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3|回复: 2

[抗震救灾] 党中央中央军委关心抗震救灾官兵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1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13日晨,空军空降兵某部4500余名官兵在开封某机场登机,奔赴汶川地震重灾区参加抢险救援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这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非战争军事行动——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灾害,党中央、中央军委运筹帷幄、果断决策、科学部署,指挥解放军和武警13万名官兵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拯救生命的战斗。
    面对灾区余震频发、山体滑坡、滚石坠落等各种危险和救灾官兵连续作战、高度疲劳的实际,党中央、中央军委在要求部队坚决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同时,以人为本、情牵官兵,采取一系列举措,改善官兵生活条件,关爱官兵身心健康。
    来自中南海的深情厚爱,激励着废墟上一处处跃动的迷彩。
    来自中南海的深情厚爱,汇成了地震灾区人民生命的希望。
    抗震救灾官兵的安危冷暖、身心健康,党中央、中央军委时刻牵挂在心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吹响了人民子弟兵向着灾区立体突击的冲锋号。
    13万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险象环生的航线上,在损毁殆尽的山路上,向着一个个地震重灾区突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翻山越涧、走村进寨……展开了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攻坚战。
    一份份关于震后灾情和部队救援行动的紧急报告,迅速送达中南海——在川西北、在陇南、在陕南,交通、通信、电力全面瘫痪,沉沉阴霾笼罩着震区大地。
    这一切,让党中央、中央军委心急如焚,在牵挂受灾群众生命安危的同时,也牵挂着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部队官兵。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打电话给军委领导,指示立即启动军队应急机制,要求有关部队奋力救灾,同时认真清查自身受灾情况,做好自救和防护工作。
    5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受地震灾害严重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胜利村看望受灾群众。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5月16日,胡锦涛飞赴四川地震灾区视察灾情,指挥抗震救灾斗争,要求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同时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看望慰问了那些让他时刻牵挂的受灾群众和抗震救灾官兵。
    日夜强行军,高强度作业,吃压缩干粮、喝冷水,露天宿营……胡锦涛一边与前线指挥员商讨救灾方略,指导抗震斗争向纵深发展,一边与陪同视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研究抗震救灾大军保障方案。
    5月20日,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后勤保障十项办法》摆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的案头。从饮食、医疗防疫到被服油料、住宿运输,方案周到细致。胡锦涛阅后挥笔批示:务必抓好落实,以保持部队战斗力,更好地完成抗震救灾任务。6天之后,胡锦涛又在一份关于救灾官兵出现烂裆、腹泻等疾病的情况反映上批示:要关心救灾一线官兵的生活,认真落实后勤保障的各项措施,使部队保持持续旺盛的战斗力。
    6月1日,百忙之中的胡锦涛来到受灾严重的甘肃陇南视察,要求部队继续胸怀大局,坚持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英勇精神,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再立新功。了解到部队坚决执行抗震救灾各项指示,严格遵守纪律,他给予充分肯定。在兰州军区某部官兵的临时营地,他走进炊事班帐篷,了解后勤保障情况,察看野战炊事车,询问战士们的伙食,对有关领导说:救灾部队官兵非常辛苦,一定要想办法把伙食搞好,妥善安排官兵生活,注意加强自身安全,以保护部队的战斗力。为改善抗震救灾部队官兵伙食,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安排1亿多元经费,给每人每天增加10元生活补助。
    这次抗震救灾,不是作战,近似作战。救灾部队接受任务紧急,救援强度很大,官兵连续奋战,很辛苦、很劳累。年轻官兵以往很少见到这种危险惨烈的场面,很少经历这种严峻困难的考验,而且有些官兵的家就在灾区,有的亲人也遇难了。针对这种情况,6月3日晚,胡锦涛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打电话,关切地叮嘱,对官兵一定要多关心体贴,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除思想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医治身体疾患,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同时强调,要继续大力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进一步激励官兵斗志,鼓舞部队士气。
