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回复: 0

[公知观察] 我们吟唱故乡,却不愿回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3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小珊】我们吟唱故乡,却不愿回去_凤凰青年  http://young.ifeng.com/a/20160727/44428110_0.shtml

十年前, 一个上海的夏夜,我和朋友去一个叫做八号桥的地方听一场音乐会,当时唱歌的人叫胡德夫。据说他在自己55岁的时候才出了第一张专辑,然后就获得当年的金曲奖。那一年同样入围的还有周杰伦。彼时我并不知道胡德夫是谁,但却知道那是周杰伦最红火的年代,于是对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有了一些仰仗于周杰伦的认识。

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原因,那个时候不到二十岁的我,竟完全沉浸在他的歌声里,他歌声里不忍离别的乡愁,匆匆而过的人生,已嫁作人妇的女生,我竟全都懂得。后来,我也陆陆续续读了许多关于胡德夫的生平故事和乐评,看他对台湾民歌运动的贡献,他对原住民地位的努力。然而这一切与那天晚上他带给我的共鸣比起来,是否知道这些故事,对于我而言,显得一点也不重要。

十年后, 我在北京的盛夏里一间出版公司的阳光房里又见到他,满头白发像一头狮子一样的老人。

这十年对我而言,就如胡德夫歌里唱的那样,是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的十年。辗转不同的国家求学工作,故乡对于我,是一个符号。我知道它记得它怀念它,但是我无能为力。每次回到我出生的城市,发现儿时的朋友不见了,唯一能勾起回忆的,是中学的时候我们围着海边的栈道跑步。只是那个时候太小,并不知道怎么去欣赏大海的日出日落。所幸那片大海和海水的咸湿气味还在,就算有一天房子被拆了,就算人也都不在了, 我知道我的记忆还是会在。

有人说听胡德夫的歌,会感觉到他面朝大海,会感觉到他所描述的满山月桃花和飞舞的蝴蝶,充满芬芳的山谷。他的声音就像海浪涌出屏幕,朝你汹涌而来,你屏住呼吸,任由海浪一波又一波地覆盖你淹没你。

出生在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数没有用双脚感受过泥土的温度,也不知道漫山遍野的果子和野花长什么样子。或者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现代化的城市都差不多,走到哪里离开哪里,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严格的事。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毫不费力地想象出歌声里那些对于儿时故乡的回忆,那天空中盘旋的鹰,地上流淌的泉水和晒着阳光的泥土,应该就和我们记忆里所有那些不会被改变和带走的自然事物一样,会永远留在那些,供我们寻找过去提供一些证据。

胡德夫有一首著名的歌叫《匆匆》,是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为当时的春节晚会节目写成的。就是因为这首歌的专辑,他获得了金曲奖,让他得以被更多人知道。胡德夫的新书书名也是取自这首歌的一句歌词“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可见这首歌对他的意义。不过,他二十五的时候虽然写下这首歌,却并不能真的理解歌中的含义。直到五十五岁的时候再唱,才慢慢理解。

《匆匆》是一首讲时间流逝的歌,和我们中国人一贯对于人生和时光的理解一样,认为它不可再,要珍惜。而胡德夫在他的新书《我们都是赶路人》里面说,人生大多数的遗憾都是和时间有关。他常常把这首《匆匆》和一首美国歌曲《time in a bottle》一起演唱,因为两首歌讲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对于时光的理解。1970年,《time in a bottle》的演唱者Jim Croce的妻子怀孕了。经常在外演出的Jim Croce满怀感恩地创作出了《Time in a Bottle》。这首歌说的是,时间可以暂时锁在瓶子里,那些未完的心愿,来不及实现的承诺,都被锁在瓶子里。等某天一一实现,那个时间才会真的到来。那么,究竟时间是一去不回,还是可以被封存?或者可以这样回答,我知道时光回不去了,但如果在我的心里,只有我们一起渡过的时间才可以称之为时间,那么我一个人黑夜白昼经历的这些轮转,的确可以当它不算数。

时至今日,胡德夫依旧算是一个很小众的演唱者。有一次我在下午六点的北京三环上的车里放出胡德夫的歌《最最遥远的距离》,把我自己也吓了一跳。不是歌变了,也不是我变了。只是那个旋律不适合那样的场景。除却最迷糊或者最冷静的时刻,胡德夫的声音和城市里的吵闹的确很格格不入。胡德夫说,我的很多歌似乎是不应该存在的,我的歌词好像也不应该出现在当下的音乐里。那些句子没有经过修饰,完全凭借着我的情感唱出来。其实在最原始的很多民歌和民谣里,都有很多的拟声词,我却觉得这些拟声词比任何的词汇都更能表达我们的感情。文字是可以造势的,我们所读过的很多历史或许并不是真实的,它是可以被人们制造的。然而音乐,尤其是民歌,或许好一些。我们在山谷里唱歌的时候,并不曾纠结押韵斟酌字句, 我们也不知道哪些歌会留下哪些不会,我们唱我们想抒发的东西。

胡德夫年少的时候在父亲的安排下去台北求学离开了山谷,一去就是十年。后来父亲患病,他用各种方法赚钱为父亲治病。到后来有了一些人们口中的“成就”,却依然没有能够在最后的时间里陪伴着父亲的离去。有人问他,当年父亲安排你求学,认为年轻人应该离开自己的家乡远一些,现在你已经快70岁了,你怎么回忆当年父亲的决定。他说:假如还有机会回去重新选一次,我会选择从来不曾离开那个山谷,我在家里种地,过快乐的日子。宁愿很多事很多世面,我从来也不曾知道。

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从年少的时候我就能听懂他的歌。因为我们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着一模一样的答案。

文| 袁小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20:23 , Processed in 0.03698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