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主会场讨论(甘向阳撰)
首场主会场讨论由沈德兵先生主持。一开始,袁宏建先生建议在哲学圣坛的专栏上发表论文的哲友优先评议,获得通过。评议坚持一个原则,认同的、赞成的观点不说,只说反对的、质疑的观点。所以,评议虽然是善意的,但火药味是很浓的。
最先发言的哲友是俞明三先生。俞明三先生创立的函哲学(函家哲学,简称函学),在2007年以前是“第三点论”,并出版了《三点论》著作。很快,“第三点论”升级为“函哲学”。2009年,俞先生明确提出“函学”概念,并出版了《和谐哲源新说》专著。函哲学使用时间解读变化,认为一切都是变化过程、一切都是时间函数。函哲学将“过程集合”的伟大哲理变成了“时间函数”的最高抽象,形成了以时间为最高统一的一元论思想逻辑体系。函学之函是以上五函融和之函。数学之函是基础,它表示了函学之函的解析性,它用一定形式的解析式中的时间自变量揭示函学之函中深刻的数学意义。太极之函则以图形显示函学之函的图腾化意义,一目了然地告诉人们世界的本质哲理。时间之函则是函学之函的动态化表征,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化,只有时间的绵延才能对应这种变化。时间函数正是这种“生成性”特征的最好描述。显示了函学之函的动态化趋势。空间之函实质上是时间之函的空间化,静态化,是时间空间化的结果。因此空间之函是函学之函的静态化趋势,显示了人类在变化中掌握规律,掌握近似不变的的可能性。哲学之函是函学之函的汉语理论化综合,以时空参变、一切都是时间函数的思想完成了函学之函之大成。函家哲学具有重大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已经在国内广泛传播并在国外引起反响。在这里,俞明三先生介绍了他的函哲学。哲友们对俞明三先生的函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有哲友质疑“一切都是时间函数”是不是能够成立,也有哲友质疑“一切都是时间函数”是不是有点空洞。俞明三先生对此作了回复。评议的焦点是俞明三先生关于“运动变化是绝对的,不动不变是运动变化的局域和定格”观点。其中以甘向阳先生的评议最为典型。甘向阳先生认为,函哲学在甘氏八大哲学框架中属于最高级的哲学形态——图像哲学、哲学QQ。因为图像哲学、哲学QQ的根本原来是人择原理,所以说“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变化的局域和定格”是可以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取向、而不是一个独断。因为运动变化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譬如说,运动员在射击场打静靶,裁判员、运动员、观众、记者都认同靶子没有动,因为靶子是相当于特定的参照系没有动。但是,人们不能说:“错了,怎么没有动?!靶子下面的地球在动!靶子内部的电子在动!这话虽然没有错,但正如赵永昌老师说的,这是正确的废话。”函哲学的内含很多很大很深,讨论的空间很大。因为时间关系,讨论点到为止。但是,在会后,哲友们还与俞先生继续讨论。
第二个发言的是卢其旺先生。卢其旺先生是一个坚定而又开放的唯物主义者,他的核心方法论是“三点论”。所谓“三点论”,就是在正反二元论的基础上加上第三点(中介的点,合并的点,独立的点,等等),进行辩证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论。卢其旺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比较唯物主义研究》,强调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由于其他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没有阅读他的论文,所以,就由学术委员会主任甘向阳先生一个人进行评议。甘氏八大哲学框架中,唯物主义属于原子论哲学1,所谓唯一就是这个意思。甘向阳先生对卢其旺先生的比较唯物主义提出了几个意见。例如,比较唯物主义,按学术规范,是不同唯物主义的比较,这个“比较”是动词,不是副词、形容词。同时,唯物主义也有不同的程度,有所谓的“强唯物主义”,也有所谓的“弱唯物主义”,一个区别一下。卢其旺先生对于甘向阳先生的基本意见表示接受。
第三个发言的是高旷先生。高旷先生对于佛教有深入研究,特别在本体论和认识论领域,尤其是佛教与现代科学、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有独到见解。高旷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其基本观点是: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亦即任何角度与立场都不立,任何角度与立场都能立;以不变应万变,什么山上唱什么戏;随缘应物,靡不周全;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不动。