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4|回复: 15

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影响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2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iqing.net/2005/zltt/079815274367681.htm


摘要:分析中国古代数学史上重要的数学著作可以看出,《周易》往往被古代数学家们视作数学发展最早的源头,而且在一些重要的数学著作中,数学家们运用《周易》中的有关概念表述数学问题,对《周易》中的数学问题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数学成就。这一切足以表明《周易》对于古代数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周易;中国古代数学;  数学的起源;  数学问题

The affect of Zhouyi on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LE Ai-guo


(Institute of Science of Religio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 It can be seen by analyzing the important works of the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Zhouyi used to be regarded asthe earliest origi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by ancientmathematicians. Moreover, in some important mathematic works,mathematicians took advantage of notions related in Zhouyi to explainmathematic issues. They had made deep research on the mathematic issuesin Zhouyi and obtained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ll of these aspects areenough to manifest that Zhouyi had exerted important affects on thedevelopment of ancient mathematics.

  Key words: Zhouyi;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origin of mathematics; mathematic issues

  中国古代数学自汉代《九章算术》形成体系,发展至宋元时期达到高峰,期间出现了不少重要的数学著作。汉唐时期有“算经十书”,除《九章算术》之外,还有《周髀算经》、《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以及《数术记遗》;宋元时期有数学四大家,包括秦九韶撰《数书九章》,李冶撰《测圆海镜》,杨辉撰《详解九章算法》、《杨辉算法》等,朱世杰撰《四元玉鉴》。宋元之后,明代有著名数学家程大位撰《算法统宗》,等等。虽然《周易》算不上是一部专门的数学著作,但是,它作为古代重要典籍,尤其是作为儒家经典,流传于世,对于中国古代数学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自汉代《九章算术》至宋元时期以及明代的数学发展可以看出,那些流传久远的重要的数学著作中大都留存着《周易》影响的痕迹。

  一、《周易》与数学的起源

  标志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九章算术》,由246个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及其解法所构成,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内容涉及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等,包括分数概念及其运算、比例问题的计算、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运算、负数概念、正负数加减运算、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等。从逻辑的角度看,《九章算术》与《周易》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却说:“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探赜之暇,遂悟其意。是以敢竭顽鲁,采其所见,为之作注。”[1](序)也就是说,刘徽是通过《周易》的阴阳之说“总算术之根源”,从而明白《九章算术》之意,并为《九章算术》作注。显然。在刘徽看来,《九章算术》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一基础上,刘徽进一步认为,古代数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包牺氏画八卦。他在《九章算术注》的“序”中说:“昔在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暨于黄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于是建历纪、协律吕,用稽道原,然后两仪四象精微之气可得而效焉。”刘徽认为,数学是包牺氏为了“合六爻之变”而发明的,后来经由黄帝的进一步发展,以发挥《周易》“两仪四象”的功效。

  数学的产生是否真的源于《周易》,伏羲是否“作九九之数”,这是需要用历史事实来证明的问题。刘徽简单地断定伏羲作九九之数,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易传》中把远古时期的许多技术发明,包括鱼网、耒耜、市场、船、车、门、杵臼、弧矢、宫室、棺椁、结绳记事等11项,看作是当时圣人效法卦象而作;其中最早的是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2](《系辞下传》)。由此可见,刘徽所谓伏羲作九九之数的观点很可能是受到《易传》的影响。

  继刘徽之后,古代数学家大都认同数学源于《周易》的说法。宋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数学著作《数书九章》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一次同余组解法,提出了相当完备的“正负开方术”和“大衍求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3](上集“秦九韶”)在论及数学的起源问题时,秦九韶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之情莫能隐矣。”[4](序)他认为,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河图洛书”、“八卦九畴”,仍然把数学的起源归于《周易》。

  元朝时期著名数学家朱世杰的《四元玉鉴》论述了多元高次方程组的求解和高阶等差级数等方面的问题,被美国科学史家乔治· 萨顿(G.Sarton)称为“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5]。该书的“前序”由他的好友莫若所作,其中说道:“数一而已。一者万物之所从始,故易一太极也。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生生不穷者,岂非自然而然之数耶?河图洛书泄其秘,《黄帝九章》著之书,其章有九,而其术则二百四十有六,始方田,终勾股,包括三才,旁通万有。”[6]同样认为数学最早源于“河图洛书”。

