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8|回复: 7

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8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是笔者在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主讲李清照时的讲稿。初衷是面对最普通的电视观众,用最“平民化”的讲述形式,突破教材中对李清照“婉约派女词人”的定性,力图更全面地展示李清照其人、其情、其才、其识、其坎坷的经历及其面对坎坷时的坚强执著……在这部讲稿中,也许李清照的文才仅仅成为了突出她卓荦不群的个性的背景。在笔者的讲述中,李清照首先是一个杰出的女人,然后才是一个杰出的文人!现将文稿发出,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第一讲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美女李清照
  
  李清照到底是个啥样人?要换在前几年问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争议——鼎鼎大名的古今第一才女、宋代第一女词人嘛。读过几年书的人都知道,中学课本选了那么多名人才子的作品,可是古代历史上惟一一位入选的女作家,就只有李清照一位。中国历史上多少有名有姓的大文豪大才子,要在中学课本里露一下脸,这不是比“超女海选”还难上加难嘛!
  
  这不?“李清照”也要“海选”了。据说有家影视公司准备拍一部表现这位旷世才女传奇一生的电视连续剧《乱世佳人梦》,以超豪华阵容加盟两岸三地的众多明星,据说,还有韩国明星。但现在万事俱备,就是主角定不下来。看来,前一段时间《红楼》选秀刚刚轰轰烈烈地结束,“李清照”选秀恐怕又得天翻地覆一阵子了。
  
  说起来,这“李清照”一个人的选秀似乎比《红楼》十二钗的选秀还难,为什么难呢?《红楼梦》里有两个角色最难选,一个是秦可卿,字“兼美”,所谓“兼美”,那可是集中了所有美女的优点,比所有美女都美的演员,您说难不难选?另外一个更难选的角色是林黛玉,中国十几亿人呢,选啥都难,就是选美女不难,可林黛玉她不光是大美女啊,她可是《红楼梦》里最有才的才女。而且人家啊,还是天上的“绛珠仙草”下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连曹雪芹都不敢正面描写她的长相,一个人间找不到的美女加才女,这个演员难不难选?
  
  难!太难了!!!
  
  但是秦可卿和林黛玉再难选,都比不过选“李清照”的难。为什么?秦可卿、林黛玉都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红楼梦》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每个重要人物都刻画得很详细,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甚至穿了什么新衣服,披了什么样子的斗篷……照着它去演总能演个八九不离十。李清照就不同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那可都是男人们写成的历史,女人们要在历史书上留个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除非她的老公出人头地,当了大官或者出了大名,博了个封妻荫子,夫贵妻荣,才能在正史上附带着提那么一笔。但附带着提的这么一笔也不是自己的名字,不是马杨氏,就是朱刘氏。李清照的命也好不到哪儿去,她虽然嫁了个情投意合的丈夫,可惜丈夫又没当过什么大不了的官,还不够资格在正史的光荣榜上占上一篇“列传”。《宋史》里面只有在她父亲的传记中附带提了一句,说是有这么个女儿,嫁了某某人,很有才华云云。要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敷衍出她的一生来,你说难不难?
  
  更难的还不在这里,正因为正史里没李清照什么事儿,野史里可就是你来一句,我写一段,把个李清照传得神乎其神,越传越邪乎。要说中国历史上的美女、才女也不少了,可没见过为了一个女人这么吵来吵去的,吵了一千年,到现在好像还没停下来的意思。一会儿把她说成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才女,一会儿又嗤之以鼻把她说成是一个只会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小女人;这个人把她描述成一个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绝代佳人,那个人又骂她是搔首弄姿晚节不保的荡妇;有人说她是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还有人,干脆把她描绘成一个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的女革命家……
  
  “李清照”选秀难哪!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不难,选一个出口成章的才女不难,选一个啼啼哭哭的小女人不难,选一个风骚妖艳的荡妇不难,选一个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不难,选一个昂首挺胸的女革命家也不难,可是,要把这所有的“不难”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来,可不就是难为编剧、难为导演、难为演员嘛!
  
  不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是难,才越有挑战性,越是正史里不写,越是有人要替她立传,替她正名,不仅电影电视剧蜂拥而上,连学者也不甘寂寞:2005年,《李清照新传》问世;更绝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搜罗了200多个重要人物的评传,从孔子一直评到孙中山,200多号人哪,其中只有一个女人——李清照!才女一转眼又变成了思想家!最让女人们扬眉吐气的是,这回叫某某氏的可不是女人——在《李清照评传》里附带了她的丈夫赵明诚评传,总算是让这位千古“第一丈夫”“李赵氏”也妻贵夫荣了一把。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倒要看看,李清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把我们中国人为难成这样了,还偏偏要迎难而上,不把李清照说个一清二楚誓不罢休?这位古今第一奇女子,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还能让一千年后的女人们还屡屡为她流泪叹息?让一千年后的男人们屡屡懊恼不已,“恨不于此人同时”,哀叹自己晚生了几乎整整一千年?
  
  首先,李清照是位才女,这一点,一千年来几乎就没人否认过。可她毕竟首先是个女人,一个女人再有才,也不至于吸引这么多眼球盯着她一个人看,她还必须得漂亮才行。宋代跟我们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是美女看腻味了,审美疲劳,所以女人们拼命扮丑,越丑越容易出名。可宋代还是个审美的年代啊,而且审美的口味还非常挑剔。女人嘛,最好是美貌加智慧,才貌双全,秀外慧中,才符合当时人们对才女的审美期望。奇怪的是,一千年来,那么多关于李清照的野史逸闻,那么多关于李清照指手画脚的评论,都是争她有没有才,有没有德,就没有一个字评价她的长相。哪怕从她31岁时的那幅画像,因为年代久远,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关于李清照的长相,有两点是可以推测的:
  
  第一,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李清照的长相也不应该是“恐龙”“鳄鱼”之类,因为《宋史》说她的父亲李格非“俊警异甚”,长得非常英俊,是个大帅哥。女儿长得像父亲哪,遗传学上都这么说:子女智商继承母亲,相貌继承父亲。所以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夫妻相配不应该是郎才女貌,而应郎貌女才——讨老婆要讨学历高的,嫁老公呢要嫁长得帅的。李清照运气好,她的父母,都是才貌双全,无论继承哪一方,她都应该是个大美女。更何况,李清照出生不久,李格非就开始官运亨通,应酬很多,来往交际的都是当时的一些名士才子。女儿从小就很聪明,诗文歌赋无所不通,出口成章,李格非很为这个女儿感到骄傲,所以,他和朋友们之间的交游唱和就常常带上小清照,让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这些个名士才子哪个不是“审美”高手啊?如果李清照仅仅是聪明伶俐,长得却很对不住观众,李格非敢把这个小“恐龙”带出去到处招摇?就凭这,也可以想象李清照就算不是个绝色美女,至少也是个非同一般的美女。不信,去看看李清照的词就知道,李清照对自己的美貌那是相当有自信的,她不是这样写过吗: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这首词写的应该是她结婚以后的事情了。你看,春天的花开得多漂亮啊,鲜红鲜红的,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李清照忍不住买了一枝最漂亮的来插在头发上。女为悦己者容啊,戴花总不是为了自个儿照镜子孤芳自赏吧?还得给人看哪!给谁看?当然是给她的丈夫赵明诚看了。怕丈夫说自己还不如花好看呢,就故意地把鲜花斜斜地插在云鬓上,在老公面前扭过来晃过去,一定要老公说说看:到底是老婆漂亮,还是花儿漂亮?虽然词里面没有说赵明诚怎么回答她的,但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看着这样娇滴滴的美女妻子,那赵明诚还不酥了半边骨头去?
  
