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9|回复: 21

中国美的代表--昆曲六百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近迷上了昆曲 实在太美了 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喜爱它 保护它 发扬它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

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 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孙晶 《牡丹亭/冥判》片断,阵容庞大,好看




张静芝 《红梨记花婆》片断,当晚唯一一个唱老旦的,小姑娘演绎老妇,本来难度就很大,表演的已经很不错了



周鑫 《占花魁湖楼》片断,过去一直没机会看到他表演,只在《桃花扇》视频里看到他演的那个公子



杨阳 《试  马》片断,好帅的小伙,锨起场上一个高潮



罗晨雪、施夏明《奇双会写状》片断,才子佳人好文章!又见小雪,不过个人还是比较习惯她和张争耀的搭配。



张争耀 《牡丹亭叫画》片断




单雯 《牡丹亭写真》片断,个人觉得单雯的风格更加婉转

















PS:青春版牡丹亭也许唱的不怎么样 但真真是视觉上一大享受啊~~~呵呵 我比较外行嘛 贴的帅锅比较多呵呵!!!~

欢迎大家鉴赏 品评~!!

[ 本帖最后由 kreisin 于 2008-7-6 15:34 编辑 ]
9552e4dd01c50cfd77c6382a.jpg
sdf.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7-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玩意要保护。。。。。关键不能老演古代的故事,感觉能有现代的故事题材会更吸引年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连长说的对
现在也有一些现代故事 但还是比较少 这需要大家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版 牡丹亭 现在在大陆很多学校巡演 白先勇的
上中下三场,场场爆满,舞台还是很漂亮的,语言也很有趣,就是词句的英文翻译还是有些问题。

[ 本帖最后由 try1st 于 2008-7-6 15: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东西要用英文翻译出它的精髓来 还是颇有难度的
本来台词就是诗词一般的古典精致
但是翻成英文就很难让外国人也体会到语言的美
毕竟文化背景很不同
除非有对中国文化比较深入的了解
否则真的只是欣赏一下表面和大概的故事情节了
挺可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昆曲,尤其是里面的一些曲子,念起来真的是“口角噙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芸芸01 于 2008-7-6 16:22 发表
很喜欢昆曲,尤其是里面的一些曲子,念起来真的是“口角噙香”




才女也在?呵呵,给您请安了!在下先行告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同意!
我总觉得昆曲比京剧更适合做国粹,不过现在太过于重视京剧,应该弘扬昆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赞成,应该多元发展,由听众去选择
同样我不赞成简单的把传统文化跟儒家文化挂钩,应该发展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甚至多民族文化,丰富文化形态就是增强文化生命力

原帖由 很小的愤青 于 2008-7-6 17:05 发表
坚决同意!
我总觉得昆曲比京剧更适合做国粹,不过现在太过于重视京剧,应该弘扬昆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昆曲的韵律比京剧来讲更加有汉韵。。不过曲目太少,还是应该多开发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粹不是唯一的嘛!
各有千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家小妞用来形容昆曲的词语: 旖旎/暧昧/麻醉/凄美/ :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听了一段.....昆剧!      好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昆曲和京剧比起来古老多了,很多曲目唱腔都流失了。
京剧是昆曲和其他剧种发展而成,且进了皇宫内院——慈禧老太婆是很喜欢的,并对京剧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展自然好些。民国时期几大京剧名家的确很棒啊。
个人认为昆曲更加南方化,文人化,理想化,由于这些原因,难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大家多看些优秀昆曲吧,听不懂唱腔的,可以看剧本,提高文化修养。
Ps:其实很多江浙人也听不懂昆曲唱词,我一江苏同学听了只喊外星文……还是看着剧本听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昆比较古典,文雅!
上昆是 有海派风格!
北昆就比较的受北方戏曲影响,武戏多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kb123 于 2008-7-7 00:35 发表
苏昆比较古典,文雅!
上昆是 有海派风格!
北昆就比较的受北方戏曲影响,武戏多点!

比较同意这种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扮相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是苏州的,偶就是听不大懂昆曲唱词,嘻嘻,但粉喜欢昆曲。 嗯,还有越剧,圆润流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可以听的网址吗?
推荐几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6 00:34 , Processed in 0.05358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