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ndcyz2008

国学精品图库----- 艺术 >> 古玩玉器 >> 玉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玉螭璃纹系璧 清 5.8X1.1厘米
估价:RMBl50000
以纯白玉镂雕而成。螭为双身,对称环绕于一谷纹环上,螭首正面直视,双目炯炯有神。雕琢精致,抛光平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玉的美学鉴赏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坚贞、圣洁。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人们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玉的美。有理由认为玉美学是玉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由于玉的美才与石的分化。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者。”杨伯达先生文称“好看的美的石头,这就是玉”。对玉的丰富的美学要素的发现和相关神话传说配合使玉实现第二次分化,从装饰品成为神器、礼器。因此玉美学受到广泛重视得到充分发展。我国在汉以前重视玉的质地美。在百家争鸣的文化争议中玉色美渐为人知,东汉王逸提出赤、黄、白、黑四色的审美标准,发展了孔子“孚尹旁达”的色彩主张,从而也挑起玉美学中德符关系的争议(玉符—玉色也)西汉刘向提出玉有六美。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历史上对玉的审美方针是“首德次符”。随着玉文化的发展,惟重玉色的人不断增加。根据德符并重的原则笔者文中提出对玉之六美的粗浅认识,从玉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要素及其受控因素等方面谈了对玉美学的学习心得。如有不妥处敬请指正。

    中国玉从古至今都有广义的概念——“玉,石之美者”(东汉许慎)。符合工艺要求的玉器材料(栾秉墩·1985)而西方现代宝石中只承认软玉和硬玉。玉文化中涉及的玉是广义的涵盖。但不能不承认古玉之美还是以软玉(和阗玉)为重要载体的。而硬玉—翡翠在中国还是明清及以后的时期里展现的。

    一、玉质美

    软玉以质地细腻、致密、纯净为特征。质地美在历史上是最早被认定的,如汉以前重视质地美,孔子提出的玉德美多数是对玉的质地特征进行拟人化的思维结果。古称:“美玉无瑕,白璧无瑕”表明玉是质地细腻,纯净,无暇之美。可概括表述如下。

    1、“坚缜细腻”之美 玉料质地坚硬缜密,细致而滋润,细粒致密岩石经磨蚀后表面显滑润。故称,“坚缜细腻”之美。此处之坚硬是将玉与彩石比较的结果。

    2、“温润以泽”之美玉料滚石、卵石呈致密块状,表面为矿物的断口显强油脂光泽,在加上磨蚀成光滑曲面,故呈“温润以泽”之美。

    3、“无瑕之美”和阗白玉为单一透闪石矿物组成,无杂质,故显“美玉无瑕,白玉无瑕”之美。

    软玉是一种交织成毛毡状结构的透闪石或阳起石纤维状微晶集合体。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但质地优劣随着晶粒大小、分布均匀性、含杂质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具体见表1。

    综观和阗玉的质地细腻、坚硬缜密、滋润、亮丽照人,能给人一种温润与凝重感与美的享受。

    玉质美除了与粒度大小均匀度有关外,也与透明度和抛光性有直接关系。即质地越细腻,其透明度越高,抛光性越好,表面反光性也越强,既增加了玉的美感,又提高了玉的质量。

    二、玉色美

    东汉王逸四色审美标准,发展孔子“孚尹旁达”的色彩美主张。为玉色美评价开创了历史先河。根据现代审美原则笔者从整齐一律、调和对比和节奏韵律三种原则出发讨论玉色美特征。

    1、单色美色彩中的某一单色,如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面,清澈的泉水,明亮的阳光等等。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美感。和阗玉色彩十分丰富有白如截脂、绿如翠羽、黄如蒸栗、赤如鸡冠、黑如纯漆。

