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mil.news.sohu.com/20080613/n257463673.shtml2008年06月13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6月12日电(孙茂庆、申进科)从5月12日至今,空军航空管制战线的指战员坚守阵地,在四川灾区实施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航空管制,保障抗震救灾飞机6600余架次,开辟了一条条“空中生命线”和“空中绿色通道”。
“空中生命线”是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构筑的。据空军航空管制部副部长庞惠军介绍,地震发生后,在成都先后集结了陆航、空军、成都军区和民航的200多架各型飞机,多种任务同时集中在4万平方公里的空域内实施,每天的飞行流量是平时的几十倍。仅5月14日,就有38架各型运输机、直升机飞行134架次,将救灾部队从各个战区空运至灾区,首次实现了我军历史上的万人空中大投送。
庞惠军说,参加救灾的飞机有30多种机型,大到国际救援的空客380,小到通用航空的轻型直升机,性能差异很大。这些飞机从不同机场、不同高度、不同航线同时实施空运、空投、勘察、机降任务,对组织指挥要求极高,极大地考验着航管值班人员的能力素质。
面对大量危重伤员需要紧急救援、大量食品、药品需要紧急空投的紧迫形势,空军航空管制人员采取超常规手段和措施,在灾区上空建立了一条条高效、顺畅的绿色生命线。从5月13日开始,成都周边8个机场每天都有上百架飞机展开空投和救援行动,高峰时有近200架各型飞机同时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给灾区人民带去了生存的希望和勇气。
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政委邓昌友赶赴成都,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建立完善了指挥协调工作机制和联合值班制度,就任务分配、空域使用、组织指挥等问题与军地有关单位进行协调。联合航空管制还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的空域设为临时空中管制区,按照“分时、分区、分高度”的原则,统一安排飞行计划,调配飞行冲突,并规定了临时紧急任务随机调配的具体办法。
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合部,山高多在4000米至5000米,受升限和性能影响,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只能在低于安全高度的峡谷河道中飞行,雷达看不到、通信联不上,无法实施直接指挥调配。为此,空军迅即调来一架新型通信中继飞机,在灾区上空架设了一条不间断的通信桥梁,扫除了高山峡谷内的通信盲区,创造了首次完成几千架次飞机通信保障的历史记录。
解除地震造成的30多处堰塞湖险情,特别是蓄水超过2亿多立方米的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急需大批重型机械、人员、物资急需空运作业区。空军航空管制人员紧急开辟空中“绿色通道”,划定绵阳—安县—北川为抢险专用航线,划设以唐家山堰塞湖为中心,半径30公里、真高600米以下的范围为临时空中限制区,建立应急指挥机制,确保了抢险飞行顺利完成。仅5月26日,就保障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直升机飞行80架次,创造了我国抢险救灾史上的最高记录。
[ 本帖最后由 无归叶 于 2008-6-14 01:22 编辑 ] |
四川, 空军, 管制, 航空, 四川, 空军, 管制, 航空, 四川, 空军, 管制, 航空, 解放军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