这既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另一种极致表达,这更是佛教智慧在语言文字上的哲学表述。哲友们对高旷先生的论文进行了评议,主要是就佛教与现代科学的关系进行评议。甘向阳先生认为,在甘氏八大哲学框架中,佛教属于最原始的哲学形态——偶像论、哲学00,因为偶像论、哲学00的根本原来是神择原理,与基督教类似,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佛教其实属于零点论、哲学0的范围,它的色空概念与道教的虚无概念有类似的地方,都可以在空无中生万有,而道教属于零点论、哲学0的范围。甘向阳先生认为,现在哲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佛教、道教比现代科学还高明,说科学家辛辛苦苦爬到山顶,发现佛祖早就在那里等他。他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传统文化要好好研究学习,但我们的重点是学习现代科学和哲学,并致力于科学和哲学的创新,还要以科学和哲学的创新来解读传统文化。
第四个发言的是袁宏建先生。袁宏建先生主要是研究系统论,重点是系统交换理论,尤其是交换链理论,并且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很多论文。他的系统论与一般的系统论不同,内含“物质、能量、信息、时间、空间、精神”六个基本交换要素。他认为,系统一般与外界有多条交换链,其中至少有一条是系统某一时空的主交换链,这条主交换链制约、影响到其它交换链。没有交换链,或没有主交换链,系统就不成为系统,或不能成为独立的稳定的系统。然后,他进行了推论:系统概念推论1(原始交换):系统在与外界交换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种原始的做大、做强趋势,一有做大、做强机会,系统或系统间就将发生分解、兼并、合并等行为。系统概念推论2(比较交换):系统不论大小,不分类别,欲要描述系统的发达程度,均可用系统与外界的交换程度(信息、物质、能量、思想等方面的强度、频度、广度和深度)来比较和描述。系统概念推论3(封闭交换):系统的主交换链是封闭的。哲友们他的系统理论进行了评议,主要是就六个基本交换要素进行评议。甘向阳先生认为,在甘氏八大哲学框架中,系统论属于哲学3,因为系统论的规范是三分法的:物质、能量、信息三个系列,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长度、宽度、高度三个空间维,前馈、后馈、镇馈三个时间维,等等。他认为,袁宏建先生的系统六个基本交换要素理论不是很规范,一方面,信息与精神重复了,一般系统论是信息包括精神,精神包括信息也可以、甚至更好,但二者并列就成问题了。他建议袁先生将精神包括信息;另一方面,如何实体,包括原子论哲学1实体、矛盾论哲学2实体,都配套或者预设了时间和空间,而且时间、空间与物质、能量、信息、精神不是同一个层次的范畴。虽然时间和空间的的确确参与了交换,但将时间和空间也作为系统的六个基本交换要素也是成问题的,他建议袁先生维持三个系列规范,将时间和空间的作用放到另一个层次考虑。另外,甘先生指出,交换链概念的本质是“相干”,而“相干”与是“相关”是不同的,“相干”是系统协同的前提,他建议袁先生将“相干”概念与“交换链”概念关联起来。
第五个发言的是甘向阳先生。甘向阳先生出版了《中论》、《总体论》、《大生活论》、《广义马克思主义》等专著。其中,《总体论》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2000年度湖南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获得了研究资助并出版资助。甘向阳还有《哲学王侃大智慧》、《新新中国十大纲领》两部专著等待出版。甘向阳先生的基本思想是广义辩证法,而其核心思想是总体辩证法。所谓总体辩证法,就是让各种哲学各得其所又合并集成的哲学大法;所谓广义辩证法;就是让各种哲学互相联系又恰到好处的哲学大法。甘向阳介绍了总体辩证法和广义辩证法的成果。从总螺旋的角度看,哲学可以划分为7个形态:偶像论,哲学00;零点论,哲学0;原子论,哲学1;矛盾论,哲学2;系统论,哲学3;超点论,哲学Q;图像论,哲学QQ;形成00、0、1、2、3、Q、QQ的总和哲学格局。7个哲学的总合就是总体论、哲学4,并形成00、0、1、2、3、4、Q、QQ的总体哲学格局。其中,总体论哲学4是主干即大总体哲学,其他哲学是分支即小总体哲学。因为,7个哲学分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每一个哲学分支都要注意自己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都要将自己的观点视为一个取向而不是一个独断。例如,一分为二是矛盾论哲学2的取向,但如果认为一分为二是唯一正确的方法那就是独断。甘向阳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大总体哲学简论》和《小总体哲学简论》。