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回复: 0

[公知观察] 武亦姝只是强在诗词记忆力超强,她的书法尚未入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4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亦姝只是强在诗词记忆力超强,她的书法尚未入门_艺术评论_澎湃新闻-The Paper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17625

朱中原

2017-02-14 13:03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武亦姝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夺魁。

前几天,年还没过完,一个名叫武亦姝的中国式诗词才女就已然红遍大江南北,原因是她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冠。中国今天能多一点武亦姝这样对古诗词有敬畏感的人,实在是大好事。

其实,我对武亦姝是不是才女并没有兴趣。如果说她是,这样的才女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可说是比比皆是。如果说她不是才女,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根据媒体目前的报道来看,武亦姝只是会背诵比较多的古诗词而已,没说她会不会作诗。即便是她会作诗,就等于是才女吗?即便她是才女,就等于她就能作为复兴传统文化复兴国学的代表了吗?是与不是,我们姑且不去纠结。我想说的不是武亦姝,而是那些无底线吹捧武亦姝的媒体和民众,试图把她当作复兴传统文化、复兴国学的标杆,这就实在有点过头了。其实武亦姝自己本人也没把这个太当回事,而我们却太当回事了,这实际上有可能会害了武亦姝,因为我们赋予了她太多的文化意义,给予了她太重的文化包袱。一个16岁的小姑娘,承受不起!


武亦姝在比赛中

就一般意义而言,“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无论是就老百姓喜欢程度而言,还是就弘扬传统文化而言,都是十分有益处的。至少,它比很多无聊透顶的真人秀娱乐节目有价值得多。因为,复兴传统文化,当然不能只依靠专家学者层面的言说,而是需要深入民间,启蒙老百姓。但如果说依靠诗词大会和武亦姝这样的所谓才女来完成,恐怕又是天方夜谭。

说实话,像武亦姝这样的所谓诗词才女,不要说在过去,就是在今天的县乡一级中学,恐怕也是不缺乏的,不过就是武亦姝恰巧被选上了央视节目并靠记忆夺冠而已。武亦姝的特别之处,是能熟练背诵比较多的古代诗词,诗词记忆力超强,仅此而已。背诵古代诗文,只能说明记忆力很好,她对古代诗词有特别敏感的记忆。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总比花精力去玩电子游戏好得多。但一个中小学生记忆力很好,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中小学生记忆力好于一般成年人,这是人的一个基本年龄特征,因为他们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非常强。如果一个中小学生记忆力不好,反倒是有点不正常的事了。

有人或许会以为,我所谓的诗词才女,就应该是懂格律,会作诗,而不仅仅是背诵诗词,似乎只有会作诗词才是才女。不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才女或诗词才女,不是看她是不是会作诗。会作诗就是才子才女吗?不是这样简单。问题不在于会不会作诗,而在于会不会作诗的判断标准。如果把仅仅能依律写诗当成是会作诗,那这标准实在是太简单了。要知道,懂格律对于过去任何一个作诗者来讲,不过是最最基本的常识,就好比吃饭要用筷子、写毛笔字要正确执笔一样,并没什么好值得言说的。当然,由于今天人已大多不写诗词,自然就不懂格律了,于是乎,一听说会写诗词而且是懂格律的,就以为有多么了不起。不光老百姓这样认为,诗词界的一些专家也是这样看法。在诗词界,也往往会把懂格律看成是多么高的一个荣耀,而把不谙格律者一律排斥为伪诗词。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这是犯了典型的职业病。拿懂不懂格律来界定懂不懂诗词,是一种狭隘。我见过很多格律非常工整的老干体诗,语言却苍白无力,空洞乏味,诗味全无。我也见过一些自以为懂格律者,去煞有介事地给别人改诗,甚至去给古人改诗,美其名曰不合律。结果,把一些本来很好的诗改得面目全非。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用今天的普通话标准去机械地套旧有的平水韵格律,南辕北辙。


南北朝沈约的《四声谱》对于诗歌韵律方面贡献突出。

那么,如此说,是不是就不要重视音律问题呢?当然不是。音律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绝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今天普通话的语境下讨论音律问题,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一般的格律诗作者所能胜任的,如果不谙音韵学,不谙古音流变,恐怕谈不清这个问题。说到这,我想起了著名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说的话,她说,我们今天读诗词,不仅仅是要用普通话读,而更应该用古音来读。只有用古音来读,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认知古诗词的韵律,才能更吻合平仄,才能更体会到诗词之美。叶嘉莹先生当然不是说要在全社会推广古音而丢掉普通话,而是说,不妨尝试用古音来体验一下诗词之美。叶嘉莹先生说的其实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严格来说,诗歌是要靠语音而不仅仅是文字来吟唱的,是读出来而不是默出来的,只有通过吟唱,才能准确体会音韵之美,才能真正体会诗歌之美。今天的格律诗作者都知道用平水韵,但问题是,今天还有多少人懂古音?用平水韵,就必须要解决语言问题。如果还是用今天普通话的标准去套用过去的平水韵,这是背道而驰的。