┏━━━━┳━━━━━━━━┳━━━━━━━━┳━━━━━━┳━━━━━━━┓

┃ ┃ 组成矿物 ┃ 粒度大小 ┃ 矿物分布 ┃ 质地优劣 ┃
┃玉种 ┃ ┃ 毫米 ┃ ┃ ┃
┃ ┃ 纯度% ┃ ┃ ┃ ┃
┣━━━━╋━━━━━━━━╋━━━━━━━━╋━━━━━━╋━━━━━━━┫
┃羊脂 ┃主要为透闪石 ┃0.0006×0.033 ┃大小与分 ┃坚缜细腻优等 ┃
┃ ┃99.5%纤维状、细┃0.001×0.01 ┃布极均匀 ┃ ┃
┃白玉 ┃而长 ┃ ┃ ┃ ┃
┣━━━━╋━━━━━━━━╋━━━━━━━━╋━━━━━━╋━━━━━━━┫
┃ ┃透闪石含量达 ┃ 0.006×0.018 ┃大小与分 ┃ ┃
┃白玉 ┃ ┃ 0.009×0.002 ┃布均匀细 ┃细致良 ┃
┃ ┃99% ┃ ┃中有粗 ┃ ┃
┣━━━━╋━━━━━━━━╋━━━━━━━━╋━━━━━━╋━━━━━━━┫
┃青玉 ┃透闪石93%至95%┃0.006×0.002 ┃大小不一 ┃较细致中一良 ┃
┃ ┃个别有斑晶长柱状┃0.014×0.004 ┃欠均匀 ┃ ┃
┃青白玉 ┃ ┃ ┃ ┃ ┃
┣━━━━╋━━━━━━━━╋━━━━━━━━╋━━━━━━╋━━━━━━━┫
┃ ┃透闪石含量96 ┃ ┃大小均匀 ┃ ┃
┃ ┃还有阳起石含 ┃0.0002×0.03 ┃至不均匀 ┃细致至较细致 ┃
┃ ┃铁较多0.12- ┃0.0026×0.05 ┃少数为团 ┃良一中 ┃
┃碧玉 ┃5.84及有黑色 ┃1.0035×0.036 ┃块状 ┃ ┃
┃ ┃磁铁矿包体、杂质┃ ┃ ┃ ┃
┣━━━━╋━━━━━━━━╋━━━━━━━━╋━━━━━━╋━━━━━━━┫
┃ ┃透闪石96%内 ┃0.00033—0.0033 ┃ ┃ ┃
┃ ┃含杂质石墨充 ┃0.008—0.0053 ┃均匀至不 ┃细腻优至良 ┃
┃墨玉 ┃填于透闪石粒 ┃0.0086—0.0033 ┃均匀 ┃ ┃
┃ ┃间故呈黑色 ┃0.010.0066 ┃ ┃ ┃
┣━━━━╋━━━━━━━━╋━━━━━━━━╋━━━━━━╋━━━━━━━┫
┃糖玉 ┃透闪石(90%以 ┃ ┃较均匀至 ┃致密良至中 ┃
┃ ┃上),粒间有氧化 ┃0.00660.0053 ┃不均匀 ┃ ┃
┃ ┃铁、褐铁矿分布 ┃ ┃ ┃ ┃
┗━━━━┻━━━━━━━━┻━━━━━━━━┻━━━━━━┻━━━━━━━┛
    据[2]资料编整

    按该玉中出现的颜色可分为五个色系。

    (1)白色系列 在和阗玉中白色玉也有不少品种:羊脂白;雪花白、梨花白、象牙白、鱼肚白、糙米白、 鸡骨白等等。其中以细润莹洁的羊脂白最佳,又称羊脂白玉。在历史上称“白玉之精”、“玉英”、“玉王”。

    软玉属于角闪石族为该类矿物中透闪石及阳起石的固熔体。当成分纯净,不含色素杂质元素璧化合物者,应为白色。羊脂玉中99.5%为透闪石组成,故颜色为非常纯正的白色。白如截肪是恰如其分的形容词。

    (2)绿色系列 在青白玉、青玉中常呈浅绿白色、淡绿色、灰绿色,在碧玉中为绿色至暗绿色,深绿色产出量大,属常见玉料。
从青白玉、青玉、碧玉依次排列,随着颜色的加深,氧化铁的含量有所增高(即从1.77%一3.12%一5.84%),碧玉中普遍含铬、镍、钻等超基性岩特有的元素。碧玉中组成矿物除透闪石外,开始出现阳起石或含铁较多的透闪石。因而呈现不同色调、浓淡的绿色。黑斑和玉筋明显。含少量杂质矿物。如:钙铬榴石、铬尖晶石、磁铁矿、绿泥石等。

