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非侠

[国观茶馆] 2016时事闲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5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非侠 发表于 2016-3-15 18:22
解放军军官:比起日本中国孩子连最基本国防知识都没有
据中国青年报3月15日报道,眼下,2016年全国征兵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量实在丰富,今日已晚,明日还要上工,改天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非侠 发表于 2016-3-15 19:14
美上将:美军常规武器难阻中俄 核力量是王道

【环球军事报道】据美国《国防》月刊网站3月11日报道称,美国 ...

美国在金融战、网络战、病毒战、恐袭、基因战……各种战法都试过之后,发现都没能战胜中国。现在只剩下核战一条路,这仗也就没办法再打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6-3-15 22:24
这则新闻我也看了,对于前农业部副部长的一番话,我只能说,反正,我是信了! ...

不用化肥农药的话,饿死一半人应该是小Case。参考朝鲜在失去苏联化肥农药那个阶段的遭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6-3-15 22:23
这个新闻我今天晚上专门看了,一方面,有着陈大扒外号的住建部部长仍然在瘦驴拉硬屎(当然绝不是他一个人 ...

农村也是要看的,偏远地区的土地确实不值钱。城市郊区的土地那可是宝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非侠 发表于 2016-3-15 19:14
美媒:中国加快永兴岛综合建设 未来拟设离岸银行中心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任梅子】据美国媒体3月15日报道, ...

应该是学者的想法。维京群岛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稳健就是慢点 发表于 2016-3-15 16:49
神秘的安邦,洗钱也好,投资也罢。N年后再看吧。TG很会玩。

安邦做法看不太懂。太有钱了。还有紫光集团,也不差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非侠 发表于 2016-3-15 19:15
德国警方:柏林一辆行驶中汽车被爆炸装置引爆 司机当场死亡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魏莱】美联社15日报道 ...

天哪,没想到柏林竟然也会发生这种事情,之前住了7年都没这种幺蛾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非侠 发表于 2016-3-15 19:09
中科院院士:优秀科技人才的精力都被当官和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占用了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郭媛丹】 针对如 ...

大实话,每年的3月到4月,高校教师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都在拼命写申请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非侠 发表于 2016-3-15 18:17
吴廷觉当选缅甸50年来首位民选总统 是昂山素季助手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天(3月15日)消息,缅甸国会 ...

好事,缅甸要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6-3-15 22:24
这则新闻我也看了,对于前农业部副部长的一番话,我只能说,反正,我是信了! ...

他说的是大实话,虽然绝大多数人不接受

点评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这个道理,不必用他来科普,我儿时就知晓了。  发表于 2016-3-16 2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不是伊拉克或南联盟 B-21作战限于局部冲突

会挽雕弓如满月——关于B-21轰炸机的思考

2月26日,美国空军部长黛博拉·李·詹姆斯在美国空军协会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2016年度空中作战讨论会上,正式公布了美国空军下一代远程轰炸机的编号——B-21,同时公布了一张该机的外形图。至此,美国的“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计划已经显露出足够清晰的轮廓。

B-21面世的大背景

自从消息一经公布,国内外关于该机的介绍便不鲜见于多种媒体,各种介绍性能的文章层出不穷,但提及的性能均是以LRS-B计划为基础,并由此引申而出。根据以往经验,真正B-21实机面世后,实际性能或许与媒体猜测有出入也并不为奇。美国B-2轰炸机面世之前的许多性能猜测与实际服役后的公布的数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仅仅根据一些推测的数据来对该机性能进行分析,可能就与实际效果差之千里。所以,在B-21正式数据公布之前,本文就不对性能参数妄加推断了。

作为下一代轰炸机,B-21的研制背景既模糊又清晰。说它模糊,原因在于美空军对目标性一度不是很明确,研究和论证进行过多次修改。从1999年的《远程轰炸机白皮书》到2004年的“下一代轰炸机项目”(NGB),再到2010年的“远程打击系统簇”之下的“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项目,美军的轰炸机项目经历了至少3次大的变化。下一代轰炸机计划的多次变动本身具有战略对手不清,作战目标不明确的原因,同时也面临多型轰炸机并存,研制、采购、使用、维护成本巨大的现实问题。B-21是在美军现在保有B-52、B-1、B-2三型轰炸机的前提下,新研制的一种全新轰炸机,B-21的研制前提并没有明确说明要取代现有的何种轰炸机。而美军现役时间最长的B-52H反而明确将延寿服役至2040年前后,甚至会更长。这就意味着某个时间段内,美国空军会同时拥有4型战略轰炸机。这种局面在二战以后的各国空军装备史上也是罕见的。可以预见,美国空军将来在这个问题上会遇到来自国会或其他军兵种的问责与诘难。

说到清晰,不得不说B-21的针对性很明确。在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后,美国的国防政策也随国家战略调整。2012年发表的《国防战略指南》中,明确了结束大规模反恐战,将重点关注地区转向亚太并在该地区实施战略“再平衡”,将建军目标重新瞄准未来大国的挑战的战略。由此,美军的新一轮战略调整正式启动。美军的假定作战要素也调整为:

1. 对手国家具有较大面积和纵深;

2. 美军战区基地面临多种对称/不对称威胁、航母可能远离对手海岸线;

3. 美军支援远程打击的信息和后勤装备体系可能遭到攻击;

4. 美军将在强对抗或拒止空域内作战;

5. 战场上有大量移动目标或加固/深埋的目标需要打击。

从美军的假定作战要素中可以很明确地看出,作战假想目标是指向中国。我国幅员辽阔,作为前沿力量存在的美国海军,能够对我国领土实施打击的范围实在有限,而且在东风-21D和东风-26公布于世后,美国海军作战力量的核心——航母编队也要避开我国反舰力量的打击范围,如此一来,导致美国海军航母作战群对我国内陆构成威胁的程度大幅降低。作为作战执行手段,远程打击是整个打击链中的重要一环。空军轰炸机便在这个时候又一次展现远程打击的优势。

B-21的技术优势

作为新一代轰炸机,拥有的新技能必然是它身上的亮点。B-21的亮点是什么呢?笔者总结如下:

1. 系统簇成员

“系统簇”这个词是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在2014年战略总规划中提出的。战略总规划里对“系统簇”(family of systems)定义“为了特定的任务使命而集成起来的松耦合的复杂自适应系统”。整个系统族还包括情监侦部分、电子攻击部分、指挥控制通信部分。

从这段解释中就能看出,B-21与以往的轰炸机已有很大不同,它是整个打击系统中的一部分,更强调体系作战。由于在多种航空武器装备作战体系中涉及作战要素、武器种类,作战平台众多,战术、技术结合紧密,约束条件复杂,相互耦合,要提高体系作战能力,必须依赖任务规划技术将信息获取、处理、共享全面融入体系作战过程中,通过一体化的多型武器作战任务规划、作战资源调度与作战过程控制,将不同种类武器和作战平台的作战能力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作战效能的整体跃升。现今的作战装备已不是“单打独斗闯天下”的时代了,体系作战讲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而B-21在这个系统簇中也将与其他成员互动配合,协力完成战斗任务。