  第二,从当时的审美潮流来看。李清照的长相是既符合宋代人审美眼光,又符合我们21世纪当代人的审美眼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宋朝跟唐朝不一样,唐朝是以胖为美的。杨贵妃就是胖美人们的骄傲,杨贵妃胖到什么程度?据说夏天她都不敢睡竹席,就是因为怕她的细皮嫩肉卡到竹席缝里面去了。关于她的胖,还有个小故事: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一个人在书,正看得投入呢,没注意杨贵妃已经悄悄地来到他身后,拍拍他的肩膀问:“嗨,三郎,看什么书看得这么认真哪?”李隆基一听是杨贵妃的声音,故意装作手忙脚乱地把书藏起来。这一急一藏,反而把杨贵妃的好奇心勾出来了,非要问他看的是什么书。李隆基皮笑肉不笑地说:“偏不给你看,怕你看了要生气”。杨贵妃一把抢过书一看,原来是《汉成帝内传》,李隆基正好看到这一段:汉成帝最宠爱的女人——赵飞燕能够在人的手掌心里轻舞飞扬。李隆基笑着看杨玉环:“你不怕,随它什么风都吹不动你!”杨贵妃假装生气,说:我虽然胖,可我的霓裳羽衣舞跳起来一点都不比赵飞燕差吧?
  
  到了李清照的时代,杨贵妃似的以胖为美早成了过去式,宋代是以瘦为美的。不光是人瘦,宋代人连写诗作画都很崇尚“瘦硬”美,所以宋代文人笔下的美女也就一个赛一个地瘦:比如说欧阳修的“清瘦肌肤冰雪妒”,柳永的“自家空恁添清瘦”,苏轼的“冰肌自是生来瘦”,黄庭坚的“抱琵琶、为谁清瘦”,秦观的“消瘦、消瘦”,周邦彦的“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男人们这么喜欢骨感美人,时代风气就都按照男人们的喜好来打扮女人了。李清照虽然是特立独行的才女,可在这一点上并不怎么叛逆。看李清照31岁时候的画像就知道了——削肩细腰,一口风都吹得起的样子,典型的古典瘦美人。李清照还有个相当有名的外号,叫“李三瘦”,因为她在词里,写过三句带“瘦”字的经典名句,一句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另一句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词,有的是说花瘦,有的是说人瘦,还有的是说花已经很瘦了,可是人比花更瘦!李清照大概怎么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的审美潮流,在一千年后又得到了遥遥呼应,20世纪以来,“瘦”又成了人人追捧的时尚。
  
  虽然李清照的美貌最终被她的才名所掩盖,留传下来关于她的评论,都是关注她的才华甚于美貌,但是就像现在的世俗眼光一样,无论任何朝代,对一个女人的评价,总是从容貌开始的。女性的美始终是这个世界的最美。这样的话也许会让女权主义者愤怒,可是,一千年前,没有女权主义。
  
  那样的年代,只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一个女人,如果长得很漂亮,就可以成为美女,成为女人中的佳品;如果有才又有色,那便是极品;如果有才又有色还没有让才色掩盖了德,那简直就是神品了。遗憾的是,纵观中国文学两千多年的历史,佳品尽有,极品寥寥,至于神品?那就更要好好斟酌了。因为“道德”这个东西,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改一个朝换一个代,道德标准很可能就会天翻地覆,甚至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思想派别,关于道德的论争也可以众说纷纭、互不买账。晋代就有一位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女人——谢道韫。谢道韫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将鹅毛大雪比喻成漫天飞扬的柳絮,受到她的叔父、鼎鼎大名的宰相谢安的称赞。于是后来凡是夸女人有才就说她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就是从谢道韫那儿来的。唐朝有一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谢家可就是谢道韫她娘家,而王家呢,就是谢道韫的婆家:谢道韫是东晋安西大将军谢奕的女儿,而她嫁的就是东晋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谢两大家族的富贵风流,被谢道韫一个人占全了。
  
  谢道韫生活的晋代和李清照生活的宋代,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晋代的才子佳人展示才华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清谈”。所谓清谈,就是就某一个文化问题进行长时间的辩论,很像今天的辩论赛,不但分正方、反方,还有裁判来判决输赢。而宋代的才子佳人呢,主要是通过“填词”来展示才华。于是,两位才女也就分别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展示自己,成为各自时代的“学术超女”、“文化超女”。关于谢道韫的辩论才华,有一个著名故事:有一次王家主办一场重要的辩论赛,当时辩论的一方是谢道韫的小叔子,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献之。王献之在辩论赛中渐渐落了下风,抵挡不住“对方辩友”的唇枪舌剑。要知道,王家在东晋是何等地位,要是输了,那还不脸面丢尽?正在尴尬的时候,谢道韫派了个贴身丫鬟,款款地走到论坛前,递给王献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愿为小郎解围”。意思就是,我可以帮小叔子继续辩论。王献之一看,求之不得啊,马上在辩论赛场挂了一面帘子。大家只看到帘子后面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听到她一连几个小时侃侃而谈,让本来气焰嚣张的“对方辩友”硬是找不到还击的机会,最终由裁判宣布,此次辩论由王家获胜。
  
  更巧的是,东晋末年,谢道韫同样遭受了国破家亡的命运,丈夫在混乱中被杀死,而一介弱女子谢道韫硬是保护着三岁的小外孙,义正词严,把海盗头头孙恩给镇住了,一番滔滔不绝的说教后,孙恩不仅大发慈悲,刀下留人,还派手下将她祖孙俩护送回家。
  
  李清照的命运跟谢道韫还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样是出身名门世家,一样是举世闻名的美女加才女,一样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不幸命运。但谢道韫比李清照幸运的是:谢道韫在道德方面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瑕疵,丈夫死后,守节终身,最后还在《晋书》的《烈女传》里面占了一个位置,算是为自己盖棺论定,立了个贞节牌坊。李清照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她是名副其实的“咏絮之才”,又是名副其实的绝代佳人,在后代的名声远远超过了占尽王谢风流的谢道韫。但李清照的处世态度,她的人生经历,她的“晚节不保”,又给道学家们留下太多的话柄。也是,谁让这个本来应该高高在上的名门闺秀,却偏偏绯闻不断呢?在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美女谱中,李清照算一个才貌双全的极品,那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问题是,李清照算不算得上是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呢,那就要留待各位观众来进行一番品评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
  
  自是花中第一流
  ——赌神李清照
  
  上一讲费了很多口舌证明李清照的才貌双全,按照一般人的美好愿望,我们总是希望心目中的偶像不但才貌双全,最好还“德艺双馨”。于是,对李清照,我们也怀着这样美好而崇高的希望了。
  