大致说来,大总体哲学有四大贡献:一是,划分和区分了“贡、负” 关系与“正、反” 关系,并将二者关联起来;二是,在“无穷小ε、无穷大∞”的概念上,提出了“亚零(0)、超零(Q)”概念,并与“无穷小ε、无穷大∞”关联起来;三是,揭示了“大总统定律”:如果各体系都全面并自洽,那它们就可以互换且全等,不管它们多么不同甚至相反,简言之,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或者,All in All ≡ All on All,简称AA定律;四是,建立了协同公式Z = a x a x /(a+b)x (a-b) x 。哲友们对甘向阳先生的总体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评议的焦点是“甘氏八大哲学框架”是否成立的问题。有哲友认为,“甘氏八大哲学框架”不全面,但没有具体说哪里不全面。有哲友质疑“甘氏八大哲学框架”的划分根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甘向阳先生回答说,“首先,八大哲学早就存在,只是没有规范、明确。我不仅规范明确了八大哲学,而且进行了创新。例如,将矛盾论哲学2的三大规律修改为对立叉立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丕定否定规律,将系统论哲学3的三大规律修改为均衡破缺演进律、导量快增态变律、因果累积螺旋律。其次,八大哲学划分是基于哲学的内在逻辑的。例如,量子论关于无中生有的逻辑就是从零点论哲学0到原子论哲学1的逻辑,毛泽东的一分为二逻辑就是从原子论哲学1到矛盾论哲学2的逻辑。当然,最大的创新是创立了大总体哲学、也就是总体论哲学4。”至于八大哲学划分的意义,甘向阳先生回答说,“八大哲学划分的意义,首先是规范的意义。因为规范,我们才能讲清楚一个事情、一个思想、一个观点。很多人在讨论争论问题的时候,牛头不对马嘴,争论不休却一无所获,就是因为他们的所谓不规范。其次,八大哲学划分的意义是创新。八大哲学划分本来就是一个创新。同时,因为划分了八大哲学,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创新,也更容易创新。例如,重演论在生物学领域被认为是不成立的,因为生物的运动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不可逆转的,但重演律恰好可以作为原子论哲学1的规律,因为原子论哲学1是很简单的、很线性的。因此,最后,八大哲学划分具有很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例如,基于总体哲学(00,0,1,2,3,4,Q,QQ)八大形态,提出了逻辑学八大形态(梦然逻辑,零然逻辑,必然逻辑,或然逻辑,偶然逻辑,总然逻辑,超然逻辑,仿然逻辑)。再如,基于总体哲学非常(2×3)模式,可以建立总体经济模式{贡熵≈【大生活+大生产+大生态】≈负熵},并因此解决生活、生产、生态之间的恶性循环,实现自然、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
上半场评议到此为止,下半场评议由甘向阳先生主持。
第一个发言的是沈德兵先生。沈德兵先生虽然很年轻,但中国民间哲学的元老和旗帜,不仅具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和创新能力,而且勇于奉献、敢于担当,正是以他为主的民哲朋友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推动,中国民间哲学才有今天的辉煌。沈德兵先生主要是研究逻辑学和认识论。他的逻辑总模式是三个层次(理性逻辑、非理性逻辑、超级大系统论逻辑)、七个环节(素朴逻辑、一元线性逻辑、二元辩证逻辑、三元逻辑、多元逻辑、系统逻辑、大系统逻辑)。他最近的主攻方向是哲学的科学化,尝试建立哲学的“原理系统,逻辑系统,方法论系统”,“解题系统”,即构建哲学的“原理系统与解题系统”总体图式。沈德兵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我对哲学科学化的一点努力》,其中的核心思想是将哲学公理化,最突出的理论是“参照系公理”。他的参照系公理指出:参照标加被参照标的等于参照系,一切命题结论必然都是在一定的参照系当中而成立的。参照系公理基本上解释清楚了古往今来的所有各家各派哲学学说本身,相互之间“陷于没有统一标准与基本共识,喋喋不休互相争论”。这种现象本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即,每一家哲学学说,实际上,都是站在自己某种参照系角度上(哲学洞穴)所形成的参照系性学说而已,每一家学说都只是在自己的参照系当中才是为真的,每一家参照系看其它参照系都是为非真的。过去,事实上有很多人,都也已经看到了这个哲学领域的重大现象与事实,但问题是大家都没有能够从这个重大现象与事实当中总结出参照系公理,然后用这个原理工具去沟通天下各家。哲友们对沈德兵先生先生的逻辑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评议的焦点是“参照系公理”是不是成立的问题。例如,陈建国先生认为,真理关键是要讲事实、讲条件;赵永昌先生认为,“参照系公理”存在过分相对主义的问题,可能出现没有真理和正义可言的问题。