2. 全向隐身

美军现役的轰炸机里有75架B-52H、68架B-1B和20架B-2A。B-52H和B-1B因不具备隐身能力,在面对S-300、S-400、HQ-9等先进防空系统时,基本已经没有了招架之功,因此这两型机已被美军禁止渗透高威慑空域。具备渗透能力的B-2A数量上也仅有20架,而且受后勤支持、维护等因素限制,加之高昂的价格(成本价约7亿美元,分摊研制成本每架约22亿美元)也迫使美军不愿让B-2轻易涉险。但是美军作战目标就是高风险的亚太地区,所以隐身还是必备条件。

说到隐身,还是让我们回到已服役B-2上来。B-2的确是现役最好的隐身轰炸机,这毫无异议。但是,世事无绝对,B-2也不是全时全向隐身的。读者可多留意B-2一些飞行时的照片,由于B-2的飞翼布局,它是没有垂尾的。B-2的转向就由机翼外段后缘的减速板-方向舵实现偏航控制,减速板-方向舵可向上下两侧开裂,同时开裂作为减速板,不对称开裂时作为方向舵使用。由于飞翼表面的附面层的存在,减速板-方向舵至少要开裂5度以上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在正常飞行中,两侧的减速板-方向舵都处于5度的张开位置,当需要进行控制时就立即可以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B-2飞行照片中减速板-方向舵都是张开的原因。但是张开的减速板-方向舵会影响飞机的隐身效果,特别是后向隐身。尽管B-2在抵达战区时,减速板-方向舵会完全闭合,但是因为并非全时全向隐身的问题,美空军应该没有足够的信心B-2在抵达战区之前能不被发现。

这次B-21提出要全向隐身,就是要解决B-2身上存在的隐患。估计B-21很大可能将从发动机的矢量推力入手,解决飞翼构型隐身一些特有问题。这个观点或许可以从一条消息中得到间接印证,3月7日,美国空军部长黛博拉·李·詹姆斯宣布了B-21的7家承包商,B-21的发动机提供商确定是为F-22提供F119矢量发动机的普惠公司,而不是B-2轰炸机的发动机提供商通用电气。通用电气的这次出局很大原因应该是在矢量推力的技术储备上远没有普惠雄厚。同时根据美国空军2015年9月透露的消息,得益于采用先进材料,B-21的隐身能力“比B-2A好很多”。在公布7家承包商名单之中,GKN航空航天公司是复合材料研究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由此推断B-21机身可能会采用大量复合材料以实现更高的隐身性能。

3. 攻防兼备

武备方面可以肯定的是,B-21一定会有个像B-2那样大型且配置灵活的武器舱。可选空投武器的种类会包含已有的大部分空地武器,当然也包括像B-61这样的核弹。B-21在项目设计之初,就把突破对手的先进防御体系和打击地面机动目标作为作战对象。武器的复合配置以及打击分散目标专用的小型空地制导武器会是B-21的常见的武器携带方式和经常配备武器。

以往的轰炸机在“攻”的方面可以说发挥到极致,但在“防”的方面相对薄弱。早期的B-52装备有雷达制导的尾部炮塔,防止战斗机从尾部突袭。但随着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的高速发展,轰炸机的自卫武器很快就成了摆设,轰炸机更多地依靠电子手段和红外诱饵弹来自保。发展到B-2的时代,隐身不仅是进攻的掩护,也成为自保的主要手段。电子技术的进步,也让轰炸机电子防卫能力得到极大加强。如B-2A所装备的AN/APR-50自卫管理系统(DMS)就综合了电子对抗、电子支援、雷达接收告警三大功能。在美国空军1998年将电子战飞机全部除役(美国海军仍装备EA-6B和E/F-18G)的背景下,身临高度威慑的空域执行任务,轰炸机所拥有的电子战能力必须不亚于专业的电子战飞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高于电子战飞机。2012年的一条消息称,美军计划用BAE系统公司的电子自卫设备替换已经日益老旧的AN/APR-50自卫管理系统,目前尚不知替换工作进展如何。如果这条消息确认属实的话,也就可以理解BAE系统公司在这次B-21的7大供应商中扮演的角色了。预计B-21会装备更高集成度的电子侦察/干扰/对抗系统,并在“系统簇”下协同专业电子攻击装备对敌方预警雷达系统展开攻击。

尽管拥有了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但缺乏“实打实”的硬对抗手段,没有实体的防御方式仍是轰炸机的痛脚。面对来势汹汹的地空、空空导弹,现在轰炸机在遇到威胁时,能做的就是打开电子干扰,扔扔诱饵弹,做一下笨拙并且没啥用的机动动作,剩下就是听天由命了……现在,定向能武器的机载化趋势,让轰炸机再度拥有自卫武器成为可能。今年美军将进行功率大于10kW电驱动激光高能武器的演示验证工作,预计2022年前后实现F-15级别战斗机携带激光吊舱摧毁来袭导弹。2029年前后实现100kW机载激光武器配装。相对于2037年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B-21来说,笔者预计B-21不仅会装备激光自卫系统,充裕的研发装备时间,更有可能让B-21装备一个非常完善的激光硬杀伤系统。

B-21的使用方向及参考意义

B-21如顺利装备并达到一定数量,的确会给我国构成很大的战略压力。但笔者判断这些压力主要聚集于南海及台湾海峡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地区。至于网上流传的B-21从关岛起飞渗透至北京上空盘旋5小时,从迭戈加西亚起飞恒河口加油直扑德令哈等论调,基本可以看做外媒的鼓吹。中国不是南联盟或伊拉克,且不论B-21能否顺利渗透至北京与德令哈,攻击像北京这样的目标面临的将是不可控的政治风险和终极报复。因此B-21使用的最大可能性还是局部冲突中撕开敌方先进的预警侦察系统,瘫痪先进的防御设施,继而让无隐身能力的战机从防御缺口中突进,摧毁制衡美军的反击武器,实现压倒性军事优势,完成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B-21的出现也给我国战略防御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回顾西方国家近些年来空袭作战经验,伊拉克、南联盟、利比亚等国的防空体系都是首先被打击的对象,而且防空体系哪怕出现局部缺口,很快就会转变为整个作战体系的溃败。在空袭作战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针对性地选择民用设施作为轰炸目标,当然总是会以“情报错误”“误击”等借口为自己开脱。攻击民用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公用基础设施、交通枢纽、民生工厂和物资储备中心的主要意图还在于展开对目标国民众的心理战,通过对目标国民用设施的破坏,造成目标国群众的厌战和恐惧情绪,让这种情绪扩散到整个社会,干扰抵抗意志和政府决策。

