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9|回复: 4

[抗震救灾] 救灾装备不是万能的还靠艺高人胆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601_390971.jpg
灾区气象和地形复杂,即使是最先进装备,如何有效使用也成为对专业军人的极大考验。图为向灾区空投帐篷。


汶川抗震救灾启示录

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已19天,我们为每天发生的生命奇迹、救援事迹、人间真爱所感动着,也在不断地思考着:灾难留给我们的还有些什么?举国大救援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今天,本报刊出《汶川抗震救灾启示录》,希望和读者一起来思考。

直升机、冲锋舟、生命探测仪、软管内窥镜……破拆的、运输的、通讯的、指挥的……在汶川大地震一线抢险救援中,各种军用装备和救援设备被密集投入,这从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印证了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超级难度。

但是,面对超大范围的灾害现场、恶劣的气候、复杂的地理环境,这些超级装备的效用受到了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制约;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任何高精尖设备也显得苍白。抵抗巨大灾害,让更多的生命更早地获救,从技术装备的角度来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时间因素、地理因素、气象因素……各种因素复合叠加在一起,无比复杂。军事装备投入救灾,绝不是人们想象中手到擒来的万能钥匙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地方救援专用装备大致包括交通装备、通讯装备(包括可国内直拨、发传真普通电话、移动电话、海事卫星电话等)、摄录像器材和其他办公设备(如台式微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但是汶川地震的情况,这些配备远远不够。

地震发生伊始,大批军事装备和专用救援设备被源源不断地投入使用,伊尔76运输机、冲锋舟、米-171直升机、黑鹰直升机、野战通讯器材、漕渡门桥、野战炊事车、卫星通讯指挥车、野战帐篷……还有生命探测仪、救援犬、液压气垫、液压千斤顶、软管内窥镜、二氧化碳探测仪……在普通人的耳朵里,有些设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一流的救援设备,不怕死的精神,加上一流的技术,是这次汶川救援的突出特征。而军用装备的参与,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伍辉,从汶川地震发生之日起到520,一直在救灾第一线进行报道,对这次军队救援工作有着通观的视角,而13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又显然使她在军用装备方面,有着专家级的评判力。

0601_390973.jpg
直升机在救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很多情况下都已经超过了性能极限

强震发生后,震区大部分道路全部被破坏阻断。很多受灾地区人员和普通设备难以到达,于是直升机成为至关重要的角色。

整个救援过程,是一次水陆空三路共同施展的过程。都江堰到映秀的陆路40多公里,213国道的损毁,使得陆路运输无法进行,徒步大概需要四五个小时。而通过紫坪铺水库可以直接到达距离映秀只有4公里的阿坝铝厂——冲锋舟派上了用场,水路25公里,40分钟就可以达到。但是,它的运输量太小,每次只能运送10个人。这样的情况下,门桥的搭建发挥了作用,尽管它的时速只有5公里,但一次6080吨的运输量,一天可以运输五六百吨物资,大型工程设备、大批物资也能运过去了。

伍辉感慨道:我也听到一些所谓设备有劲使不上的说法。你如果到现场去看,就会知道,所有装备、设备的投入都是当时当地的所需,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前所未有;而且,所有投入使用的装备、设备,功能功效都被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超量地运转。我们只能说,军用装备在汶川地震中是受到了自然条件的制约,面对大自然,不可能有某种机械是万能的!
设备精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技术过硬同时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员来大胆自如地运用它们

伍辉还对记者谈到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地震后的云底高度(云层底部距离地面的距离)只有100,而当地的高压线却架在200高处;当时的能见度只有1.5公里;天一直还在下着雨。直升机的飞行要求很特殊,恶劣的条件下,穿谷而行、高压线、侧风、强对流天气,直升机的飞行,简直就是死路一条,平时情况下,根本不可能飞。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成都军区陆航团就派出了两个架次的直升机。伍辉说,参加这次飞行任务的,都是已经有相当级别的指挥官,只有他们才是技术最过硬的。国际同行后来一直在评价说,中国的这些飞行员实在了不起,换做他们,绝对不敢飞!你有再多、再好的设备,没有具备先进操作技术和经验的人,也没有用。

0601_390975.jpg
最优秀的直升机也要考虑“能不能飞、敢不敢飞”


千军万马奔灾区难在何处


幸存者搜索、医疗急救、基础设施恢复、卫生防疫、物资抢运,地震发生后,一道接一道的救援工作几乎同时展开,如何平滑衔接,比平时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解放军、武警官兵、医疗队、志愿者,千军万马开进前线,如何科学统筹,也是救援工作中的一个大问题。正如外电指出的,救灾最难的其实是如何有条不紊地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好。(未完……)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灾区各级机关组织受到灾害袭击,公共服务职能相继失效的时候,众多政府部门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至为重要

515,已成为废墟的北川县委办公大楼。

1713,北川县政法委书记张周凯终于被沈阳消防和成都武警联合解救。此时,距地震发生已经接近75个小时;三天之前,五层高的北川县委办公大楼瞬间整体坍塌,张周凯和数十名同事被压在了废墟中。北川县一大批领导干部在此次地震中下落不明……”北川县县长经大忠说。

526,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彭德秋透露,汶川地震已经导致四川700多名领导干部死亡,其中500多位是乡镇和县级系统干部,里面有两位副县长。

同时,灾区大量人口的伤亡和迁移,对各级组织产生了巨大冲击,原来的组织体系或被破坏,或失去了正常运行的能力。

民政部、卫生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化和信息部、公安部、铁道部、国土资源部、民航总局、国家电网……12日当天,几乎所有的政府相关部门都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此时,距离3月中旬开始的大部制改革尚不足两个月。

同样启动应急预案的还有人民解放军。地震后18分钟,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发出了一份地震情况通报。

0601_390976.jpg

救灾反应时间并非是浪费,进行有效部署才能避免人力和资源的无效投入,但这个时间应该尽可能短。


尽管如此,关注灾情的人们仍然疑惑:为什么解放军在地震发生3小时后才派直升机前往灾区而不是第一时间”?