甘向阳先生认为,哲学科学化的思想是很好的,但其确切的意思应该是精确化、规范化,例如思维的“哲学数学化”。因为精确化、规范化、数学化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例如总体哲学就有很多符号、公式、原理、规律。“参照系公理”的意思还是可以的,前人也有类似的表述,但问题是不一定以公理的形式存在,因为人们说一件事总是预设了参照系,同时,参照系可能与实体系是相干的,二者的关系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关于大系统论或超级大系统论,本质上应该不再是系统论哲学3、而应该是总体论哲学4,其性质和规律与系统论哲学3是根本不同的。例如,矛盾的本质关系是“贡负”关系,而系统的关系是“亲和”关系,总体是“正反”关系,既包括了“贡负”关系和“亲和”关系,有超越了“贡负”关系和“亲和”关系。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关于大系统论或超级大系统论的新本质和新规律的表述,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第二个发言的是邓学林先生。邓学林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如何通过逻辑认识人性,谈谈我的方法论》。他认为,形式逻辑是科学认识物质构成生命的唯一根本方法,离开了形式逻辑去认识人性,就会产生臆想上帝等等一切脱离人性的一切幻想。通过逻辑方法科学的对欲望、感觉与意识是什么和它们的运行规律作出科学的定义是我们认识自已、了解自已至人性唯一的方法。他划分了人的7种需求(一食物需求,二安全需求,三性欲需求,四快乐需求,五自尊需求,六平等需求,七美感需求),并揭示了需求运动变化的4个规律。只有甘向阳先生对邓学林先生进行了评议。甘向阳先生的主要评议观点是:形式逻辑所以原子论哲学1的必然逻辑,一个前提只有一个结论。文章认为形式逻辑是唯一正确是逻辑,有点狭义;而7种需求、四个规律却属于系统论哲学3,前前后后不一致。
第三个发言的是王英豪先生。王英豪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公共道同一哲学(简称道同哲学)与公道源头创新文教(古称弥勒元头教)是新文明至臻大化的逻辑理论奠基石》。王英豪先生的哲学中内含很多玄之又玄的内容,也包括我们民哲朋友们的成功,例如三点论、函哲学,再如解构、重建。哲友们对王英豪先生的哲学没有进行热烈的评议。甘向阳先生的主要建议是,不要将七七八八的东西拼凑在一起,不要牵强附会,不要空洞口号,要有逻辑性,要有精确度。
第四个发言的是王习军先生。王习军先生的方法论是“三点论”,参加评议的理论是“显示主义”历史理论。他基本上以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为前提,按封建主义体系、资本主义体系、共产主义体系三分法进行编年。哲友们对王习军先生的历史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例如,高旷提出个人信仰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问题。甘向阳先生的主要评议是,这种三分法编年与历史事实不完全一致,关键的问题是划分标准不一致。例如,以物易物是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但文章说是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
第五个发言的是闫伟东先生。闫伟东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中华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向了同一目标》。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他运用辩证发展原理考察了中华文化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发现二者指向了同一目标,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其基本原理是发展的正反合原理。哲友们对闫伟东先生的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高旷认为,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因此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问题的。赵韧先生认为,从东西方社会主义的情况看,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过时有时一个问题。会议基本上形成了明显的左右对阵的局面,双方一来一往、有来有往,好不热闹,但很理性!最后,甘向阳先生对于左右对阵的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他认为,首先要区别和定义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理念。