年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凭记忆写出的版本。这首六言诗的两个版本大体相同,但在字词使用上有很大差异,有一句完全不一致,总共24字竟有9字不同,如果加上位置的改动可说有11字不同。诗学界对此少有人细究,其实很有细究的必要。

    《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的流传版本

    《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是个在军中流传久远、影响广大的版本,其诗云: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诗词集的编者在注释中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时说:“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宁夏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跟了上来,毛泽东和彭德怀拟写了一份电报,主张给马家骑兵一个打击,以防把敌人带进根据地,电文有‘山高路远沟深’句。击败追敌骑兵后,毛泽东写了这首诗,首句即用电文句,但改‘沟深’为‘坑深’。据《彭德怀自述》一书第二○六至二○七页说,彭收到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同时,编者又交代:“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战友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从注释可见,该诗入编源于1947年发表的流传本。

    但为何毛泽东1935年10月在战场上写下的赞美彭德怀的诗在1947年被公之于世呢?可以提供的背景是,彭德怀率两万余西北野战军在陕北与胡宗南20余万大军周旋,于1947年5月歼敌一个旅取得“蟠龙大捷”,同年8月又歼敌36师主力取得“沙家店大捷”,使西北战场形势逆转,解放军从此占有主动。捷报四传,《战友报》(1947年8月1日)以《毛主席的诗》为题首次公开发表毛泽东赞美彭德怀的六言诗。不过,报社在编辑时并未向毛泽东索取原稿或经毛本人校阅,只是在按语中说:“这里搜集到毛主席在长征中所作的两首诗词”(另一首是《清平乐六盘山》)。《战友报》在编辑时却将史实弄错了,误以为该诗是毛泽东创作于红军突破腊子口战斗之后。新中国成立初期,1954年庆祝八一建军节之际,《解放军报》沿用《战友报》刊登的原诗原注,将之再次发表。1957年,《东海》文艺月刊亦准备刊登这首诗,该刊编辑部于2月6日致信毛泽东请求校阅诗稿,信中仍沿用《战友报》的误注,把该诗说成是红军取得攻打腊子口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在发给彭德怀的作战电报中的诗句。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则在1957年2月15日的回信中简单地解释说:“编辑部同志们:记不起了,似乎不像。拉(腊)子口是林彪同志指挥打的,我亦在前线,不会用这种方法打电报的。那几句不宜发表。”

    毛泽东的记忆显然是正确的,因而他不赞成《东海》发表是理所当然的。不仅如此,他经手编辑、文物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也未将该诗收入其中,并且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也没有将该诗收入其中。当然,这也许与该诗的艺术品位有关,毛泽东当时只收集、整理、修改他认为是上乘之作的诗词。但后来1976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同样没有收入该诗

这首诗正式收编入《毛泽东诗词选》是在1986年。该选集由长期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主持编辑,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编辑人员根据多方可靠史料,证实毛泽东创作这首六言军旅诗的基本情节确凿无误后,便首次将之收入其中,并增加题目为“给彭德怀同志”。该选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此,这首流传数十年的诗作正式入集。


《彭德怀自述》中回忆的版本

    《彭德怀自述》中回忆的版本,同《毛泽东诗词选》及后来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

    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

    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

    这一版本,最初出现在彭德怀1959年在庐山会议遭撤职后,1962年6月16日给毛泽东的一封八万言的长信中。这封信后来以《彭德怀自述》为书名于1981年出版。自述中,彭德怀忆及毛泽东在长征结束之际写给自己的这首诗,并借以说明自己与毛泽东是相互信赖的。彭德怀写道:“有人说:‘在1935年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以后,彭德怀在大部分时期仍然反对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并且在党内、军队内进行分裂活动。’这些莫须有的罪名,究竟有什么事实作根据呢?是完全没有事实作根据的。相反,在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击败追敌骑兵后,承毛泽东同志给以夸奖:‘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标点是我加的)我把最后一句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将原诗退还毛主席了。从这诗中也可以看出,不仅没有什么隔阂,还表现了相互信赖。”