    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值得铭记的日日夜夜。自展开抗震救灾行动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一次次对抗震救灾官兵身心健康及人身安危问题作出批示和指示。
    当15名空降兵勇士在无气象保障、无地面引导的情况下从近5000米高空伞降茂县后,胡锦涛立即给军委领导同志打电话,询问这些官兵的安全情况。当了解到伞兵们全部安全着陆并已展开救援工作后,他十分欣慰,对他们的英勇行为给予高度赞扬。
    当得知抗震救灾部队正向地处偏僻的村寨推进,官兵们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胡锦涛当即要求有关部门立即解决这一问题。
    当地方群众写来感谢信,反映成都军区某部排长牛玉新在突发余震时奋不顾身救出两名群众和1名战士,自己却伤重住院的事迹,胡锦涛批示:请指挥部领导同志转达对牛玉新同志的亲切问候。要精心治疗。祝愿牛玉新同志早日康复。
    5月31日14时56分,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一架运输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中不幸失事,正在陕西汉中宁强县视察地震灾情的胡锦涛获悉后,立即要求组织力量全力搜救。
    6月1日,胡锦涛委派郭伯雄飞抵成都,具体组织搜救工作。从6月1日到6日,他每天都与郭伯雄通电话,询问搜救进展,指导搜救工作。当失事直升机残骸和遇难人员遗体找到后,他立即向遇难人员表示沉痛悼念,向他们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向执行搜救直升机任务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高度评价这个陆航团的官兵们:急中央之所急,办受灾群众之所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奋斗,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
    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甘肃考察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这是胡锦涛在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的一个帐篷里看望正在学习的孩子们。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6月1日,胡锦涛翻山越岭,一路颠簸,深入陇南重灾乡村,同灾区干部群众共商灾后恢复重建大计。在地震灾区,到处闪现着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的身影。他走到官兵中间,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22岁的上等兵李愿是汶川映秀镇人,在这次地震中他的爷爷、奶奶不幸遇难。李愿强忍悲痛,随部队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在执行抢修道路、拆除危房、建设帐篷学校等任务中表现突出。胡锦涛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你仍然坚守岗位,展现了一名军人的本色,我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
    济南军区某师士官武文斌英勇牺牲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他的先进事迹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胡锦涛高度关注。6月24日,胡锦涛作出批示,对搞好武文斌先进事迹的宣传提出了要求。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多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对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称赞部队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重大作用,并及时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到灾区检查指导工作时,都亲切看望慰问抗震救灾部队,带去党中央的关怀,并高度赞扬官兵们的英勇行为,要求宣传好他们的先进事迹。这些,都给广大官兵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温家宝在唐家山堰塞湖指挥排危抢险时,反复叮嘱官兵要注意安全。
    以人为本,知兵爱兵。时时刻刻,点点滴滴,都贯穿着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发扬战斗精神结合起来、把关心官兵身心健康与从严治军结合起来的要求,凝聚着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抗震救灾三军官兵的深情厚爱。  
    各级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殷殷关爱被迅速送达抗震救灾一线
    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官兵身心健康也是以人为本。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抗震救灾官兵的关爱落实到每一个决策里、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成为一个多月来各级指挥员的坚决行动。
