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开豆腐渣工程不说,学校确实是容易垮塌的建筑.因为中国的学校,都是大跨度的框架结构建筑,一间教室,就靠四个角的柱子,两面承重墙受力.另外两面墙还要挖孔造窗户.这样的受力结构,即使使用合格的工程材料,也只能抵抗6.0级左右的地震(含纵波的).看看台湾921大地震的数据就知道,学校容易垮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那么就有人问了,日本为什么没听过学校被震塌呢?而且日本的防震公民手册上也说发生地震后要去学校避难呢?
首先来说,日本的学校也被震垮、震裂了不少,不是没出过事。
再者,日本的教室,都是小隔间的建筑规模,平均一个教室容纳20人左右,这样的蜂巢结构使得每个单间的抗震能力都比较强,而且日本是地震多发地带,建筑的抗震性是重要的验收指标,不管是验收官员\建筑公司还是房产所有人都会对这个问题谨慎再谨慎.
至于去学校避难嘛,日本的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格局都差不多,一个汉诺塔似的主教学楼,一个大操场,一个大游泳池.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时候,汉诺塔结构的主教学楼因为结构稳定性和本身内部结构的蜂巢体系使得教学楼不易垮塌,大操场提供了足够的安置灾民的空间,大游泳池的储备水可以作为受灾时的饮用水,所以日本的公民手册才会说地震了去学校.
那么中国是否可以效仿呢?
可以,但请看看下面这段个人杜撰的对话:
记者:我们都知道,教室是一种大跨度建筑,在地震中很容易垮塌,那么为什么设计的时候要做出那么大的跨度呢?
校长:娃娃多,教室小了装不下。
记者:那为什么不分成小班上课呢?
校长:没那么多老师......
学校可以重建,但重建了,又如何呢?仍然还是四个柱子两面墙,十米跨度一根梁.受到师资力量的制约,学校建设的时候就已经抛开了小隔间蜂巢结构的可能性.所以,根本问题在于:人!
请大家搜索一下这样的关键字:
BAIDU: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299,000篇,用时0.065秒 关键字:西部 支教 政策
GOOGLE: 约有324,000项符合西部 支教 政策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1-10项 (搜索用时 0.21 秒)
具体内容就不详细说了,归纳起来,大致是:
1.去西部非贫困地区,户口要过去,然后国家给补贴,并且在人事、深造等诸多方面给予照顾和优待(杭州对支教本科升研予以+10分优待)
2.去西部贫困地区,户口保留在当前所在地(即你目前在北京上海读大学,去支教,户口保留在北京上海),两年后愿意留在当地的,有政治前途优待,回来的,也在人事,深造等多方面有优待。
西部除外,海南,甚至河南,甚至广东,都有各自的优待支教人员的政策。
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并非真的难,而是难在现在的大学生不愿意往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国家给予了这么多优惠政策,可现在的大学生宁愿去资讯广场卖手机。
学校坍塌,固然是天灾,也是人祸。而这人祸,根源,就在象牙塔之中。
[ 本帖最后由 萧秋水 于 2008-5-14 16:5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