    出于对彭德怀回忆的尊重,王焰为组长的《彭德怀传》编写组在《彭德怀传》中引述这首诗时,采用的是彭凭记忆写出的版本。该传对毛泽东当时诗赠彭德怀的背景作了介绍:彭德怀从二、三纵队驻地到吴起镇与毛泽东商议红军行动方针时,忽得报,一路尾随红军之马鸿宾、马鸿逵和东北军的骑兵部队又来进犯。毛泽东说:“我们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这句话成为红军的口号。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军指战员奋起迎战,10月21日在吴起镇西南山上,将马鸿宾的三十五师骑兵团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落马溃逃。这时,东北军白凤翔部来犯,其骑兵先头团又被红军打垮,掉头逃命。另外三个团也同时被击溃。红军经过此次战斗,结束了敌人的追剿。“就在这时,毛泽东诗赠彭德怀,赞扬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彭德怀传》的脚注还特地说明:“现无原稿核对。本书采用的是《彭德怀自述》中的写法。”

    彭德怀忆写的版本更符合1935年实况

    彭德怀凭记忆写出的版本,优越之处在于更符合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毛泽东把陕北的地形地貌恰当地描绘出来了,把红军伏击歼敌骑兵大获全胜的意境展现出来了,把彭德怀的英勇形象刻画出来了。

    “山高路险沟深”,此句确实是当地地貌的真实写照。长征战士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中,曾描写红军过六盘山后在白杨城出发的情景:“一出城就要过沟,队伍集结在东门外,等待下沟……队伍继续下沟,一直下到三四十丈的沟底,才又上行二三里路,离开了沟。”“过完了这道沟,又上了山,接着又过了三道深沟,直到半夜才到达杨家园子,已经走了百多里路。我们夜行军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黑夜过深沟的经验以前还没有过。沟越深,越阴暗,看不清道路,而路又很窄,稍不注意,就很危险。”确实,由于水土流失,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吴起镇一带多是高山深沟险壑。只是红军在越过陕甘宁三省交界的老爷山后往东走时,地势逐渐低落。正所谓“山高路险沟深”,而不是“山高路远坑深”。严格说来,说“坑深”是误传中的低级错误,因为陕北地貌与“坑”不沾边。

“骑兵任你纵横”,看你们这些骑兵还能横行几时。“纵横”,强横无忌、奔行无阻之意,是写敌骑气焰嚣张。该句体现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红军将士志在歼敌、胜利在握的从容镇定和对骄横之敌的藐视。该句也是现实的写照。如果将“骑兵任你纵横”换成“大军纵横驰奔”,其意境就与史实不合,因为后句可理解为红军一路纵横无阻,但此时红军已从江西出发的八万大军变成七千余人的弱旅了,尽管它胜利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颇有些他曾熟读的《三国演义》中张飞收缰勒马、横枪喝断长坂桥退敌之意境。“横枪勒马”当然只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历史的真实,因彭德怀指挥作战时并未骑在马上,而是隐藏在壕沟里。“谁敢横枪勒马?惟我彭大将军”确实刻画了一个挺身拒敌、勇猛无比的彭大将军形象。若将“谁敢横枪勒马?”换成“谁敢横刀立马?”则是正面接战的雄壮场面,而不是掉头杀退追兵的英勇形象。

    是否存在毛泽东1947年的重书版本?

    1979年,黄克诚在《人民日报》撰文悼念彭德怀时,提到毛泽东1947年曾重新书写赞彭德怀的六言诗。他说:“毛主席对彭老总的出色指挥和辉煌战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沙家店战役胜利后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毛主席乘兴即席挥笔,为彭老总重新书写了他在长征路上热情赞扬彭老总的诗篇: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然而,黄克诚所说毛泽东重书该诗并非他所亲见,因为1947年8月他远在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这篇悼念文章如果不是黄克诚亲自起草,代 起草人 就有可能将有关信息写到文章中去。假若毛泽东1947年重新书写赞彭的六言诗确有其事,彭德怀在回忆中肯定会忆及的。但他没有忆及。然而,毛泽东在1947年曾重书六言诗的说法得到了一些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赞同。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魏艾民先生在《哪家报纸最先刊用“彭大将军”这首诗》一文中披露了这样一些信息:曾在解放报任过重要职务并任《彭德怀传》组长的王焰,在1990年曾对他说:“‘彭大将军’那首诗,出自毛泽东之手,有了更多的直接证据。后来,看到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录,记述了1947年8月我西北野战军在沙家店地区歼灭敌整编36师后,毛泽东再录此诗的经过。”当谈到《彭德怀自述》和《毛泽东诗词选》记载此诗文字何以有出入时,王焰的分析是,“彭总写自述时,同外界完全隔绝,全凭自己记忆,文字上有差别完全可以理解”。1947年《战友报》发表的此诗全文,是“毛泽东从整个革命战争的长期性着眼”,“路远坑深”“使这首诗具有更深刻的意境”,“彭总回忆第二句和第三句‘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勒马’,看来他的回忆是不准确的”。

