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亭
摘要:虽然说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但武器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武器方面如果相差太过悬殊,也肯定会对战争的胜负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在历次战争中也都有过真切的体现。对于七十年前的解放战争,人们最常说的就是解放军的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从何而来,和国民党军的武器又有多少差距?
火炮是战争之神
当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后,火炮就逐渐成为交战双方的火力骨干,火炮所造成的伤亡数量远远要高于枪支,因此火炮在战争中的地位也就日益凸显。炮兵出身的拿破仑认为火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武器,斯大林在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感慨地评价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火炮是战争之神,毛泽东也曾说过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
近代中国从洋务运动后,中国建成了一批兵工厂,其中能够生产火炮的,也不过只有上海、汉阳、沈阳、太原等数家。不过由于连年战乱,上海、汉阳两家的火炮生产很快就基本停止,只有沈阳和太原两家还在继续生产,但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两家兵工厂也相继落入敌手,从此一直到大陆解放,中国就再没有兵工厂还能够有能力生产火炮。因此抗战时期,各部队的火炮装备几乎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很多正规军的步兵师连一门火炮也没有,即使是中央军的主力,才只有少数精锐部队,1个军有1个装备12门75毫米山炮的炮兵营。在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中,第九战区配属给第4军6门105毫米榴弹炮、11门76.2毫米野炮、12门75毫米山炮、4门37毫米战防炮,再加上第4军自己的12门75毫米山炮,总计45门火炮,这样的火炮配备水准在第九战区炮兵参谋长陈宏樟的眼中,就已经是“炮兵火力相当强大!”,当时中国军队炮兵装备情况的落后可见一斑。抗战后期,美国军事援助陆续到来,但也只有少数几个王牌部队在军一级单位装备了12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师一级单位最多也就12门75毫米山炮。就连第8军这样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总共才只有8门105毫米榴弹炮,其他的杂牌部队就更不用说了。
美制105毫米榴弹炮
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炮兵的建立和发展自然也就更差了。在红军时期,大多数红军部队装备非常落后,一个步兵连能全部配备步枪就绝对已经是头等主力了,很多连队主要还是装备大刀梭镖,在机枪都还是稀罕物的情况下,火炮就更是奢谈了。在红军长征途中,决定整个红军生死存亡的大渡河之战中,中央红军也只有1门迫击炮和3发炮弹,可见红军炮兵的弱小。中央红军直到长征到陕北之后利用在东征和西征中缴
获的火炮,在1936年3月才刚刚组建了第一个山炮连。
强渡大渡河时红军仅有的1门迫击炮发挥了巨大作用
抗战时期,正是以这个山炮连为基础,于1938年1月组建了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八年抗战中逐渐壮大发展,到1944年10月,在总部炮兵团的基础上成立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所炮兵学校——延安炮兵学校。抗战胜利后,延安炮兵学校进入东北,改称东北炮兵学校,成为日后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的种子。
延安炮校成为日后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的种子
在抗战中,人民军队的武器来源不仅仅是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没有抢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除了战场缴获,自己设法开办兵工厂生产也是重要途径。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火炮尤其是大口径身管火炮却依然为数寥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总兵力已经发展到127万人,装备的马步枪有44.7万支,迫击炮有1559门,但步兵炮只有124门,而山炮更少,只有区区58门。原因是战场缴获火炮本来就比较困难,各解放区总共有65家兵工厂,但大都设备简陋,生产子弹手榴弹或者步枪还可以,但对原料和加工技术手段要求更高的身管火炮,就无能为力了。
东北野战军:黑土地上捡洋落