    哪里最危险,党员领导干部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最困难,党员领导干部就出现在哪里。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名军以上领导干部、300多名师职干部、2000多名团职干部,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21日,特警队员和增援的官兵一起抬着伤员走向直升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带领200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徒步强行军21小时,率先挺进震后的汶川县城;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团长余志荣在家庭受灾、亲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震后不到两小时就率机组紧急起飞;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程齐波接到紧急命令不到1个小时,就带领“华益慰医疗救援队”奔赴灾区……各级领导与士兵一起开辟通道、抢救伤员、清理废墟、运送物资,带动着千军万马迅速进入最需要的地方、承担起最重要的任务。
    为保持部队持续旺盛的战斗力,总参谋部就科学运用兵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根据官兵心理、生理状况,适时调整工作节奏和作息时间,合理安排人员轮休。一些部队还组织家在灾区的官兵与亲属见面,帮助受灾官兵家庭排忧解难,重建家园。
    为解决大山深处特别是“进村入户”救灾官兵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的问题,四总部为一线部队各配发了1650台电视机和卫星电视接收器以及17万台收音机,并开办了“战地之声广播电台”。
    为帮助灾区群众和抗震救灾官兵缓解心理压力,总政治部从全军抽调3批心理服务专业人员,赶赴抗震救灾一线,在为受灾群众及时提供心理救助和服务的同时,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培训心理骨干的工作,也在震区前线迅速展开。
    为保障部队营房安全,总后勤部派出31名工程技术专家对地震灾区部队营房进行全面安全鉴定。
    为提高一线官兵的救灾效率和安全性,总装备部从全国各地的战略储备仓库紧急调运专业救援器材。
    为活跃官兵文化生活,兰州、济南、成都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文工团以及总政文艺小分队相继奔赴灾区一线,在震后废墟上,在野营帐篷里,在炎炎烈日下,在濛濛细雨中,为抗震救灾官兵倾情演出……
    参加这次抗震救灾的部队,来自全军各大单位,建制关系复杂。为搞好后勤保障,成都军区联勤部克服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整合、融合各种投送力量,开辟陆地、空中和水上补给线,对所有抗震部队物资保障通盘考虑、统一调配——
    依托15个军供站提供军粮保障,协调35家供应商为部队直接配送各类主副食品。在汶川、北川、平武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的地区,开设8个野战加油站点,在其他地区协调中石油的103个加油站为救灾部队供油。组织1000余辆车运送救灾官兵和物资。紧急印发《地震灾后卫生防病手册》,做到救灾官兵人手一册。对“进村入户”部队,抽派医疗人员实施伴随保障。派出洗浴站和被服洗涤服务队,巡回为部队提供服务……
    打破常规保障、简化程序保障、组织超常保障,一个全新的联勤保障模式在大地震后迅速形成。党中央、中央军委牵挂的抗震救灾官兵衣食住行,件件得到有效落实。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中失事后,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灾区军民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搜救行动。11天时间里,军地先后投入11万余人次、各类飞机和飞行器50多架次,展开拉网式立体搜救……
    从提供官兵精神食粮到解决后勤物资保障,从关注官兵身心健康到组织力量全力搜救失事直升机……这一切,无不是以人为本建军治军理念的生动体现。
    带着胡锦涛的嘱托,军委副主席和各位军委委员分别率总部工作组,到四川、甘肃和陕西灾区看望慰问一线部队,检查指导工作,要求各级科学安排任务,关心官兵生活,医护人员要在救治受伤生病群众的同时,保证官兵的身心健康。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殷殷关爱,像汩汩暖流流淌在抗震救灾官兵心间,化作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力。  
    牢记使命、奉献忠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深切关怀激励13万人的大军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深切关怀,凝聚起抗震救灾官兵的满腔赤诚。从挺进重灾区到打通生命线,从千方百计抢救搜救到“进村入户”……大灾大难面前,13万子弟兵把满腔大爱,无怨无悔地洒向地震灾区千千万万等待救助的父老乡亲。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山崩地裂之间,川西北崇山峻岭间的路几乎全部被扯断撕碎,路基垮塌、滑坡频发,巨岩纵横、飞石如雨,一条条山路变作天堑,一座座乡镇隔成孤岛。带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殷切嘱托,救援部队果断绕道雅安、马尔康,翻越夹金山,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路,迂回近千公里,历尽艰难险阻,挺进重灾区。他们的到来,为与世隔绝的受灾群众带来新生的希望。
    立体大救援,生命大营救,攻坚大会战。英雄的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热血书写着一个个奇迹——
    在震区大地上,一架架陆航战鹰紧急起飞,飞向崇山峻岭,穿越死亡峡谷,以挑战飞行极限的智慧和勇气,开辟出一条条“空中生命通道”,不知疲倦地为受灾群众飞翔。
    在接近垂直、高达百米的悬崖峭壁上,空降兵某部官兵将生死置之度外,奋不顾身架设软梯,成功营救出756名被困群众。
    武警水电二总队抗震救灾突击队105名官兵抵达四川北川县,增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作(5月28日摄)。新华社发