    但是,这里存在两个矛盾:第一,如果毛泽东是在1947年8月19日“沙家店大捷”后重书此诗,那么刊于1947年8月1日《战友报》的诗就不是来源于毛泽东重书的这首,而确实是从流传中搜集到的“在长征中所作的”诗。第二,当年毛泽东身边的卫士李银桥在回忆录中忆及1947年沙家店大捷后,毛泽东并非重书六言诗,只是书写两句:“毛泽东很是兴奋,挥毫给彭德怀写了12个大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但书写地点不是在“军事会议”上,而是在梁家岔住地。凑巧的是,毛泽东书写的这12个字与伍修权回忆1935年的情况相同:“毛主席曾经写了一首词,赞扬彭德怀同志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所以,毛泽东1947年是否重书六言诗尚无确证,并且正是负责编写《彭德怀传》的王焰,将《彭德怀自述》中回忆的诗完整写入传记中,而没有采用“毛泽东从整个革命战争的长期性着眼”的诗的版本。

    此外,收录在《毛泽东诗词集》中的版本,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不经意地改变了,以致说法前后矛盾。比如,说1935年10月毛泽东和彭德怀拟写的一份电报中有‘山高路远沟深’句,但这类电报并未在《毛泽东军事文集》中见到。在1935年10月6日、13日和16日的电报中,毛泽东分别电告彭德怀如何备战、争取在吴起镇金汤镇集结休息等情况。在17日的电报中,毛泽东告知彭德怀拟在铁边城以东地区消灭追敌。在19日的电报中,毛泽东提出“明日请彭来吴起镇商行动方针”。彭德怀20日赶到吴起镇后,21日即指挥退敌作战。而毛泽东此时与彭德怀在一起,相互间用不着再打电报。据伍修权回忆,毛泽东“本来在安全地点,由于非常关心作战情况,下午四五点钟,带了警卫员和通讯班到指挥地。我们陪着毛主席直到阵地,他不断用望远镜观察情况,又用心倾听枪声的方向”,最后“才比较放心地回到宿营地”。

    由上可以推断,1947年《战友报》首次发表的传抄本可能就与彭德怀的回忆本同源,它并未由毛泽东重新书写过。如果作一比较,彭德怀忆写的诗可信度和艺术性更高,况且彭德怀是当事人,也是最后一句诗的修改人,采信彭德怀忆写的版本更可靠些。顺便说,从“惟我彭大将军”句中的“惟”字看,它是毛泽东的习惯用词,如少年时《五律・咏指甲花》中有“惟婢傲火天”;《四言・祭母》中有“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沁园春・雪》中有“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等句,它们用的都非“唯”字。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彭德怀回忆写出的版本更接近毛泽东原作的真实。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丰隐士 于 2016-2-11 00:37 编辑
蓝天响沙 发表于 2016-2-10 23:27
胡适不通韵律,不能作为依据;党校引文也缺乏说服力!至于说毛泽东不认同此诗为自己所作的解释并不可靠, ...
1958年出版《毛泽东诗词集》之类的书时出版社叫毛泽东进行了审订,叫毛自己添加了一些注释,所以《毛泽东诗词集》中,这首词的注释中才会有一条这样的注释:“‘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韵,不可改,只得仍之。’”;注意!毛泽东自己写的注释不是“上下”!(其实如果上下同韵,就没必要特别加一条这样的注释了)  就是说毛泽东自己承认了这首词的押韵不合规矩!“人民网”的“子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网上)纪念馆”中的这个网页上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的电子版供大家在线阅览: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9/index.html其中就有上面那条注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丰隐士 于 2016-2-11 00:49 编辑
识丁老头甲 发表于 2016-2-10 21:44
广丰隐士,你不造谣会死吗?
            下图中,双引号不成对,你是想把“为此,他在参加那次政 ...
你眼瞎呀?!明明有两对 成对的双引号,愣就是没看见!(或者是,你愣就是要诽谤我,愣就是要误导大家?)

