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inablue 于 2023-9-5 16:05 编辑
文一教授主讲“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 发布时间: 2022-11-29 浏览次数: 1168 2022年11月17日下午,由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年度主题演讲第3期成功举办。上海交通大学文一教授以“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为主题,给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王正绪主持,来自国务学院、经济学院等各院系的复旦师生共50余人以及线上听众60余人参加与了讲座。 文一教授是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学士,美国圣母大学科学哲学硕士,美国爱荷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CCB 讲席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斯分行)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兼助理副行长,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包括发展政治经济学和各国工业化经济史。 讲座开始,文一教授指出他的一系列研究及《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一书的目的,是提出新的关于西方五百年崛起的思路,将一系列独立事件串联起来,并回答“科学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西方而非东方”的问题,并就后发国家如何超越先发国家进行探讨。 文一教授指出,近代科学的兴起有两个标志。除了大家熟知的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还有18世纪拉瓦锡的化学理论。这两大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重大成就,孕育了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随后,文一教授引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即直到17世纪,中国长期保持了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知识水平,为什么近代科学却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 文一教授认为,当前流行的关于“李约瑟之问”的观点都存在缺陷,并对这些观点提出了质疑。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专制主义”、“注经传统”、“功利主义文化”传统阻碍了科学革命的产生。文一教授指出,法国的科学革命在专制的路易十四时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苏联的政治制度一向被西方认为是专制的,但苏联在二十世纪中叶也曾经取得巨大的科技进步。第二种观点认为,古希腊逻辑思维与中世纪一神教经院哲学的理性思维相结合,产生了科学革命。文一教授则指出,直接继承了古希腊逻辑知识和具有一神教的拜占庭和伊斯兰文明都没有产生科学革命。第三种观点认为,宗教改革带来的对思想自由的支持是科学革命产生的原因。文一教授指出,路德和加尔文的新教派别都是排斥科学的。第四种观点认为,科学革命的产生,离不开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两大基础——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实验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文一教授认为,这只能部分解释物理学的进展,而不能解释化学革命;更重要的是,科学革命的产生,需要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 在质疑了当前流行的观点之后,文一教授指出,回答“李约瑟之问”需要将科学革命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场景,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7-18世纪的科学革命是热兵器战争下军备竞赛的产物。文一教授认为,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技术对基础科学的推动远远大于科学对技术的推动,社会需求才是推动科学革命和技术变革的最大动力。对欧洲各国而言,火药的传入改变了战争的形式,造成了更大的军备竞赛和国家存亡压力,迫使欧洲各国加大对军事武器的投入;在这一过程中,诸多物理学、化学原理被发现,科学革命便从中孕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的最大特点不是艺术,而是战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最擅长的是军事武器的制造和创新发明;伽利略长期担任威尼斯兵工厂炮击专家和科技顾问,期间在材料力学和运动力学上都有重要突破;拉瓦锡担任法国火药局局长的经历,促使他思考火药燃烧和爆炸背后的化学机制问题。 竞争需求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在当今也起着作用,如20世纪美苏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了包括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运筹学、高能物理、计算机、互联网、芯片、航天科学等一系列基础科学的突飞猛进。但是,近代之前,中国长期生活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缺乏强烈的战争(竞争)需求,没有产生对“变速运动中的炮弹轨迹”进行精确数学描述的社会需求与国家意志,没有产生对“火药及其相关化学成分实行规模化大生产”和集中研发的社会需求与国家意志,也就难以产生科学革命。近代中国经过鸦片战争的屈辱和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无情打击,才终于激发出了这种意识和需求,科技才取得重大的进步。 文一教授强调,必须认识到,古代中国没有产生科学革命,不是因为中国缺乏科学革命所需的逻辑和科学方法,而是缺乏产生科学革命的战争(竞争)需求。对现在的中国而言,只有勇敢地打开国门、投身于大国竞争和对星辰大海的追求,坚韧不拔地形成自己的“科学-技术-商业”循环加速器,才能以举国倾城的顶级压力倒逼中国知识创新体系与制度建设,才能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产业升级、文明复兴带来巨大的社会推动力量。 最后,文一教授指出,考察“科学革命密码”的时代意义,在于彻底揭穿一切关于科学革命的“言必称希腊”和牛顿苹果砸头发现万有引力的“奶头乐”神话,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基因密码是“不在国家竞争中崛起,就在国家竞争中灭亡”。 在互动交流环节,有两位同学提出了疑问,文一教授进行了解答。一个问题是,古代中国也存在战争,但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革命?文一教授指出,这里所说的战争的性质,应该是稳定的国家竞争体系,这在中国不存在,但在欧洲存在;此外,中国主要面临游牧民族的威胁,而陆上战争中火炮的战争重要性有限,不如西方海战对火药的要求高。另一个问题是,应该如何看待一些自然科学的发展,并没有应用场景和需求推动?文一教授指出,国家会强调科技的应用价值,但并不阻碍非应用科技的发展;科学发展也有其内在的逻辑,战争起到的主要是催化作用。 王正绪教授最后总结认为,文一教授的讲座启示我们,要跨学科、多学科地去了解历史,获取多种视角和信息;当前的欧洲历史叙事有其特定的逻辑,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