    (3)黄色系列 黄玉中有黄色、米黄色、蜜蜡黄、栗色黄、秋葵黄、葵花黄、鸡蛋黄、半色黄、黄杨黄等,其中以栗色黄、蜜蜡黄者为上.其他黄次之。《夷门广牍》指出:“黄玉如栗色者为贵,谓之甘黄玉,蕉黄色次之。”黄玉其色黄正而娇,越浓亮越珍贵,其珍贵价值不在羊脂玉之下,且比羊脂玉还少见。多为含氧化铁引起之色。

    (4)黑色系列 和阗玉中的墨玉(黑玉)有呈灰黑、黑色f黑色有时不均匀呈浸染状、黑点状、云雾状)、纯漆黑等色。优质者“黑如纯漆”。
因罕见而珍贵。墨玉又称黑玉、或在黑玉中出现青玉、也有在青玉、白玉中出现墨玉。呈色原因主要由于在透闪石粒间存在有微鳞片状石墨杂质所致。黑色的程度有强有弱,深浅分布均有差别。

    (5)褐红色系列及其他色 和阗玉中有因色似红糖而称糖玉。多呈紫红色、褐红色、血红色(罕见)。在糖玉部位中的透闪石粒间分布有褐铁矿,说明糖玉是由于氧化铁污染透闪石而形成红色或褐黄色。含氧化锰可呈紫红色。

    2.双色美 调和与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一致),对比是倾向于“异”(对立)。根据此审美原则可将玉的两种颜色分别鉴赏。

    (1)玉色调和美 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为临邻近的色彩。在同一色中的层次变化(如深浅、浓淡)也属于调和,在变化中保持一致。例如天坛的深蓝色的琉璃瓦与浅蓝色的天空及四周的绿树配合在一起显得很调和。杜甫诗中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玉色的协调也是同理。

    (2)玉色的对比美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如色彩中的黑和白、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都是对比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是红与绿的对比。黑与白也是一种强烈的对比,“白催朽骨龙虎死,黑人太阴雷雨垂”(杜甫):“黑云翻墨未压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例如:在一块羊脂白玉上有墨玉条带,又如羊脂玉双鹿的角、蹄和梅为红色与鹿身的白色或对比色。

    3.多色美 多种颜色搭配呈显五光十色,七彩纷呈,例如一块出土的古玉上的沁色中呈多色彩。由同一块玉上颜色变化规律不同可产生如下多色美类型:
(1)节奏美 色条、色块疏密有致的变化也可显示一定的节奏感。至于如何判断玉石颜色变化的节奏,何为2/4,何谓4/4等,有待各抒己见。
(2)韵律美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种情调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器保护小贴士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会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若灰尘长期未清除,则可请生产玉器的专业工厂用专门的超声波清洗和保养。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避免阳光长期直射,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爆裂,更忌接近热源。

    5.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

    6.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类的玉器。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若周围环境不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干燥的话,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发表于 2008-6-2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化传承 于 2008-6-25 09:17 发表
君子比德于玉,
玉对中国人来说有很多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玉养人,人也养玉..玉有灵性的,爱它,经常抚摸它,它会变得润泽,那种温婉的气质,不就是中庸么?
发表于 2008-6-2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发表于 2008-6-2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玉:


2007052320051341.jpg





20083520402439492.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2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紫色的, 是玉? 是瑪瑙??
发表于 2008-6-25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收藏了慢慢看。
发表于 2008-6-2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块都价值连城啊
发表于 2008-6-25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7楼 ltbriar 的帖子