我们一般说的马克思主义,其实是广义马克思主义,一切正确的理论都属于她。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是通俗的提法,理论上并不是很精确。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普世理论,在哪里都适应。我们总不能说牛顿理论中国化或爱因斯坦理论中国化吧。再其次,中华文化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指向了同一目标、也就是合题,这个问题基本上是理论界的共识,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合?合是不是创新?合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甘向阳先生曾经电话闫伟东先生,建议他增加“怎么合?合是不是创新?合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的内容,但闫伟东先生没有时间作这个工作,他希望闫伟东先生和其他朋友在这个问题上有创造性贡献。
第六个发言的是邹乐祥先生。邹乐祥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心灵哲学宣言》。他认为,心灵,实为形成了每个人特有的学习思考及待人处世习惯、人生信念(含价值观)、知识经验等“程序、信息”的大脑。大脑的“程序、信息”一旦养成则很难改变,却是人的智能、好恶趋避(情趣)及人生走向的主导(基础);集中观察与分析大脑的这些“程序、信息”怎样养成、怎样主导人的智能、好恶趋避(情趣)及人生走向等问题,将让世界上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焕然一新!哲友们对邹乐祥先生的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例如,梁冲奇先生质疑其快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对于为什么中国出不来大师的问题,赵永昌老师说,其中原因之一是崇洋媚外思想。在他的心目中,甘向阳先生就是大师级的哲学家,很有创造性。所以,我们一定自信,发挥我们自己的思想文化优势。
第七个发言的是郭亚荣先生。郭亚荣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大中华意识形态:彻底唯物主义的方法——社会的诉说》。他认为,唯物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意识动力,彻底唯物主义把社会这一物质作为一个物质来看待,就像世界上的其他物质一样。物质,这个物质的意识、运动、规律(运动规律),造就了这个物质的客观性和运动性。正像人的物质性决定了人的自私的本质的一面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互爱性的本性的另一面一样,社会这一物质也有两个方面:这就是社会的物质性的自私的一面和社会的意识性的社会的互爱性的另一面。中华的社会组织和世界上的其他社会组织同样具有追求幸福生活与健康发展的道路及条件的权利和自由。要建立一个拥有这种权利和自由的社会,就必须从建立一个社会掌控和社会主导的新生的秩序开始。这种新的社会秩序就是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它是社会所有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它是社会所有成员自由和共同发展的条件,它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它是人类社会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台阶。人类必须通过这个台阶才有可能达到他们共产主义社会的目的,任何谋求一步走向共产主义的企图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核心观点是意识就是物质对物质的反应。譬如说,感觉到自己能够感觉和认识这个物质,所以说有意识。哲友们对郭亚荣先生的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例如,卢其旺先生质疑这种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质疑无生命物质具有意识。甘向阳先生总结了评议,认为郭亚荣先生的唯物主义有独到的道理,虽然思想是古老的,也就是万物有灵论,但内容是创新的。郭亚荣先生与卢其旺先生并不矛盾,只是对于物质和意识的定义不同。
第八个发言的是后明清先生。后明清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人生观》。他认为,学习研究哲学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成为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成人。哲友们对后明清先生的哲学没有异议。