  可是,偏偏,李清照的“德”是一个很值得争议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古代社会对女人有很明确的要求——三从四德啊!“从”就是顺从,“三从”:没出嫁的时候听父亲的话,出嫁以后听丈夫的话,要是丈夫死了呢,那就听儿子的话——说白了,就是这一辈子要听男人的话!四德是哪四德呢?妇容、妇言、妇功、妇德。妇容是要求女人要打扮得端庄整洁;妇言是要求女人说话要温柔大方,不要粗声大气、东家长西家短地搬弄是非;妇功,说明女人做家务活不仅要心灵手巧,还得任劳任怨。四德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妇德”,“妇德”的核心思想还是两个字——顺从。《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妇人,伏于人也”,女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服从男人的教导,那才是有“德”的女人。就在李清照出生的时候,北宋朝廷还活跃着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司马光,别看他从小就凭借“砸缸”一举成为熠熠闪光的童星,挺活泼机灵的一个小伙子,长大了偏偏变成了个满嘴仁义道德的理学家。他有句名言,这句名言哪,可是针对咱们女人说的:“妇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对女人来说,最高的道德标准就是柔顺,谁要是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甚至还敢跟男人打擂台,拼个你高我低,那就不是真正的女人,是要挨骂的。
  
  这不,李清照从出名那天开始,挨的骂还真不少。骂来骂去,最让人骂得过瘾骂得来劲儿的就是她的“不守妇德”。宋代有个著名的学者叫王灼,他曾经评论过当朝几乎所有成名的词人。但就是这位承认李清照是当朝第一大才女的王灼,首先就开骂了,说自古以来的大家闺秀,就没见过李清照这么不知羞耻,荒淫放肆的女人!难道李清照真的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或者写过什么见不得人的文字,要遭人如此唾骂?我们倒要来看看,在这帮道貌岸然的老夫子们的眼里,李清照到底什么地方让他们看不顺眼了,要让他们捶胸顿足,大叫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呢?
  
  说实话,要按当时人的要求,李清照还真算不上什么“三从四德”的模范。首先这一条就不符合要求,哪一条?——妇容!大家可能要不明白了,不是说李清照是个大美女吗,连大美女都还达不到“妇容”的要求,那还要什么样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啊?注意了,这个“妇容”,不是说女人要长一副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打扮得蓝色妖姬似的去勾引男人;而是要求女人收拾得干净整洁,一举一动文雅大方,不该看的人一眼都不能多看,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能多说,不该走的路一步都不多走。一句话,那个时候的男人,不欣赏野蛮女友,只欣赏笑不露齿的端庄淑女。而李清照呢,虽然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从小也没少受过三从四德的教育,可惜偏偏就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来挑战男人们制定的“三从四德”。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她的好赌,比如说她的“风流”,再比如说她的好酒……
  
  先来看李清照的好赌。
  
  我们常常说五毒俱全:骗、赌、帮、烟、娼,那可都是连男人沾了都没好果子吃的事,可李清照偏偏沾上了一样厉害的——赌。而且她对赌博可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到了执迷不悔的地步。我们看那些迷恋赌博的人,常常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赌得家破人亡,几乎没几个不后悔的人。可李清照赌博赌了一辈子,还真没后悔过,为啥呢?一个字——赢。输钱的号天哭地的后悔,赢钱了谁还后悔呢?
  
  您见过赌博赌了一辈子从来不输的人吗?没见过吧。据我所知,这样的人,除了李清照,还真没第二个。一个赌博从来不输,老赢钱的人,怎么会后悔呢?当然不会。您不相信?不信也得信!这些可都是李清照她自己白纸黑字写下来,留传到今天的,证据确凿。李清照写过一篇《打马图序》,“打马”就是一种赌博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一开篇就教训人说:
  
  你们赌博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精通呢?其实赌博没什么窍门,找到抢先的办法就行了,所以只有专心致志地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也。
  
  要说这样的教训也没啥特别,谁不知道赌博要专心致志啊?不专心要输钱的呀!有的人干别的不见得专心致志,一到赌桌上那可是废寝忘食,忘我投入,赢了的还想趁着手气再多赢点儿,输的人想捞回来!这一点,跟李清照倒有点儿相似。这不,李清照接着就得意洋洋地宣称: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说得很明白啊:我这人没啥别的嗜好,就是天性喜欢赌博。凡是赌博,我就沉迷其中,一到赌桌上就饭也忘了吃,觉也忘了睡,不分白天晚上地赌。而且,我赌了一辈子,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赌,不论赌多赌少,从来就没输过,赢的钱哗啦哗啦争着往我腰包里赶,挡都挡不住啊。
  
  嘿,神了!李清照要是活到今天这把年纪,赌神还轮得到周星驰?门儿都没有!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那个时候到底流行什么赌博?李清照又最精通哪种赌博呢?
  
  其实,宋代的赌博跟今天也差不太远。比如说,有钱人可以玩**。宋代有一种体育游戏叫蹴鞠,规则大约就类似于今天的足球。大家如果看过《水浒传》,一定还记得里面有个小人高太尉,就是因为踢球踢得好,巴结上了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一步登天成了炙手可热的权贵。高太尉的儿子看上林冲的老婆,硬是逼得好汉林冲家破人亡,不得已上了梁山泊落草为寇。今天**的人那可也是一掷千金,动辄上百万啊。看看世界杯的时候那些人的疯狂,真以为是为足球疯狂啊?我敢说,有一半是为钱疯狂!
  
  除了**,还有赌棋。下棋是不管身份,不管有钱没钱都可以来,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可以玩,是最雅俗共赏的赌博。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去的时候,慌慌张张居然还没忘了带上象棋。李清照也说“大小象戏、奕棋”都是赌博的游戏,可惜的是,下棋只能两个人玩,不够刺激,所以李清照不怎么喜欢。
  
  最下里巴人的赌博大概就是扔骰子了。去过酒吧、KTV的人都知道,喝酒掷骰子是最流行的赌博,愿赌服输,虽然不一定赌钱,可是输了的人,一大罐啤酒灌下去,喝的人、不喝的人都痛快!扔骰子是规矩最少、输赢见效最快的一种赌博,所以,流传也最广。
  
  当然,除了常见的这几种,赌博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斗鸡啊,斗蛐蛐儿啊,等等等等。李清照在她的文章中列了二十多种赌博游戏方式,不过在这二十几种五花八门的赌博中,有的她嫌太鄙俗;有的嫌只凭运气,显示不出智慧;有的嫌太难,会玩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到对手——整个一赌博界的“东方不败”。那李清照喜欢什么赌博呢?据她自己说,是“打马”。打马具体是个什么玩意儿,现在已经失传,我们没办法知道了。不过据说有人考证出来,打马就是今天麻将的前身,看来,打通宵麻将,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
  
  最神的还不是这个。北宋灭亡后,为了躲避金兵的围攻,李清照跟着宋朝的皇帝、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就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北宋的两个皇帝被俘虏了,北宋朝廷灭亡了,丈夫死了,前半生千辛万苦积累的一些家产也在逃难中几乎都丢光了,她还念念不忘赌博的事儿。人家说三天不练手生,她是三天不赌手痒啊。所以从逃难的船上一下来,刚刚租了临时的房子安顿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赌具找出来,赌一把再说!这种赌瘾,抽鸦片也不过如此了吧?
  
  有人说李清照是个赌棍,还真不是冤枉她,如果嫌赌棍这两个字不大雅观,可以换个词,就像《古今女史》所说的那样,称她为“博家之祖”——赌博的祖师爷。这顶高帽子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戴的,赌棍不雅,那就再赠她一个当之无愧的外号——赌神!她可不是说过这么一句话:“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原来李清照写这篇《打马图序》,除了得意洋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精通赌博,她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千万年后的后辈子孙都知道,“命辞打马”这种赌博游戏,就是我李清照开创的啊。“博家之祖”,非我莫属,谁都别来抢啊!
  