《彭德怀传》中是这样描述这件事的:
  “(1952年)7月初,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提议把彭德怀留在北京,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总参谋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大家一致同意,但彭德怀表示不愿接受这一工作。
    根据他在一本笔记中回忆,他是不想再从事军事工作了。而这种念头,并不是在这时才产生的。远在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他就有过离开军队去做地方工作的想法,并且后来还常常在脑子里反复。那个时候,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他没有谈起过。而这一次不愿意接受这个工作的原因,从他后来的笔记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当时总参谋部的工作确实繁重,自己难以胜任。原来的总参谋长徐向前同志久病不能工作。粟裕同志(1951年10月调来任副总参谋长)也有病,聂荣臻同志(代理总参谋长)的身体被拖垮了,曾有一次昏倒在地。所以我想推举一个身体强健的人来顶住这个繁重的任务,这样也可以摆脱我自己的军职。
    为此,他在参加那次政治局会议以后,专门去向毛泽东谈了自己的意见。他提出,自己担任总参谋长确实不合适,可以让高岗来当总参谋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1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识丁老头甲 发表于 2016-2-10 12:39
广丰隐士的谣言
“第一次
1952年7月周恩来提议彭德怀以军委副主席身份兼代总参 ...

DSC0807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1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丰隐士 发表于 2016-2-11 00:46
你眼瞎呀?!明明有两对 成对的双引号,愣就是没看见!(或者是,你愣就是要诽谤我,愣就是要误导大家?)
...

360截图20160211074509033.jpg


呵呵!你的双引是这样用的:“ “ ” ”
200319a4kb5stgm50500xw.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识丁老头甲 于 2016-2-11 10:28 编辑

         广丰隐士的谣言


“第二次
    朝鲜停战后,彭德怀于1953年9月8日向毛泽东报告,为解决解放军转入和平时期的建设和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提议召开一次军事会议。毛泽东批示同意后,彭德怀即着手准备会议上的报告稿。11月下旬,毛泽东主持讨论这个报告稿,高岗(此时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说报告稿没有思想性。彭德怀建议以高岗为主负责修改,想趁此机会把军委日常工作推给高岗,并由他在会上作报告。但毛泽东一再说,还是以彭为主吧!这样,仍是以彭德怀为主修改,并由他在会上作报告。此时已接近揭露高岗反党活动前夕,唯彭德怀毫不知情。”
                                              ——广丰隐士 发表于 2016-2-9 23:32
    1,广丰隐士,你有什么证据,证明:“11月下旬,……。彭德怀……,想……把军委日常工作推给高岗,并由他在会上作报告。”广丰隐士,拿证据来。
   2,广丰隐士,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毛泽东一再说,还是以彭为主吧!”在这里你还用了“!”
以表示其真实。广丰隐士,拿证据来。
   3,广丰隐士,你有什么证据,证明:“11月下旬,毛泽东主持讨论这个报告稿,高岗说报告稿没有思想性。”广丰隐士,拿证据来。


      《毛泽东年谱》
      1953年11月28日 审阅彭德怀十一月二十七日关于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议程安排和主席团组成人员的报告,批示"照办"。
     同日 晚上,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彭德怀准备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四年来的军事工作总结和今后军事建设上的几个基本问题》报告的草稿和朝中方面将于十一月三十日向美国方面提出的全面建议。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出席会议,高岗、彭德怀、邓小平、陈伯达、胡乔木列席会议。此前,审阅修改彭德怀的报告稿,批"可用。略有修改。乔木己作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丰隐士 于 2016-2-11 10:41 编辑
识丁老头甲 发表于 2016-2-11 07:33
键盘上的技术失误不足为据。