应该是玉。。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如意话玉意


 中国人自古就有佩玉的习惯,有的是出自爱好,有的是出自心中美好的祝愿。近年来佩带玉牌更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面对市场上各种体裁的玉佩,消费者感到无从选择。其实在和田玉的题材当中,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可能出自一个典故,一个传说并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挂件上丰富的纹饰,多取长寿、祝福、快乐之寓意,一般的纹饰有人物、动物、花草、文字和其他一些图案。常见的有:
艺术中国
  佛、观音:挂件中的佛,常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它实际上是由一个叫契比和尚的形象塑造出来的。据史书记载,契比是五代时期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人,经常手持锡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游化行乞,故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相传他身形肥大,衣着随便,言行不拘小节能预测吉凶,知晴雨,神秘莫测。后来梁祯明三年,契比坐化,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造塔供奉。因此其成为解脱一切烦恼的化身。而观音则被视为救苦救难之神,被视为慈悲的化身。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敬仰。人们佩戴此类的纹饰挂件是为了借佛、神的力量来保佑自身,祈求平安快乐。

  寿星:以南极仙翁托桃为纹饰,寓意幸福长寿。寿星是我国长寿的化身,现代玉雕常以其为素材,用来寄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童子:以古代儿童为纹饰,祝愿多子多福之意。

  龙、凤:龙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兽,凤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鸟。寓意吉祥。传说凤在中国民间代表女性,龙代表男性。他们搭配在一起寓意婚配吉祥。
艺术中国
  鱼:“鱼”与“余”谐音,表示富裕。比如:年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等。
艺术中国
  蝠:“蝠”与“福”谐音,寓意幸福。例如:福在眼前(蝙蝠带一串铜钱)等。

  蟾:自古以来代表财富。常见的刘海戏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猴:“猴”与“侯”谐音。马和猴在一起,寓意马上封侯,封官进爵的意思。还有两只猴在一起,指“辈辈封侯”。
艺术中国
  十二生肖:生肖也称属象挂件,视为护身符可保佑平安、快乐。
*
  植物纹饰:植物纹饰常与动物纹饰相结合,产生丰富的图案和寓意,比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等。也有单独的植物纹饰,如:竹子,代表节节高;花,代表花开富贵;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代表人的气节性格。

  文字和图案纹饰:常用的文字和图案纹饰有寿、福、禄、喜、长命百岁等字样,及阴阳八卦卜吉纹饰等。寓意吉祥,平安。

[ 本帖最后由 ljandcyz2008 于 2008-6-26 08:1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奇玉杯“一捧雪”终露真颜




玉杯“一捧雪” 李黎 摄

  前不久,河南南阳《红楼梦》研究会在新野县歪子镇召开年会,让与会研究人员大开眼界的是,《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的传奇玉杯“一捧雪”终露真颜。
p
  据《明史》和《张汉儒疏稿》记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一捧雪”在嘉靖年间失踪。另据《新野县志》详载: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

  会议期间,歪子镇大李营村70岁的村民李占元抱着一个红布包裹的木箱来到年会现场,将传说中的玉杯呈现在大家面前。从外观看,“一捧雪”为白色玉杯,略透淡绿,玉质晶莹,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有梅花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梅枝,枝上琢有17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自然连在一起。玉杯取“腊梅傲雪”之意,酒斟玉杯内,经光线折射,加上玉杯的剔透光洁,给人如冰如雪的感觉。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上面又雕琢着梅花,故而将玉杯取名为“一捧雪”。1978年,经故宫博物院鉴定,这盏“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料是著名的新疆和田玉,属国家二级文物。
艺术中
  据“一捧雪”的持有者李占元介绍,玉杯在他家已传16代共400余年。李占元称其家族为莫怀古的后代,玉杯被莫李家视为传家至宝,由每代的嫡系长子保管,不交外人。以前,李家人把玉杯藏在家中墙体内,从不示人,这次把玉杯拿来,是想让《红楼梦》研究者对“一捧雪”有更直观的感受。

  关于玉杯的传说,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写有传奇《一捧雪》。李玉,江苏吴县人,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有传奇40余种。传奇《一捧雪》在传说的基础上,情节更为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后来京剧、徽剧、晋剧、秦腔、汉剧、豫剧、曲剧等取材于李玉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搜杯代戮》、《蓟州城》等戏曲传统剧目。现在新野县歪子镇农民作家陈君昌历经三载,写有长篇通俗小说《魂飞激荡一捧雪》。小小玉杯,它那坎坷曲折、悲壮的经历,令人惊叹不已。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8cm,口径14.1cm,足径7cm。清宫旧藏。