  当然,要声明一点,爱赌博也不是李清照一个人的错,人家宋朝连皇帝都好这个。难怪那个时代人口虽然没这么多,参加赌博的人比例不见得少。民间甚至传说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跟道士陈抟赌博,输掉了整个华山!还有更绝的,受宋朝赌博风气的影响,北方各民族也都盛行赌博,例如辽国的皇帝辽道宗甚至在朝堂上公然扔骰子比大小,看大臣们谁可以升官,结果还真有人扔了个最大点,立马升了个宰相的官!好赌到了这种程度,难怪宋朝要亡国,也难怪辽国灭亡比宋朝还要快!
  
  赌博不仅可以决定谁能升官,甚至还关系国家命运,这可能是大家想不到的吧?宋代就还真有这种事。公元999年,当朝皇帝宋真宗运气不好,赶上了辽兵大举入侵,眼看就要攻到都城开封城下了。大臣们都劝皇帝赶紧逃跑,宋真宗正准备接受建议呢,左右看看,发现这紧要关头居然不见了宰相寇准,一问,手下说:“丞相正在家里喝酒赌博呢!”宋真宗一听,非但不生气,反而吃了定心丸——你想,这大祸临头的关口,寇准还有心情喝酒赌博,那不是因为胸有成竹吗?果然,把寇准一召来,他就劝真宗御驾亲征。上了前线,宋真宗是个没主见的主,惶惶然又派人去看寇准在干什么,手下回来说,寇准还照常在营地里和同事们喝酒赌博。宋真宗大喜,说:“寇准这么从容,我可以高枕无忧了。”嘿,宋真宗还真没看错人,这次御驾亲征果然大胜而归,取得了澶州大捷。这可是宋代历史上寥寥可数的几次胜仗之一!虽然不能说是赌博的功劳,但是至少赌博起了安心定神的作用。如果不是寇准的“好赌”,恐怕宋真宗早就吓得六神无主,逃之夭夭了。
  
  说了这么多宋代人好赌,如果以为宋代大力提倡赌博,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跟今天一样,在宋代,对赌博的处罚也是够严厉的。宋代刑律规定,对参与赌博的人,除了罚没赌资,还要打一百棍,按盗窃罪论处。当官的要撤职流放,没官的甚至可能被杀头!但是,一方面是政府禁赌越来越严厉,一方面却是赌博之风越来越昌盛,这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啊。你皇帝宰相都好赌,也不见杀头,能拿我李清照怎么着?
  
  想想看,这样迷恋赌博、精通赌博的赌神,不但在宋代是“东方不败”,就是放到现在,那只怕也是一个“独孤求败”吧?
  
  如果说好赌,还只能算是李清照“不守妇德”的种种表现当中的冰山一角,那么人家骂她“不知羞耻”、“荒淫放肆”,主要还是指她的“好色”。
  
  宋代原本就是一个风流朝代,当然“风流”的权利专属男人。男人好色一点儿都不希奇,男人们聚在一起,甚至还往往以风流自夸,谁风流谁光荣。自己三妻四妾不满足,到“红灯区”去溜达一圈更是家常便饭。欧阳修就说:“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柳永也说:“坐中醉客风流惯”,秦观更是自我炫耀:“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苏东坡更过分,还带着妓女去拜访和尚,和尚虽然心里很不高兴,却又不好意思得罪他。最有意思的是,连三宫六院的皇帝都免不了拜倒在妓女的石榴裙下,甚至出了皇帝和大臣为一个妓女争风吃醋的故事。这位皇帝就是北宋最多才多艺的宋徽宗。皇帝当久了,“大鱼大肉”吃腻了,也想到花街柳巷去尝点儿“小吃”,带着两个贴身心腹,去“微服私访”,这一访就访出个千古艳遇来——见到了当时最有名的妓女李师师。李师师知道客人是皇帝,那还不尽力奉承啊?于是把个宋徽宗迷得神魂颠倒。徽宗皇帝因为要常常出宫去和李师师幽会,很不方便,后来就干脆从皇宫挖条地道,一直通到李师师的闺房。
  
  说来也巧了,这李师师都是皇帝的人了,按说应该金盆洗手,一心一意伺候皇上了。可惜皇家的规矩大,皇帝再离不开你,一个妓女要想登堂入室,当一个名正言顺的嫔妃是没资格的。况且,就算李师师不想再接客,她老板也不能答应啊,据说北宋著名的大才子周邦彦就是李师师特别青睐的主顾之一。周邦彦当时在朝廷担任大晟乐正的官,主管朝廷音乐的修订。这周邦彦本来和宋徽宗算得上臭味相投,两人都好填个词唱个曲儿,都精通音乐文学,本来关系挺好,为了一个李师师硬是把关系搞砸了。要说这周邦彦也真是,人家皇帝喜欢的女人,你远远的看看吞点儿口水也就罢了,非去凑什么热闹呢?最可气的是有一次,宋徽宗微服私访李师师家,不巧周邦彦先到了,听说皇帝来,来不及回避,只好躲到床底下去。宋徽宗带了一个云南进贡的新鲜橙子给李师师,一边剥橙子吃,一边听师师弹琴唱曲,一边还说着情话,周邦彦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光看看听听也就算了,还不知趣,把这个情景还填成了一首词叫做《少年游》。李师师后来竟然还把这首词唱给了宋徽宗听。皇帝的隐私让大臣知道了,这还了得?宋徽宗于是大怒,下令立即把周邦彦押出首都。过了一两天,徽宗又去看李师师,师师不在,等了好久才回来,回来的时候还愁眉苦脸,梨花带雨,一副憔悴幽怨的模样。宋徽宗大发脾气,问师师:“你又到哪里去了?”师师楚楚可怜地回答说:“臣妾罪该万死,听说周邦彦犯了罪被贬出京城,我准备了一杯薄酒,给他饯行去了。”这宋徽宗也绝,听了这话,倒先不发脾气,反而好奇起来:“他是不是又写了什么词?”李师师连忙先敬了皇帝一杯酒,抱过琵琶,娇滴滴地为皇帝唱了周邦彦新写的词:“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也不知道是李师师的楚楚可怜软化了皇帝的情,还是周邦彦的才华打动了皇帝的心,总之,皇帝听完师师唱的歌,脾气也没了,心情也好了,赶紧派人把周邦彦找了回来,仍旧当他的大晟乐正。
  
  故事虽然只是个故事,倒也反映了宋代人的一种心态,那就是——男人好色不但不是罪过,反而是风流才子的佳话,可是,如果女人“好色”呢?那恐怕就不但不是什么佳话,而是要准备挨骂了。不信?看看李清照,她就是个例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讲
  
  笑语檀郎:“今夜纱窗枕簟凉”
  ——风流李清照


  说实话,要搁现在,李清照实在算不上风流。别说搁现在,就是放在她之前的唐朝,“风流”二字也轮不上她。为什么呢?唐朝女性地位高啊。唐朝的统治阶层不是纯种的汉族,也就没有汉族那样历史悠久的对女性的压制,反而带着点北方少数民族母系社会的遗迹。我们熟悉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是产生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木兰辞》最后一句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兔子来打比方,其实意思就是:别看男女有别,上了战场,女人跟男人一样冲锋陷阵,谁还能分得清是男是女?巾帼不让须眉啊!有了这样的渊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在唐代才能诞生中国封建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杨贵妃可以“三千宠爱在一身”,让白居易都大叹“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想想看,“孝”可是古代中国的伦理核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生男丁可是要断了香火的,是最大的不孝啊。可是,唐朝女性地位的大解放,偏偏让人巴不得多生几个武则天、多生几个杨贵妃出来光宗耀祖。我们看留存下来的唐朝仕女图,虽然赶不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走光”照,那个开放程度也是够可以让人眼珠子掉一地的。
  