我国已经历了60余年的国家建设和30余年的高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物质财富得到相当的积累。面对B-21这种专门渗透的轰炸机,旧有的“放进来打”、“关门打狗”等国土之内搞防空方式就变得很不合时宜。B-21的主要进攻路径最大可能性是来自海上,因此,我国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套体系完备的太空/海基远程预警系统和舰载导弹防御系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拦截?是否要加强以航母为核心的舰载航空兵建设,以拦截美军从海上方向对我国的侦察和挑衅活动,以及在更先进的预警系统支持下拦截B-21的来犯?是否要建立一套高空远程侦察系统,有效地监控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任何企图?这些问题都留下了许多深度思考的空间。同时,“最好的防御是进攻”这个道理依然不过时,希望能早日看见我国的空中战略进攻力量,在广大的域外疆场对敌军实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http://news.ifeng.com/a/20160316/47888780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媒: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进度快 美俄正追赶

随着美国在全世界部署的反导系统,如何突破反导系统成为了不少国家研究的课题。而美国《战略之页》网站3月14日报道,在2016年初,中国透露已经完善了弹道导弹机动的技术。从2014年起,中国已经进行了6次滑翔弹头机动测试,获得了5次成功,而这种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被称为“DF-ZF”。实际上,“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本质是一枚弹头,可以通过滑翔进行大气层再入机动,精确度足以击中太空中或地面的移动目标。

文章称DF-ZF最初被研发作为一款可以打击移动的水面舰艇的弹道导弹头,在东风-21导弹基础上进行研制。东风-21重约15吨,长10.7米、直径140厘米,为两段式,采用固体燃料发射。射程根据不同的型号和弹头重量从1700-3000公里不等。而使用DF-ZF作为弹头时,东风21可以将射程延伸50%,而在使用更大的东风-31或东风-41发射时,最大射程达到12000公里。使用DF-ZF为弹头的东风-21D,也更难被反导系统所击中。

文章表示,其实早在2008年,就有传言称中国采用逆向工程对美国1970年代的“潘兴”弹道导弹技术进行研发,设计了机动弹头。潘兴导弹重约7.5吨,射程约1800公里,精确度达到30米。而这样的精度很可能是因为弹头机动和雷达制导系统的效果,这一精度让苏联人很不舒服,以为这将让苏联的掩体不堪一击。最终,美苏同意进行核裁军,最终让潘兴导弹在1980年代退役。

直到2013年,都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东风-21D已经在使用机动弹头进行测试。然而有卫星图片显示中国西部戈壁沙漠中一块200米长的白色矩形和两个大弹坑。这似乎是东风21D对目标进行测试所留下的痕迹,美军航母约300米长,这个白色矩形的尺寸接近一些直升机航母,这似乎显示出中国正在计划使用东风-21D对付较小型的军舰,或者中国想知道东风-21D能达到多少的精确程度。之后,在2014年,一个机动能力更好的滑翔版本的航母杀手弹头就出现了,这就是DF-ZF。

文章称,俄罗斯和美国也在开发类似技术,但是并没有中国进度如此之快。其实,最初,这类武器是在二战时期德国人开始研发的。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在二战中获得了德国的思路,在冷战期间进行了很多的试验,但从未部署类似设备。直到1990年代,美国提出要恢复高超音速滑翔飞行旗的研发来进行全球快速打击能力。这种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采用高爆炸药而不是核武器,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任何地方,美国在2011年对这一飞行器的测试取得了成功,然而由于美国国防预算的缩减让项目暂停。而在2014年,美军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测试却失败了。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2013年恢复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但是也由于资金问题一直难以获得进展。

http://news.ifeng.com/a/20160316/47888473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媒:政府长期支持独裁政权 插手越多情况越遭
外媒称,长期以来,大国一直为谋求自然资源、军事安全和经济好处等战略利益而支持令人厌恶的独裁政权。这种关系通常牵涉到多种奖励,其中包括外交胡萝卜:条约和双边协议;财政补助和技术协助等形式的经济援助;训练项目、武器转让乃至部署军队等军事援助。

据美国《外交》杂志网站3月7日报道称,根本目标通常是巩固受惠独裁国家的政权并提高其经济生产力,从而实现政治稳定。在美国,学者和践行者一直围绕此类资助行为固有的道德困境争论不休。自由派批评者表示,利用美国的民主兵工厂帮助铁腕人物欺凌本国民众是矛盾的。现实主义者宁可支持美国了解的恶人,而生怕会出现不了解的更可怕的暴君。也就是说,宁要亲美的国王,而不要反西方的神权国家。

不过,这场辩论忽视了一点,也就是支持独裁政权是否真的有效。或者说,外交、经济和军事援助是否能促进附庸政权的长期稳定。中东的历史证据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在过去数十年的诸多事例中,外来援助适得其反,破坏了此类政权的未来生存。

独裁者由于得到霸主支持而骤然底气十足,往往会对本国社会的要求充耳不闻,忙于暴力镇压而不是建立同盟。当最终爆发严重危机时,独裁者发现自己缺少化解反对派运动所需的国内盟友和选民支持。英国和美国等西方资助者只能远距离操作。的确,残暴独裁政权接受了西方国家慷慨的外交、经济和军事支持,最终却因革命而垮台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伊拉克,1958年政变推翻了英国安插并不惜重金支持了40年的哈希姆王朝。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而该王朝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其军事实力、政治自信乃至经济增长都依赖美国。在埃及,2011年2月的阿拉伯之春结束了穆巴拉克的专制统治,而该政权自1981年以来从华盛顿获得了将近670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在这些事例中,大国涉入都维护了10年稳定,然后一切就崩溃了。

由于两个主要原因,有时候帮忙反而坏事。首先,独裁者像所有政界人士一样,其理性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下去。在民主国家,领导人因为在选举中赢得多数而获得正当地位,所以生存意味着在下次选举中获胜。不过,在大多数威权国家,由于缺少选举,所以领导人根据他们认定的维护权力的要素来决定支持基础的规模。

其次,独裁者往往希望缔结尽可能小的同盟。从理论上讲,他们可以把公民变成利益攸关方,让公民有理由希望政权存续下去(就业、保护、偏袒、福利、代表权和其他好处),从而组建一个大规模同盟。然而,取得这样的正当性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而且要受到约束;这样要消耗政府资源,而且要迫使统治者对社会负责。因此,在理想的世界里,独裁者只建立最小的可存续同盟。他们知道,与其耗尽气力通过讨价还价和磋商来赢得社会各界的忠诚,不如镇压他们,这样可以少耗费许多资金,而且也省事得多。

不过,世界从来都不是理想的。中东的2个生动例子说明,一旦独裁政治的原则与国际援助的捣乱手法相遇,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该地区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面临着城市反对派活动兴起的局面:学生、工人、律师、商人和教师要求加强民主和社会正义。以科威特和伊朗为例:在科威特,20世纪30年代末声势浩大的商人反对派令执政的萨巴赫王朝不知所措;在伊朗,国王差点被深得人心的民族主义运动推翻。在这些关键时刻,大国插手或缺席催生了迥然不同的反应。

