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回复: 0

[百家微言] 有为体,无为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为体,无为用 - 王学泰 - 草根网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82719.html

——《道德经》辨解之十八

    经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也,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也,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也,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一章)

    经义提要:

    本章经文从另一个“具体”的角度,借几个实物来说明“体”与“用”的关系,同时也说明“有”与“无”的关系,实际是说明“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借助“实有”与“空间”的关系,老子实际上突出了“空”的功用,与常人只认识、承认“有”而不认识、承认“无”的世界观完全不同。

    需要特别注意,老子论“有”与“无”的关系,并非说“无”是“有”的对立面,而是说“有”与“无”之间乃是“体(利)”与“用”的关系。从宏观上讲,一切“有”都是在“空无”(或“空间”)中存在的,因此,“空无”是“有”存在的前提,也是“有”发挥作用的根本依据。因此,老子论“有”“无”,不可以辩证法解释,而是恰恰相反,应该看到老子的哲学不是辩证法。

    文字注释:

    【辐】古代车轮中将轮毂(中有轴心)与轮圈连接起来的木条。古时车轮做成三十辐,乃是法则每月三十日的周行运动。

    【毂】音同谷。车轮的毂是车轮的三个部件之一,在轮中央,中间挖空成圆形为轴心,车轴穿入轴心即能实现滚动前进。

    【埏】音同善。意为以水和土。

    【埴】黏土。埏埴的意思就是用水和黏土做成器皿。

    【户】象門的一半,本义为单扇门。

    【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后泛指窗。

    【利】从禾从刀。禾,谷物成熟之象,表示一粒种子发生出一串谷穗,乃是十倍百倍的增益,此为“利”之本义。“利”还可以引申出“实有”、“有多”的意义。唯“实有的本体”才能发生增益。因此,我们看到“利”字,还要想到“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凡“有”都是“本体”,有本体才能生“利”。故曰“有之以为利”。

    章句辨析: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也,有车之用。”本句经文的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共一个轮毂,而轮毂有一个中央空洞,可以与车轴配合,使车轮能够转动,因此才有了车的作用。这一句的要义在车毂中心的空洞,有其空,才有车之用。所谓车之用,是指车轮能够实现滚动前进,较之拖动前进要省力得多。如果轮毂中间没有空洞,就不能实现轴轮之间的配合转动,也就没有车的滚动作用,延伸开来,也就没有车的承载作用。古代车毂、车轴、车轮本来都是木头,但是做成车子之后,其功用就远远超越了木头,这就是木头这个“实有”的“利”,然而,实木做成的车之“利”却是以其有中空为前提。归纳起来,可以这样说:把“实有”的木头做空就有了木头的“利”。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也,有器之用。”意思是说,用水调和黏土做成器皿,因为有中空,所以有器皿盛装的功用。这句经文继续说明中空的功用,原本普通的黏土,因着做成中空的器皿,就有了超越黏土的功用,这就是黏土的增益,就是黏土的“利”。归纳起来,可以这样说:把“实有”的黏土做空就有了黏土的“利”。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也,有室之用。”这句经文的意思是说,开凿门窗做成居室,因为室内有空间,所以有住人的功用。古人的房子是直接挖山开洞穴做成,所以只有开门窗而没有砌墙的工作。归纳起来,可以这样说:把“实有”的山体做空就有了山体的“利”。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经文是对上述三句经文的总结,意思是说,凡是实有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增益(利益),但是,它的利益是通过它的空间发挥作用而实现的。经文中的“无”是“无实有”的意思,是对立于“有”的意义,与大道本体的“无”不在同一层面。因此,本章所有“无”字均可用“無”代替,以示区别。

    经文意译:

    三十根辐条共一个轮毂,而轮毂有一个中央空洞,可以与车轴配合,使车轮能够转动,因此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水调和黏土做成器皿,因为有中空,所以有器皿盛装的功用。开凿门窗做成居室,因为室内有空间,所以有住人的功用。凡是实有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增益(利益),但是,它的利益是通过它的空间发挥作用而实现的。

    感动联想:

    本章经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实有”的“利益”来源于“空无”的“功用”,有“空无”的“功用”才有“实有”的“利益”。这些“实有”与“利益”,“空无”与“功用”的关系,是大道表现在相对有限世界的规律,然而,我们还要想到,我们这个相对有限的世界实体是在先天太极这个巨大的“空无”中生存的,所以,先有“空无”的“功用”,然后才造就“实有”的“利益”。

    联想到“三生万物”的“体”“用”关系,“本体”是产生“利益”,而不是作“功用”的,然而,“本体”的“利益”又是通过“功用”实现的。“空无”所以产生“功用”,是因为“空无”有能力,这个能力或许超出了人的认识范围,却是真实的存在,比如宇宙如此之大,如此稳定有序,若是没有一种供养、托举它的能力,那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在“实有”的内部也同样存在细微的“空无”,正是这些细微的“空无”能力,造就和维持者“实有”的存在。由此,我们应该看到,“空无”既在“实有”的外部,也在“实有”的内部,乃是“实有”存在的先决条件。这也表现了完全不同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可见,将 “有”与“无”解释为辨证关系是有辩证法先入为主,按着自己的需要去注解老子的《道德经》,这是对老子本义的歪曲。凡是以辩证法解读《道德经》,或者以《周易》的阴阳学说解读《道德经》,都得不着老子《道德经》的真理。

    下篇辨解:《圣人为腹不为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9:07 , Processed in 0.03731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