  可惜的是,接下来的宋朝女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两个朝代只隔了五十多年的工夫,可是宋朝的理学对女性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三从四德”就是南宋的理学大家朱熹他老人家提出来的。在朱熹之前,北宋还有位理学泰斗程颐老夫子,人家问他:“如果孤儿寡妇的,没饭吃没活路了,能不能改嫁?”程老夫子眼一瞪,义正词严地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实际上就是教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当然,宋代理学的扩张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理学主要是知识分子在书房里穷鼓捣的玩意儿,对老百姓还没那么大的影响力。所以宋代妇女改嫁,让理学老夫子们气得干瞪眼的事也常常发生,就连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位程老先生,他自己的侄媳妇也没有听从他的教导,毅然改嫁,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
  
  话说回来,在理学慢慢发达的宋代,就算出现几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女人,那也是要相当有勇气,要挨得起骂,受得起白眼的。就说李清照吧,她可能这一辈子压根儿就没把什么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的教条放在心里。没出嫁的时候,父亲未必管得住他,嫁人以后老公未必管得住她,丈夫去世以后,社会道德舆论也未必管得住她。不信我们来看看李清照的两首词。要按宋代人的道德标准,这两首词已经足以说明她的“风流成性”、“荒淫放肆”!
  
  这第一首词,说的是嫁人之前的事儿!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写一个少女荡完秋千的姿态。李清照没有写她荡秋千时如何迎风飞扬,如何笑声荡漾,只是剪取了荡完秋千以后的镜头。秋千已经停了,少女慢慢地从秋千上下来“慵整纤纤手”。一个“慵”字,可以推想出她荡完秋千后的那种疲倦和慵懒的神态:轻轻地揉着荡秋千荡酸了的手。“露浓花瘦”是交代时间和地点,“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花瘦”表明地点是在少女的私家花园中。有私家花园的可不是普通人家,不是大富就是大贵,暗示了少女的出身不是一般的小家碧玉,而是大家闺秀。按逻辑,既然是大家闺秀,就应该有大家闺秀的风度,一举一动都得像个淑女。可是,在这首词里,这位大家闺秀的表现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个戏剧性变化的原因是:少女的私家花园里突然闯进来一个陌生男子。
  
  按道理,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不可能有陌生男子不经通报就擅自闯入后花园,但诗词本来就讲究“无理而妙”,没有道理的道理就是诗词的道理。如果都要讲道理,那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找谁讲道理去?所以,不管有没有道理,反正,这个陌生男子是闯进来了。按道理(又要讲一下道理了),虽然诗词是“无理而妙”,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像这样贵族家庭的后花园,就算有人擅自闯入,也不可能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肯定是门当户对、风度翩翩的贵族男子。当然,不管是什么地位的贵族男子,女眷看到,尤其是大户人家的未婚女眷看到,肯定是要回避的。可是少女刚刚荡完秋千,很累很懒,衣裳也没整理好,鞋子也来不及穿,慌慌张张只穿着袜子就往屋里逃,头发蓬散,金钗也掉到地上,都顾不得了,先溜走再说。
  
  可是,她真舍得溜走吗?深闺大院里,是谁敢冒冒失失闯进来呢?少女好奇啊,到底还是想偷偷看一下。在她急急忙忙溜走的同时,又依依不舍地回头看。“和羞走,倚门回首”,这个“走”字跟我们今天说的“走”并不一样,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说明少女因为害羞,溜得很匆忙,但又忍不住躲在门后头偷看。可以想象,闯进来的人虽然冒失,却是一位大帅哥,连这位貌美如花的贵族少女也情不自禁地被打动,看了还想看。可是呢,她毕竟还是大家闺秀,还知道点儿体面,所以偷看帅哥还得来点儿掩饰,于是,就用嗅青梅的动作,掩饰一下自己砰砰乱跳的少女春心。
  
  我们来看这整首词,表面上,李清照好像是在写少女看到陌生男人后,是如何的害羞,是如何地想赶紧逃跑,生怕被陌生男人偷看了去。可实际上呢,我们再仔细一回想,发现不对:这些都只是李清照设的幌子啊!她想要说的,根本就不是少女的害羞。那她想说的到底是什么呢?一句话:哪个少女不怀春!别看平时一本正经,一副大家闺秀的淑女模样,那都是做出来给人家看的,是表面文章,骨子里却充满了少女天性中对自由、对爱情的本能渴望。这种人性的渴望,哪里是什么三从四德的教条压抑得了的呢?李清照其实并不比别的女人更“风流”,只是她比别人更敢说,别的女人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她全给抖出来了,这就是勇气,这就是离经叛道啊!
  
  第二首词,描绘的是李清照结婚以后的事儿。这第二首词的“风流”,比第一首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了。我们倒要看看,这位待字闺中时就敢于藐视道德的女人,结了婚以后,又会有怎样更加离经叛道的表现呢?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丑奴儿》)
  
  这首词更绝了。刚才我们讲的第一首词,虽然表现的是少女蠢蠢欲动的“春心”,这“春心”好歹还是经过掩饰的,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这第二首词可就连这点羞答答的掩饰都剥掉了,变成明目张胆的挑逗了。
  
  首先时间上就更加暧昧了:是刮了风下过雨之后的夜晚。而且呢,还是夏天的夜晚,因为“洗尽炎光”啊,也就是说,晚上这场风雨,把白天的炎热都洗刷干净了,是夏天里一个难得的凉快的夜晚啊。词一开始,就交代了时间和天气,在这样的时间和天气里,一看就知道有故事要发生吧?
  
  果然,在这美妙的、凉快的夏夜,我们的女主人公款款出场了——理罢笙簧。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出身于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是无所不通。弹琴画画都是她的业余爱好,虽说是业余爱好,可都赶得上专业水平啊。琴弹给谁听呢?我们说知音知音,琴是弹给懂琴的人听,对牛弹琴的事傻瓜才会干哪。这听琴的人是谁,词里面没有直接说。她没说不要紧,我们可以推断,从哪里推断?——“檀郎”。
  
  檀郎本来是指晋代一位名叫潘岳的美男子,后来诗词当中往往就用“檀郎”来泛指美男子了,女子也常常用“檀郎”来作为对爱人的昵称。所以“檀郎”就有了两层意思,一层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帅哥”,一层相当于我们说“亲爱的”。对李清照来说,她的“亲爱的”“帅哥”,当然就是丈夫赵明诚了。
  
  “理罢笙簧”,就是说:奏完了一曲动听的歌儿。要注意了,这古代的诗词里面,处处都是陷阱——表面上只是说弹琴,可实际上,弹琴绝对不仅仅是自娱自乐,她总得有听琴的人,这听琴的人当然就是她亲爱的“檀郎”了。弹琴听琴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知道,古代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汉代才子司马相如用琴声挑逗美女卓文君,卓文君怦然心动,义无返顾地与父母断绝关系,跟着穷光蛋司马相如私奔了,这就是所谓的“凤求凰”的来历。可见古人弹琴,在同性,是为了寻觅知音;在异性,可就是为了求爱了。
  