在科威特,萨巴赫政权请求英国干预,英国却不予理睬,因为伦敦认为没有理由提供枪支、军队或者资金以帮助这个虚弱的统治者镇压造反的民主派。在那个尚未发现石油的时代,科威特只是海湾落后地区的一个尘土飞扬的国度,缺乏贸易和军事价值。面对可能遭到推翻的可怕前景,科威特领导人被迫与政治对手讨价还价,学会了如何利用心怀不满的选民(如商人),也学会了如何争取新群体(如什叶派少数派)的支持。

然而,在伊朗,英美密谋在1953年恢复了国王的权力,美国随后源源不断地向他的政权提供支持。华盛顿以经济援助帮助支付公共部门工资,使伊朗成为重要的反苏盟友,还重建了军队和情报机构。巴列维政权被慷慨的援助冲昏了头脑,没有试图从本国社会当中争取支持,忽视或镇压了什叶派神职人员、工会、店主和大农场主等潜在盟友。

这两个国家的命运迥然相异。在1977-1979年的伊朗革命中,激烈的抗议活动和经济瘫痪使得国王不知所措。由于数十年依靠镇压手段和美国的支持,所以政权与社会之间拉开了极大的距离,国王的改革承诺无人理睬。最后,除了屠杀大批伊朗示威者或者邀请美国军队占领伊朗之外,巴列维独裁政权没有任何手段或政策能够和平化解大规模起义。于是,该政权在1979年2月11日灭亡。

相形之下,在科威特,萨巴赫王朝战胜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若干严峻挑战,其中包括油价暴跌、两伊战争的附带影响、伊拉克入侵和推翻王朝的企图。在之前的数十年里,该政权利用石油财富巩固了从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组建的大规模同盟,所以在海湾战争后,尽管科威特有机会拥立新政权,但大多数科威特人还是欢迎恢复萨巴赫王朝的独裁统治。以有限度的镇压为特征的包容性国家建设使得该政权与社会相互依存,因此即便在动荡时期也能保障稳定。这样的密切关系不是理所当然的。无论如何,在阿拉伯之春的高潮时期,不少利比亚、叙利亚和巴林抗议者曾邀请西方国家干预并帮助推翻本国政权。

科威特的策略(组建大规模同盟、与社会建立密切关系并且把镇压保持在一定限度)绝不是萨巴赫王朝最青睐的选择。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该政权本来很乐于消灭反对派并重获无人挑战的权力,但英国的不妥协态度杜绝了这种可能性。萨巴赫王朝迫切希望生存下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在关键问题(比如减税和允许民众少量参政)上妥协。这使得该政权习惯于通过互让的方式赢得支持。当时看似不太理想的手法打造了数十年后令人艳羡的持久性。尽管西方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采取了干预行动,但以往的约定至今仍然有效。科威特人可能会批评本国不民主的政权的统治方式,但很少有人抨击该政权实行统治这一事实。

从突尼斯到埃及,从约旦到巴林,中东各国的类似事例说明了国际援助可能对威权主义构成的影响。独裁者更愿意采取耗费资金较少而且比较省事的镇压手段,而不愿大规模结盟,但如果除此之外的唯一选项就是他们的覆灭,他们就会选择结盟。凭直觉就可以知道,这是合乎情理的:威权主义的突出特点是执政精英与其他所有人之间的不平等,所以确实要出现险境,才会迫使掌权者放低身段与大众谈判。

时机也很重要。新政府在成立之初面临关键时刻,统治者摇摇欲坠,反对派蓄势待发,一切充满不确定性。这个时候,外部支持可能会影响体制政策,而这些政策将会影响到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成立什么样的政党或立法班子,启动什么样的工业项目,组建多大规模的军队等等。大国的涉入越深,此类政策就越有可能极具压迫性,与民意脱节,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许多中东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启动土地改革,但原因不同:20世纪60年代,新独立的摩洛哥政府谋求在农村重新分配土地,以期打造农村支持者的新基础,美国支持的巴列维王朝则主要是为了摧毁拥有土地的贵族精英,因为该王朝已经开始把这些精英视作威胁。相形之下,在数十年后爆发危机后,霸权支持远不再那么重要。1979年,伊朗国王的政权终结,不是因为它缺乏美国的支持,而是因为它缺乏伊朗人民的支持。大国无法防止其附庸被推翻。

对决策者来说,外国援助与政权持久性之间的关系也构成了有关短期稳定的重要教训。外交、经济和军事援助可以保障政权存续,但也可能留下破坏性影响,引发其原本意在防止的动荡局面。结束占领后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就是很好的例子:借助美国的大规模支持,新政府暂时击退了叛乱,但是,恰恰由于这些胜利,它们觉得没有必要向制造骚乱的教派和民族群体示好并谈判。结果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成了四分五裂的国家,内部裂痕使得民选官员宣称的国家权威成为笑柄。

时至今日,霸权国家仍在支撑附庸政权,因为这些政权的稳定对它们的战略利益至关重要。美国使馆仍然在伊拉克、约旦和科威特等国占据着重要位置。法国则插手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许多西非国家事务。俄罗斯的新老附庸国(白俄罗斯、叙利亚和乌克兰)仍然处在动作不停的莫斯科的阴影下。在所有这些关系中,重温历史教训对资助国和附庸国都有好处:帮忙可能会坏事。(葛雪蕾译)