第九个发言的是梁冲奇先生。梁冲奇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我们时代的哲学使命:三大背景、三大主题、三大破解》。他利用自己的语言学和视像学成果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问题。哲友们对梁冲奇先生的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例如,吴辉先生将语言和视像的浓缩问题与梁冲奇先生进行了互动。赵永昌先生认为,梁冲奇先生的哲学,根据甘老师的八大哲学框架,属于图像哲学、哲学QQ,是一个很好的哲学理论,要深入研究下去。
第十个发言的是赵永昌先生。赵永昌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实体与空间》。赵永昌先生是一个彻底而开放的唯物主义者,是度论哲学的大师。他认为,物质与空间是同维词,都是实体,只是角度不同。他的度论哲学认为,物质与空间都是形而下,也就是存在;形而上就是不存在,例如虚空就不存在。他用度论哲学解读佛教“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认为色就是物质、空就是空间,二者都是实体。哲友们对赵永昌先生的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例如,钱伦容先生认为,唯物论、唯心论的提法应该改进,修改为物论、心论比较好。高旷先生认为,我们应该注意,空不是“没有”,没有的空就是“恶空”。
下午的评议到此结束,晚上继续评议,会议仍然由甘向阳先生主持。
第一个发言的是赵韧先生。赵韧先生在自然科学方面很有高低,对于管理科学尤其在行,对于哲学当然是驾轻就熟了。他提出大科学、大哲学问题,从热力学出发讨论概率论在哲学中的地位。他认为,概率论可以将一切哲学甚至科学推导出来。赵韧先生的哲学观点引发了哲友们的热烈评议。吴辉就熵和可逆问题与赵韧先生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活动,还在会下交流了一个多小时,特别有收获。邓翀先生与赵韧先生就概率分布的几种模式和概率论的意义与赵韧先生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活动。其他,贺君山、赵永昌、等等哲友也参与了热烈评议。甘向阳先生对评议进行了总结归纳。甘先生说,大科学、大哲学是现代的发展趋势,阿波罗登月工程就是大科学的成果,未来最发达的哲学是一切学问的总集成。关于正能量、负能量的说法,并不是中国人的胡说八道,而是西方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狄拉克建立的狄拉克方程就提出了正能量和负能量的问题,并因此而预言和发现了反物质。关于概率论和统计方法的问题,本质上是系统论哲学3的方法。矛盾论哲学2是一分为二的,概率原则上是0.5,所以概率论和统计方法在这里没意义。原子论哲学1的概率是1,所以概率论和统计方法在这里更没意义。零点论、哲学零的概率当然就是是零了。因为系统论哲学3有三个结果,所以就采用概率论和统计方法。其中一个原理就是大数定理,就是说事物在中数周围的概率比较大。关于熵与热寂问题,是一个很古老而很现实的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讨论了这个问题,说宇宙死亡以后一定有一种机制让它复活。至于复活的具体的机制,恩格斯没有解决,但是现代科学解决了。例如,信息论就是一种解决理论,因为信息论的熵是负熵,而热力学的熵是正熵。当代科学正在探讨用信息方法消除废能、制造效能。
第二个发言的陈建国先生。陈建国先生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资深研究员,他原来是学理工的老牌大学生,后来在种种机遇中转变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员。他创立了条件哲学,并将条件哲学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和企业管理,成绩斐然,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发表了很多论文,还出版了《条件哲学与互补原理》等专著。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条件哲学与互补原理》,其基本观点是,辩证法的核心是互补原理,条件也是互补的;条件决定结果,条件决定规律。论文中有很多高深精密而简单实用的公式和方法,但陈建国先生主要是介绍理论的具体应用和成功案例。哲友们对陈建国先生的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评议。赵韧先生从统计学和概率论角度与陈建国先生进行了探讨。赵永昌先生从度论哲学的角度与陈建国先生进行了探讨。俞明三先生从函哲学的角度与陈建国先生进行了探讨。