一提到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很多资料都认为主要来自苏联提供的原来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还有好几种版本,就火炮方面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1800门火炮和2500门迫击炮,另一种是火炮、迫击炮和掷弹筒一共3700门,不过这些说法都没有更确切的史料支持。但不可否认,当时苏联缴获的日本关东军武器,对于武器装备已经自成体系的苏军来说,实在是毫无用处的,那么做个顺水人情送给同一阵营的中国共产党武装,自然也是情理之中。只是苏军到底提供了多少武器,确实已经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了。同时东北野战军自己也大力在民间搜罗日军遗弃的武器,收获也相当丰硕。
苏联红军缴获的日本关东军武器,对苏军来说基本是看不上眼的
1945年10月,东北野战军(当时叫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了炮兵旅,下辖两个团,一团为山炮团,共5个连15门山炮;二团为野炮团,共3个连17门野炮,说是炮兵旅,总共才只有32门火炮,还不到常规3个炮兵营的火炮数量。当延安炮兵学校到达东北后,东北野战军的炮兵才开始了迅猛发展。到1946年7月,就搜集到了各种火炮700门,炮兵部队也迅速扩充到6个乙种炮团、4个丙种炮兵团、6个炮兵营另20个炮兵连,总计80个炮兵连,装备的火炮总共达到600余门。
1946年11月,东北野战军(当时叫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以炮兵处和炮兵学校为基础成立了炮兵司令部,统一负责东北全军炮兵的指挥及装备、训练事宜。下辖炮兵学校、炮兵第一团、炮兵第二团、炮兵第三团、炮兵第四团、战车大队、高射炮大队、迫击炮教导大队等单位。到1947年3月,整个东北解放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发展到160个炮兵连,装备的火炮总数超过1000门。
在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向中央军委报告搜集到日本关东军的火炮和炮弹,仅仅150毫米榴弹炮就有18门(还有11门在修理中),150毫米榴弹炮弹头17万颗,发射药筒15万个;100毫米榴弹炮10门,100毫米弹头30万颗,发射药筒12万个;75毫米山炮170门,炮弹依靠野炮弹头复装,每年可生产25万发。另外大连兵工厂每年还可以生产山炮炮弹20万发。
被遗弃在山野中的日军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
到1948年4月,整个东北野战军共拥有143个重型山炮连、12个步兵炮连、7个战防炮连、43个混编炮兵连、70个迫击炮连,总计275个炮兵连,装备大口径山、野炮572门(其中100毫米以上的榴弹炮和加农炮就有79门),步、迫、战防炮863门,小炮掷弹筒3083门,总计4518门。同时建立起由军工部管辖的9个军工办事处,其中第六办事处的3个炮械厂在1946到1949年期间,就修理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战防炮、榴弹炮、高射炮、加农炮等各种火炮17911门。
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纵队成立,隶属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骡马野榴炮团、2个摩托化重炮团、2个摩托化高射炮团、1个重迫击炮团、1个战车团、1个工兵营。除了炮兵纵队外,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相当于军)中,每个纵队都有炮兵团,纵队下属各师也都有炮兵营。全军装备迫击炮986门、战防炮121门、步兵炮127门、平射炮58门、速射炮45门、高射炮54门、机关炮108门、山炮324门、野炮194门、榴弹炮92门、加农炮8门。
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最能体现东北野战军的炮兵作用。解放军4纵炮兵团连同加强的炮兵旅一部,口径在75毫米以上的火炮就超过100门,炮弹供应也非常充足,不算战役中间补给,仅战前储备就达4万发之多!据东野炮纵司令员苏进回忆,塔山阻击战中,炮兵在火力组织、射击技术等方面也很有水准。战前,炮兵就对阵地前沿的要点、隘口和便于集结的地段等进行了侦察、测试和试射,在8000米的防御正面上构成了严密的火制地带。战斗中,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战斗第一天的10日,12师反击打鱼山岛之敌,2门支援野炮先是各发两发试射,均为近弹,旋即增加400米射程,第三发便准确命中敌集结地,继而每门炮以急速射连放十发,将敌队形打乱,迫其仓惶回窜,然后逐次修正,实施火力追击。34团乘势以2个连反击,将其大部歼灭。11日,集中30余门火炮与敌炮兵进行炮战,仅半小时就摧毁敌炮10余门,完全压制住敌炮火。12日,独立95师284团2个连运动到塔山村南小村庄,4纵炮兵以1个野炮连和1个山炮连,待敌集结之机突然开火,实施炮火突击,当见其欲后撤,继而以各炮延伸射击,封死退路。该部2个连进退两难只得被迫投降。俘虏们心有余悸:“你们的炮火太厉害、使我们欲进不能,欲退无路。除了投降,没有别的办法。”4纵炮兵同时还组织大口径榴弹炮对海上军舰进行射击,迫使其驶向远海。在战斗最激烈的13日,炮兵支援地面部队连续射击整天几无空暇,中午炮兵观察所发现敌在塔山村前树林展开1个山炮营,立即组织12门野、榴弹炮进行火力急袭,将其全部消灭,获得纵队通令嘉奖。