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2|回复: 12

[抗震救灾] 新闻联播温家宝首次抵达灾区画面播出细节披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6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    专机上开始“时间战”
  灾区场面令记者泪流满面

  5月12日19点10分,温家宝总理的专机飞抵成都太平寺机场,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已在停机坪迎候。
  舱门打开,首先走出的不是温总理,而是中央电视台的两名记者:李东和梁丽娟。
  此时已是19点20分,正在进行中的《新闻联播》再次将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温家宝总理刚刚在飞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新闻联播》为“等这条消息”,将延长至19点40分结束。时间非常紧张,此时的李东和梁丽娟肩负千斤重担―――必须赶在《新闻联播》结束前将温总理讲话传回央视播出。
  两人一溜小跑到专机行李舱取出托运的编辑机,然后大步狂奔到几分钟前才驶进机场的四川电视台卫星转播车。编辑录像带时,梁丽娟感觉自己“紧张得掐着秒,精神高度集中,脑子一片空白,谁说什么话都听不见”,消息带终于顺利传出,此时已是19点32分。
  而此时在北京央视大楼接收卫星信号的工作人员,几乎是以“刘翔速度”将录像带从三楼送往二楼的播出线。随着罗京一句“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温家宝总理的坚定话语回响在神州大地、千家万户:“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要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实际上,这场争分夺秒的“时间战”在专机上就已经开始了。
  16点40分,温总理专机从北京起飞。在向各部委领导部署抗震救灾紧急任务后,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央视记者王威、张俊峰立即近前拍摄、录音。
  为了向北京传送并在当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这一重要讲话,记者们想尽办法,四川电视台的卫星转播车在专机抵达前4分钟驶入太平寺机场。车上工作人员利用这4分钟“时间差”,架设机器,接通信号。
  飞机落地前,几位记者已先行到机舱口等候并最先跑下飞机―――后来央视记者在北川县城拍摄到温总理为受伤女孩宋欣宜“让路”的场景,无数观众为之感动。而在机舱内为记者“让路”这一幕,则在镜头之外。
  “后”下飞机的温总理火速赶往都江堰市。蒙蒙细雨中,温总理去医院看望伤员,到聚源中学察看灾情,向遇难遗体三鞠躬。
  23点40分,在都江堰街边一座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此时,雨越下越大,帐篷却非常简陋,几根绳子拉扯着一块彩条塑料布,四面透风。会议结束时已是凌晨一点多钟。
  当夜,几位记者就蜷缩在汽车里。虽然一路奔波,梁丽娟却毫无睡意。地震后的凄风苦雨,出发前又没准备厚衣,她全部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
  第二天早起一看,指挥部的临时帐篷已被雨水浇塌,只好转移至一处建筑工地的简易工房。这里条件仍然简陋,烧热水用的是煤火炉,“很长时间才烧开一壶水”,记者们泡方便面要“排队”。
  会后,去绵阳、走北川、飞抵汶川映秀镇、乘冲锋舟到青川县,央视记者跟随温总理足迹所到之处,拍摄了一处又一处严重灾情和感人场面。特别是灾区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劫难面前,懂事、乖巧,温总理与孩子们谈话时眼中噙满泪水。王威、李东、张俊峰三个记者都是大男人,却无法让自己不流泪。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05/111315687482.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家宝机舱内为赶发稿件记者让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5日13:40 都市快报
赵普在直播中眼含热泪。

