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热映,资本市场为何不领情|时事话题_凤凰评论 http://news.ifeng.com/a/20160823/49823956_0.shtml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6.08.23
《盗墓笔记》热映,资本市场为何不领情
[url=]作者:杨国英[/url]
3人参与 3评论
当下的A股市场,监管归位正在驱动价值重估,这对于鹿港文化不是福音。
从7月25日到8月22日,上市公司鹿港文化的股价跌了20%,这可能是鹿港文化的股东们没有预料到的。鹿港文化担任联合出品方并保底发行的《盗墓笔记》自8月5日上市以来一直领跑票房榜,虽然最终票房可能与10亿保底发行目标有一点距离,但鹿港文化的票房分账覆盖成本并小赚一笔不成问题,资本市场为何不领情呢? 答案很简单,票房分账不能完全代表公司业绩。鹿港文化涉足影视行业算是半路出家,今年6月15日前,这家公司的A股名称还叫“鹿港科技”,主营业务则是纺织业务。从纺织行业到影视行业,其间的隔阂全靠资本运作打通———曾经的“鹿港科技”跨界影视行业的跳板是收购世纪长龙,作为《大圣归来》的联合出品方,世纪长龙在《大圣归来》的票房奇迹中收益颇丰,鹿港科技的股价也借此一飞冲天。然而,今年上半年,世纪长龙仅实现1257.2万元的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滑近74%。显然,一部电影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一家公司的业绩。 鹿港文化的转型,可以视为部分产业资本对于影视热潮的“条件反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影视资产早已成为潮流,根据W ind数据统计,2014年起至2015年年末,沪、深两市与媒体行业相关的并购事件共发生284起,其中影视与娱乐板块103起,占比高达四成。鹿港从纺织行业跨界到影视行业,跨度不可谓不大,以正常人的眼光看,甚至算得上“脑洞大开”。即便我们将这种举动视为有魄力的表现,也不能否认,这种转型并非创新驱动,而是市场驱动。一方面,电影票房增长节节高,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通报,2015年,全国全年总票房达440 .69亿,年增长率达到48.7%,为近五年来最高,如此肥美的蛋糕,分食者自然趋之若鹜;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一贯有追捧题材的嗜好,有故事的上市公司会更受欢迎。在这种情况下,像鹿港文化这种上市公司谋求转型,如果足够幸运,将有机会在影视投资和资本市场获得双重回报,在影视类上市公司的估值高高在上的当下,后者的回报(估值溢价)可能并不比前者来得少。 然而必须正视的现实是,现在的影视行业是红海而不是蓝海,影视投资的高回报也伴随着高风险,成功的投资与失败的投资之间,其关系可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对影视行业市场空间简陋的量化很可能遮蔽了这种现实,例如,某分析师表示,和欧洲、韩国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有3-4倍的增长空间,和日本、美国相比,我们还分别有近5倍、8倍的增长空间。然而,潜力不代表能力,我国影视业的发展环境与上述国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阶段性的瓶颈可能会随时到来;另外,资本实力是进入影视行业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唯一门槛,即便在投资领域,布局影视行业的文化产业基金也已经是遍地开花,行业竞争已然是红海格局。 实际上,影视行业过热,必然会导致骗子横行,进而出现行业格局的大洗牌,这个过程的具体情状,可以参考P2P行业在过去两年里的急遽变化。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去年曾直言,当下的中国影视行业,“骗子、混子到处都是”。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必然的,尤其在资本市场,在行业一片繁荣的盛况下,“画饼”的功力往往代表了“圈钱”的能力。然而,大量的影视类公司终将倒下,正如P2P行业当下的大洗牌———截至今年7月份,全国P2P公司的死亡数量已经达到了2236家,这个数字意味着,将近5000家P2P公司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倒掉了一半。 当下的A股市场,监管归位正在驱动价值重估,这对于鹿港文化不是福音。实际上,无论是传统企业谋求转型还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迷信“乌鸡变凤凰”式的捷径,得到的可能是一地鸡毛。而就中国影视业而言,在走向成熟、拥有一个完善的体系之前,必然还需要更多的洗礼,这种洗礼凭资本驱动是难以完成的。 (作者系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