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的不信任案获得通过。勒文成为第一个以这种方式被赶下台的瑞典首相。 接下来,勒文的内阁变成了看守内阁, 三个月内将举行重新大选。 9月9日,瑞典议会大选后,349个议席分配情况为: 勒文率领的中左翼联盟(社民党为主)占有144个席位。 克里斯藤森领导的中右翼联盟(保守党为主)占有143个席位。 极右翼的瑞典民主党占有62个席位,作为第三大党颇有崛起之势。 由于谁都没有得到绝对多数,社民党必须在中右翼或民主党中选择一个联合组阁。勒文呼吁中右翼与他联合组阁,但同样是首相候选人的克里斯藤森却要求勒文辞职。 勒文拒绝辞职,今天中右翼联盟和瑞典民主党联手,以204票支持的结果通过了不信任案。 内阁难产,瑞典的政治乱象进一步恶化,在亲西方人士眼中这当然是淋漓尽致的“民主”表现,那祝愿瑞典一直“民主”下去。 政治乱象,是瑞典社会价值观迷失的反映,其中最强硬最极端的民主党崛起,就是对瑞典主流价值观---文化多元化最大的讽刺和打击。 用政治术语来解释这一变化,也许会相当繁杂,简单一句话:瑞典人装X装不下去了。 政治矛盾 瑞典一百多年来,社会民主党一党独大,行政上高效有力,对外奉行永久中立政策,连加入欧盟都是不情不愿,也不是北约成员国。 二战之后,它既有资本主义一面,也有社会主义一面,外交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1950年与新中国建交,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 七八十年代,瑞典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上的富足转化成了精神上的追求,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不同,维京海盗们并没有给子孙们留什么值得骄傲的文化底蕴,值得一提的只有诺贝尔奖。 要抢占道德高地,瑞典把心思用在了多元化政策上,用游行来欢迎难民移民,并用法律保护他们的母语和宗教。求求你,千万别融入我们社会。不然,我这X就没得装了。 1988年,极右翼的民主党成立了,它的背景是社民党的移民欢迎政策,造成了瑞典族群对立和社会治安问题。 民主党的政治诉求: 一,反对文化多元化政策,回归一元化社会。 二,政府资金应当用于弘扬瑞典传统文化,而不应资助外来文化。 三,移民幼童应与瑞典幼童一样接受教育,反对双语教育。 四,提供资金和路费,逐步帮助移民离开瑞典。 五,严惩外来移民犯罪者,不能用爱心代替法律。 六,脱离欧盟。 民主党的领导人们在二战时期大多数与纳粹有共鸣,有的还参加过纳粹组织,它们是欧洲的异类,也是瑞典的异类。 十几年时间内,民主党动静不大,但随着难民问题爆发和瑞典经济滑坡,民主党得到了越来越多下层民众支持,因为他们是直接受害人。 2010年,民主党终于跨过得票率4%的门槛进入瑞典议会,成为第六大党,2014年得票率达到13%。 今年得票率为18%,拥有62个议席,成为第三大党,在社民党无法再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民主党成了搅动政局的主要力量。 难民和移民政策是瑞典各政治势力较量的重中之重,不是民主党干得多漂亮,而是同行们的衬托。 瑞典是欧洲社会的缩影,在经济繁荣,治安良好,生活富足的时代,异质文化,外来宗教都拥有了根基,非洲和中东难民也视瑞典为理想之地。 在欧洲经济滑坡,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之时,底层民众受到了难民政策的直接威胁,民主党等欧洲极右翼势力纷纷壮大。 瑞典民主党尽管只有18%的得票率,但潜力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在宣传上,它们是不能够在公共媒体上作广告的。 奉文化多元化为圣谕的白左传统政治力量,正面临着执政危机,欧洲已经出现极其危机的政治信号,再接着,就是政治动荡和社会撕裂。 瑞典最主要政党-社会民主党在执政理念上也陷入了混乱,这种混乱同时体现在外交政策上,它跟从来没有发生过公开冲突的中国,发生了外交冲突。 自相矛盾的价值观 瑞典人价值观的迷失,不仅反映在内政问题上,也反映在对外政策上,有因必有果。 最近瑞典与中国的外交冲突,根源也在于此,它是由一系列事件造成的,酒店游客事件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窜访事件,电视台辱华节目事件,酒店事件之前,是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旅行提醒。 瑞典已不再是以前的北欧小天堂,它变得面目可憎,又自以为是。 