  如果说“理罢笙簧”还只是求爱的暗示,赵明诚这榆木疙瘩听了半天琴,脑子还没开窍,那么,我们的女主人公可就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了:“却对菱花淡淡妆”。菱花,就是镜子,古代铜镜后面往往都铸上菱花的图案,所以诗词里就用菱花来代替镜子了。见丈夫没从琴声里听出“凰求凤”的暗示来,李清照就只好对着菱花镜子,开始细细描眉,轻轻点唇了。上一点薄薄的晚妆,向丈夫妩媚一笑,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这里顺便得交代一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那可是宋朝鼎鼎有名的考古学家。这考古学家,学问自然是没得说,可就是不解风情。虽说娶了这么个娇滴滴的才女妻子,夫妻恩爱,可再恩爱的夫妻保不准也有“七年之痒”啊。什么是七年之痒?据说有一种剧毒的植物常春藤,被它毒到了以后每7年会痛痒一次。后来美国人用这个名字拍了部电影,由好莱坞的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担任主角,把婚姻的“七年之痒”演绎到了极致。这赵明诚本来就是个不解风情的主儿,再加上“七年之痒”可能导致的审美疲劳,对李清照再明显不过的暗示居然还是无动于衷。说不定,在考古学家丈夫的眼里,绝色美女的老婆看久了,也还不如几百年前的一个破铜罐子可爱呢。
  
  要换了别的妻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淑女形象,说不定就此罢休了。可李清照不是一般的女人,要不人家怎么骂她“不知羞耻”、“荒淫放肆”呢?
  
  当然了,“美女作家”嘛,本来美女就够招眼的了,再冠上个“作家”之名,而且还是以“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不挨骂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看看下面这几句,就知道那时候的人骂得也不是无中生有。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洗了澡,化了妆还不够,还要穿上件粉红色的透明睡衣,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一阵一阵的幽香散发出来,然后,脉脉含情、温言软语地对赵明诚说:“老公,今晚的竹席应该很凉快哦!”
  
  这无异于一封“遗情书”啊,石破天惊!当时那个叫王灼的就说了:哎呀呀,这种不知羞耻的话居然也敢写出来,从古至今的大家闺秀,有文采的又不止她李清照一个人,就没见过这样大胆放肆的!
  
  这话又说回来了,要按现在的眼光,公平地说,李清照这种明目张胆的挑逗实在算不上有伤风化,人家夫妻间谈谈情,说说爱,正常得很,碍着谁了?错就错在李清照不该生活在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就是看不得人家夫妻恩爱。结婚不是为了爱情,那是为了传宗接代,主要任务完不成,还好意思情啊爱啊的?
  
  要说,李清照还算幸运的,只不过挨挨骂而已,还不至于影响夫妻感情,洒脱点也就随他骂去,大不了回他一句: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呗。可宋代还真有夫妻恩爱被人看不惯,硬被拆散了的事情,也算得是一大奇闻。那这对倒霉夫妻是谁呢?就是跟李清照同时的陆游和唐琬。本来这也是一对郎才女貌,你恩我爱的模范夫妻,可偏偏婆婆看不惯了:哦,你们小俩口甜甜蜜蜜,恩恩爱爱了,我还等着抱孙子呢,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啊!没啥好说的:离婚!
  
  陆游号称“放翁”,多洒脱多豪放的一个人啊,却也是个没有原则的孝子:一边是如胶似漆的妻子,一边是威严的老母亲,难做人哪。陆游没办法,这边舍不得妻子,那边又得罪不起母亲,只好偷偷地买了幢别墅,把唐琬藏了起来。可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藏多久,不知道是谁嚼舌头,把这事偷偷告诉了他母亲。母亲这个气啊,拄着拐杖就要去兴师问罪,幸亏陆游先得了消息,让唐琬先逃走了,才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肉搏战”。“战争”虽然没打起来,老婆是肯定保不住了。就这样,堂堂正正一“放翁”,居然老老实实把才貌双全、相濡以沫的妻子给休了。
  
  相比之下,李清照可比唐琬要幸运多了。要按宋代的法律,你李清照再怎么美貌,再怎么才华横溢,最多当个“美女作家”,要做人家老婆还不够资格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宋代刑法规定有“七出”,也就是说,只要做妻子的有这七条毛病中的任何一条,丈夫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她休掉!哪七条?“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不生儿子;放浪淫荡;不好好伺候公公婆婆(古代“舅姑”指公婆);喜欢搬弄是非;小偷小摸;妒忌丈夫三妻四妾、拈花惹草;得了不治之症,都是当老婆的不是,是要被赶出家门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七出”的第一条,就是“无子”。没生儿子,是做妻子最大的罪过。陆游的妻子唐琬有没有别的毛病不清楚,反正“无子”是婆婆逼着儿子休她的主要理由,并且这是一条最正当的理由了——唐琬被休以后,陆游后来娶的妻子果然就让他儿孙满堂了!
  
  巧得很,如果按这“七出”的规定,李清照和唐琬一样,一不小心就犯了头条——无子。她和赵明诚做了三十年的夫妻,却没给赵明诚生下个一儿半女,生生让赵明诚断了香火!他们为啥没孩子,原因不知道,反正那个时候,他们夫妻再怎么前卫,也没有超前到要做丁克一族,享受两人世界;而且那时又不兴什么体检,问题出在谁身上也搞不清楚,只要是没孩子,统统都是女人的错。就凭这一条,就是十个才貌双全的李清照,赵明诚也有理由把她给休了!——一个女人,再怎么风情万种,也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啊。何况,你们这些个闺房里的悄悄话,自己私底下说说也就罢了,还偏偏要白纸黑字地留下案底,不是明摆着让人揪小辫子嘛?
  
  如果说,这两首词,从“好色”的侧面说明了李清照的“叛逆”。“三从四德”,她几乎没一样靠谱儿!那么,除了好赌好色之外,李清照还有一样什么爱好,能让她从美女如云的宋代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叛逆女性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
  
  浓睡不消残酒
  ——酒鬼李清照
  
  风光得意时候的李清照,除了好赌、好色之外,还有一样什么爱好,让她在宋代的美女群、才女群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甚至成为一些道学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呢?
  
  其实,这样爱好,说来一点都不稀奇。我们常常“酒色财气”连在一起说——“色”,李清照的“风流好色”我们已经证明过了;“财”,李清照贪不贪财,我们留到以后再去讨论;“气”,原本就是斗气赌狠的意思,李清照的“赌徒”经历不就是斗气赌狠的最好证明?其实无酒不成赌,何况李清照自称结婚后有一段时间,夫妻俩家徒四壁,家里穷得叮当响,还要经常出入当铺,现金和存款估计不多,但绝对不缺酒和骰子。李清照不缺赌具参见我们讲过的《赌神篇》,不缺酒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要有个疑问了:你不是说李清照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吗?怎么会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还要经常出入当铺呢?难道她嫁的丈夫赵明诚是个穷光蛋,落魄秀才?难道他们俩也是私订终身后花园,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理说,古人的婚姻是父母包办,是讲究门当户对的,除非像卓文君那样私奔,否则富家小姐怎么可能下嫁穷光蛋呢?那李清照的婚姻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说清楚这桩子事儿,还得从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说起。
  