实际上,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不表示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在灾区显现。无论是民政部的四级应急预案还是解放军的应急预案,需要进行的第一步工作都是灾情评估。灾情评估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启动动用军队的程序。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请求军队支持,地方政府没有动用军队的权力。中央政府向军队下达指令之后,军队内部首先是应急指挥部对灾区地形进行分析,下达直升机救援指令后,也需要一个准备过程……所有这些都需要正常的反应时间。

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后,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表示:大规模的救灾努力以及中国政府在应对灾难过程中显现的透明度,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

受灾群众瞬间一无所有,物资如何应需灵活调配,体现着救援者的智慧。而空前的投入规模,则更多地考验抗灾机制的顺畅

522,四川绵竹地震灾区齐天镇双林村。

晚上8点半,天色开始转黑。村民张德文家的院子里堆放着准备发放的救灾物资:火腿肠、午餐肉、大蒜、饼干、奶粉、健力宝饮料、拖鞋、童鞋、手套……由于这次救灾物资有限,村民们决定将救灾物品分堆后,用抓阄儿的方式分配。给物品分堆的时候,嘴馋的孩子忍不住伸手去摸火腿肠,立刻被大人训了一顿。与此同时,一些网络论坛上却开始出救灾物资在某些单位被封存的传闻。

一边是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充足物资的受灾群众,另一边是部分被暂时入库的救灾物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捐赠物资不统一,如社会捐赠物资有一部分不是紧急需求的,所以捐赠物资要分阶段使用。

我们要解决的有短期需求,也有长期需求,因为资金使用会有一个滞后期,比如为了安全,永久性的建筑应该是在一年到两年之后,所以对于这部分资金我们目前是先把规划做好。王行最说。

0601_390978.jpg

物资的发放也是严格的统筹难题,必须考虑到长期性和普及性


灾区急需物品的信息不断通过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各种官方和民间渠道向外传递;来自政府、军队、民间组织甚至公民个人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然而,地形复杂余震不断,通信仍未完全畅通,双方供求信息的对接难免出现障碍,而灾区所急需的物品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捐赠情况不断发生变化。

15日到19,记者几次拨打四川省驻京办事处接受物资捐赠的热线电话,灾区急需的物品除了帐篷、药品等始终缺乏之外,又增加了奶粉、妇女用品……

物资的空间大调配则是另一个难题。(未完……)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灾后十天,灾区最缺的是帐篷;灾后十五天,灾区最缺的还是帐篷;灾后二十天,灾区最缺的仍然是帐篷。

中国红十字会目前只有六个区域性的备灾中心,储备的帐篷大概18000多顶,已全部调出。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说:“无论从我们仓库的数量,从我们仓库储存的救灾物资来看,确实,我们的量远远不能适应灾区人民的需求。国际红十字联合会发出的10万顶帐篷的呼吁后,伊朗的红新月会立即表示,他们的库房里现在就有10万顶帐篷,是不是可以全部调给中国红十字会?“与其他国家的储备能力相比,(我们的)太单薄了。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但每一个人都未必能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这时,更需要综合指挥部门运筹帷幄,完成这项超级复杂的任务

由于对巨大地震灾害缺乏应对经验,统筹调配的困难也同样发生在人员调配上。这个问题首先反映在与国际救援力量的信息沟通不足。比如千里火速来支援的日本救援队伍,最擅长都市救生,但一开始被安排在了灾情比较严重的山区青川县。而后,由于道路被毁,他们又花费4个小时,徒步20公里转移到都江堰实施救援。

为保障物资抢运分发的人员调配同样是个难题。一些灾区现场的目击者称,很多地方人力不足延缓了救灾物资的分拣和发放:“运到地方,找不到人卸货。”“东西没人分类,吃的和衣服都堆在一起。

江亦曼说:“特别是刚开始,我们还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我们的热线电话全都是靠我们的志愿者去接,我们接收捐款,也全都是靠志愿者……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现在给我们帮助工作的志愿者,将近上千人。

0601_390979.jpg

救灾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否则反而会成为救援的障碍。


在地震发生后的最初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志愿者们立刻涌向灾区。在为人们满腔热血和拳拳之心感动的同时,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王雪峰坦言:“目前这个阶段,挽救生命、救治伤员是第一位的,需要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专业人士为主体的救援人员,希望志愿者不要盲目、随意地前往灾区

公安部消防局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郭铁男说:“你需要调动大批人员,但不能光看人数,要看来的人的能力和质量,否则来再多的人也没用。

一份四川“8点户外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志愿者赶赴灾区的帖子,应者云集。然而在过千报名者中,只有8人符合条件。

在拥挤和危险的灾害现场,一旦盲目救援者成为救援对象,不仅宝贵的专业救援力量会出现非有效性救援减损”,更会耗费救援的机会成本

有专家认为:妥善组织各种人力资源,科学协调一道道救灾程序,进一步提高应对灾害的软实力”,我们需要破解的难题依然很多。(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1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讲的很有道理 不过作为评论的话 立场不是很中立。
发表于 2008-6-2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的讲  我国直升机技术 和数量都是个短板  黑鹰 米都是国外产品 数量也不多  如果能有1000架直升飞机投入战斗的话那可以救活多少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6 08:14 , Processed in 1.96207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