如果说文化多元化象征了瑞典人包容,文明,友爱的价值取向,那么如何解释他们在舆论上公开辱骂中国人?并且将污言秽语说成是幽默风趣? 什么是幽默风趣?帝吧的年轻人将会好好地给瑞典人上一课,至于首相下台,内阁停转,希望不要跟帝吧关联起来,干涉瑞典内政的罪过我们可承受不起。 勒文2014年上台,恰好是欧洲难民潮涌入之时,而勒文的社民党政府又是以白左为主。 只有一千万左右人口的瑞典,接纳了24万难民和非法移民,按人口比例计算为欧洲最高。一方面它得到了欧盟的赞美,一方面刺激了国内极右翼势力壮大。 关于价值观错乱,瑞典在对待难民和中国人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矛盾,如果那天晚上在酒店的一家三口是非洲或中东难民,酒店驱赶他们将会被起诉,警察扔下他们也将被追责。 瑞典电视台要是公开辱骂非洲人或阿拉伯人,将会引起全欧洲的舆论风暴,种族歧视这帽子一扣下来,涉事职员不死也得脱层皮。 因为这些都事关瑞典人誓死捍卫的多元化价值观,唯独对中国人却是例外。 那些一出事就要反思中国人低素质的慕洋犬们,你们问问自己的良心吗,难道中国人的素质比非洲难民,中东难民要低? 而且中国人是来旅游消费的,不是来白吃白住的。无穷尽地放大细节,却忘了根本问题----圣母们为何在对待中国人时,换上了一副纳粹嘴脸? 如何解释瑞典人自相矛盾的价值观? 瑞典在七十年代就将文化多元化精神纳入法律之中,外国移民必须拥有母语教育的权利,必须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权要求政府建立自己宗教寺庙,对避难者提供优待…… 多元文化主义成了瑞典的招牌菜,是政客们引以为荣的政治资本。 而中国人呢?一旦离开故土漂洋过海,到了新的国家,比如瑞典,首先就是想要融入当地社会,学习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努力接受所处国家的价值观,政治体制,思维方式,一定要表现得比瑞典人还要瑞典人。 你什么时候听说过中国人要求瑞典政府拨款给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建个道观?斯德哥尔摩弄个娘娘庙,马尔默修个关帝庙? 结果,中国人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做法,反而违背了它们多元文化主义,这个逻辑很残酷,但事实就是这样。 多元文化主义,是白左政客誓死捍卫的神圣价值观,按它们的设想,中国移民应保留自己一切的文化传统,坚决说中文,让圣母们有种满足感。 你现在处处以瑞典人自居,这在政治上就不正确,更别说移民二代,三代,有的已经连中文也不会讲了。 从这三十多年的瑞典社会变迁来看,越是狠狠虐他们,越是占地为王,越能得到舆论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电视台还要回避这一切。 结果很荒谬对不对?中国人越是想淡化中国人色彩,越是想融入西方社会,想得到的东西却离自己越来越远。 客随主便,是中国人处事之道,在今天的欧洲,这样做反而成了一种错。 更可悲的是,有的中国人还要摆出一副欧洲人的样子来教训中国人,在瑞典这样一种价值观潮流之下,你如何赢对方的尊重?更遑论拥有话语权。 从历史上看,在古斯塔斯三世时期,也就是康熙年间,中国是瑞典的理想国,古斯塔斯三世的老师卡尔.雪佛(驻巴黎大使)就一位中国崇拜者,1772年10月28日,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演讲时称:中国是最强大,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国有,反观我们不断变化的法律和习惯,应当感到羞愧。 这时候欧洲还是农耕社会,君王有重农思想,所以中国是楷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形象被颠覆,在瑞典眼中变成了一个被怜悯的落后国家。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毛主义在欧洲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瑞典知识界也改变了对中国的一惯看法,但也许这种形象太过咄咄逼人,让小白左又爱又怕。 1990年瑞典共产党29大开完后,连瑞共的名称也改成了左翼党,成了社民党的小跟班。接着苏联解体,欧洲社会主义国家荡然无存后,对中国的看法又有了变化。 今天, 中国发展很快,在国际形象塑造上,不能只有软一面,舆论上老是把过错往自己身上揽,真正该反思的是瑞典人。 中国必须要有硬的一面,这不仅仅要体现在外交上,更需要在舆论上改变固化思维。(后沙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