  碗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

  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艺术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

  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最著名的玉石





  【和田玉】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藏量极广。据《山海经》记载,中国的产玉地点有200多处,一些著名的玉矿至今仍在开采,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中国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和湖北的绿松石,称为中国的四大玉石。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东——塔什库尔干,和田——玉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矿等。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质状光泽,硬度5.5——6.5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5000米高的山岩中。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为山料。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之纯净度。

  其主要品种有: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





  【独玉】

  独玉的矿区地处南阳市北郊的“独山”,又称“南阳玉”。独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种以上的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艳,硬度大于6.5。品种主要有:白玉,绿玉、绿白玉、紫玉、黄玉、芙蓉红玉、墨玉及杂色玉等。独玉开采历史悠久,陕西神木石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斧及现陈列于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都是独玉琢成的。独玉的开采在汉代已有相当的规模,至今南阳独山还有一千多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独玉的开采历史悠久,规模之盛,品类之丰,至今仍可形成规模生产。
_



 【岫玉】
艺术
  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县而得名。岫玉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我国这种玉种的矿床很多。岫玉外观呈青绿、黄绿、和淡白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5度。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所用的玉材产于岫岩县境内的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种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岫岩瓦沟矿产岫玉相似。瓦沟矿岫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的产玉矿区,岫玉产量占全国60%左右。
艺术



  【绿松石】
3
  绿松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早在古埃及已被人所知,把它视为神秘之物。甘肃永靖出土有距今3800年前的绿松石珠子20枚。古有“荆州石”或“襄阳甸子”之称绿松石为铜的氧化物隐晶质块体。或结核体,深浅不同的蓝、绿等颜色,常含有铁线,硬度为5-6,蜡状光泽。湖北产优质绿松石,中外著名,其工艺品甚的人民喜爱,畅销世界各国。




  【水晶】

  成分:SiO2;晶体:晶体状,硬度7,品种:水晶、紫晶、蔷薇水晶、发晶、水胆水晶等;主要产地。江苏东海。
艺术中国



  【玛瑙】

  成分:SiO2;形态:纹带状块体;硬度6.5-7;颜色:红、蓝、绿、灰、褐、黑等;另有玉髓、水胆玛瑙等品种。主要产地: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新疆等地。




  【孔雀石】
艺术中
  为铜的氧化物,通常呈块状,结核状,带状构造,孔雀绿色,硬度3.5-4.5。主要产地广东,湖北,赣西北等。




  【木变石】

  为硅化青石棉,因外观极似木质,并且能产生猫眼效应,硬度7,颜色主要有黄、蓝等,并分别称虎睛石、鹰睛石,产地为河南淅川。




【东陵石】

  为石英集合体,硬度7,致密块状,蓝色为主,产地为河南。
2



【密玉】

  为石英集合体硬度7,致密块状,绿色,因产河南密县而故名
3



【芙蓉石】

  为石英集合体,硬度7结晶块状,粉红色,主要产地,内蒙古、河北。
艺术中



  【梅花玉】

  为火山岩类,硬度7,杏仁状构造,呈红绿白等色“干枝梅”花型,故名。产地:河南汝阳。

[ 本帖最后由 ljandcyz2008 于 2008-6-26 08:2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湮没3000多年的殷墟玉器

   
   根据对大量殷墟玉器和少量半成品的考察得知,武丁时期的琢玉工艺已达到高度发展,选料、用料、琢玉工艺首在选料、用料,有比较缜密的考虑。  
  殷墟玉器的造型丰富多彩,刻划细腻,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玉石的造型器的造型模式,创作了不少诸如人像、兽畜、禽鸟等多种圆雕作品。如墓中所出的某些玉石人像、有极强的写实性,圆雕的兽禽和昆虫或行或立,大多形象逼真,有些还突出了外形的主要特点,如象的长鼻、虎的利齿、螳螂的刀足等,相当神似。浮雕的兽畜和禽鸟,多设计成侧视形,肥瘦适中,以作静止状态的居多;少数则作运动状态,如急驰的的虎、冲天直上的鹰。对于某些神话性动物,如蟠龙、凤、怪鸟等,造型也很优美。充公反映了当时的设计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入观察和对神话世界的向往。  
  殷墟玉器的花纹,往往随客观形象而变化,自然谐调。  