http://news.ifeng.com/a/20160316/47888289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当前政策愈趋向保短期增长而忽略长期风险
作者: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 哈继铭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摘要
1-2月中国经济数据显示,虽然货币条件宽松,增长仍面临显著的下行风险。零售销售额和工业生产差于预期,尽管楼市回暖带动投资增长强于预期。由于食品价格飞涨,CPI在2月有所回升。2月货币和信贷增长走弱,但结合1-2月的数据而言,货币政策仍然宽松。
在这一局面下,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负责人在上周末举行的人大记者会表明了政府继续“保增长”和“稳市场”的决心。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政策当局似乎缺乏有效工具,其政策越来越趋向于保持短期增长稳定而忽略长期风险,譬如最近的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的传闻,以及对房地产政策的放松。后者有可能进一步助长房地产泡沫,房屋按揭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比例已从2007年年初的9%上升至当前的15%,房价飞涨也导致一线城市1的房屋负担能力快速恶化:我们估算的房价-收入比显示,深圳、北京和上海的房子现在已经比香港、伦敦和纽约更难承受。
实体经济数据显示增长进一步走弱
2016年3月12日公布的一系列实体经济活动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面临显著的下行风险。
国内消费走弱,1-2月,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10.2%2,低于12月11.1%的同比增速(图1)。剔除零售价格的影响,实际零售总额在2016年前两个月同比增长9.6%。
加之2016年伊始的外部需求亦极为疲软,实际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从12月的5.9%跌至1-2月的5.4%,这是08金融危机后最慢的增速。
楼市反弹导致投资强于预期
与其他指标相比,1-2月的固定资产投资较为强劲——其同比增速从12月的8.5%回升至10.2%。占比近30%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速从12月的5.7%回升至1-2月的7.5%。
投资回升的主要推手是房市复苏。在经历了持续五个月的同比下跌之后,1-2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0%。相比之下,12月房地产投资同比萎缩1.9%。
多种指标显示,受益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宽松政策,房地产市场正在回暖。
1-2月,住宅类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9.7%.相比之下,12月的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6.5%,2015年全年的同比减速达15%以上。
住宅类房屋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从12月的1.4%升至1-2月的30.4%,为2013年5月以来最大的同比涨幅。
房价亦出现了回升,其中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尤为壮观。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复苏不可持续
一方面,中国一线城市的住房负担难度已成世界之最(详见专栏1);
而另一方面,其他城市的住宅去库存任务依然艰巨。
食品价格飙升推高通胀
2016年年初,通货膨胀回升。CPI在1月和2月同比分别增长1.8%和2.3%,高于12月1.6%的涨幅。
这是由食品价格飙升而推动的——1-2月,食品CPI同比分别上升4.2%和7.3%(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升25.4%,新鲜蔬菜价格同比上升30.6%),相比之下,12月食品CPI上涨了2.7%。因此,除食品和能源外的核心CPI实际上在1-2月出现了小幅回落。
PPI的通缩压力亦有所缓解。1月和2月,PPI同比分别下降5.3%和4.9%,降幅窄于12月的5.9%.但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偏低,而同时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持续,PPI增幅在短时间内不会回到正区间。
货币政策仍偏宽松
2月货币数据显著低于市场预期,但我们相信这是受到1月大规模货币扩张的影响。我们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观点未因此发生变化。实际上,从2016年前两月的数据来看,货币政策仍然相对宽松。
1-2月份,M2同比扩张13.7%,高于12月13.3%的增速。
1-2月,社会融资总量月均增幅2.1万亿,显著高于2015年同期1.7万亿月均增幅。其中,本币贷款的激增,而直接融资较为强劲。
与此相反,人民币的市场预期导致外币贷款持续下降,同时,影子银行活动仍保持低迷。在这样的环境下,流动性依然充裕。目前,7天回购利率和3个月SHIBOR分别保持在2.1%和2.8%的地位(图5)。
人大记者会传达的信息
在上周末召开的全国人大记者会上3,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等负责人就货币政策和其他金融问题的发言传达了“稳定市场”和“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意愿。以下罗列了该会的若干要点。
人民银行:
中国不会使用大规模刺激以达到经济增长目标,但由于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央行将继续实施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
房价出现很大的分化,房地产面临较大去库存压力。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远低于整体银行业的不良率。
外汇市场预期将恢复到正常水平。居民没有必要急着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
大部分资本流出和流入是正常的,符合我们的预期。流出的大部分可用“藏汇于民”来解释。
证监会:
政府将在市场失常时果断介入,以遏制恐慌。
谈论国家救助资金撤离市场还为时尚早。
“深港通”将在今年推出。
IPO注册制是必须“搞”,但改革将逐步推进,改革节奏将取决于资本市场和法律条件的发展。
银监会:
银监会将改善资金供应以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中国银行系统的风险是可控的。
一些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国的评级是因为它们对中国银行业判断错误。
展望
1月2月的数据符合我们先前对中国经济的评判。
在内需和外需双双走弱的情况下,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
由房地产复苏支撑的投资回升可能短暂而脆弱。
由于经济基本面较弱,投资的反弹亦不太可能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实效。
相反,投资的高速增长会进一步推高杠杆并给长期增长带来更多风险。
政策方面,如我们在2016年1月发表的题为《围城:中国的两难困境》的报告所预测的那样,中国政府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工具。中国的政策越来越倾向于以长期风险为代价来实现短期增长和稳定,房地产政策的松动和最近的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的政策传闻便是很好的例子。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央行有关司局已在起草相关银行债转股文件,将允许商业银行将企业的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此举意在帮助银行抑制正在上升的不良资产率。我们认为这又是一项积累金融风险的“创新性改革”。此外,政府对房地产的支撑可能进一步助长房地产泡沫。
政策转变,楼价飞涨
2015年年末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风向有所变化:
在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号召稳定和重振房地产市场,并提出“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
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宣布,没有“限购令”的城市首付比要求下调5个百分点至25%。
2月22日,削减房产交易税的新政出台。
周小川在2月26日召开的G20会议上指出,中国家庭有很大的空间可增加抵押贷款债务,此外,政府亦有足够的空间可降低首付比例。周小川的讲话可能助长房地产泡沫,就像他在2015年3月所言的“资金进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助燃了2015年二季度的股市热潮。
为响应中央政策,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放宽住房政策。例如,在3月1日,沈阳市开出了包括允许大学毕业生“0首付”在内的支持房市的新政清单;3月6日,广东省省长提出,大型国企可大规模购买商品住宅,以帮助广东省在三年内减少2000万平米的住房库存9。
在3月12日央行的记者会上,周小川指出,中国各城市房价分化显著,而房地产市场仍面临去库存压力。同时,潘功胜强调,住房按揭的不良贷款率远低于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10。
政策松动导致了房市回暖。许多城市的房价在逐步回升,1月,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价同比分别从12月的21.3%和0.4%升至23.9%和1.2%;三线城市价格同比下滑幅度从12月份的2.5%收窄至1月的1.8%(图表7)。
然而,信贷推动的房地产热潮可能导致杠杆率进一步上升,带来相关的金融风险。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已高达220%,若包括影子银行在内则还将高出25%。
家庭债务的份额不大,占GDP约40%左右。但在政策支持下,近期家庭房屋按揭贷款快速增长——1月和12月同比增长约23%,远超同期银行贷款增速的14%左右。房屋按揭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比例从2007年年初的9%升至2015年年底的15%。
此外,房价的飙升已导致一线城市家庭房屋负担能力的恶化。据我们估计,深圳的房价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乘数已达29倍,而北京、上海的这一乘数则已上升至20倍左右,高于香港、伦敦和纽约。这表明,相比于以高房价而闻名的香港、伦敦和纽约等城市,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子更加难以负担。
总之,我们认为近期的房地产政策松动说明,政策当局似乎越来越倾向于以长期风险为代价来实现短期增长和稳定。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316/14271734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对自己负责,对看贴、评论的网友负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加了11字 意味着什么


凤凰财经讯 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拟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补充写入,这是在目前一二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作出的决定。
两会期间,一线城市中深圳、上海,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如南京房价问题引起普遍关注。对此,住建部还作出了多次回应,并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
据《中国经营报》消息,住建部已经要求全国主要城市对其房地产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进行严格监控,并将结果每日报送。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具体负责该项事务,各省住建厅也有专人执行“房地产信息日报”,并通过相关信息系统平台每日报送。
“每日一报”是报送平台,从对房地产市场变化的及时性、针对性上来看,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更高的效率。权威人士表示,深圳、上海、北京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住建部都是第一时间清楚,住建部也第一时间就和这几个地方政府进行了沟通,要求他们保持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昨日住建部发布会上,部长陈政高表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销售企稳回升;二是分化严重,而且日趋严重;三是库存严重。
对于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的问题,陈政高表示,我们已经和各个部位进行了沟通,现在的重要任务是稳定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对于一线城市,将采取五大措施:一是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实行严格的税收和金融政策;二是增加土地供应,而且公布于众,稳定预期;三是增加中小套型的供应数量,特别是搞好保障性供应建设;四是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五是主动发声,引导舆论。
发布会上,陈政高至少三次称,有信心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316/14271660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市去库存加杠杆和去杠杆之争 该如何解决?