    你的就不是造谣,而是“技术失误”,我转载正规杂志(例如各省省委的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类期刊)就是我在造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许你“技术性失误”,就不许我转载正规杂志上的文章?我还没跟贴回答你提出的疑问、质疑,你就在提出某个疑问、问题的同时,在你提出问题的同一个跟贴里断定我是在造谣,“裁决”、“判决”我犯了造谣罪,就你这么霸道,不讲理的吗?
    《彭德怀年谱》中是这么描述1952年7月1日-7月4日彭老总的活动的:
360截图20160210233852772.jpg
对7月4日他的活动的描述语 的最后一句说:“从本日起,开始受理全军日常工作。③”,而对这一句的注释,即这一页的第3条注释是:“彭德怀于1962年6月16日致毛泽东和党中央的信(即著名的彭德怀“八万言书”——楼主附注)中提到,他1952年回北京割瘤子后,在中央书记处会上周恩来提议让他当总参谋长,但他拒绝了,并到毛泽东处举荐高岗或邓小平任总参谋长,均未被接受。最后仍服从党中央决定,留北京以军委副主席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而那个会议是7月3日晚上开的,由此可见,彭德怀应该是在会后到第二天上午或中午之间的时间里,又到毛泽东那里去专门说这件事的。(这要看彭德怀那一天是什么时候去上班的。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是“夜猫子”,都是晚上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四、五点钟,上午睡觉)  我这里之所以使用“应该”这个词是因为我,有几分证据就说几分话,而不象你,在提出某个质疑、问题的同时,在同一个跟贴里就“判决”我犯了造谣罪或传谣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丰隐士 于 2016-2-11 12:31 编辑
识丁老头甲 发表于 2016-2-11 11:19
广丰隐士的谣言

        “《彭德怀传》中是这样描述这件事的:

你自己打自己耳光了!
《毛泽东年谱》中对那一天的情况的描述是:“同日(7月3日)
   晚上,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刘少奇、 朱德、周恩来、彭真、彭德怀、薄一波、李富春出席会上,周恩来提议回国治病并已痊愈的彭德怀留北京接替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你自己在27楼里贴出了《毛泽东年谱》中的
这段描述语,现在却以此来质问我那一次会议是什么会议,会议的主持者和参加者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丰隐士 于 2016-2-11 13:42 编辑
识丁老头甲 发表于 2016-2-11 12:32
哈哈!广丰隐士,本老头等的就是你认可《毛泽东年谱》。
广丰隐士你不造谣会死吗?
广丰隐士你不造谣会死吗 ...
《毛泽东年谱》里需要写出毛泽东参加的每个活动的每个细节吗(例如那次会议的主持者——毛泽东在那次会议上讲的每句话)?《毛泽东年谱》里连(1952年)7月4日、5日、6日这三天毛泽东做的任何一件工作都没写(出来)!《毛泽东年谱》中写了一下7月3日毛泽东做的事,做的工作后,就直接跳到7月7日,写7月7日毛做的工作了!根本没提一句4日-6日那三天毛做的事!  要不,你是想说毛泽东并非“(一)机”,他有时三日、三天也不“理”“机”,不做一件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1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丰隐士 发表于 2016-2-11 13:18
《毛泽东年谱》里需要写出毛泽东参加的每个活动的每个细节吗(例如那次会议的主持者——毛泽东在那次会议上 ...

广丰隐士的谣言


“第二次
    朝鲜停战后,彭德怀于1953年9月8日向毛泽东报告,为解决解放军转入和平时期的建设和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提议召开一次军事会议。毛泽东批示同意后,彭德怀即着手准备会议上的报告稿。11月下旬,毛泽东主持讨论这个报告稿,高岗(此时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说报告稿没有思想性。彭德怀建议以高岗为主负责修改,想趁此机会把军委日常工作推给高岗,并由他在会上作报告。但毛泽东一再说,还是以彭为主吧!这样,仍是以彭德怀为主修改,并由他在会上作报告。此时已接近揭露高岗反党活动前夕,唯彭德怀毫不知情。”
                                              ——广丰隐士 发表于 2016-2-9 23:32
    1,广丰隐士,你有什么证据,证明:“11月下旬,……。彭德怀……,想……把军委日常工作推给高岗,并由他在会上作报告。”广丰隐士,拿证据来。
   2,广丰隐士,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毛泽东一再说,还是以彭为主吧!”在这里你还用了“!”
以表示其真实。广丰隐士,拿证据来。
   3,广丰隐士,你有什么证据,证明:“11月下旬,毛泽东主持讨论这个报告稿,高岗说报告稿没有思想性。”广丰隐士,拿证据来。


      《毛泽东年谱》
      1953年11月28日 审阅彭德怀十一月二十七日关于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议程安排和主席团组成人员的报告,批示"照办"。
     同日 晚上,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彭德怀准备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四年来的军事工作总结和今后军事建设上的几个基本问题》报告的草稿和朝中方面将于十一月三十日向美国方面提出的全面建议。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出席会议,高岗、彭德怀、邓小平、陈伯达、胡乔木列席会议。此前,审阅修改彭德怀的报告稿,批"可用。略有修改。乔木己作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4 15:18 , Processed in 0.05222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