  李清照的婚姻确实是父母包办。李清照嫁给赵明诚的时候正好十八岁,当时她的父亲李格非,正在北宋的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做礼部员外郎。在宋朝,礼部主管国家祭祀大典、外交礼仪,还主管各级科考,统管文化教育,职权范围比今天的教育部还要大。而李格非担任的礼部员外郎,大约就相当于今天教育部某个司长。按说,这个官职不小了,而且还是个油水部门,但李格非这个人,天生的犟驴子脾气,常在河边走,偏偏不湿脚,还真算得上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官。有这么一件事,可以说明李格非的清正廉明。
  
  要说这件事,还得退回到18年前,李清照刚刚出生的时候,当时李格非还在山东郓城做一个叫“郓城教授”的小官。郓城虽小,在后来的文学史上也还是出了点小名,《水浒传》里的头号人物宋江就是郓城人氏。所谓“教授”可不能同今天的大学教授相比,现在的大学教授,级别待遇相当于正处级,而“郓城教授”,大约只不过是郓城这个小镇主管文教卫的副镇长,级别只相当于副科,而且还是清水衙门的副科级。虽然北宋朝廷的文官俸禄相当优厚,但“郓城教授”这个官实在太小,还不够让李格非一家子穿金戴银,吃香喝辣的。宋代有规定:当官的可以兼职兼薪,挂好几个单位的职务,拿好几份薪水,这在当时很普遍。就像现在的大学教授可以被聘为其他大学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一样,捞的外快往往比自己本职工作挣的薪水还要多得多。当地的地方官看李格非家境实在有点贫寒,就想跟他介绍个兼职的工作,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可李格非就偏偏是个书呆子,为了证明自己清正廉洁,硬是谢绝了上司的好意,一份薪水吃到底。现在我们提倡“节约型社会”,哪个公务员要是像李格非这样廉洁,那是要大受表彰,成为学习榜样的。可宋代官僚不欣赏这一套。那么,宋代当官的喜欢过什么日子呢?
  
  宋代人最典型的生活观念就是“笑贫不笑娼”。就像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告诫他的开国功臣一样,过日子要“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多养几个小老婆,天天在一起喝酒唱歌,好好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所谓上行下效啊,皇帝都这么说了,只要你不抢他的皇位,他愿意“高薪养廉”啊:你们这些当臣子的,拿着丰厚的薪水,好好享受酒色财气去吧。
  
  于是宋朝的风气,官员们除了争着比谁的文章写得更好,还要比谁过得更加富贵风流。从李清照师爷爷的师爷爷,北宋初年的著名宰相晏殊,到李清照的师祖,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再到她的师爷爷苏轼,哪个不是三妻四妾,养一大帮子歌儿舞女,还不时要到歌楼妓院去娱乐娱乐、休闲休闲?
  
  这其中,最著名的还是那位因为写了一句绝妙好词:“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宋祁。宋祁和李格非一样,也经历了从一贫如洗到大富大贵的转折。没中进士之前,宋祁和他哥哥在学校里读书,冬至的时候穷得没钱吃饭,把祖传宝剑剑鞘上包的一点儿银子刮下来,换了点酒菜。宋祁还满不在乎地说:冬至吃剑鞘,到过年就该把剑都吃掉了。后来兄弟两人都中了进士,当了大官,宋祁常常左拥右抱,通宵达旦地歌舞醉饮,他哥哥派人去批评他:你这样穷极奢侈,难道已经忘了当年在学校里喝野菜稀饭的日子吗?宋祁哈哈大笑,当即回复:当然记得!不过当年在学校喝野菜稀饭又是为了啥?言下之意,当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今天能够天天酒色无度嘛!
  
  就是这位大文豪宋祁宋尚书,好酒好色的毛病一直到晚年都没大改。晚年他在成都编写《唐书》,每天晚上歌舞酒席撤了之后,就吩咐佣人,把卧室门敞开,挂上帘子,点燃两支大红蜡烛,一边一个美貌丫鬟为他和墨抻纸。远近看到的人都知道:哎呀呀,快看:宋尚书在编《唐书》了!
  
  瞧瞧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李格非过的又是什么日子?人家是官照当,文章照写,该风流的时候风流,该喝酒的时候喝酒。李格非虽然也是才子,却不是什么“风流”才子。哪怕是几年后李格非的官越做越大,到李清照出嫁之年,还当了礼部员外郎的官,钱也越挣越多,但是节约的好习惯还是没大改变,并且这种好习惯还被他的女儿李清照继承了下来,带到了她后来的婚姻生活当中。别看李清照是贵族子弟,但她从来不爱戴什么金银珠宝、贵重首饰,也从来不贪吃什么人参燕窝、山珍海味,是典型的贵而不娇、富而不侈的本色女人!这在当时的贵族人家,即便不算绝无仅有,也算得上是很有个性了。
  
  再来看看她嫁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的门第比起李清照就更加煊赫了。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当时正在做吏部侍郎的官儿,吏部侍郎,大约相当于今天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后来,赵挺之还当上了当朝宰相,那可就是国务院总理了。就算在当时,这人事部副部长也比教育部司长的权势大多了,权力更大,当然钱也更多。按说,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应该是锦衣玉食,不愁吃不愁穿的。就算两袖清风的李格非没给李清照什么值钱的嫁妆,赵挺之可不是省油的灯,总不会亏待自己的小儿子,怎么就至于要让李清照夫妻俩穷得差点喝西北风,要经常出入当铺呢?
  
  原来,李清照夫妻的穷,还真不能怪他们的父母袖手旁观,见“穷”不救。原因呢,出在赵明诚身上。李清照出嫁的时候,赵明诚还只有二十一岁,还是个学生,大学没毕业呢。我们今天已经废除了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准结婚的禁令,这一套禁令在宋代人看来,本来就是多余的!好好做学生倒也罢了,虽然没有收入,靠双方父母的资助,就算不是财大气粗的“太子党”,生活上也绝对不至于要当了衣服才能换口饭吃。可赵明诚偏偏有一个特耗钱的爱好——文物收藏。
  
  文物可不比一般的收藏,动辄价值连城啊。而且赵明诚对于文物收藏还不是一般的业余爱好,他从小就痴迷这个,那可是达到了专业水准的。他编写的三十卷著作《金石录》,后人把它跟欧阳修的《集古录》相提并论,两人并称欧赵。为了收集有价值的文物古董,赵明诚是挥金如土,花钱如流水,自己不能挣钱,却特能花钱。因为收购大量的金石古玩,几乎耗尽了夫妻俩所有的财产。
  
  就这样,两人还不思悔改。没钱花的时候,拿几件好衣服去当铺当了,去古玩一条街换几件文物宝贝,顺便买些点心回家吃。吃点心倒还在其次,关键是买了文物宝贝,两人要相对把玩好一阵子——都穷成这样了,还穷开心呢。有一回,有个叫徐熙的人拿了一幅牡丹图给赵明诚看,夫妻俩是左看右看,越看越爱,就盘算着一定要买下来。但是卖主一开口,要价二十万!天价!俩人哪有那么多的钱?就算把所有的好衣服都当了也换不回二十万哪!夫妻俩只好把牡丹图留了几天,天天抚摩、欣赏,最后还是忍痛割爱,让卖主拿回去了。为这事,他俩耿耿于怀,伤心了好几天。
  
  就在这样的穷日子里,李清照还没断了她的好赌成性、好酒成性!李清照本人倒没写过什么专门的文章,说她对酒文化如何如何精通,吹嘘自己如何如何海量,就像她写自己好赌一样——废寝忘食、每赌必赢——不过,李清照虽然没有专文写自己好酒,在她的词里面蛛丝马迹可是多着呢。我们如今能读到的清照的词共有58首(含存疑之作),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28首。别看她赌钱从来不输,喝酒却没那么大本事——不是从来不醉,而是一喝必醉!
  
