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7|回复: 9

[爱心行动] 专家呼吁媒体别用频繁采访加重当事人心理负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0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埋废墟里,9岁小学生唱着歌等着被救;面对媒体频繁采访,孩子却情绪失控,在医院里大喊大叫。昨日,赴川心理救助的武汉心理专家施琪嘉教授呼吁:对获救人员的采访要有节制。在成都一家医院里,施琪嘉见到这名又哭又闹的小学生。他来自重灾区汶川映秀镇映秀小学,地震发生时整个班级被埋,大部分同学在废墟里没等到救援,只有少数孩子获救。这名小孩获救时唱着歌,由于胳膊折断,被紧急转运到成都医院。  得知消息,媒体赶到医院采访,小孩子一遍遍讲述当时情景,情绪逐渐失控。终于,小孩子变得十分惊恐,开始大喊大叫,拒绝所有人接近。更令人担心的是,孩子的父亲在地震里去世,母亲情绪一直低落。
  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很多医护人员来自重灾区北川县,他们家属多有伤亡。救治伤员任务繁重,这些医护人员对家人安危无暇顾及。一批批媒体赶到这里采访,记者不停追问他们:“家人去世了坚持工作,有什么感受?”
  施琪嘉说,绵阳是灾区伤员救助的重点地区,医护人员没有办法休息,一直连续工作。媒体追问不仅耽误这些医护人员的工作,而且加重他们精神负担。他曾与一名护士长交流,这名地震中失去亲人仍坚守岗位的护士一边说“没事”,一边泪水长流。
  施琪嘉呼吁媒体,别用频繁采访加重当事人心理负担。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默哀,默哀,哀思也需要静默,让哪些受伤的心灵静静平复.
不断的采访,有的记者追问当事人的感受,感觉象是在把已经平复的伤口,一次次揭开.
发表于 2008-5-2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应该注意一下
发表于 2008-5-20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今天早上,看中央台新闻

心理辅导师在对中学复课的学生进行辅导时

个人认为,记者对孩子问了一些很不适合的问题,至少是不恰当的方式问的

比如,心理辅导师发了很多不同颜色的卡片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挑选颜色,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记者就问一个学生: 我看别的同学大都选了白色的卡色,你为什么选粉红色的?

...

就我的理解,这位记者大姐,有点这样隐意: 哀悼时,为什么不用白色,而用粉红色?

所以,采访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为了挖新闻,而让受灾群众再次受到身心伤害
发表于 2008-5-2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同志,当你们一遍一遍的问的时候,殊不知是让那些刚刚从死神那里回来的人一遍遍的陷痛苦之中!!!
发表于 2008-5-20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在这场天灾中,记者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只要拍好你所看到的,了解一些最新的灾情和其他感人的照片,其他,请你们尊重一下别人,虽然我对新闻行业不了解,可我也不想去听那些受灾孩子的话,因为,只要看到就明白了,为什么还非得赤裸裸的强求别人说出来,才能体现出记者们的敬业吗?
发表于 2008-5-20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对采访次数进行限制
再说了,同样的事迹有人采访过了,就不要再重复工作了。每个记者都想拿头条,这样对受害人很不公平啊。。。
发表于 2008-5-20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做人要厚道
发表于 2008-5-2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6楼的说法
发表于 2008-5-2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自由or新闻特快?

生命or爱护?

选什么?

记者深入第一线确实是很敬业的,但是别忘了你面对的是幸运从灾难和死神手里夺回一些希望的孩子,即使是成人,在记者面前仍然是强烈的“弱势群体”,无冕之王,先问问自己的心,问问自己为人子女为人亲友的心。

我们从电视直播里看到的记者不是全部,还有很多记者做了很多事情却可能一面都无法在电视上露,观众甚至不知道此刻他们深入在哪里,不要让某些记者缺乏人性关怀或者说对职业操守还未完全领会的行为抹黑了原本是高尚的群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0 14:24 , Processed in 0.08185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