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6|回复: 5

[重建家园] 中国举国力拼罕见震灾 向世界展现能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sohu.com/20080530/n257178766.shtml
中国举国力拼罕见震灾 向世界展现能量
面临的考验史无前例 中国用国力拼罕见震灾
    陈一 李剑 王莉 王磊 万艳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当汶川大地震发生两个多星期以后,整个中国仍然绷得紧紧的,而且它要解决的问题正一天比一天多。5月27日下午,中国西南部又发生了两次5级以上的强余震,消除堰塞湖的战斗正全面展开,数百万灾民等待救助……中国的大和复杂以另一种形态展现在世界面前。在世界近年来的几次重大自然灾害中,包括美国在内的受灾国政府都饱受了批评,因此中国此次的上下团结和众志成城,堪称人类抗灾史上之少见。外电的很多赞扬也是言之由衷。但还是让我们谨慎点吧,前面的麻烦还多得很,中国的国力和全社会的耐心都面临空前的考验。
  强烈余震、堰塞湖都是严峻威胁
  余震、堰塞湖是27日地震灾区的两个主题,也是外电观察中国的主要看点。
  法新社27日的报道写道,当日下午16时03分,四川青川县发生5.4级余震,重庆有明显震感,成都震感强烈。成都的一名司机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次余震虽然相当强烈,但并不是最强的”。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在邻近四川的陕西省宁强县又发生了5.7级的余震,这次余震在“世界著名的秦兵马俑的故乡———西安市都能感觉出来”,“西安大批居民都从自己家中跑了出来”。法新社还引用专家的话分析说,从以前同样强度地震的余震情况来看,“中国将被强烈的余震晃动两三个月”。
  27日,路透社在题为“中国争分夺秒抢修堰塞湖泄流槽”的报道中称:“星期二,中国的士兵正在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在唐家山堰塞湖大坝上工作,开挖一个巨大的导流渠以缓解水位不断上升的唐家山堰塞湖可能决堤的险情。到星期一夜间,大约有600名工程师和士兵到达了唐家山堰塞湖的大坝上,他们不分昼夜地分班轮流工作。由于那里缺少帐篷,一些战士晚上不得不露天睡在大坝上。”
  法新社27日报道说,唐家山堰塞湖一旦决堤将会使100多万人处于危险之中。为了尽力避免另外一场灾难,中国向唐家山堰塞湖派遣了1800多名士兵和工程师。中国武警部队的一名工程师说,至少要清除5万立方米的碎石,但是为了把风险降到最小,他们的目标是清除10万立方米的碎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7日报道说,四川下达了撤离命令,同时还配了一大幅居民背着家当徒步撤离灾区的照片。报道说,随着工程师们准备炸开会带来潜在危险的唐家山堰塞湖大坝,相关部门星期二开始转移成千上万的居民。中国水利部的一名官员讲,根据目前的排洪方案,大约需要转移10万人。
  中国面临的考验史无前例
  “美国之音”报道中国的困难时说,在大地震后幸存下来的民众现在又受到“第二波灾难”的威胁,这些灾难包括洪水以及几十个堰塞湖。
  路透社称,这场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大规模的救援工作可能持续3年,其中包括向灾区上百万人输送食品、帐篷、衣物;同时,救援工作还包括灾后重建以及帮助与外界隔离的村庄重新恢复交通和通讯”。
  英国《卫报》的一篇报道也感叹了中国救灾工作的艰难,该报记者从中国唐山发回的消息称,“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由于中国当时还很穷,灾民们直到1980年还住在帐篷里,灾后重建从1983年才真正开始”。《卫报》说,唐山位于平原,而这次发生地震的四川则位于山区,灾后重建工作更困难。
  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力学所研究员邓乃恭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仅从中国应对堰塞湖危害的现实来看,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邓乃恭说,这次汶川地震产生30多个堰塞湖,这在中外历史上十分罕见。由于四川多山,又位于地震多发地区,因此历史上一些严重的堰塞湖灾害都发生在四川。1786年6月1日,四川的康定地区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地震使得大渡河被封堵10天,河水急速上涨,甚至淹没了泸定桥。第10天出现溃口,两岸村镇无一幸免。水头一天一夜后到达嘉定府,即现在的四川乐山,卷走两岸民众无数。事后统计,由于震中人烟稀少,因地震死亡的只有430人,但堰塞湖产生的水害造成十几万人死伤。
  中国对堰塞湖进行人为干预也是史无前例的
  邓乃恭同时认为,这次中国通过导流、爆破等方式对堰塞湖进行人为干预也是史无前例的。以前出现堰塞湖险情时,有下游居民紧急疏散的记录,但像这次这样,由政府主导大规模疏散人群的现象却没有过。
  邓乃恭说,这两个史无前例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中国目前的国力使得我们告别了以前面对重大灾难时的束手无策。解决堰塞湖危害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三个先决条件。从经济实力上讲,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家看到直升机直接将大型机械运到堰塞湖现场,而这背后需要大量的测量、计算,卫星、航拍、人工观测一个都不能少。解决堰塞湖危害对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要求很高,地质、水力、航空遥感、气象等多个学科必须有效配合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动辄数万人,甚至可能会出现的数百万人的疏散也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中国的财力和科技水平有目共睹,这次产生的堰塞湖危害真正让大家感慨的是中国的应急能力。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我们基本掌握了处在复杂地形、且经历过地震的山区中的30多个堰塞湖,这一点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可能做不到,几十年前的中国同样做不到。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高建国也认为,这次抗震救灾工作,充分显示了我国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提升。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国家共投入赈灾资金约100亿元人民币,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政府目前已准备投入700多亿人民币,如果没有充实的国力,这是办不到的。
  中国向世界展现能量
  世界上许多大灾难过后,招来赞扬声音的事例少,而招致批评的例子则很多。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风灾过后两个月,灾后重建工作仍然招致一片批评声,有共和党议员警告说灾后重建工作一延再延,将会造成美国经济混乱。还有议员批评说,遭飓风重创的新奥尔良市在风灾过后两个月还是没有消防局,没有学校,以及正常运作的警察局。美国一些组织的领导人还指责美国政府“玩忽职守,构成犯罪”。
  高建国分析说,美国当时面临的情况实际要比中国简单,美国的受灾人数仅为300万人,且受灾地区的地形地势给救援造成的难度相对较低,这次四川地震受灾民众总数可能上千万,而且大多数居住在山区,这给救援及灾后重建都造成很大难度。
  虽然困难重重,中国的表现却让人们充满信心。香港星岛环球网评论说:“地震灾难以及中国政府的救灾表现,让之前外部的许多批评之声沉寂下来。中国政府的决心及信心,它的效率及动员力,它的透明度和力度,令人‘耳目一新’。它表现出了管治手法的成熟,也表现出了与国际间的信任和合作。更重要的是,它的行动凝聚了民心,使外界看到,当政府的意志与民间的意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这个国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外部世界需要认识到这种能量,并且要适应这种能量”。
(责任编辑:梅智敏)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自己先做个沙发!
发表于 2008-5-3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它的行动凝聚了民心,使外界看到,当政府的意志与民间的意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这个国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发表于 2008-5-3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政府的意志与民间的意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这个国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期待这个能量的爆发~~
发表于 2008-7-21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政府的意志与民间的意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这个国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外部世界需要认识到这种能量,并且要适应这种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后感言:前行,以中国人的名义

