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1|回复: 3

[现场亲历] 将军抗震手记记述北线大营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6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报   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政委 高建国少将
    编者按:这是一份集团军政委在抗震救灾一线匆匆写就的手记。在指挥千军万马的繁忙中,在军令如山的压力下,在余震“把桌上的杯子都震到地上”的危险中,这份手记多么可贵!它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集团军在抗震救灾这个特殊战场上的贡献,它更展示了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和中国军人的担当!
  车过秦岭 2008年5月15日
  早晨7时30分,我随集团军赴川抗震救灾先头梯队沿西汉高速公路进入秦岭服务区。昨日中午接济南军区预先号令,集团军数万官兵分空中、铁路输送和摩托化机动三种方式,日夜兼程,快速向灾区进发。经过18个小时摩托化开进,各梯队报告车况良好,开进顺利。望着气势恢弘的钢铁长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些年,军队装备得到了很大改善,车辆性能普遍较好;加之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翻越秦岭已并非难事。回想十年前部队赴长江抗洪,有的车还途中“抛锚”,以至部队不得不租车奔赴前线的往事,我又一次真切地体验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感受到富国与强军统一方略的科学和正确。
  陕西省高速公路集团的靳总亲自在服务区迎候我们,为过往官兵提供方便。这使我格外感动。抗震救灾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改革开放30年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也映照出中华民族在灾难降临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秦岭,这个中国著名的军事要冲和南北分界线,历史上曾经阻止了多少铁骑西进,今天已成为由中原进入关中的交通大动脉。秦岭,既是国家的地理坐标,也是透视民族精神和社会发展的窗口。
  北线大营救 2008年5月17日
  汶川、北川、青川,三县同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地与平原地质断裂带上。短短几天,现代传媒使汶川、北川的灾情牵动了世人的视线,而已被四川省确定为极度重灾区的青川县的灾情还没有被人们所真正认识。集团军北线抗震救灾部队的任务区,正在青川和平武县一线。
  5月16日上午,我随集团军北线指挥所机动至青川县委大院的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先期空中输送至灾区的B师B团官兵已经展开了全线大营救。战报从四面八方传来。
  16日上午,B团2连在搜救时发现3名重伤员,其中1名40岁左右的男性地震中被砸伤腿部,伤口已经开始大面积溃烂化脓;1名17岁的少女因喝山水中毒处于昏迷状态;1名中年妇女被砸伤腰腿部无法活动。该团11名官兵迅速组成救护队,高擎着担架上的群众涉水过涧,及时把3名重伤员运送出山。前进乡大平村村民向B团1营求助,1名老人在地震中双腿被砸断,血肉模糊。3连副指导员白飞飞放下饭碗,带领两名战士飞速赶到,背起老人在山路上奔袭8公里,把老人安全转移,3人几近虚脱。
  16日14时,B团警侦连、通信连得知房石镇有6名重伤员受困,警侦连副连长孙泽志速带35名官兵,用竹子自制6副简易担架,接连翻越4座海拔1700余米的高山,肩扛手抬、跪卧结合,历时8个多小时,行程30余公里,直至晚上22时10分,才把这些重伤员送至前进乡救护站。35名官兵没吃一口饭,肩膀都被担架压肿,任务完成后全部瘫倒在地。
  16日上午,B团2连代理排长潘明旺带全排在前进乡长平村帮助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从危房内抢运粮食时,突发余震,屋顶一根横梁砸向老人。潘明旺一把将老人推出,自己却被横梁砸中,造成右腿骨折。战友们把他从瓦砾中救出后送入医院,他趁医生不注意,带伤又返回了战场。
  这就是我军新一代的战士!他们的主体是“90后”,其中不少人是被视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但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当仁不让承担起当代军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值班员报告,到17日晚,千里驰援灾区仅一两天的北线部队,已从废墟、断崖和矿井中救出受困群众54人,转移群众3900人。
  惊心动魄的30小时 2008年5月19日
  5月17日上午,胡主席在视察灾区时发出号令,要求抗震救灾部队要在5月19日14时28分前将救灾行动扩展至灾区所有村寨。
  10时30分,根据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通知,前指下达了一道铁令:各责任区立即增派兵力,到40个边远乡镇实施救援,其中包括我所在的第五责任区的21个乡镇。命令要求,5月17日24时前到达乡镇数不少于五分之二,18日24时前到达乡镇数不少于五分之四,19日24时前全部到达。
  19日14时28分,一个不寻常的时间节点,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刚好7个昼夜。7昼夜,这是地震后一般受困者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时间。现在,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已过,搜救被困群众刻不容缓!我当即抓起电话,迅速要通正在平武县境内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C师师长石正露和A旅旅长杨文耀,以最快的速度向他们传达命令。
  军令如山,军情如火。半小时后,一支支小分队像离弦之箭迅速出发,一场进村入户的攻坚战打响了!