    在通往唐家山堰塞湖的途中,1000多名官兵身背炸药和雷管,冒着余震不停、滚石不断的危险,翻越高山,攀援绝壁,按时把大量抢险急需物资送达坝顶;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两上唐家山,操作数十台大型机械昼夜奋战,为成功排险赢得了战机。
    在连接一座座边村远寨的山岭上,数不清的小分队像一条条长龙在艰难奔走,官兵们身背肩扛、风雨兼程,为翘首以盼的受灾乡亲们送去救命药、救命粮……
    “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
    5月13日10时许,四川绵竹一所小学的救援现场。当几成废墟的教学楼在余震下突然晃动,上级下令救援人员立即撤出时,19岁的战士荆利杰双膝跪倒,大声喊出了这惊天动地的话语……
    “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在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震灾区、在13万人的抗震救灾大军中,这样的故事几乎天天在上演——
    为了120多名受灾群众,已经两天没有吃饭的济南军区某装甲师官兵让出了午饭;为了抢救乡亲,正在给奶奶办葬礼的甘肃徽县嘉陵镇人武部部长田宇脱掉孝衣冲向了战场;为了抚慰地震中失去儿女的孤寡老人,海军陆战队37名女陆战队员开展了“认亲”活动,自愿为老人们做“女儿”……
    深入“死亡谷”、攀越“断头崖”……来自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11名专家教授在四川地震灾区日夜搜寻救治伤员。这是一支“银发专家”医疗队——平均年龄57岁,然而他们的行动却像年轻人一样快捷……
    参加过邢台、营口、唐山地震救援的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卢世璧院士,虽年近八旬,却不顾年高体弱、身患癌症,坚持在一线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万一我们中的一个不幸遇难了,另一个一定要继续战斗在灾区,同时要赡养好双方的老人。”这是一对夫妻用手机短信许下的生死之约。这对夫妻都是南京军区第85医院医疗队队员,丈夫童强是一名外科医生,妻子陈徽军任医疗队教导员。大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夫妻俩便携手并肩共同奔赴救援一线……
    19岁的成都军区某部战士严情勇,因高强度负重和过度劳累,导致大网膜穿孔,10个脚趾全部磨破,但他强忍剧痛、一声不吭,坚持3天3夜不下火线,直至晕倒在救灾现场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在组织关怀下,他已康复归队,又重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像他们一样,面对断壁残垣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官兵们一刻也不曾离开过废墟下等待救援的生命;面对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官兵们昼夜兼程奔赴那最需要救助的地方……一个多月时间里,抗震救灾官兵保持持续旺盛的战斗力,搜救被掩埋群众2.7万余人,其中生还者3336人,巡诊、救治伤病员84万余人,运送伤病人员6.3万余人,转移受灾群众139万余人。
    成都军区某部官兵用4个小时将86岁的老人邓家英从15公里外的北川县邓家村背出山外(5月16日摄)。 新华社发
    目睹了子弟兵为了人民利益奋不顾身的一幕幕场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委书记侍俊感慨万千: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好的军队,永远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唯独不考虑自己。
    在地震灾区,子弟兵在救灾一线已持续奋战一个多月。但大家干劲不减、斗志不懈,在安置受灾群众、清理废墟、打通道路、排险解困等重点工作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汶川映秀镇,成都军区某红军师官兵昼夜施工,在最短时间内搭建板房973间、帐篷230顶,安置数万名受灾群众。
    在青川5个乡镇,济南军区某部1000余名官兵为8500余名转移群众搭建帐篷2000余顶。
    在北川柳林村,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为村民们建起了包括文化活动室、洗浴室、小卖部、厨房和厕所的“红星爱民新村”。
    在绵竹遵道镇,沈阳军区野战医院帮助当地卫生院重新设置了门诊、病房、手术室等科室,配齐了X光机、心电图机和急需药品。
    在一个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各抗震救灾部队还搭建起80余所帐篷学校,帮助3万多名灾区学生重返课堂,琅琅读书声在震后大地上重新响起……
    牢记使命、奉献忠诚,13万人的大军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号召,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牢记使命、奉献忠诚,英雄的人民军队在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上续写着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辉煌!

人民日报记者郭嘉 
新华社记者曹智 解放军报记者薛仁、丁海明



http://news.anhuinews.com/system/2008/07/21/002068965.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的爱国不仅是摇旗呐喊,而是激情和感动过后从点滴小事做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18:31 , Processed in 0.04458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