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回复: 0

[百家微言] 假奶粉事件,为何越解释公众越担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8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奶粉事件,为何越解释公众越担心|时事话题_凤凰评论  http://news.ifeng.com/a/20160408/48391284_0.shtml

在外界的一片质疑声中,6日,食药监总局针对上海公安部门破获1.7万罐假冒名牌奶粉案再发公告表示,国产奶粉品牌贝因美也卷入此次假冒奶粉案中。食药监总局方面还表示,此前之所以公布假冒奶粉符合国家标准的信息,主要是提醒消费者不要恐慌。

就像一滴水扑进油锅,食药监总局的“提醒消费者不要恐慌”的说法再度引爆舆论。先是声称假冒奶粉符合国标,不存在安全风险,然后又说这是为了提醒消费者不要恐慌。前后措辞的微妙变化,很容易让公众怀疑,会不会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不恐慌,才将之前不符合国标的奶粉,说成“符合国标”?

“假奶粉”并不意味着是“毒奶粉”,也并不意味着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但是,公众并不知情,有关部门给出的信息又并不充分,所以,一句“提醒消费者不要恐慌”不当措辞,难免会引起公众误解。这不但不利于平息公众的恐慌心理,反而,令公众更加担心。

其实,让公众信任并不复杂。一是来自于业界以及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累积起来的权威与公信力;再就是最大限度的信息公开,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消费者在面对安全危机的时候,才会静待调查结论,做到“不恐慌”。

纵观上海假奶粉案件,相关信息披露极为有限,且含含糊糊,语焉不详,比如,涉及“多个品牌”的1.7万罐假冒奶粉,究竟都有哪些品牌?“挤牙膏”一般的公布节奏,只能加剧公众的担心。既然是“多个”,则仅仅公布了雅培和贝因美,恐怕不能称为“多个”。

还有,目前查获的1.7万罐假冒奶粉是否是全部的涉案奶粉?这些奶粉究竟是在生产环节被查扣的,还是包含流通环节追缴回来的?消费者购买并消费了多少假冒产品?这些问题均关涉到千家万户婴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倘若,有关方面从一开始就给出清晰的脉络、权威的检测信息等,或许,大家也就没有必要担心。

近年来,在婴儿奶粉领域,公众的耐心早已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对企业和监管部门的信任程度或许也令人堪忧。这个时候,任何一起案件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次食药监部门也意识到了公众心理的脆弱,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仍然缺乏应对的艺术。

当然,无论如何应对,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强监管,避免此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这一案件再次表明,目前的奶粉监管仍存在漏洞,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监管,严厉问责,真正实施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全产业链无缝隙监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8 08:07 , Processed in 0.03687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