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回复: 1

[图文写说] 朱鹮家族:移民国内外“娶妻嫁夫生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6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国社区>强国论坛
陕西朱鹮家族:移民国内外“娶妻嫁夫生子”-人民网
  • dfxwzk
    关注阅读设置
    分享




阅读(6219) 回复(0)  2016-06-25 22:30:49赞(2)快速回复


陕西朱鹮家族:移民国内外“娶妻嫁夫生子”

  近日,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传来消息,移民朱鹮家族势力急剧扩张,又有29只幼仔出生,如果全部成活,朱鹮种群数量可达80只。

  位于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的朱鹮野化放飞基地里,环绕的青山绿水和层次分明的水田给朱鹮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2007年放归的26只朱鹮,能够适应野外生活环境的有14只。2008年有2对组成“家庭”,繁育成活了3只朱鹮宝宝。

  而今年,发现了野外11个繁殖朱鹮巢,现在已经成功繁殖了幼鸟29只,预计今年宁陕野生朱鹮种群总量达到80只。

  日前,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自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种群以来,33年间,中国朱鹮种群数量增至2000多只,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扩大到河南、浙江、上海等地。

  ■朱鹮首个保护区洋县:33年7只增至2000只。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美丽而优雅,被称为“吉祥之鸟”、“东方瑰宝”。

  朱鹮,雄雌同形同色的鸟类,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

  朱鹮,喜欢栖息在高大的乔木顶端,在水田、沼泽、山区溪流附近觅食。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在1960年将朱鹮列入国际保护鸟的名单中。

  20世纪中叶以来,朱鹮数量急剧减少,相继在前苏联、朝鲜等国灭绝,中国的数量也急剧下降,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发现7只。

  1983年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保护站,2005年7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首个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汉中洋县城北 3 公里处,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区内沟壑纵横、溪流众多、森林茂密、湿地辽阔。

  根据陕西省林业厅最新统计,陕西的朱鹮种群数量已发展到2000余只,其中朱鹮野生种群1000只左右,活动面积也由最初的20平方公里扩至1.3万平方公里。

  朱鹮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极度濒危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为“东方宝石”和“吉祥鸟”。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国家立即开展了拯救保护行动。33年来,政府部门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朱鹮保护。

  朱鹮首个野化基地宁陕:11年放飞26只成功14只。

  科学经过反复研究,让它们不断繁殖,2007年5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首批26只野化放飞朱鹮,从陕西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顺利运抵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基地放飞26只,能够适应野外生活环境的有14只。

  朱鹮一般是一边孵卵育雏,一边扩大加固窝巢。它5月产卵,每次产卵三四枚,雄、雌朱鹮轮流孵卵。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鸟破壳而出,仍由父母轮班照看,共同喂养。

  小朱鹮一个月后羽翼逐渐丰满,开始学习飞行技术,不久就能独自外出寻找食物。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m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

  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

  朱鹮幼鸟和雌鸟不能独立生存的还在大网里接受人工饲养,它们的主食是黄鳝、泥鳅,蚯蚓和小虫子。部分已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的朱鹮,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已放飞到了大自然中。

  宁陕农民也养成了关爱朱鹮的习惯,稻田里的稻子和其它农作物从不打农药。田间地头,屋檐下,院坝边都成了朱鹮觅食与活动的场所。农民从不伤害它们,白天放飞的朱鹮常常在田间地头里觅食,时而展翅飞翔,时而双双停歇在电线上远眺;夜晚它们在松枝上栖息。即使与人对面相逢也不惊恐,人与朱鹮相处的是那么融洽。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日朱鹮合作繁殖新结晶圣鸟朱鹮返国落户上海。

  十几年前,几只承载中国人民友好情谊的朱鹮不远万里东渡日本,开始了中日朱鹮保护的合作繁殖。上海野生动物园2016年3月11日披露,如今,中日朱鹮合作繁殖的新结晶——4羽小朱鹮,带着日本民众美好祝福返回中国,并落户上海野生动物园。