多姿多彩的殷墟玉器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民族特色鲜明,在长达七八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连绵不断,相沿不衰,这在中外古代雕塑艺术史中是独树一帜的。  
  殷墟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夏及商代早期玉器的优良传统,下启西周玉器的先河,经200多年的生产实践,提高了设计水平和雕琢技术,创作了很多精美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殷墟是商代后期盘庚至帝辛八代十二王的王都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其范围约有30平方公里。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多学科的学者、专家的切磋与研究,认为殷王朝在殷墟建都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300年至前1046年,历时254年。  
  自1928年开始科学发掘殷墟,至今已有76个年头。经几代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陆续揭露出湮没在地下3000多年的殷代王都。同时,发掘出土了成千上万的各种质地的殷代文物和3万多片甲骨文。为研究商代文明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殷墟玉器只是其中的一项。本文对发掘品作一简要概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元明清玉璧之元代白玉镂空凤穿花璧




  白玉镂空凤穿花璧 元 9.3x0.6厘米

玉为青白色,局部有黄色斑浸,正面镂雕一展翅飞翔的凤,并衬以缠枝牡丹,背面平磨,内外缘各有纹一周,雕琢精美,风格华丽。


元代玉雕多仿唐代器形,玉璧制作也不例外,一般器形厚重;大璧少些,以小型居多,做系璧,供佩带用,多数只在一面雕纹饰,璧形厚重,谷粒稀疏,排列无规律;动物纹饰带有本朝的特点。元代玉雕刀工粗糙,用刀较深,刀锋常常出廓。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翠太极纹浅盘



 翠太极纹浅盘,清,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

翠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盘心浅浮雕太极图案。此盘翠色绿而质地细腻,有较好的透明度,在清代翠制品中极罕见。

古人对玉盘非常珍爱,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盘流行。清代宫廷使用玉盘较多,此盘的造型也较为常见,但其他玉盘多无口沿上的唇。清宫所制翠盘数量极少,非常珍贵。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双鹤佩




  青玉双鹤佩,宋,长6.8cm,宽4.3cm。清宫旧藏。

质似白玉,微带青色,鹤头相对,双鹤翅爪相接,作展翅欲飞状。上部有孔备穿系,知是佩饰。
s
这件寓意祥瑞的双鹤佩的制作,受道教影响,并反映出宋代道教的发展。宋代道教影响的扩大同某些帝王崇尚道教有关。史书记载宋徽宗好道教,并把鹤作为祥瑞之物。玉雕中对称动物布局渊自唐代,但这种双鹤题材却是自宋代逐渐增多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携琴访友山子



  青玉携琴访友山子,清乾隆,通高24.3cm,宽20cm。
艺术中国
山子青玉质。正面凸雕一傍巨岩而建的小亭,亭内有老者凭栏而坐。亭外大树遮檐,流水湍急。蜿蜒的石阶山路上一老翁策杖而行,身后随一持琴童子,蹬阶趋亭,渐行渐近。背面仅雕三棵松树,大片空白处阴刻隶书清乾隆帝御制诗,题名“御题携琴访友图”,诗曰:“廉折和平理可观,高山流水感多端。相逢底用班荆论,便向松风深处弹。”山子配有椭圆形三足木座。

山子是清代文房几案上常见的陈设品,可用以架笔。宫廷中的山子更为精致,常采用自然山势的走向作为笔架。此件作品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内容。以携琴访友的内容作图案由来已久。传说春秋时伯牙以钟子期为友,所著《高山流水》曲意为钟子期悟出,世称知音。于是伯牙带着琴童携琴访友的题材历代相传,成为书画、陶瓷、漆器、玉器等工艺品上永恒的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9 13:24 , Processed in 0.05446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