  中午12时接到前指通知,19时20分到成都听胡主席作指示。我驱车行进在通往成都的山路上,不时询问各部队到位情况。17日13时30分,位于平武县东侧的高村乡首先传来捷报,C师A团炮营营长阮凌云率2连86名官兵率先到位;14时40分,A团修理连连长侯勇报告:由他率领的103名官兵进入水田乡;15时0分,A旅副参谋长王学刚、宋卫兵几乎同时报告:由他们分别率领的260名和270名官兵已进入大印镇和锁江羌族乡,其中进入大印镇的部队比上级规定的时间提前33个小时到位;16时0分,指挥所A旅政治部副主任魏建勋率292名官兵抵达徐塘羌族乡……
  听完胡主席在四川省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后,指挥所值班员报告,随着A团团长朱兵亲率107名官兵进入坝子乡,部队拟进入的21个乡镇,只剩下平南、水观和泗耳3个乡尚未进入。
  天下起了大雨。A旅率部向泗耳藏族乡挺进的副政委孙增顺从北川县打来电话:由于山体滑坡,通往泗耳的路已经被阻断,请求绕道进入。经计算,绕行的山路近480公里,摩托化开进至少需要两天!杨旅长当机立断,派副旅长余秋胜率先遣队,从豆叩乡经平武县城向泗耳乡穿插,随后旅长率指挥组前出到平武县城,在向导的带领下与先遣队会合,冒着大雨和余震徒步向泗耳乡疾进。
  23时10分,A团参谋长宫克诺报告,由他率领的3营和修理连160名官兵已进入平南乡。此时,由于通信中断,水观乡方向还没有任何消息。令人焦心的一夜在雨中过去了。18日10时10分,A团副团长司圣现终于辗转传回消息:170名官兵经过艰苦跋涉已经抵达目的地,查明全乡亡64人,失踪94人,伤128人,山体滑坡使进出道路完全中断。
  然而,向泗耳乡进军的队伍仍然没有消息。泗耳,已成为第五责任区进军21个乡镇中的最后一个堡垒。来自各个方面的询问电话接踵打来。上午在焦灼不安和压力中过去了,指挥所还没有与前方取得联系。
  19日上午6时,海事卫星电话终于与余副旅长沟通,得知先遣队距泗耳乡还有50公里,但需翻越岷山支脉。而此时距最后的时限不到9个小时!