  上海野生动物园透露,该园作为中国赴日接返朱鹮代表团成员之一,前往日本迎接朱鹮回国。日本环境省和中国赴日接返朱鹮团在日本新潟机场举行了隆重接收仪式。

  在仪式上,中国赴日接返朱鹮团团长介绍了中、日两国有关朱鹮合作繁殖情况;同时,向日本媒体和民众介绍了小朱鹮返回中国后的“新家”上海野生动物动物园的基本情况。

  据悉,上海野生动物园自2012年引进10羽朱鹮后,现已成功繁殖到16羽,在朱鹮的饲养繁殖与健康保健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园方表示,4羽小朱鹮返回中国后,一定会健康成长,并繁殖出自己的后代。

  当运载着4羽珍贵朱鹮的班机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后,朱鹮检疫小组的工作人员早早赶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联合上海海关、航空公司、货站等相关部门,协调通关流程,随后进行了现场检疫,为避免对朱鹮形成过多干扰,检疫小组透过一个小小的监视孔开展工作。综合日方提供的相关证明文本和现场检疫情况,检疫小组准予放行。

  上海野生动物园方面当日表示,这批朱鹮还将在园内接受进一步的隔离检疫。

  朱鹮为雄雌同形同色的鸟类,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朱鹮飞起时如同一片淡淡的红云。其头颈部的羽毛特化伸长形成下垂的冠羽,整个面部呈鲜艳的红色。朱鹮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栖息地和取食地是分开的,它们喜欢栖息在高大的乔木顶端,在水田、沼泽、山区溪流附近觅食,以虾蟹、蛙类、小鱼、田螺甲虫等水生动物为主要食物。

  ■中国政府赠朱鹮白石与韩国“妻子”成功配种产卵。

  2013年中国赠送给韩国的雄朱鹮“白石”和韩国雌朱鹮“牛浦-13”于6日成功产卵。

  2013年12月,根据当年6月两国领导人签订的谅解备忘录(MOU),中国向韩国赠送了两只名叫“金水”和“白石”的雄朱鹮。其中,“金水”去年4月与韩国雌朱鹮成功繁殖出“第二代”。

  由于栖息地面积缩小,种群数量锐减,自1979年以来,朱鹮在韩国难觅踪影。之后,韩国两次接受中国赠送的朱鹮,并在庆南昌宁郡建立了朱鹮复原中心,开展人工繁育工作。

  2008年10月,中国政府首次向韩国赠送了一对名叫“洋洲”和“龙亭”的朱鹮。从此,该中心繁育的朱鹮数量增至56只。待该中心繁育的朱鹮超过100只,韩国将对部分朱鹮进行野外放飞,让其回归自然。放飞时间预计在2017年。

  ■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古老之鸟”朱鹮发现始末。

  朱鹮,这个生活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古老之鸟”,从30多年前在地球上近乎“灭绝”,到“发现”、“复活”、“保护”、“繁殖”、“兴旺”,一路走来,坎坎坷坷。这一“奇迹”,令整个世界感到欢欣鼓舞。

  据最新数据统计,33年前发现的“全球最后7只野生朱鹮”,如今已繁衍至2000多只,活动范围已达1.3万平方公里……在人们深感欣慰的同时,越发对当初的“发现”及“发现者”感到好奇。

  ——“中国还有野生朱鹮?”——整个世界的期待。

  朱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被称为“活化石”。历史上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东部北部的很多省份都有朱鹮分布的记录。

  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学会议将其列为“国际重点保护鸟”。人类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人口膨胀、森林破坏、战争和人类狩猎,朱鹮的栖息地越来越小,种群也越来越少。

  1963年朱鹮首先在俄罗斯踪迹全无。

  1975年,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

  1981年,日本为了使朱鹮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决定把最后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同时,也向世界宣告日本野生朱鹮从此绝迹。