15日,国民党军157师向白台山阵地实施集团冲击,当其第一梯队运动到刘家屯及其以东河套,第二梯队运动到腰屯和东孟家屯及其以东树林时,解放军炮兵便以山炮6门、榴弹炮4门和野炮3门进行射击,其中野炮和榴弹炮实施面积射,敌支撑不住,相互践踏溃退。4纵炮兵随即延伸进行散布摆射,使敌伤亡逾千。而国民党军在战斗打响的最初阶段,大口径火炮只有第8师师属炮兵12门76毫米山炮,暂编62师师属炮兵4门120毫米重迫击炮,54军军属炮兵4门105毫米榴弹炮(54军军属炮兵为105毫米榴弹炮营,但是此时第2连在锦州,第3连人员在菊花岛休整,火炮在锦西,参加塔山的就只有第1连的4门火炮,炮弹约3000发。)即便后来再加上62军的军、师属日式山炮,仍与解放军的炮兵力量相差悬殊。国民党军第8师副师长施有仁感慨地回忆到:“(解放军)炮火之猛烈,是我对解放军作战以来所仅见。我们从来是靠火力压制敌人,以绝对优势炮火开道。现在第一次遇到我方炮火处于劣势,部队士气受到极大震撼!”
解放军炮兵在塔山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在东北的精锐部队包括美械化装备程度最高的“五大王牌”中的新一军、新六军在内4个兵团11个军约47.2万人被歼,东北野战军在战役中总共缴获各种榴弹炮175门、野炮69门、山炮181门、战防炮162门、高射炮66门、高射机关炮20门、速射炮2门、平射炮51门、步兵炮57门、机关炮34门、迫击炮1111门,其中包括美制155毫米榴弹炮36门,日制150毫米榴弹炮36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34门。在75毫米山炮就已经可以算是大口径火炮的年代里,这些10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简直就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了,而155毫米榴弹炮则是中国当时性能最先进的火炮,国民党军总共就只有炮兵第12团装备36门,这下全部成了东北野战军的战利品。东北野战军的炮兵部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壮大。11月,东北野战军成立特种兵纵队,当时的特种兵是指炮兵、坦克兵、工兵等,而不是今天所说的特种部队,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同时改为特种兵司令部,下辖3个炮兵师(炮兵第3师实际上是战车师)和1个骑兵师。
在随后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中,东北野战军投入了538门7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而天津的国民党守军只有62门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双方的火炮对比达到了8.96:1的悬殊差距,而且解放军炮弹非常充分,总共前的炮火准备就持续了整整40分钟,发射的炮弹超过6万发!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天津城防工事,几乎被猛烈的炮火一扫而空,原来国民党军预计至少可以坚守三个月的天津,仅仅29个小时就被解放军攻占。
解放军炮兵在天津攻坚战中
平津战役结束后,特种兵纵队再次扩充,下辖2个炮兵师(共7个重炮团)、1个战车师、1个高射炮指挥所(辖3个高炮团)、1个工兵指挥所(辖2个工兵团),成为五大野战军中实力最强的特种兵纵队。而这些火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苏联转交和自己搜集的日本关东军遗留火炮,另一个则是战场缴获。
华东野战军:快速纵队打下的基础
和关外的东北野战军不同,关内各解放军部队没有能够得到大量日军遗留武器的机会。到抗战胜利时,除了晋察冀军区利用接收日军投降时获得的火炮组建了炮兵团外,其他根据地的部队几乎都没有成规模的炮兵部队。西北野战军最精锐的第一纵队在1947年9月的沙家店战役时,全纵队连1门75毫米的山炮都没有,只有13门不同口径的迫击炮而已,西北野战军的其他部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中原野战军)装备最好的第四纵队也不过只有8门75毫米山炮,其他纵队最多也就是有三四门75毫米山炮了。
关内各解放军中,只有华东野战军可谓是独树一帜。关键的原因就是在1947年1月鲁南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军第一快速纵队。所谓快速纵队就是国民党军在内战爆发后不久,相继建立了4个快速纵队,通常是以1个整编步兵旅(也就是步兵师)再加上1个战车营、1个榴弹炮营、1个汽车营组成的机械化快速反应部队,和人们所想象的不同,这4个快速纵队中只有第三快速纵队才是真正百分之百的全美械装备,其他3个快速纵队或多或少配备了国造枪械、日制火炮或日制卡车。而第一快速纵队不同于其他几个快速纵队,特别加强了炮兵部队,共有4个榴弹炮营,装备48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要知道在当时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可是顶尖的王牌火炮了,就是最精锐的五大主力,每个军也不过只有1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全军最强的炮兵单位也就1个装备155毫米榴弹炮的第12炮兵团和装备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第4、第5团,而第一快速纵队的4个榴弹炮营就是来自于炮兵第4、5团。