  向泗耳乡发起最后冲击的时候到了!11时45分,余副旅长爬上一座高山向指挥所报告,他们已于11时0分胜利抵达泗耳乡,提前3个小时28分完成任务。极度疲劳的官兵顾不上休息,紧急搜救了13名电站职工,救助了12名藏族群众,还后送16名重伤员下山治疗。
  那一刻,指挥所的同志无不热泪盈眶。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164小时奇迹生还 2008年5月19日
  奇迹往往在危难中出现。中午时分,F团报告,上午9时30分,该团政委王信民带七连官兵进入石坝乡三江村黄平小组进行搜救排查,一排战士陈大超等在一个矿井口听到微弱的喘息声。王政委迅即带领三营教导员吴震和七连30名官兵火速赶往现场,先挖开表层的碎石,又用双手猛扒坍塌的石土。奋战近两个小时,许多战士的双手磨得鲜血淋淋,到11时50分,成功将56岁的王春邦从废墟中救出,此时,老人已经奄奄一息。王政委迅速组织官兵将老人后送,经抢救脱险。
  据老人讲,5月12日发生大地震时,他和其他6人正在矿井中向外运矿石,其他6人均被碎石砸死,他在洞内有一门板支撑的狭小空间,靠喝自己的尿液坚持了下来。老人脱险时,离地震发生时间已过去了164小时零30分钟。
  消息传来,指挥所一片欢腾。我要求速将这一情况向前指报告,并向新闻单位发稿。当日,中央电视台用滚动字幕播发了这一新闻。据了解,王老汉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两天前曾回到村里寻找失踪的父亲,但在寻找两天没有任何音讯后,又含悲外出打工,不想父亲意外获救。
  我十分感慨地在本子上写下了两句话:陷危境不放弃,渴生老人创造生命奇迹;视人民如父母,子弟兵用忠诚书写人间佳话。
  工作队——履行新使命的新探索 2008年5月23日
  部队官兵进村入户,从抗震救灾中的战斗队到战斗队、工作队兼而有之,新的任务、新的环境、新的角色,使广大官兵面临新的课题。
  进村第一天,B师A团副参谋长杨拯修带工兵连、通信连官兵来到桥楼乡八角村,发现在频繁的余震中,村后山体存在滑坡的严重危险。在乡村干部动员群众搬迁未果的情况下,杨副参谋长率领官兵逐家逐户做工作,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196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群众撤出不到20分钟,八角村被滑坡的山体完全掩埋,村里的男女老少无不感激涕零。这是部队进村入户第一天在救助群众方面取得的最大成果。
  八角村群众在官兵帮助下化险为夷的生动事例启示我们: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抢救人民群众生命作为首要任务,进村入户的部队官兵就能真正发挥好工作队的职能。
  南坝镇垭头坪村传来的信息也颇令人欣慰:该村党支部5名支委有3名被地震夺去生命,村党组织工作困难。C师炮兵团一连指导员张波率部进入该村后,经过7名党员投票,选出以该村老党员严勇为书记、张波为副书记的临时党支部。张指导员在灾后安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村民好评。
  这一成功实践启示我们,部队进村入户后,在送温暖、查灾情、解民忧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帮助地方恢复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广大党员和群众凝聚到救灾安置和灾后重建上来。
  新的实践在呼唤着新的遵循。A师为便于官兵进村入户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制定了《进村入户工作33条》,详细规定了进村入户后的任务、工作程序、常见情况处置及注意事项等,简洁明了,具体到位。责任区马上转发部队并上报联指,收到了好的效果。
  看来,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已成为提高我军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的大课堂。在进村入户、深入群众的实践中,广大官兵可以熟悉我们不太熟悉的东西,在丰富和拓展履行新使命的内涵中学到新的本领。抗震救灾斗争这个特殊的战场,也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训练,全面提高部队遂行非战争行动任务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感受灾区“幸福指数” 2008年5月25日
  车过平武县平通镇,陡峭的山崖下汽车排起了长龙。又是余震引起的山体滑坡阻塞了道路!
  我不经意间向车窗外的山崖瞥了一眼,蓦然发现一块孤悬的巨石就在我的车位上方。此时此刻,车欲进不能,欲退也难,万一发生余震,还真有点在劫难逃。
  自入川抗震救灾以来,差不多每天都要在危机四伏的山间公路上穿行,因塌方堵车可以说司空见惯,被滚石砸毁的车辆也并不鲜见。联想到灾区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和亟待救助的群众,联想到从千里机动到进入任务区几天不曾吃过热食、几天不曾在床上睡过觉,当吃上灾后第一顿普通的饭食、第一次在帐篷中的木板床上睡了4个多小时觉后产生的那种强烈的幸福感,我不禁顿生感慨:多年来,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的那些其实非常奢侈的幸福,在习以为常中已经慢慢被淡忘和漠视了。
  置身灾区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工作,巨大的反差促使人们重新思索幸福的含义,被错位的主观感受扭曲了的“幸福指数”,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得到了矫正。我想起了半个世纪前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过的一段话:“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抗震救灾是战场,也是课堂,它帮助我们重新定位幸福,在多重感受和换位思考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06/063115692168.shtml
发表于 2008-6-6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手记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解放军的生死豪情
发表于 2008-6-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我们的幸福,向我们最可爱的人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5 09:11 , Processed in 0.75366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