  朱鹮相继在其主要分布国家消失,引起世界的震惊。

  当时,广袤的中国是唯一没有“过滤”过的国家,于是整个世界就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尤其是日本。朱鹮在日本被视为圣鸟和国鸟,1952年日本将朱鹮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1972年,出于无奈,日本环境厅向中国正式提出在中国寻找野生朱鹮的请求。

  中国还有朱鹮吗?当时中国林业部、中科院给国务院的答复是:

  1930年以前,中国14个省份可以普遍见到朱鹮;

  1950年前后,在陕西、甘肃一些地方的稻田和河坝还可以见到觅食的朱鹮;

  到了1960年,中国的鸟类学家只在秦岭采集过标本;

  1964年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朱鹮的消息。

  “无消息并不是绝迹,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示到。1978年9月,受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受命组成专家考察组,正式拉开了在中国境内寻觅野生朱鹮的序幕。

  ——大海捞针——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刘荫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那一年,他42岁,年富力强,在中国境内寻找野生朱鹮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率领的考察队肩上。

  “要在偌大的中国寻找已经失踪了20多年的罕见鸟类,犹如大海捞针!”刘荫增在一次朱鹮国际研讨会上回忆说:“当年我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情踏上了寻觅朱鹮的漫漫征程。”1978年我们沿着曾经有朱鹮分布的燕山、中条山、吕梁山、大别山一路搜寻,均未发现朱鹮踪迹。后来又扩大范围,在北起兴凯湖,南至海南岛,西自甘肃东部,东临海岸线的整个史上曾出现过朱鹮的12个省内的山水间,实施“拉网式过滤”。

  尽管考察到了第3个年头,已行走5万多公里,天天都在疲惫和无望中度过,但没有到“覆盖完”的那一天,我们所有人都不敢有一丝怠慢,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声音:尽快给国家和世界鸟类学界一个明确的答案——在中国,到底还有没有朱鹮!

  ——奇迹出现——让世界为之震惊。

  在大江南北寻觅的3年里,刘荫增和他的团队大都是在无望和失望中奔波着……唯一让他们欣慰的是,1980年在甘肃天水市发现的3根朱鹮羽毛。

  1981年5月初,朱鹮专题考察队第三次进驻洋县,这是复查计划中需要详细全面实地勘察的重点县。

  安营扎寨后,例行的群众宣传手段就展开了。他们除了在电影放映前插映朱鹮幻灯片外,考察小组每到一个村,还不厌其烦地把朱鹮幻灯片放给村民看,发动群众协助寻找,并承诺谁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就奖励谁100元钱。

  勤劳善良的洋县人民,听说国家派来了考察队寻找朱鹮,一个群众性寻找朱鹮的热潮迅速掀起……但群众提供的一个个线索,都让刘荫增他们乘兴赶往现场查看,结果每每败兴而归。原来,洋县大多数群众对鹮、鹭不分,所能证实的都是朱鹮的远亲鹭科鸟类的缘故,如“白鹤”之类。

  就在大家无望地收拾行李,准备向甘肃徽县转移的时候,纸坊乡一个叫何丑旦、一个叫何天顺的两位农民,来到了考察队营地报告:他们在金家河山上砍柴时,见到过在幻灯片中看到的鸟。

  值班的工作人员姚德山,拿出朱鹮的照片让报告人仔细辨认,纯朴憨厚的何丑旦看完照片后非常坚定地说:“没错,就是它!”

  第二天一早,何丑旦哥俩应邀再次来到营地,一见到刘荫增就说:“你们要找的鸟儿,我们知道哪有,信不信?”暗暗惊喜的刘荫增说:“我这儿有许多朱鹮的照片,你再仔细看看,和你在山里看到的是不是一样?”何丑旦瞅了瞅嚷嚷道:“对对对,没错没错。我在金家河看见的红鹤,跟这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出于慎重,刘荫增说:“这样吧,你们哥俩明天再辛苦一趟,看你说的那个红鹤还在不在金家河?如果能找到几根朱鹮的羽毛,那就更好了。”

  次日,何丑旦哥俩带着考察队的人,在金家河真的就找到几根朱鹮羽毛。回到营地后,何丑旦对刘荫增说:“这回你该相信我了吧?”看到真真切切的朱鹮羽毛,刘荫增激动的心狂跳不已,“难道奇迹真的会在这里出现!”