央视记者张泉灵在灾区做现场报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将被几代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时刻。
  那个时刻,前一天才从日本回国的白岩松刚刚降落在昆明机场。报道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忙碌多日,他本想在七彩云南的山水中放松身心,不承想未出昆明机场就感觉到地震的强烈晃动。消息很快传来:四川汶川7.8级地震。亲历过香港回归、北京申奥成功、年初南方冰冻雨雪灾害等重大事件报道的白岩松自然能判断出此次地震的“分量”,他走到机场柜台前,改签立即返回北京的航班。
  那个时刻,海霞刚刚来到中央电视台的院子里。她上当晚《新闻联播》的“配音班”——即“不出镜”,为新闻图像配解说词,19点30分《新闻联播》结束即可下班回到6岁女儿身边。14点30分她走进央视大厅,迎面有人在说“地震了”。她琢磨:“不可能吧?一点没感觉到呀?!”上楼时还将信将疑。不过很快,那些在高楼大厦办公的白领朋友发来“震感”信息。
  那个时刻,新闻频道值班主编张巍刚刚在二楼的审看间开完“报题会”。这一周他值班,会上说奥运圣火传递是报道重点,他从心里希望“别出事”,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个值班周。
  忽然,他听楼道里有人大喊:“地震啦!”张巍随即接到领导命令:“快查!记者赶快联系!”
  新闻中心的几个部门立即行动:跑口记者联系国家地震局,得知震中在四川省汶川县;地方新闻部记者立即拨打四川电视台电话,话筒里全是忙音;再拨打正在成都的央视记者手机,同样不通。省会城市“通讯中断”,也证明地震的发生。
  14点46分,新华社发布了地震消息。
  14点50分左右,经多方信息确认地震消息属实。新闻频道在15点“整点新闻”中,“头条”“口播”汶川大地震消息;此前,还以字幕形式公布了地震消息;15点20分,停止新闻频道各栏目的正常播出、停止各时段的广告播出——推出突发事件现场直播节目。
  此时,在《新闻联播》办公室里,海霞正为晚上的配音做着准备,这时只见值班编辑张昕冲进来大声喊道:“谁在那儿——”见到海霞,他语速加快:“快!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做好准备,上直播!”这时海霞抬腕看表:14点50分。
  海霞平日里不施脂粉,素面朝天。一听“上直播”,立即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性,当即进入“战时状态”:化妆、吹头发、换服装。10分钟时间把自己浑身上下都收拾利索了。她走过武警岗哨,向“播出线”走去。
  “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背后
  温总理机舱内为记者“让路”
  5月12日19点10分,温总理的专机飞抵成都太平寺机场。舱门打开,首先走出的不是温总理,而是中央电视台的两名记者:李东和梁丽娟。
  此时已是19点20分,正在进行中的《新闻联播》再次将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播到四面八方。而温总理刚刚在飞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新闻联播》为“等这条消息”,将延长至19点40分结束。时间非常紧张,此时的李东和梁丽娟肩负千斤重担——必须赶在《新闻联播》结束前将温总理讲话传回央视播出。
  两人一溜小跑到专机行李舱取出托运的编辑机,然后大步狂奔到几分钟前才驶进机场的四川电视台卫星转播车。编辑录像带时,梁丽娟感觉自己“紧张得掐着秒,精神高度集中,脑子一片空白,谁说什么话都听不见”,消息带终于顺利传出,此时已是19点32分。
  而此时在北京央视大楼接收卫星信号的工作人员,几乎是以“刘翔速度”将录像带从三楼送往二楼的播出线。随着罗京一句“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温家宝总理的坚定话语回响在神州大地、千家万户。
  后来央视记者在北川县城拍摄到温总理为受伤女孩宋欣宜“让路”的场景,无数观众为之感动。而在机舱内为记者“让路”这一幕,则在镜头之外。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播间即时开发产品

  《生死不离》和“寻亲平台”

  白岩松与直播导演包军昊在《东方时空》栏目组长期合作,具有“深度”优势,于是我们看到:那个将婴儿护佑身下的“短信妈妈”、那个在担架上吃力地举起右手的“敬礼娃娃”、听到“救救军嫂”的呼声、看到“可乐男孩”的乐观天性……浓浓夜色中的千家万户,这些电视画面发散着生命的色彩、人性的光芒,多少为灾区老少牵肠挂肚的人们,心震颤,泪横流。