凤凰财经讯 关于楼市去库存应该是加杠杆还是减杠杆的问题,在两会期间讨论得沸沸扬扬。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央行行长周小川和重庆市长黄奇帆的言论。
3月7日,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讨论时表示,目前房地产领域出现用加杠杆的办法去库存,这跟中央精神背道而驰,风险很大,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先例。
无事生非,有媒体将此番言论和周小川在上海G20期间的讲话对比。当然,周小川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表示记者的想法逻辑是对的。还有记者直接提问周小川,怎么看待黄奇帆的观点,周小川也只能以笑声来回应了。
在12日央行举行的答记者问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目前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例大概是14%,不良贷款比例是0.38%,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大概是1.7%左右,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水平远远低于整体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水平。目前首付比的情况来看,现在即便按照调整以后的20%最低的首付比,和国际上横向比较来说,仍然是比较审慎的标准。
从列举数据的目的来看,很明显,潘功胜想说明的是目前房地产的杠杆率并不高。
经济学家李迅雷撰文称,同时做到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实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产领域,还是为了去库存而加杠杆,但加杠杆的结果,却是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大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去库存的效果尚不明显。
今日《新京报》进一步进行了分析,各项楼市利好政策的出台,比如降低首付比例,提供贷款优惠等等,本意是普惠性的去库存,然而在市场的自发资源配置之下却形成了资金的虹吸效应:资金一致流向那些更具有保值投资前景的一线城市楼市。这不仅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造成了资金虹吸效应,投资一线城市房产的赚钱效应还很有可能出现对实体产业的抽血。一二线城市楼市杠杆上的火热似乎正在变成了“去库存”道路上的拦路虎,为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难题更添一重难度。
这也是我们目前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特点:严重分化。因此,正如李克强总理此前所说的“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是相比普惠式的政策利好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316/14271726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迅雷:如果放松市场管制短期会乱但长期会稳


