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9|回复: 8

儒学价值观及其“普世性”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学价值观及其“普世性”问题   浙江社会科学院 / 吴光
--------------------------------------------------------------------------------------------------------
  近年来,一些学者包括国际著名哲学家都在谈论全球伦理或普世伦理问题。例如,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成中英教授就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促成儒家“德行本体伦理”与“现代西方的权利伦理”的“沟通、结合与融合以建立全球伦理”的问题,并提出了他的独特哲学概念———“超融”理论。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杜维明、刘述先则一再论述了儒学与非儒学的沟通交流及实现儒学的创造性转化的思想,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极参与全球伦理的推动”。那么,建立全球伦理或普世伦理是否可能?儒学“普世伦理”往往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
  从人类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与演变的历史看,无论是宗教的追求还是与之相关的人文的理想,其实在其最高层面(或最高境界)上是共通的。例如,基督教的天国,佛教的净土,柏拉图的理想国,儒家的王道乐土,道教的神仙世界,都有着类似的理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有共通的普世性价值观的。但在次高层面(中观)上,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传统或不同宗教信仰就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分歧与差异。例如,基督教的原罪、佛教的原苦、儒家的原善、道家的原虚,就是差异很大甚至互相对立的价值观。至于具体而微的层面上,则就更是水火不容或者风马牛不相及了。例如各种宗教的礼仪风俗,就最能体现其排他性的特色,如基督教徒的礼拜仪式与复活节之类,是儒家信徒不屑一顾的;佛教的烧香拜佛,道教的扶乩画符,儒家信徒的祭天、祭祖及其盂兰盆节、中元节、清明节之类,基督徒和穆斯林就都嗤之以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观系统是形形色色的,因国家民族与宗教、文化传统的差异,人们不可能接受一个统一的价值观。
  再从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社会现代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大趋势的推动、影响之下,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方式日益多样化、世俗化,不同质文化的相互碰撞、沟通、交流日益频密,从而形成了文化互补、价值互补的形势。一些原本分属于西方或东方的价值观念,在全球化时代正在打破文化界限和“思想专利”而日益为人们所普遍认同和接受。例如,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本源于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观念,本源于东方儒学的仁爱、和谐、诚信等等观念,正在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系统的价值观体系都是具体的,并且都打上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烙印,因此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人们不会拥有一个统一的普世适用的价值观。但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各民族价值观系统中共同的因素将愈益增多,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将愈益趋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所谓“全球伦理”、“普世伦理”的提法是可以成立的。
  那么,在多元文化竞争共存、基本价值观念趋同化的大趋势下,如何认识儒学核心价值观念的“普世性”呢?
  必须承认,每个时代的儒学都是适应那个时代需要而形成的思想理论,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转型更新,并且扬弃、淘汰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例如,古典儒学中那些强化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的“天命”理论与“三纲”伦理,已不适合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需要而理所当然地属于扬弃、淘汰之列。
  更应看到,儒学价值观在本质上并非伦理本位主义的,而是强调道德理性、固守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儒学价值观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观念,诸如仁爱、人本、和谐、太和、中庸、诚信等等,是经历几千年文化变迁和社会实践而被证明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精神财富,是儒学体系中最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念。例如,儒家的“仁爱”观念,提倡“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是一种确立人的道德理性的普遍的爱;儒家的“人本”、“民本”理论,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国家社会民为本,就是肯定了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肯定了民众的自主权利。它是可以与现代民主思想兼容、接轨的。儒家的“太和”理论,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和”为最高境界,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而不同,有利于人类的永续性发展。儒家“中庸”思想的根本点就在“执两用中”。所谓“执两”,就是了解形势、把握全局;所谓“用中”,就是恰到好处、解决矛盾、谋求永续发展。中庸之道是和平共处之道,是和谐发展之道。儒家历来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历来以“诚信”为立身、立业、立国之本,并且重视“诚信”的实践,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如此等等,与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的基本价值观与人生哲学并不矛盾。
  由此可见,儒学的基本价值观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其核心价值观具有普世性。儒学中诸如仁爱、人本、和谐、诚信、中庸这些核心价值观念,可以在当代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提升道德、裨益世道人心的实际作用。当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儒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建立起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发展所需要的新体新用的新儒学。“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天变,道亦变”则是辩证法,是辩证的发展观。这个新体新用的新儒学,将不再是接着宋明理学而讲的“新心学”或“新理学”,而是融合古典儒学的道德人文主义与现代西学的权利人文主义的“新仁学”,是“民主仁爱为体,科技法制为用”的“民主仁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4-12-10)

转贴自儒教复兴论坛http://www.rjfx.net/dispbbs.asp?boardID=8

[ 本帖最后由 上方散人 于 2008-5-2 23:12 编辑 ]
发表于 2008-5-3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是一回事,实践是另一回事

不然怎么说满口的仁义道德。。。。。。。如果连身边的点点滴滴都做不到,空谈理论有P用。
 楼主| 发表于 2008-5-1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和实践要统一。
发表于 2008-5-1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我们现在不缺理论,什么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周围的人跟现象也是还是那么回事。。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发表于 2008-5-2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只有三套哲學理論是能實踐下來的,一是社會主義,一是自由民主主義,最後就是世上第一個能實踐的人文學說-儒家思想。還有,社會主義依賴革命、自由民主依賴社會結構制度,但儒學只依賴人性、人的本性,是隨時能覺能行的,只要你是人。這就是普世價值之所在。
发表于 2008-5-2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民族不幸
发表于 2008-5-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社科院的人谈儒学就这个水平,可悲
发表于 2008-5-3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提“普世”就会想起那些所谓的精英:lol
发表于 2008-5-31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eflower 于 2008-5-11 23:10 发表
:lol 我们现在不缺理论,什么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周围的人跟现象也是还是那么回事。。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知而不行,乃因知之未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09:40 , Processed in 0.05985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