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2|回复: 19

[灾情转载] 地震中损坏的古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4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蜀自古多名士,汶川就是传说中的大禹故里,李白、武则天、苏轼等皆出自四川。但在这场大地震中,川蜀大地上诸多沉积千年的人文历史古迹遭遇了一场大劫难,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三苏祠等名胜古迹全都伤痕累累……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日前专程赶赴四川展开调研,前天下午,他向媒体通报称,截至19日,四川全省1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5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另有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损伤。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赵川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建国后对文物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天灾。”
  让我们在悼念大地震中亡灵的同时,也再看一眼这些因地震而从地面被抹平的、失而不复得的珍贵文物古迹。

:'(:'(:'(



[ 本帖最后由 水墨中国 于 2008-6-4 00:30 编辑 ]

报恩寺山门神像被损毁

报恩寺山门神像被损毁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王庙震前与震后
二王庙震前.jpg
二王庙震后.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故居震前与震后
李白故居震前.jpg
李白故居震后.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星塔震前与震后
文星塔震前.jpg
文星塔震后.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山震前与震后
青城山震前.jpg
青城山震后.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领报修院震前与震后
领报修院震前.jpg
领报修院震后.jpg
发表于 2008-6-4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可惜了,多娇的祖国,希望灾难能早日离去!!!
发表于 2008-6-4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东西,值得我们去保护,一次大灾难足以检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但是我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否也太大了一点
发表于 2008-6-4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 :'( :'( 惨不忍睹。。。:'( :'( :'(
发表于 2008-6-4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毁的多半是后来建的仿古建筑,真正的古建筑多半没有多大损伤,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有了很强的抗震能力
发表于 2008-6-4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重新修复的那一天
发表于 2008-6-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llpj 于 2008-6-4 08:17 发表
被毁的多半是后来建的仿古建筑,真正的古建筑多半没有多大损伤,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有了很强的抗震能力
如果是这样,我们的仿古建筑也应该多多学习古建筑,古人的智慧真的很高.
发表于 2008-6-4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可惜了!~~~~~~~
发表于 2008-6-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llpj 于 2008-6-4 08:17 发表
被毁的多半是后来建的仿古建筑,真正的古建筑多半没有多大损伤,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有了很强的抗震能力

算是一个比较令人欣慰的消息
发表于 2008-6-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死了。。说古代建筑多半没有损伤。。防古的都倒了?举例说明。。思想太先进了
发表于 2008-6-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zp.gov.cn/CityLif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74
中国古建筑与地震的关系  
作者:市科协 文章来源:市科协 点击数:389 更新时间:2008-3-3 9:35:29  
中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历史记载,许多古代建筑在地震时被震毁。我国土地辽阔,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建造了无数的建筑。可是,在大地颤动的刹那之间,这些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品随之坍塌,消失了。举一个例子:中国的北魏洛阳城,寺塔林立,寺院相连,但在一次大地震中全城建筑毁灭殆尽。从全中国来看,古代建筑在施工时,建造得非常坚固,非常耐久,可惜,地震无情,不论怎样坚固的建筑都统统震倒,震歪。
在全国有许多高塔,估计已有数万座,而至今毁于地震者占大半部分。震坏的砖塔成了半截塔,为数不少,我在考察中发现单层塔、三层塔、半截塔都是地震时震坏的。还有的是整个塔被震坏,有的被震为歪塔。
但是,木结构的建筑,诸如大佛殿等等反而未因地震而塌倒,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木结构其交接处用榫卯做结合点,木构的榫卯有弹性,这样在暴烈的震动中,榫卯有活动性,所以它具有抗震的性能。木构建筑与砖石结构比较来说是耐震的,在无数次大多数都是木构或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
1996年2月,云南丽江发生大地震,不少新建的钢筋混凝土大楼倒塌,而古城内的一些老民宅、老店铺虽然墙壁倒了,建筑架构依然挺立。这种"墙倒屋不塌"的现象,主要得益于采用了木结构体系。地震发生,房屋受到突然、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房架、立柱、梁枋等木构件都由榫卯连接,属于软性连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丽江古城经过修复,1997年12月,依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于 2008-6-4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四川人很乐观,毁坏了不要紧,我们还可以重建!
发表于 2008-6-4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曾培:都江堰文物在地震中的假毁真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13:52 东方网