随着第一快速纵队遭到全歼,解放军缴获了包括48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内的各种火炮217门、坦克24辆、汽车470辆。华东野战军正是得到了这批重武器后,才在1947年3月组建起了特种兵纵队。特种兵纵队下辖榴弹炮团、野炮团、胶东炮兵团、鲁中炮兵团、渤海炮兵团、骑兵团、工兵团、坦克分队以及在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基础上成立的特科学校。特种兵纵队成立后,华东野战军从各部队中抽调了技术干部和三百多名有战斗经验的步兵班长作为特种兵纵的骨干力量,再加上原来快速纵队榴弹炮营中曾在印度受过美国训练的人员。因此,可以说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起点都相当高。
特纵成立后还不到一个月,就组织2个美制榴弹炮连以摩托化行军从沂南连夜赶到泰安,以其强大的火力为进攻泰安的步兵提供了极大支援,为步兵部队迅速攻占泰安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此以后,特纵就成为了华东野战军手上最强悍的火力拳头,通常都用来加强给主攻方向的部队,而历次战役缴获的重炮也都集中交给特纵来使用,同时华东野战军各纵队也都相继建立了主要装备75毫米山炮的炮兵团。
在淮海战役中,特纵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围歼黄百韬兵团的第一阶段作战中,特纵一部配属于南线和徐州东面进行阻援作战的步兵部队,主力则是支援步兵围歼黄百韬兵团,其中炮兵第2团、第3团和山东兵团炮兵团参加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另外炮兵第1团、坦克大队和工兵团1个连作为预备队。在进攻黄百韬兵团部所在的碾庄圩战斗中,由特纵统一组织包括参战部队的队属炮兵在内的全部炮兵力量,总共投入了16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7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40门75毫米山炮和15门75毫米野炮,编为三个炮兵群,分别掩护三个进攻方向。战斗中,特纵的炮火曾经准确命中黄百韬兵团司令部所在的屋子,黄百韬虽然侥幸没被炸死,也只好逃离碾庄圩。
解放军突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突破碾庄圩
在第二阶段作战中,华东野战军特纵抽调8个炮兵连配属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再加上配属中原野战军的华东野战军第三、七纵队的炮兵团,大大加强了因为在挺近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中火炮几乎损失殆尽的中原野战军的火力,最终在火力上压倒了以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18军为核心的第12兵团,赢得了胜利。
在围歼杜聿明集团的第三阶段作战中,特纵所属的全部炮兵,分别配属各部队,再加上各步兵纵队的炮兵团,组成了强大的炮兵火力网。特别是在12月29日为了配合对敌进行政治攻势,全线炮兵对被围之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炮击——除了炮弹比较缺乏的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外,其余火炮每门发射五发,这次突然的全线炮火袭击,毙伤敌人三千多,沉重打击了敌方士气。在最后的总攻战斗中,炮兵更是对前沿的地面工事和火力点进行了猛烈炮击,以掩护步兵的突击。在夏庄之战中,配属步兵的炮兵第1团先以炮火摧毁敌火力点和工事,再以烟幕弹掩护步兵冲锋,最后仅以伤亡5人的微小代价就全歼守敌。
华东野战军特纵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总共接受75毫米山炮以上各种火炮212门,其中美制105毫米榴弹炮52门,美制155毫米榴弹炮4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6门。使得华东野战军的炮兵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壮大,新组建了炮兵第4团、第5团、第6团。
淮海战役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前景就是美制105毫米榴弹炮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第3团和在长江上航行的英国海军“紫石英”号驱逐舰发生炮战,“紫石英”号舰多处中弹,前主炮被击毁,舰体被洞穿,包括正、副舰长在内17人阵亡,20人重伤,不得不抢滩搁浅以避免沉没的厄运。如果不是解放军炮兵缺乏对付军舰最有效的穿甲弹,“紫石英”号才侥幸没被击沉。随后英国海军又出动“伦敦”号重巡洋舰、“伴侣”号驱逐舰和“黑天鹅”号护卫舰赶来救援,再次和解放军发生炮战,英舰最终在解放军猛烈炮火放弃救援撤退,“伦敦”号有15人阵亡,13人受伤;“伴侣”号有10人阵亡,12人受伤;“黑天鹅”号有7人受伤。解放军方面伤亡252人(大都是在江堤后面准备渡江的步兵)。在整个震惊世界的“紫石英”号事件中,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炮兵部队表现相当出色,将不可一世的英国海军打得灰头土脸。