沈德兵先生从参照系公理的角度与陈建国先生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探讨,例如,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是不是只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参照系与主体系是不是发生互相影响,等等。甘向阳先生对评议进行了总结归纳。关于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不同的哲学形态有不同的结论。原子论哲学1认为,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是不是只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一种必然逻辑机制。但是,矛盾论哲学2认为,同样的条件可以产生二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这是一种或然逻辑机制。系统论哲学3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偶然性,同样的条件可以产生三个全然不同的结果。各种观点都是合理的,只是角度不同,关键是情境对应。关于前因与后果,不一定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前因与后果是一种原子论哲学1的前馈机制,但世界上还处在后馈机制以及整馈机制等等,我们的思维不要太简单。
第三个发言的是赵登亮先生。赵登亮先生的哲学是圆融哲学,并有“诗哲同源”的高论。赵登亮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孤独难相依,依函易圆融》。他认为,大道相依,相依相生,相克是另一种相生,如此生生不息。哲友们对赵登亮先生的哲学只有认同,没有异议。
第四个发言的是邱成江先生。邱成江先生是中国民间哲学的一个奇迹。他眼能看而不远,耳能听而不清,口能言而不明,手能写而不正,足能行而不稳的那么一个残疾之人。不但如此不堪,而且还既得恶症于前,又失慈母于后,成长全靠姑姑,成才依赖政府,初中毕业,自修文学,政府救济金报名,姑姑打工钱生存。但是,他还能以律师写作为业,并且,在文学之外博览群书,于百科之中独钟哲学。他研究的哲学主要是认识论,尤其是感觉论。邱成江先生参加评议的论文是《感觉论》。为了解决哲学界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什么是意识”而写作的论文,他从意识的基本功能“感觉”入手,通过对“感觉”描述和对“感觉”的分类来分析了“感觉”这一大脑神经系统硬件设施功能的作用和性质,最终得出了“所谓的意识就是人类全部感觉结果立体全面完整综合的思维状态”。同时,我们通过对“感觉”意义的有限拓展而比较圆满地描述了概念在神经系统内运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路径。这样的描述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尚属首次,如果这一描述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与完善,那么这一描述的意义将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上的重大成果。在会议上,甘向阳先生简单地介绍了他的成果,认为他的感觉论属于认识科学,也就是生理心理学,非常专业。但是,自然科学的门槛很高,对于民间哲学家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他建议邱先生在他熟悉的法律方面多多开拓,也就是加强法哲学的研究。沈德兵先生代替邱先生介绍文章内容。例如,大脑内部的神经系统生物电(包括伴随而生的神经递质化学运动)运动过程必然要伴随着相应信息的感觉细胞之组织构建过程。这就是我们大脑中神经末梢生成的感受器,它有接受生物电的感受器,也有接受神经递质的感受器。再如,空间感觉细胞和方位感觉细胞,被英美科学家发现。今年(2014)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共由三位三位教授获得,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以及两位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因为发现特定的神经定位细胞——大脑GPS细胞而获得这项殊荣。
主会场的评议到此为止。因为还有时间,甘向阳先生采用了贺君山先生的建议,让在分会场评议的朋友们在主会场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邓翀先生就他的康德自由论研究、钱伦容先生就他的复体论和发展论研究、蔺保群先生就他的世界大同研究、张进华先生关于创新问题、陈定学先生就他的知识约定论研究、黄涛伟先生就他的人权研究、贺君山先生就他的知识理性研究先后进行了介绍。最后,甘向阳先生介绍了吴辉先生,请吴辉先生就他的能源问题的研究发表了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