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回复: 0

《感受柴火》(短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最先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火的利用。假如人类没有发现火以及对火的利用,也许现在还处在洪荒时代。火对人类的进化与征服自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钻木取火”真伪现在仍在争论,但考古发现古猿人开始如何使用火已经成为事实。 
火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生产力的解放,“刀耕火种”,金属器具制作,没有一样离得开对火的利用。但火对于人类来说,最一般、最直接、最普遍的就是加工熟食和冬季取暧了。
在过去,煮饭和取暖用的燃料是什么呢?——用的是木柴与煤炭。交通方便和出产煤炭的农村才使用煤与柴,其余大部分农村都是以树木、柴草做燃料。
以我下乡当知青的生产队为例,属黔北半山地区,无煤碳资源,除了田土就是荒山与树林,也就是说漫山遍野都是可供选择的柴禾,到处都是可以随手拾取的燃料。在农村,除了做饭、烤火,使用燃料最多的是煮猪食。这是因为传统的养猪方法,是要将猪食煮熟后喂养——又称喂熟饲料。燃烧木柴的炉子又称“大灶”,这种灶炉膛很大,灌木、树枝都可燃烧。冬季取暖一般用不成材的树木和树桩,这样柴烟较小,又很“经烧”(燃烧时间长)。在当地,其实最好的柴禾,还是一种叫“青杠”的树木,这种树木生长快,质地坚硬,除了做工具把子外,其主要用途就是烧制木炭和当作最佳柴禾的了。(一)
过去小镇大部分人家的燃料主要还是煤炭。在未通公路前,土城的煤炭主要是靠航运从岔角(地名)经赤水河顺水运进;少部分是陆路从民化沙溪口(地名)用人工搬运。后来与县城通了公路,煤炭又多了一个新来源——从马林(地名)用汽车运抵土城。
说到过去土城的烧煤,那可是一言难尽。
计划经济时,土城的煤是按户计划供应的,每户每月300斤,大概是每百斤\1元钱。供应的煤是连渣煤,买回后要过筛,个大的煮饭和封火用,面煤得经过加工才能使用。所以加工面煤是当时每户人家看视不起眼的但又是十分累人脏人的家务活。加工面煤需要一种添加料——黄泥巴(粘土),取这黄泥巴就是一项体力活,而这泥巴不是随地可以取到的,得到较远的地方才能挖取。待取回黄泥后,先要将黄泥泡散(溶化),才能与面煤拌和——这活儿我们叫“着(音:灶)煤粑”。而这“着煤粑”也是有讲究的,水少了费劲,水多了不好用,没有力气和不费力气这“煤粑”是“着不融”(和不好)的。使用这“煤粑”还分干“煤粑”和稀“煤粑”。干“煤粑”就是将和好的稀煤做成煤球和煤块,待晾晒干后当块煤备用,而稀煤则是用于封火用。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和煤用的煤坑或煤盆。这东西设置在家里咋看咋不顺眼,但没有真还不行。(二)
冬天烤火时,大灶加小灶,这计划煤就不够烧,这样就得想方设法解决。有时就买点背篼煤,块煤大概是每百斤1.2_1.5元钱。我也尝试过到出产煤的“沙溪口”背煤,花二毛钱买上几十斤煤,来回三十公里大路加山路,实在是苦不堪言。有时也到“煤灰包包”(垃圾场)捡点煤个儿(单位上未烧过的煤子儿),也曾捞过土城糖厂排放在赤水河里的煤粉。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也能挣钱了,烧煤就没那么困难了。再后来,认识了几位遵义运输公司的驾驶员,这些驾驶员从习水到土城时,常常给我家捎带些燃煤,使烧煤问题得到了最终解决。
说了煤,回头说说煤炉和哪炉火。
过去,虽说计划经济供应煤少,但家家户户在冬天都烧的是二炉火(夏天则只烧大灶)。大灶负责烧水、做饭、煮猪食;冬季加烧小灶,小灶则往往只管烤火。
大灶都安有炉桥,煤灰从下部排出,正因如此,每当勾火时,煤灰便四处飞扬,有时搞得满头满脸都是灰尘。有时不注意添煤或晚上封火不当,炉火就会熄灭,这时就得重新生火,而这重新生火更是非常麻烦。首先是发火柴的问题, 最好是有“杠炭”,发火就较容易。没有“杠炭”有干青杠柴块也行。待柴火烧破了头,柴烟变小时,就得赶紧添加干煤粑,稍后再添加小煤块。如果生火得当与顺利,一次就可将炉火烧燃。否则,还得重复进行。等把炉火生起来,往往弄得头脸鼻子都是灰,夏天更是弄得汗流浃背。(三)
小煤炉的火更是不好烧,因小煤炉没有炉桥,假如不及时添火,炉底烧空了,此时勾灰,炉火就掉炉底了,此时就得重新生火。
在过去,炉子坏了怎么办,哪得请师傅,可请师傅又得花钱,咱就学糊炉芯(炉膛)吧。开始时不知炉芯配料,烧不了多久炉芯就坏了,后来打听加捉摸,还真让我弄成功了——煤灰、石灰、黄沙、食盐。如此配方糊出的炉芯,只须晾干一晚,第二天便可以使用,不但不掉块,而是越烧越硬。哪时我还常常班门弄斧帮助其它人糊炉芯呢!
再后来,家里用上了“北京炉”,燃煤也不用和稀煤了,烧得都是块煤或“蜂窝煤”,大灶也大大改观了——灶面贴上了瓷砖,灶孔用上了炉盖,因炉火造成的污染减轻了,厨房的卫生也改善了。
现如今,不!多少年前,我家就用上了液化气,此后又开始使用“电热”。从此家里告别了煤块与柴禾,告别了“煤烟”和“灰尘”,家里的厨房因此变了,变得干净,变得卫生。回想过去,看看今天,今非昔比,真是天上人间。
(完)
(作者:承上与启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0 13:42 , Processed in 0.03248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