作者:李迅雷 来源:李迅雷微信号
上周拜访QFII客户,在台湾马不停蹄地路演一周。因为反复被问及国内经济及未来的政策走向,所以就促使我去思考,并把一周来的所见所闻,通过比较两岸经济与金融的共性与差异,得到些感悟,与大家分享。
有秩序的慢胜过无秩序的快
在台北过马路有点让我不习惯,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绿灯时间最长的,我看到居然长达120秒。而在上海,同样宽的马路,大概只有30秒,所以上海这座已经步入老龄化的城市,很多老人过马路经常会望而却步。我尽管不耐烦,但仔细想想最多也就慢了一两分钟,并不耽误事情,绿灯时间长了,大家都可以很从容地过马路,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
再看一下台湾GDP增速,去年增速只有0.85%,今年预期1.4%,跟大陆的经济增速比,简直是龟兔赛跑了,我们要保7,他们要保1。但即便经济增速那么慢,人家也没有明显失业问题。而我们GDP增速那么高,却一天到晚在担心就业问题。
记得09年国内为了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就业压力,大家都去计算GDP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带来多少新增就业,计算结果令人沮丧,90年代初大约是120万,到了2000年左右大约是100万,到了09年只有85万。所以,当初提出的目标是一定要保八,尽管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7.5%。如今,1个GDP增长可以带来新增就业超过150万人,原因在于服务业比重上升了。所以,问题放长了看,都不是问题。
台湾的经济增速尽管很慢,但社会福利较好,这当然与政党竞争加速推动了社会福利有关。社会福利好对于当局而言是一种不小的负担,但这种成本支出是划算的。因为相比国内,由于社会福利差,因此害怕处置僵死企业会导致失业,于是不断给亏损国企输血,由此而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过提高社会福利的成本。
如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去年国企总负债达到79万亿,比上年增加了13万亿,但我国基本养老金结余才3.5万亿(2014)。如果能把15年国企举债的钱作为养老金缴费,则我国的社会福利可以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事实上,15年国企的债务增加了18.5%,但盈利却下降了6.7%。难怪厉以宁在两会上说,养国企不如养国企员工,这样,企业的债务负担可以大幅减少,而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却完全可以满足。
但国内却总是以保就业的名义去追求经济增速,或者就直接以GDP速度作为目标,但GDP要提速,投资是最能见效的,于是为了增速而跑步进京,为了增速,大量巨额投资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未经人大审议就直接上马。其结果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超过80%,有的省份甚至超过100%。如今,又不得不去产能、去库存。
要论市容市貌,国内随便挑一个二线城市都要比台北漂亮和豪华;要论GDP总量,国内应该有六七个省份要超过台湾。但比起交通秩序、居民素养、社会福利和其他服务,则要国内是无法与之比肩的。我也坐过台湾唯一的一条高铁,厢不如国内豪华,但服务却远胜国内。
回到国内,你又得争先恐后地挤地铁,呼吸污染的空气,快速穿过机动车与行人交杂的马路。这种无序的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其实还只是表象。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国内经济在投资—过剩—负债—再投资的往上盘旋中还能支撑多久?
信心还是忧心:不用争辩,看指数
台湾的QFII家数非常多,但额度通常不大,这当然与国内的额度控制有关,也与台湾的经济体量有关。与台湾的客户们交流,他们对于大陆宏观经济的兴趣,要远远超过行业。这与去年3月份我到台湾时的情形又要很大区别。
记得去年3月份,国内股市如日中天,台湾的基金经理们也羡慕不已。那个时候,至少有几个方面是可以憧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企改革、一带一路、自贸区、互联网金融等。但一年之后的今天,他们开始担心国内的一线房地产泡沫,担心债务危机,担心人民币贬值幅度和外汇储备,担心银行坏账率究竟有多高。
当然,他们仍对国内经济充满期望,毕竟中国与美国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但他们对A股的投资或持有,却慎之又慎。对于成长性板块,他们认为估值过高了;对于低估值的周期性板块,他们却又对周期复苏信心不足。
据与我同行的一分析师说,台湾某家金融机构告诉她,中国金融市场在台湾的Risk-Return评价体系中被列为风险等级5(风险最高等级),这意味着要发行人民币基金的筹资成本极高。联想到不久前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中国的主权评级和部分金融机构的评级展望,虽然遭到了官方强烈谴责,但这从客观上也反映了大家对于中国债务增长过快和经济不乐观的一种担忧。
其实,经济究竟是好是差,预期乐观还是悲观,看一下企业的盈利状况就知道了,或者看一下股价指数的表现也知道投资者信心了。台湾加权指数从次贷危机后的09年1月末至今的涨幅为105%,上证综指的涨幅为43%。期间国内的GDP整整翻了一倍,从34万亿到目前的68万亿,而台湾的GDP从09年至今只增长了40%左右。
所以说,经济增速那么快没有意义,稳增长的意义也不大,因为企业的盈利增速在下降,国企盈利是负增长,亏损面在扩大。去年主板上市公司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亏损面接近30%。粗略统计,14-15年,主板上市公司盈利只增长10%,但股价上涨了70%,13-15年,创业板盈利增长70%,股价上涨了300%。这说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改变企业盈利下行趋势,大量资金脱实向虚,加大了股市和房地产泡沫。
同时,为稳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如去年国企债务增长了18.5%,远超13.3%的M2增速,而M2的增速又远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后者又远超GDP增速,但GDP增速又远超国企的营业收入增速。结果,玩了一大圈下来,杠杆率上升、库存增加,产能过剩,盈利却是负增长。有的地方和不是企业还拖欠工人工资。
这次在台湾,还抽空跑了两家在台中市的企业,其中一家是生产工业吊钩和安全带挂钩的企业,规模不大,只有300多个工人,但却是隐形的世界冠军,如安全带挂钩的全球份额超过60%。这家企业的每年盈利增速在15%左右,尽管台湾的GDP不足1%。我进入厂区的办公区域,居然要脱鞋,还是以为进的是生产食品的企业呢。据说在台中市工业区,有不少企业是世界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他们追求产品质量,实行高度自动化和精细化生产。他们并不追求上市,也没有想过要通过上市来进行财富套利。
而在国内有些出口企业,为了应付国外进口商的检查,在洗手间喷洒香水,被检查不合格。因为不符合卫生要求,即不能用一种味道来掩盖另一种味道。所以,软实力还是需要整个社会进步来提升。
企业是一个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强则经济强,企业弱则经济弱。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升,则经济会有希望;如果企业家信心指数不断下降,那么,GDP增速上升也是浮云。此外,股价指数也是体现企业盈利状况和未来预期的最好指标。盈利如果不断下滑,靠国家队也推不动指数。
管制放松:短期会乱长期会稳
我国实施QFII制度也有10多年了,客户数量增加很多,在台湾的一周五天,我们的团队每天平均要路演五场,足见客户数量之多。如果再加上香港、韩国、新加坡、日本以及北美和欧洲的客户,我们的QFII几乎是覆盖全球了。但是,由于外汇管制,客户拿到的人民币额度非常小,目前QFII持有的股票市值占A股总市值不足2%。
在去年的股市异常波动(官方用语)中,导致股价大跌的其中一个说法就是境外敌对势力做空股市。试想一下,不足2%市值的QFII哪有能力把股指打下去?但即便他们全面挂在跌停板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对中国市场不熟悉,A股在他们全球的配置比例又极低,风险评级又很高,在全球市场全面下跌时,不斩仓A股斩什么?
其实,我想提出的问题是,A股的估值水平为何一直那么高?A股市场的开放度为何一直那么低?
目前,上证A股市盈率13倍,表面看台湾加权指数略高一点,但主要是权重较大的银行股(6倍PE)便宜,除去银行股等大市值股,上证380[-0.54%]的市盈率就达到30倍,中证500更是到了34倍。创业板和中小板则分别为65倍和42倍,这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除巴西)中应该是最高的。
为何市盈率可以长期维持那么高的水平,主要是发行管制,价格、额度和节奏都受管制。迄今为止,A股拟上市公司还有750多家在排队。A股的上市条件是各国市场里最严格的,既然那么严格,又需要排超长的队,为何不去别的地方上市呢?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德国等都不用排队。这样一来,直接融资的比重也可以大幅提升。
原因就在于A股上市可以享受高估值,财富(市值)可以成倍增长,而且,再融资也很方便。这就是近年来中概股纷纷回归的道理一样。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为何100倍市盈率股票比20倍更有投资价值》,其实就是因为20倍中概股在美国融不到资,眼睁睁地看着被国内享受100倍市盈率的行业老三老四利用A股市场的再融资机制来扩大规模,从而击败资自己。
因此,管制必然导致价格扭曲。记得周小川行长在12年的第37届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上说过:中国资本[0.00%]市场尚存在“父爱式管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因为在另一端,中国的投资者又以散户为主,而管制又给散户和国内带有散户思维的机构提供了炒作土壤,炒短、炒小、炒新、炒重组。
台湾的客户告诉我,这些炒作在台湾股市的早年都有过,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台湾90年推行QFII制度,96年即被纳入MSCI指数,13年则全面取消QFII额度管理,因此,海外机构投资者在台湾股市中的占比很高,接近30%,他们对于引导价值投资理念,稳定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得去年我在台湾时,当地一家券商董事长很羡慕地对我说,大陆股市两天的交易量,等于台湾股市一年的交易量。但这么大的交易量中,散户超过80%,创业板年换手率1200%,折算一下,散户在创业板的年换手超过40次,所以,韭菜就是这么被割去的。如果管制放松了,估值水平回落了,股息率提高了,那么,跑进跑出试图赚差价的投资者也会减少。
我们一直在强调投资者教育,但在父爱式管制之下,这样的投资者教育能够取得效果吗?尽管本人也充当教师,积极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但始终认为,对投资者最好的教育还是放松管制,股票发行和投资者双向放开。台湾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但台湾的今天,希望能成为我们不那么遥远的明天。
其实,需要放松管制的不仅是资本市场。事实上,我国这些年的行政审批一直在放松,负面清单项目越来越少,自贸区数量不断增加,存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完全放开,可复制可推广的内容越来越多。但不可否认的是,管制在很多领域依然存在,尤其在金融、电信、出版等服务领域。
在台北,你见到高官似乎很容易,如在火车站,我就见到某位“副总统”去坐火车,或者在饭桌上,也会遇到类似与国内一行三会那样级别的领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台湾的管制比较放松。否则,如果这些高官如果权力很大,怎么可能轻易与你吃饭呢?万一涉及以权谋私案怎么办?
记得去年曾和前“财政部长”刘忆如吃饭,她和她母亲,都曾经做过“财政部长”,也都是因为“股票交易所得税”的争议而辞职。刘教授对于国内推行的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政策大加赞赏,认为才是大战略大手笔。
其实,抱怨领导是世界各地的普遍现象,不足为怪。我发现,台湾从的士司机到退役高官,也都纷纷抱怨当局和党派。此外,高官们还要抱怨议员,因为他们总是无理刁难他们,甚至侮辱人格。所谓的“官不聊生”,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位曾经做过某会主席的企业董事长就这么对我说:就是因为受不了议员的指责,才下海的。
在台北,吃的要比上海便宜,且食材质量很好。我问了不少人,说是否因为贫富差距比较小,所以,高低档的价格差异不大?他们都会反问,贫富差距小吗?看来,不满现状,也是各地的普遍现象。我查了一下,台湾的基尼系数为0.34,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大陆为0.46。可见,台湾还是比大陆的收入差距要小很多。
其实,贫富差距大、高杠杆、产能过剩等问题都于管制过度有关。因为管制导致价格扭曲,价格扭曲会导致套利机会和权力寻租,这就导致了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者的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台湾公务员的“官不聊生”现象,实际上就是因为管制放松,民主家督下的权力受到约束,此外,还有党派轮替因素。
管制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但长期管制下去,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效率,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该是凝聚了很多经验教训。
回想去90年代初的经济体制改革,那个时候提出的口号是“闯红灯”、“长痛不如短痛”、“汇率并轨”,94年的通胀达到20%多,也都挺过来了,但改革的成就则一直享用至今。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316/14271691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邦等中企掀起海外并购风 不差钱的“海淘”钱从哪儿来
凤凰财经讯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进行的风生水起,先是万达旗下公司以11亿美元收购美国卡麦影业及其债务,今有安邦65亿美元收购美国酒店资产,更早前有联想收购IBM,还有创中国海外并购纪录的中化收购正先达,青岛海尔[0.24% 资金 研报]收购GE家电,这些动辄几十亿的并购资金从哪里来?他们为何热衷于海外并购?中企出海有哪些风险?