  作者:江曾培

  汶川大地震对文物造成的损害,也令人牵肠挂肚。始初有消息说,世界遗产都江堰景区文物破坏惨重,几成废墟,听来是扼腕悲叹。日前传来消息:同济大学常青教授在经过四五天的现场考察后认为,都江堰区文物的灾后现状是:整体尚存、露椽落瓦;局部垮塌、假毁真留。这就是说,虽然有“局部垮塌”,但“整体尚存”,垮塌的主要是“假”文物,“真”文物则多数保存下来。这是不幸中之大幸,使人们忧虑的内心得到几许慰藉。

  常青教授举例说,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堰体基本保存完好,只是鱼嘴出现了裂缝,现已做了灌浆加固处理。纪念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的二王庙,两个建于清代的大殿整体完好,上世纪作九十年代建造的山门、配殿、护坡、蹬道等,则毁坏严重。此外,秦堰楼、伏龙观也未出现塌毁情况,只有局总损坏。反映当地风土文物的西街,除少量近年造的一些建筑塌毁外,整长街基本保持了原貌。青城山前山的建筑有局部损坏,但整体基本保存了下来。

  文物建筑在地震中的“假毁真留”,表明了我们的建筑质量“今不如昔”。我国优秀的古建筑,拥有很强的抗灾能力。天津独乐寺的观音阁,历经清康熙年间与1976年的两次大地震,安然无恙,而周遭许多建筑都遭破坏。宁波的保国寺,历经千年风雨,经受多次台风袭击与地震考验,迄今也岿然不动。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建于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建于清代的二王庙大殿未遭大的破坏,而那些近年建造的仿古建筑,却大多经不起考验垮塌了。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仿古建筑虽然是现代人建所造,却缺少现代建筑应有的结构质量;虽然仿效了古建筑的样子,又未得传统古建筑的营造匠心与智慧。结果,就变成了“伪劣古董”,在风和日丽的平常日子,混迹于真古董中,还看不出什么,而一旦逢上昏天黑地山崩地裂,就不可避免地露出“伪劣”之馅了。

  古建筑经过多年风雨侵袭,后人进行修缮是必要的。修缮的一条重要原则,叫“修旧如旧”,意在保持古建筑的原貎,这是对的。不过,“如旧”,不仅要体现在建筑的外形外貎上,更要体现在建筑的内在结构质量上。常青教授说,“不能以简陋的现代方式搞仿古,而是汲取传统建筑的智慧,从里到外都要汲取传统的精华。”这就是说,“修旧如旧”,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只有“神似”了,在质量上不再“今不如昔”,每况愈下,仿古建筑也才能成为真 “仿”,而不再是“伪劣古董”,也才能与优秀古建筑一样,在自然灾害中挺立不倒。

  震灾也是一面镜子,使许多平时隐蔽着的问题现出来。文物在震灾中的“假毁真留”,启示我们在建筑设计理念上有许多值得反思的东西。据说,在地震中罹难的人,绝大多数是死于地震引发的房屋倒塌。我国虽早已实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许多倒塌的建筑却没有执行这一“规范”,特别是那些最需要保护的中小学校,好多房子竟是“豆腐渣工程”,怎么会造成这一情况的,是值得认真吸取教训的,并在灾后重建中严防这类现象重演。如果能做到这点,也是在震灾中学到了一些东西,让坏事转化为好事。
发表于 2008-6-5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真是惨不忍睹!我春节刚去过这些地方,5.12后我心里一直再想像这些古建筑的命运,震是太可惜了!:'(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觉得很心痛:'(
不过,文物的传承,往往都会这样,历代都有重修文物的经历
最重要的是,只要中华血脉不断,这些文物就一定会被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03:53 , Processed in 0.05186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