灾后感言:前行,以中国人的名义




灾后感言:




人性的光辉
在危机时刻,尤其是天灾面前,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的精神。面临危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存在的价值就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衡量尺度,那就是人及其生命。


人和生命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本源问题,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有了人,就有了社会。对人及其生命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了衡量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当危机危及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你和我作出怎样的反应也就成为你和我存在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没有了他人,你我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事物能够象对人的关怀那样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毫无疑问,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和人的重视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最大动力。同时,这也说明了中国今后进步的方向,那就是各种改革要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只有一个关怀人的制度才会得到大多数的支持和拥护,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也只有一个关怀人的制度和社会,才会得到其他制度和社会的尊重。



以上对于企业,对于大蓉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关怀员工,热爱企业,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定将不远矣



采访札记:


前行,以蓉和人的名义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即将奔三成为大男人的我,经历了地震的创痛和十多天来流不尽的泪水,蜗居余震不断的成都市,今天终于身心疲惫坐在电脑前开始上班,浏览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博客,打开QQ、MSN头像不停闪动跳跃,问候与关切、感动与感言无处不在。也许我们终究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每个人从现在起,除了支援抗震救灾之外还有怎样的责任。历史不会因为灾难而停下脚步,反而会为此加快前进的步伐;爱与恨的立场不会因为地震而改变,反而会在突如其来的考验中患难见真情。