一、海外并购有多热

数据说话:

几乎在世界各地,无论哪家公司可能挂牌出售,潜在买家中都会出现中国企业。Dealogic发布的全球并购数据显示,截至到2月18日,今年已经有102起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案,交易总额达816亿美元,去年同期的交易额是110亿美元,同比激增了近7倍。

据中金公司的研报称,中企对欧美企业并购交易额在交易总额中的占比,也从2010年的32%,提升至去年的66%,且国企海外收购交易额占比已降至50%以下,新兴产业中的民营企业快速崛起。

二、掷地有声的案例举几个

摩托罗拉和IBM早就姓了联想,这个并购太老了,咱就不说了,除了文章最开头说到的那三个并购,还有以下这些,海尔斥资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旗下家电业务,中联重科[0.22% 资金 研报]以33亿美元收购美国机械生产商特雷克斯,以及海航集团斥资6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产品分销商英迈。芝加哥股票交易所也在2月宣布,已经同意接受中国重庆财信企业集团领导的投资者联盟收购。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公司。

三、巨额资金哪里来

先说说中国化工430亿资金收购国际最大农业生产商先正达。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化工,英文缩写CHEMCHINA)是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简称蓝星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简称昊华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重组基础上新设的国有大型中央企业,于2004年5月9日正式挂牌运营,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中国化工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最大的基础化学的制造企业。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收购,中国化工过去一年已向银行申请超过430亿美元贷款,其中350亿美元将用于收购先正达的交易,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化工目前正通过一系列期限更长的贷款和债券对收购倍耐力交易的债务进行再融资。尽管迄今为止中国化工一直都能轻松获得贷款,但一些市场人士表示,该公司正在冒着过度扩张的风险。

再来看看安邦保险

自2014年起,安邦保险一改往日的“低调”,开始实施大手笔海外扩张计划。2014年10月,安邦保险集团成功收购美国华[0.00%]尔道夫酒店,此后又收购了比利时的FIDEA保险公司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2015年上半年,又相继收购了荷兰VIVAT保险公司、韩国东洋人寿,初步搭建了覆盖欧洲、亚洲及北美的保险金融网络。

2014年年报,根据年报数据显示:安邦财险、安邦人寿、和谐健康三家子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为281.43亿元。

从安邦系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来看,2015年,安邦人寿实现规模保费950.53亿元,同比增长53.55%。看上去成绩尚佳,但如果观察其保费结构,可以发现,以传统险为主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45.27亿元,同比仅增长3%,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405.2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49%,如此悬殊的增长差距,体现出安邦人寿通过理财型保险产品获取现金流的特点。

2014年10月以来,安邦保险大手笔布局海外,先后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及Lloyd银行、韩国东洋人寿、荷兰VIVAT保险公司、美国信保人寿。在A股市场,其同样是活跃分子,相继举牌同仁堂[-0.53% 资金 研报]、 金风科技[0.07% 资金 研报]、 金融街[-1.42% 资金 研报]、 大商股份[-2.75% 资金 研报]、 欧亚集团[-0.59% 资金 研报]等上市公司。不难看出,安邦保险对投资的热衷程度。比起承保利润,丰厚的投资收益,是其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

可以看出,出走海外的公司有的确实能赚钱,有的则是自有资金加上举债。另外如果您搜索海外并购就会发现,除了中国化工、安邦保险、联想这些大佬以外,均胜电子[-4.35% 资金 研报]、宝通科技等上市不是很热门的公司也在积极地推进自己的海外并购事宜。

四、中企为啥要去海外并购

据媒体分析,中企海外并购激增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大宗商品价格起伏不定,可以廉价收购一些国外公司。除此之外,很多国有企业也有增加购买力的手段:对不论规模大小的私有企业皆降低利率,方便他们借贷。

2、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即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资金来帮助获得收购资金及投资市场。

3、钱多但国内发展空间遇到瓶颈:“很多国有企业的资金相当宽裕,”中国市场研究集团的本·卡文德尔(Ben Cavender)于近日告诉nasdaq.com。“国有企业遭遇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在国内市场已经没有发展空间。”

五、中企出海存在哪些风险

1、国外政府的层层审查

失败案例:今年2月份,紫光股份[-1.95% 资金 研报]拟入主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西部数据(WD)的计划正式宣布流产。据紫光股份公告,该收购事项由于需要履行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程序,公司董事会决议终止收购。加上此前并购美光科技遇阻,紫光已经两度遭CFIUS阻止。“这再次凸显了中国企业在美国寻求投资时面临的严格的政策审批挑战。”业内人士称。

2、并购完成后的各种不适应

达娜厄(Danae Kyriakopoulou)是位于伦敦的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的一名高级经济学家,她认为,中国企业面对的主要挑战出现在交易达成之后:“这些主要是因为对于不同管理系统的理解和企业文化的冲突。”

3、单方面违约风险

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于2009年2月12日签署了合作与执行协议,以总计195亿美元战略入股力拓集团。中铝公司就此次交易完成了210亿美元的融资安排,并获得了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监管机构的批准。但力拓集团却在2009年6月5日撤销了双方的合作交易,依据协议向中铝支付了1.95

亿美元的违约金,并与必和必拓就合资经营铁矿石业务达成协议。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316/14271661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10:42 , Processed in 0.0601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