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9|回复: 0

[现场亲历] 这是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无坚不摧的“铁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0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无坚不摧的“铁军”。

2008-05-20 06:26:09   来源:解放军报第8版本报记者 黄超 特约记者 孟斌 特约通讯员 李光辉HTTP:[url=file://\\WWW.PLADAILY.COM.CN\SITEL\XWPDXW\2008-05\20\CONTENT_1260260_2.HTM]\\WWW.PLADAILY.COM.CN\SITEL\XWPDXW\2008-05\20\CONTENT_1260260_2.HTM[/url]



    这是一支党支部最早建在连上的部队,这是一支在党的领导下无坚不摧的“铁军”。
        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救援行动中,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基层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官兵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用坚硬的臂膀为受灾群众顶起一片天。        1.打好“闪电战”         军令如山。“铁军”所属秋收起义团昼夜兼程1300公里,在灾难发生41小时后,于5月14日徒步进入汶川重灾区。         盘山公路被山体滑坡阻断,官兵只能爬山越岭。开进20公里左右,他们的体能已经到达了一个“极点”,行军的速度悄然下降。         怎么办?时间就是生命。十七大代表、“红一连”指导员张雄飞与连长朱卫华、党员张兵心意相通地咬起了耳朵。         “红一连的枪红一连的兵,红一连的历史远又长……”不久之后,队伍里传来张兵小声的哼唱。一个、两个、更多,声音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壮,战士们抖擞精神脚步迈得更快。         在行军稍歇间隙,“红一连”党支部紧急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决定每4人一个行军小组里有一名党员骨干,为普通战士背背囊,让体力稍差的战士轻装恢复体力。         一边是乱石悬崖,一边是岷江急流。当最凶险的一段路横在“红一连”官兵面前时,党员干部朝最危险的路段一站,镇定指挥一拨拨战士快速通过。         有声的连歌和无声的行动,为打好救灾“闪电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至映秀镇曲曲折折达58公里的山路,“红一连”官兵仅用了6个多小时,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多小时。        2.打好“攻坚战”         摆在千余“铁军”官兵面前的,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眼前的映秀镇,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         15日上午10时,秋收起义团二连连长刘同新带着战士们前去搜寻救人时,感应到从废墟中发出来的求救信号——敲打木板的声响。         官兵从断裂的水泥板和碎裂的家具碎片中间,用铁锹和双手一点点抠出1.5米深、直径30厘米的小洞。         “我是党员,让我爬进去!”人命关天,26名党员骨干争先恐后。
    面对险情,如何科学施救?连长刘同新与副连长闫先员等几名支委进行紧急商议,决定由士官安乐、张信诺和刘跃伟3个瘦小机灵的战士担当重任,几名党员骨干则被编入安全保障小组。
安乐刚爬进去不久,脚下的大地便发生了余震,裂而未倒的楼层开始摇摆。党员班长田振力、井斌见状,急忙把他拽了出来。
        受灾者宋燕梅的脚被深卡在水泥板缝里,官兵几次施救都未成功。大家心急如焚,脚下的余震次数开始增多。         有群众建议:“实在不行,狠狠心,把姑娘的脚锯掉算了。”宋燕梅也向钻洞营救的安乐央求:“请把我的脚锯了吧,我不想死在这里。”         然而,二连在场的“一班人”冷静应对,他们又带进去一把刀片,最终割破了宋燕梅的鞋子,使其下午得以完好救出。        3.打好“持久战”         从轰然“瘫倒”的钢筋混凝土楼房中救人,比“铁军”官兵进入灾区前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15日上午9时,在裂倒的宿舍楼前,三连官兵发现了被预制板卡住脖子的女职工陈燕。由于人员处于1.5米深的底层,加上缺乏工具,救援进展缓慢。         三连党支部“一班人”意识到在这种情形下,必须准备“持久战”。连长李浩和指导员崔红星商量后,特别安排上等兵刘佳、范林每天从夹缝里钻进去,定时为生命孱弱的陈燕喂生理盐水和软体食物。         在等待专业救援队伍到来的日子里,三连官兵采取各种办法,清除了多重营救障碍。最后,他们在中国地震救援队人员的协助下,终于在16日晚上7时30分成功将陈燕救出。         结合救出陈燕的经历,各党支部及时引导连队官兵坚定锲而不舍、连续作战的信念,打赢救灾硬仗。         5月17日凌晨,上级临时赋予某团二连前往8公里外的山区抢救5名重伤群众的任务。党员班长刘伟立即带上30名战士出发,以最快速度找到受困群众并解救出来。
    正是一线“堡垒”的坚强领导,“铁军”自进入汶川重灾区以来,已成功救出数百名群众,转移5000名受困人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10:06 , Processed in 1.91606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