记得上班后第一件事,公司分派我到成都大蓉和紫荆店收集抗震救灾素材,我在他们忙碌的身影中,分别问询了不少员工,每当我问询结束时,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连声对我说“你辛苦了,谢谢你!”,让我无比汗颜的同时,更感动大蓉和最可爱人们的善良和质朴,以及他们那颗知恩图报能够随时感恩的心。辛苦的定义是什么?是连日睡帐篷、三天不冲凉洗头、连日吃饼干方便面、还是我采访他们时忘记吃午饭、整天不停地忙着问啊记的收集素材写稿吗?如果这也是辛苦,简直是滥用了这个字眼。


在大蓉和紫荆店逗留了一整天,回到总公司整理稿件时,曾被他们一个个平凡鲜活的抗震救灾故事,所感动的失眠熬夜奋笔疾书两个通宵(也许是喜好夜深人静时写作有关),这个专栏的特别报道稿件即将接近尾声。正好遇到四川新闻在线的记者来企业采访抗震救灾情况,与她谈到这次汶川大地震新闻采访应该如何“收场”。就如地震灾民逐渐步入重建家园阶段,新闻报道也分阶段。地震新闻“高峰期”,连续几天上头版,版位也很大方。她说,地震的新闻报道最终会减少,原本留给地震新闻的版面,逐渐将被其它“新”闻取代。


  最后我又到店里去了两次补充素材和照片,终于才告一段落,我也恢复了每天的日常工作流程,但灾民仍活在当下,他们怎么都回不到以前的生活。一百多名大蓉和灾区籍的受灾同事们,家中房屋倒塌的亲人是否下来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得睡在简陋的“帐篷”里?受灾不是那么严重,目前家中囤积的唯一粮食吃完时,是否已找到新工作挣钱、重新盖房屋?痛失了亲人的,肯定一辈子都会惦念着他们吧?


  虽然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辛苦,但却不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他们,因为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辛苦”,而是顽强和勇气以及乐观的精神,他们默默地坚守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用双手辛勤地劳动着,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亦或去养活自己的家人。有时候觉得新闻很残酷,因为新的不断取代旧的,而人们对“旧”闻通常没什么兴趣。现在人人关心的灾民,几个月后,就会被埋在记忆深处。当人们的眼球转向其他新闻时,希望这股顽强和勇气会一直伴随灾民,陪伴他们重建家园。


如果说3.14拉萨暴乱之后海外华人的总动员,使颐指气使惯了的西方社会感到震惊;那么5.12大地震之后整个中国社会的总动员,则使得那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真正陷入了绝望。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原来在国家危难时拯救了我们的力量,正是中华文化中绵延五千年而从未间断的坚强与善良。这种文化的韧性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所在,因为只要中华民族依然存在,文化的力量就不可能因为任何外界的苦难而消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高枕无忧。因为众志成城的热情不可能长期保持在沸腾的顶点,地震之后的社会重建、民生改革、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等,则需要每个人更大的耐心。如果说前一阶段的救灾行动考验的是我们每个人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助,那么灾后长期的重建所考验的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耐心、毅力,以及对于喜忧参半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思考和忍耐能力。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而作为普通的个人,所有的一切必须归结到对于政府的总体施政方向的信任和拥护。我这样说绝对不是否认正当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只是想要强调一次地震并不能顿时“震”出一个朗朗乾坤,社会和体制的种种陋习依旧需要漫长的努力才能得以修正。

正因如此,我们每个人在这场尚未告捷的抗震救灾战役中更要做到“不动如山”——信任我们的政府,信任人民群众的智商和判断力。一时一刻的团结一致很容易,面对考验和质疑仍旧看清方向和坚持立场才是最困难的。通货膨胀、雪灾、3.14暴乱、5.12地震、南方水患、奥运,2008是如此关键的一年,每个人都付出多一点信心和坚持,走过之后就一定是更广阔的天地;相反,如果我们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能够把持住自己,那么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会愧对历史的拷问。站在2008的十字路口,我们既不向左也不向右,因为中国的未来只有一个方向——我们一路向前。


孙中山先生说过,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2008的春夏之交,没有人能够再让历史的车轮倒转回到过去,也没有人能够否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功。如果说这是别有用心的势力给中国人民的一道考题,那就让我们共同来回答它,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让我们前行,以中国的名义!让我们前行,以大蓉和的名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17:46 , Processed in 0.57626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