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晚,成都郊区郫县的众多民众聚集在露天广场过夜,图为一家人席地而眠。
5
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个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的夜晚。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逼上了街头。记者见到,就连距离市中心较远的二环路立交桥下都躺满了躲避余震的人群。许多人合衣躺在用报纸、床单、塑料薄膜铺成的“床”上。也有的用玩扑克、玩麻将的方式和余震较量,准备战斗到天明。在南二环路两旁,各种车辆排成长龙,相伴它们的主人。虽然有众多的市民在街头过夜,街面上却显得十分安静,无人大声喧哗,更无人吵闹。
人群最集中的地方要数位于城西的浣花公园。这里是5年前成都市政府为市民打造的第一个占地500亩的生态文化公园,里面的墨迹、诗歌、碑文与绿树交相辉映,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没想到,躲避地震的第一个夜晚,上万市民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里。一位来自从河南大别山的老大妈,来成都空军看望儿子,地震后儿子在指挥所值班室组织部队抢险,顾不上家中的老娘,心里惦记,可通信中断了,连电话都联系不上。傍晚,一位好心的邻居敲开了她家的房门,满头大汗地将这位河南老大妈背到了浣花公园,老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平静与安然。
东郊一个建筑工地,工棚里有400个民工床位,今晚全部腾出来让给附近的市民,男女老少住了近千人。小朋友们觉得住进民工房十分新奇,高兴得久久不想入睡。农民工们在工地上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用谈笑聊天的方式过了一夜。一位姓熊的民工对记者说:“我们年轻,一晚上不睡觉没问题。”另一个民工说:“这些年成都市为我们民工办了很多好事,入户口方便,子女上学不愁,我们为成都人献点爱心值!”
这夜,最值得注意的是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
23点20分,记者在位于武侯区的林荫街献血屋,看到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不少市民说,我们晚上看电视听说灾区需要血,就来了。一位50来岁的男子风趣地说:“抗震救灾人人有责,我是个下岗工,没有钱就‘出点血’嘛。”
在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记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记者刘裕国)
[ 本帖最后由 buluoge 于 2008-5-13 04:57 编辑 ] |
地震, 市民, 床位, 成都, 民工, 地震, 市民, 床位, 成都, 民工, 地震, 市民, 床位, 成都, 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