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前的这天,大地把中国撕开了一条可怕的裂缝。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消逝的生命,是一座座损毁的家园,是一声声凄绝的恸哭,是一阵阵无言的静默。但在这不同寻常的一个月里,我们同样也无比真实、无比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一往无前、一鼓作气,什么叫一呼百应、一国同心。
今天,针线已经被我们紧紧捏在手上,用以缝合创伤。是的,四川很痛,中国很痛,痛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窝里,即使此刻,当我们回过头去,依然会看到血在流淌,依然会忍不住泪湿眼眶。但如果不能及早从伤痛中恢复过来,我们又如何向我们自己、也向这个世界证明中国的坚韧与顽强?
恢复的过程注定漫长而艰辛,但毕竟,一些积极的信号和乐观的迹象正在不断宽慰着人心———唐家山堰塞湖警报解除了,这意味着绵阳百万百姓的安全基本得到保障;失事直升机残骸找到了,这意味着我们在悲痛之余,至少也终于可以向搜救英雄们的遗体致以哀悼和敬意。
重建方面,各地援建灾区的人员与物资仍源源不断地去往需要的地方,来自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慈善捐赠继续保持增加的态势;让灾区群众住进过渡安置房已拥有了明确的日程表,灾区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复课的条件,其中高三的考生正积极准备一个月后那场迟来的高考。
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一个月以来围绕抗震救灾而发生的太多事情中得到了宝贵的启示。团结互助、万众一心的一幕幕场景令我们无需讳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显著提升,自最高领导人至普通群众的全体中国人,在救灾中的作为和表现以及空前开放、透明的国家姿态和舆论环境使我们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迅速、高效和持续的救援行动展现了中国应对巨大自然灾难的国家实力和应变能力……正是这些,使我们对挺过灾难、恢复家园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当然,也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志愿者队伍如何更加有序、有组织地参与救援;捐赠物资的流向如何进一步明确并获得更为透明和有力的监管;今后如何确保房屋尤其是校舍的建造质量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媒体在报道灾难时应怎样平衡由职业属性决定的一些言行举止和作为一个人的道德良知;潜藏在万科王石捐款及其他相关事件背后的,除了富人群体的社会承担,是否还有其他一些什么;“范跑跑”事件延续至今的公众讨论能否最终促使我们对人性进行更有价值的思考……这些都是这次地震为我们出的考题,而认真、理性地回答它们,不仅对灾后重建有帮助,而且对于恢复此前尚存在一定缺失的一些社会功能乃至一部分也许被扭曲了的民族价值观,将大有裨益。
今天,在“5·12”汶川大地震过去整整一个月的今天,让我们怀着沉痛向后转———那里通往7万同胞的墓碑;接着,让我们带着希望向前看———那里通往一个更好的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