  在传递感动的同时,白岩松自己也成为感动链条上的一环。5月13日深夜,奥组委工作人员王平久写下一首诗《生死不离》,通过手机短信发给白岩松。5月14日上午白岩松看到这首诗时,“我先把自己念哭了”。当晚直播,白岩松对电视观众说:“我希望自己能不流出眼泪把它念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那一刻,多少人泪眼对荧屏。第二天,网上有帖:“谁知昨晚白岩松朗诵的那首诗?我想找到给儿子读一读。”实际上午夜时分就有热心者将“全本”挂网。

  白岩松说:“我头一天晚上直播时念的这首诗,第二天下午六点半成龙就进录音棚了,据说是连夜谱曲。还出了师鹏版、孙楠版好几个版本。成龙唱的这首歌,后来直播时也播放了。”

  四川卧龙地区通讯中断多日,当空军直升机驾驶员将几张写满电话号码的纸条交给央视前方记者时,当无力处理此事的前方记者将电话号码传至北京大本营时,直播的实用功能凸显:“寻亲平台”诞生。那个原本遥不可及的国家电视台,在这个音讯受阻的非常时期,却和卧龙的、湖南的以及更多地区的普通人、普通家庭发生关联,和他们的亲情、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危情时刻的能量释放

  地震让世界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

  在5月12日晚海霞上直播的同时,台领导、新闻中心主任“坐镇”新闻中心总值班室。几个人商议着,先是调兵遣将,将分散在重庆、贵阳、武汉原本为奥运圣火传递做准备的记者紧急调往成都;再琢磨安排哪些专家进直播间讲解相关专业知识。尽管前方的报道一时还没到位,但是“直播的窗口开了,就得有内容”。

  当晚的《新闻联播》报道了胡锦涛作出的重要讲话和温家宝抵达四川灾区的消息。

  随后的《焦点访谈》,推出了“我们共同面对”抗震救灾专题节目。

  到22点晚间新闻时,开始了“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特别报道”。这就是说,综合频道也“停止节目的正常播出、停止各时段广告的播出”——危情时刻,显示了国家电视台勇于担当的魄力和面对特大灾难事件时前所未有的报道力度。

  新闻中心派赴灾区采访的记者达180多人,大本营设在德阳,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真、庄殿君先后出任“前方调度指挥”。记者们两人一组覆盖各受灾地区,同时调动各地方电视台资源,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连线直播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据新闻中心策划组组长穆莉介绍,已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使用了CCTV的直播信号;新闻频道最高收视份额达7.58%,为平日6倍,创下频道开播以来的最高值。 据北京青年报
发表于 2008-6-6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工作者们幸苦了。。。感谢。。。
发表于 2008-6-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你們敬禮!
发表于 2008-6-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中见伟大 你们同样是英雄 能让全国观众第一时间看到灾区情景 你们辛苦了
发表于 2008-6-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是我们的央视,加油!!!
发表于 2008-6-6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背后故事还多着呢,总理和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秘书长在灾区办公,中办、国办、军委办公厅都得搬“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去灾区,加上国务院各部委、军队各总部……人多了去了,四川地方各部门也得分人分设备配合他们工作……
发表于 2008-6-6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女主持很厉害
一整晚都看到她和那个男播映员在
第二天她又在
我还在纳闷怎么都不睡觉呢
发表于 2008-6-7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好样的,特别喜欢白岩松的时段!
发表于 2008-6-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新闻联播根本不用等!
其实可以效法香港那样,在正常的电视画面中加插特别新闻报道。
特别新闻报道方式不但能快速及时,而且能极大地吸引全国观众的注意!
发表于 2008-6-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ankiemwq 于 2008-6-7 14:32 发表
晕,新闻联播根本不用等!
其实可以效法香港那样,在正常的电视画面中加插特别新闻报道。
特别新闻报道方式不但能快速及时,而且能极大地吸引全国观众的注意! ...



正餐跟零食是不一样的,7点就等看新闻联播,看完就转台。
所以新闻联播是真正的吸引眼球的东西。
发表于 2008-6-7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啥也不说了!就一个字:好样的!!: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5:45 , Processed in 0.04759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