英国“紫石英”号驱逐舰,舰体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被华东野战军炮兵打中的痕迹
关内解放军各部队中最强大的华东野战军炮兵,其火炮主要就是来自于战场缴获。
小米加步枪的说法并不全面
所以通过对东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炮兵部队的介绍,可以清楚地看到解放军炮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内战初期,解放军确实在装备方面处于劣势,所装备的身管火炮数量很少,这时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是很恰如其分的。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解放军在战场上的缴获越来越丰硕,所装备的火炮数量也开始逐渐提高,到了1948年底大决战的三大战役开始之时,东北解放军的炮兵力量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在华东地区,华东野战军的炮兵实力相当雄厚,其特种兵纵队已经完全可以压倒国民党军任何一个主力兵团,中原野战军则因为在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中消耗太大,炮兵力量就比较薄弱,还难以独立对抗国民党军的主力兵团。但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国民党军以五大主力中的四个王牌军为代表的精锐几乎尽数被歼,大量的现代化装备都成了解放军的战利品,使解放军的炮兵部队得到空前发展,可以说全面超过了国民党的炮兵部队,这时的解放军也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就不太合适了。
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的炮兵力量相对雄厚
炮兵的实力光有火炮是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的,还必须有充足的炮弹保障,有炮无弹等于没有,这一点国民党军的情况就非常典型。虽然国民党军从抗战后期就开始得到美国提供的大口径火炮,但美械装备的威力是要靠充足的弹药补给来保障的,而美制155毫米、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当时中国没有一家兵工厂可以生产,完全依赖进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先进美制火炮的威力发挥。
而解放军方面,一方面非常重视战场缴获,比如华东野战军的美制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一直没有可靠的补给来源,在解放济南后得到的炮弹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因此在消灭黄百韬兵团后,特纵就不得不撤回一部分美制榴弹炮,直到解放徐州缴获了大批炮弹,才保障了战役第三阶段的消耗。
另一方面,则尽可能依靠自主生产,最典型的就是华东局于1947年7月将苏军移交的大连“满洲”化学、大华炼钢、进和、金属制品、制罐及曹达等工厂和新近投资建设的引信厂、弹药厂等共同组建成一个联合企业,以“大连建新公司”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1947年底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后,大连与华东地区的陆海交通受阻,华东局将建新公司交由东北局领导,所生产的炮弹仍运往华东战场。仅1948年一年就生产75毫米炮弹23万发、引信32万多个、无烟炸药110吨。因此,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将军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就说:“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华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制造的大炮弹。”
建新公司成立近四年间,总共生产日式和美式75毫米炮弹545700发、发射药筒260000个、炮弹引信95000个、炮弹底火609000个、修理旧引信813000个、雷管240000只、60毫米迫击炮1430门、苏式冲锋枪563支、弹体钢3000多吨和各种型号的无烟炸药450多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75毫米山炮才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火炮
反观国民党军方面,规模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在1947年到1948年间,月产子弹600万发、手榴弹20万枚、迫击炮弹4万发、75毫米炮弹4000发,75毫米炮弹的年产量还不到5万发,只不过是大连建新公司的五分之一。而在当时战场上,美制105毫米、155毫米榴弹炮固然先进,但数量又少,炮弹又完全依赖进口,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倒是75毫米山炮才是当仁不让的火力中坚,双方在炮弹供应上的差距,再加上火炮数量的此消彼长,到1948年末,解放军方面已经在炮兵力量上稳稳地占据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