其实,会不会背诵诗词,和懂不懂诗词不是一回事;懂不懂格律,和会不会诗词不是一回事;会不会写诗词,和懂不懂诗词不是一回事;复兴国学与传统文化,和会不会自作诗词也不是一回事。这几者之间有一定联系,但不能划等号。前面说了,背诵诗词,只能说明诗词记忆力好而已。懂格律,只是诗词创作的最基本要求。会写诗词,也许就是懂一些格律而已,未必就真的懂诗。即使是会写诗词(此处说的会写诗词是相对而言),也不等于就真的懂传统文化。不会诗词,也不代表就不懂传统文化。诗词创作,是一种完全个人的行为,它不代表一个文化复合体。诗词的音律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音韵学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平水韵问题,它是古代文学专家的一种专门研究,不必人人都要懂,但不论是谁,如果谈诗词,则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比书法一样,我们都呼吁要尽可能地提高社会大众的书法文化修养,但不必人人都要当书法家,都要去写书法,但如果谈书法,则人人必须明白:书法首先必须要解决笔法问题,笔法不过关,书法等于零。从这个专业角度来说,我看了武亦姝的硬笔字,我只能用四个字来表达我的意见:尚未入门。这不能怪武亦姝,因为她毕竟还没接受书法的专业训练。

万不能苛责一个中学生,但也万不能去拔高一个中学生。

套用一句熟知的习惯性话语:我们非常有必要浸淫传统文化,但我们对传统文化必须非常敬畏,因为,我们离真正的传统文化的距离还很遥远。复兴传统文化,复兴国学,我们还任重道远。

(作者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助理兼编辑部主任,文艺理论家)



延伸阅读:姑娘,你该练书法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书法思考”)

有评论说,武亦姝满足了多数中国人对才女的所有幻想:典雅、从容、高挑、清秀、善诗词,还爱“书法”!近日有媒体晒出武亦姝写的硬笔字,对其“书法”予以很高评价,也引发不少围观群众的好评。我们来看看她的硬笔字。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继《中国汉字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后自主制播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弘扬传统文化,引起国民极大反响。

那日,武亦姝静静地站在舞台上,高挑身姿,着简素衣裙,吐诗如兰,答题迅捷,淡然自若地打败北大博士陈更,强势夺得最新擂主,刷爆朋友圈,一夜爆红。

武亦姝同学16岁,才刚上高一,但是她的诗词储备量竟然高达2000首,毋庸置疑,她的确让我们见识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丽模样。有评论说,她满足了多数中国人对才女的所有幻想:典雅、从容、高挑、清秀、善诗词,还爱“书法”!

近日有媒体晒出武亦姝写的硬笔字,对其“书法”予以很高评价,也引发不少围观群众的好评,爱屋及乌,一并热议。我们来看看她的硬笔字:


武亦姝的硬笔书法

其实,稍有书法常识的人容易看出:这字有特性,但不算好字,更算不上书法。定睛一看,缺点很多,用笔随意、露锋刻意、结字矫作不自然,甚至因结体不当引发错字嫌疑……等等问题,与含蓄而隽永、严整而险峻等传统书法理念相距甚远。


武亦姝的硬笔书法

单就硬笔书法而言,好字也应该是以传统书法为法度,并掌握硬笔基本用笔技巧后的自然流露。武亦姝在写字方面,显然还需要很多努力。若以她扎实的诗词学养,一旦练起字来,前景不言而喻。

一位00后好姑娘,把古典文化传承到极致,无论是谁都应感到欣慰,和喜爱。至于评论其写字,绝不是恶意为之,而是因大量媒体和海量观众褒议中掺杂了以偏概全的解读。美誉过度,就适得其反了。

武亦姝当然是优秀的,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武亦姝们”扛起中国文化大旗,传承,弘扬光大。与此同时,我们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人,远比以点带面要有益得多。



责任编辑:朱洁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0 12:52 , Processed in 0.03503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