  最出格的一次,她和伙伴们踏青春游,在家乡济南大明湖上一边划着小船欣赏美景,一边喝酒行令,喝得醉醺醺的,竟然不小心闯进了一望无际的荷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这哪里还像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简直就是调皮任性的“问题少女”嘛!估计因为这好酒的“毛病”,李清照就给她的家人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没结婚的时候,有亲人的宠爱;出嫁以后,又有丈夫的纵容,李清照“好酒贪杯”的毛病非但没改,反而变本加厉了。她不但好酒,而且还好喝烈酒!李清照写过一句词:“险韵诗成,扶头酒醒”。这句词也明显地有自我吹捧的嫌疑:一方面吹嘘自己有才气,敢作“险韵”的诗,也就是专门找一些不经常用的生僻字来押韵写诗;一方面还吹嘘自己有酒胆,敢喝烈酒。“扶头酒”并不是一种酒的名字,像今天的五粮液酒、茅台酒一样,而是指酒性很烈,让人容易喝醉的酒。古人有句诗:“易醉扶头酒”,就是说这种烈酒喝了很容易醉。那为啥叫“扶头酒”呢?
  
  喝醉过的人大概都有这种经验:喝醉了酒不是头昏眼花、头重脚轻、头疼脑热吗?所以醉酒的人常常要用手扶住东倒西歪的头,于是烈性酒就有了个外号,叫“扶头酒”。
  
  李清照自己酒量不咋的,还非要逞能喝烈性酒,这一喝,就常常不省人事,睡一宿还醒不了酒。李清照不是有句很有名的词吗?“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就是说,昨天刮了一晚上的狂风,下了一晚上的暴雨,我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晚,一觉醒来,昨天喝的酒还没醒呢。
  
  你说,摊上这种好酒贪杯的老婆,做丈夫的是幸运呢还是不幸运呢?赵明诚既然娶了一位才女做老婆,那就得有心理准备:才女可不是普通女人,总有些普通女人没有的“毛病”,说不定还是个“女强人”,男人能做的事她不但也要做,而且还要超过男人。其实哪怕今天也还是这样,男人好酒好色好赌倒也罢了,社会风气嘛,你不好酒好色好赌,反而要被人笑话,说你不像个男人。可如果换成女人那就大不一样了,女人如果好赌好色好酒,那就是堕落,是放荡。更何况,这李清照不但经常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而且喝酒还有一大嗜好——爱喝“花酒”!
  
  啥叫喝花酒?大家可能又要问了,喝花酒不是男人们的专利吗?李清照她一个女人,怎么喝花酒?大家别误会,这里说的“花酒”,跟我们今天说的喝花酒不一样,是按字面本来的意思理解——赏花喝酒。
  
  这女人一赏花就必定感慨万千。不是有一首歌就叫《女人花》吗?女人如花,女人就爱把自己的生命跟花儿相比。花儿不是有含苞待放的时候,有娇艳盛开的时候,有枯萎凋零的时候吗?不管是什么时候,女人总是要长吁短叹一番的:昙花一现啊,女人的大好青春就是太短暂!李清照也不例外。李清照写花的词有40多首,当然就少不了“花酒”了:赏菊花的时候,“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菊花开了?喝酒!赏梅花的时候,“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梅花开了?喝酒!赏茶花的时候,“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茶花开了?喝酒!……一年四季都有花开花落,得,一年四季都泡在酒缸里了吧!
  
  老是喝醉酒的女人,哪还有什么风度气质可言呢?不管你是大家闺秀,绝代佳人,还是第一女才子,喝了酒可都只有一个反应——晕!可在文学作品中,醉酒的女子,偏偏一个个都是风姿绰约,醉态可掬。不用说京剧《贵妃醉酒》里那个风情万种的杨贵妃了,就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的故事,也够风雅的了——传说寿阳公主在梅花下睡着了,梅花轻轻地飘落在她的额上,额头上于是形成了梅花形状的花纹,好几天都没有消掉。后来,天下的女人就都学着寿阳公主,在额头上画朵梅花,成了古代女子常用的“梅花妆”。想想看,以公主的金贵之身,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睡到梅花树底下去?正常情况下,解释不通嘛。但是酒后呢?那可就难说了……《红楼梦》的一个女主角儿史湘云,也是喝多了酒,趁姐妹丫鬟们不注意,偷偷溜出去,一不小心就醉倒在花园里,落了一身的花瓣,惹得蝴蝶蜜蜂都围着她转,说着梦话还在行酒令呢:“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瞧见了吧?是才女,是美女,就算喝醉了酒,也要醉得风雅,醉得脱俗,醉得楚楚动人,醉得流芳千古……可才女是流芳千古了,才女身边的丈夫却要受苦了。将心比心,要是你有一个天天喝醉酒的酒鬼老婆,有一个爱打通宵麻将的赌徒老婆,还不够你喝一壶的?那么,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夫妻生活,到底是传说中的恩恩爱爱,还是情理之中的磕磕碰碰呢?我们以后慢慢揭晓。

                                                                                                                                                                                                               讲座文章系长沙杨雨教授所写!
发表于 2008-6-18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在哪里已经见过~
发表于 2008-6-1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才女,是美女,就算喝醉了酒,也要醉得风雅,醉得脱俗,醉得楚楚动人,醉得流芳千古……可才女是流芳千古了,才女身边的丈夫却要受苦了。将心比心,要是你有一个天天喝醉酒的酒鬼老婆,有一个爱打通宵麻将的赌徒老婆,还不够你喝一壶的?那么,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夫妻生活,到底是传说中的恩恩爱爱,还是情理之中的磕磕碰碰呢?
发表于 2008-6-19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演员演李清照?--无语了……韩国人再把李清照也说成是韩国的了  人家可是土生土长的山东济南人啊……受不了韩国演员在中国演艺圈那么吃的开  明明都是在韩国娱乐圈混不下去的跑到中国来 还被礼遇……例如蔡妍 三十多在韩国混不下去来中国还被追捧  Sara在韩国就没红过……不知道怎么想的

李清照,绝世才女!虽然说是婉约派的代表,但是后期作品在战乱情况写出的词 却都是豪放派的佳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向给人温婉柔弱印象的李清照却发出如此豪言 真是让人不得不敬慕她巾帼不让须眉的雄心壮志!“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洒脱 豪放不羁……这样的女子真的是让人可敬 可爱 可叹啊!她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读她的词 很容易被带入情境 让人感同身受……与丈夫赵明诚两情相悦 鹣鲽情深 趣味相投,可是随着赵明诚官职的升迁 两地相隔使赵明诚犯了很多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而李清照又一直未为他诞下子嗣  在古时这就成了男人纳妾养宠的正当理由  李清照再怎么风华绝世 与众不同 但是也始终无法挣脱封建礼教的枷锁  所以她容忍 默许了丈夫的所为  但是两人之间终究出现了感情隔阂……赵明诚死后 他那些侍妾也都没有为他产下继承人……可见,不育的应该是赵明诚……扯远了……就是觉得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有个美好梦幻的开始 却以黯淡俗套结局……
发表于 2008-6-1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这位杨雨教授所描述的李清照不但是色鬼还是酒鬼呢:fun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6 14:34 , Processed in 0.04474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