  1981年5月18日,由何丑旦、何天顺带路,考察队向洋县北部的秦岭深处进发。傍晚时分,在马道梁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两声“啊……啊……”的鸣叫声。“快看!”大家顺着何丑旦手指的方向,看到一只大鸟正从头上掠过。

  “天哪——朱鹮!是它,真的是它!”此时,刘荫增没有像其他队员那样挥臂高呼、欢呼雀跃,只觉得一股巨大暖流冲击着心扉,眼眶里不由自主地涌出泪水……“飞到那边去了!”兴奋的考察队员忘记了疲劳和饥饿,朝着朱鹮飞去的方位狂奔,翻越一座座小山,终于在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近距离地看到了它们。

  苦苦寻觅3年的朱鹮就在眼前,半山腰上长着15株百年青冈树,在由低向高延伸的第7株树上,刘荫增他们像做梦一样发现了一对朱鹮和3只嗷嗷待哺的幼雏,在相邻的另一株树上又发现了一对成鸟。这——就是已有“6000万年历史”朱鹮的最后家园,是当时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

  中国发现7只野生朱鹮的消息正式对外公布后,立即在整个世界引起了轰动……

  “种群不超过2万只,依然是濒危鸟类”

  今天,朱鹮在中国的保护与繁衍已获得空前成功,总数量已达2000多只,活动范围已达1.3万平方公里……

  原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视察朱鹮保护工作时指出:“朱鹮保护非常成功,为国家、科学界争了光。”世界鸟类保护联盟专家组主席柯德尔在洋县考察时说:“中国在朱鹮方面做得非常优秀,我想到的你们都已经做到了,真了不起!”1999年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国际专家高度评价:“中国朱鹮保护,在世界濒危物种保护领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011年,在洋县举行的朱鹮保护30周年国际研讨会上,“朱鹮发现者”——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在谈到朱鹮繁衍保护时,语重心长地提出忠告:“种群不超过2万只,依然是濒危鸟类。”

  ■上海歌舞团四年磨一剑-朱鹮,呼唤永久的珍惜。

  一部以东亚珍奇保护动物朱鹮为主题的原创舞剧《朱鹮》轰动国内外,这部舞剧表现人类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与自然、环境、各种生灵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同命关系,旨在同构“曾经的失去”,表达“永久的珍惜”。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显示屏上一只只美丽的朱鹮时而在溪边跋涉,时而驻足栖息,时而翱翔天际,这一美丽的画面深深印在陈飞华的脑海中,他有了将朱鹮搬上舞台的想法。

  陈飞华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我对朱鹮进行深入了解后,被朱鹮种群曲折的繁育之路深深打动,更感慨人类在拯救朱鹮过程中跨越国别、跨越民族的携手合作,与当下的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相关联,就萌生了创作这部舞剧的想法。”

  编导佟睿睿说:“在创作《朱鹮》的过程中,通过朱鹮与人,与自然的情感,表达一种关切,一种思考,一种永恒的理念。”该剧主演是曾经在《舞林争霸》中受到关注的舞蹈明星朱洁静和王佳俊,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坚持也成就了《朱鹮》的精彩。

  执笔《朱鹮》剧本的著名戏曲编剧罗怀臻曾表示,“我们把朱鹮的命运放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以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来展现朱鹮坎坷的命运,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全剧最后有一句话点题:‘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一台舞剧可以没有台词、没有唱腔,却可以表达思想、传达立场、引起共鸣。”(记者 王开成



本帖只代表dfxwzk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dfxwzk联系。


发表于 2016-6-27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动物最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20:20 , Processed in 0.03833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