  明朝末期的数学家程大位所撰的《算法统宗》是珠算著作,流传久远。该书的“首篇”有:总说、河图、洛书、伏羲则图作易图、洛书释数、九宫八卦图、洛书易换数、黄钟万事根本图。其中“总说”说:“数何肇?其肇自图、书乎!伏羲得之以画卦,大禹得之以序畴,列圣得之以开物成务。凡天官、地员、律历、兵赋以及纤悉杪忽,莫不有数,则莫不本于《易》、《范》。故今推明直指算法,辄揭河图、洛书于首,见数有原本云。”[7](首篇)与以往的数学家一样,程大位也认为数学起源于“河图洛书”,伏羲画卦。他还在“书《直指算法统宗》后”说:“数居六艺之一,其来尚矣,盖自宓戏宰世,龙马负图,而数肇端。轩后纪历,隶首作算,而法始衍。故圣人继天立极,所以齐度量而立民信者,不外黄钟九寸之管。”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古代数学家把数学的起源归于《周易》以及“河图洛书”,不仅仅是为了从数学发展史的角度确定数学的来源问题,更在于说明《周易》的原理与数学研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周易》原理与数学研究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虽然指出《九章算术》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认为他的《九章算术注》运用了《周易》的原理,但是,无论是《九章算术》还是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我们都很难从中看出这两部数学经典与《周易》有任何直接的逻辑关系。然而,在刘徽之后的许多古代数学著作中,则不乏有数学与《周易》密切相关的事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对《周易》中有关概念的运用。《数术记遗》是经北周数学家甄鸾注释而成,该著作后来被列为唐代明算科考试的必读书之一。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大数进法,二是记数法。记数法列举了14种记法:“其一积算,其一太一,其一两仪,其一三才,其一五行,其一八卦,其一九宫,其一运筹,其一了知,其一成数,其一把头,其一龟算,其一珠算,其一计数”[8]。显然,这里采用了《周易》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古代数学家大都研读过《周易》,因此,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借助于《周易》的概念是不足为奇的。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所撰《四元玉鉴》的“卷首”有“四象细草假令之图”一节,通过“一气混元”、“两仪化元”、“三才运元”、“四象会元”的概念分别给出了天元术、二元术、三元术、四元术的例题各一道,并予以解答和说明。这显然是受到《周易》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三才”之道的影响。同时,在《四元玉鉴》下卷的八门中有“两仪合辙”提出二元术问题12道,“三才变通”提出三元术问题11道,“四象朝元”提出四元术问题6道。至于朱世杰的“四元术”,莫若在《四元玉鉴》的“前序”中说:“其法以元气居中,立天元一于下,地元一于左,人元一于右,物元一于上。阴阳升降,进退左右,互通变化,错综无穷。”[6]祖颐在《四元玉鉴》的“后序”中说:朱世杰“探三才之赜,索九章之隐,按天、地、人、物立成四元,以元气居中,立天勾、地股、人弦、物黄方。”也就是说,“四元术”以天、地、人、物为“四元”,以元气(常数项)居中。显然,这是借助了《周易》的天、地、人“三才”的概念。


  明末数学家程大位所撰的《算法统宗》,把河图、洛书、伏羲易图等置于全书之首,然后才介绍数学基础知识、珠算理论以及各类算题,这也许包含了借《周易》的概念统领整个数学体系的意味。

  虽然在今天看来,古代数学家运用《周易》的有关概念来表述数学问题似有牵强附会之嫌,但笔者认为,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中所采取的这种做法不可轻易视之为牵强附会而予以否定,而应当深入研究他们所采用的《周易》的概念与其数学研究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即使属牵强附会,也应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以及对于数学研究所起的作用。

  第二,对《周易》中数学问题的研究。《周易》中包含有数学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周易·系辞上传》中所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毫无疑问,这一揲蓍卜筮之法包含了数学问题。对此,历代数学家多有研究。北周数学家甄鸾曾撰《五经算术》,《四库全书·五经算术》“提要”说:“是书举《尚书》、《孝经》、《诗》、《易》、《论语》、《三礼》、《春秋》之待算乃明者列之。”其中卷上“《周易》策数法”对上述《周易》中的数学问题作了研究和注释。甄鸾说:“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天数奇,二十五。地数耦,三十。并天地之数,合五十五,谓之大衍之数。揲蓍得乾者,三十六策然后得九一爻。爻有三十六策,合二百一十六。揲蓍得坤者,二十四策然后得六一爻。爻有二十四策,合一百四十四。并乾、坤之策,三百六十,当一期之日者,举全数也。上下经有六十四卦,卦有六爻,合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九、六各百九十二也。阳爻以三十六策乘之,得六千九百一十二,阴爻以二十四策乘之,得四千六百八。并阴阳之策,合得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也。四营者,仰象天,俯法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也。十八变者,三变而成爻,十八变而六爻也。八卦而小成者,言虽成易,犹未备也。”[9](卷上《〈周易〉策数法》)从数学的角度看,甄鸾的论述只是涉及算术中的加乘运算,但是可以从中看到古代数学家对于《周易》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五经算术》作为“算经十书”之一,其所包含的对《周易》中数学问题的研究,对于后世是具有重要影响的。

  宋朝数学家秦九韶所撰的《数书九章》分为九类,每类九题,合八十一题。其第一类为“大衍类”,论及“大衍求一术”。秦九韶说:“昆仑旁礴,道本虚一,圣有大衍,微寓于《易》。奇余取策,群数皆捐,衍而究之,探隐知原。”[4](序)他认为,“大衍求一术”存在于《周易》之中,只要深入研究《周易》揲蓍卜筮之法就能够把握。为此,该类的第一题为“蓍卦发微”:“问:《易》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又曰:‘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三变而成爻,十有八变而成卦。欲知所衍之术及其数各几何?”[4](卷第一《大衍类》)根据数学史家的研究,这里所提出的“大衍求一术”和现代数学通常所谓的一次同余组解法相类似。[10]由此可见,秦九韶不仅从《周易》揲蓍之法中提出了数学问题,而且通过对这一数学问题的研究,引伸出一次同余组的解法,并且还明确把这一解法与《周易·系辞传》的“大衍之数”联系在一起,而称之为“大衍求一术”,这不能不说是易学研究与数学研究的一种和谐的统一。

  第三,对《周易》中数学问题的进一步发挥。《周易》中的数学问题除以上所述揲蓍卜筮之法外,还有“河图洛书”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看,“洛书”是一个三阶纵横图。

    有关“洛书”的数字排列最早可见《大戴礼记·明堂》在论及明堂时所说的“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黄帝内经·灵枢》的《九宫八风》篇也记有:“立秋二,玄委,西南方;秋风七,仓果,西方;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招摇中央;冬至一,叶蛰,北方;立夏四,阴洛,东南方;春分三,仓门,东方;立春八,天留,东北方。”《易纬·乾凿度》说:“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后来的数学家甄鸾在《数术记遗》中对“九宫”作注释时说:“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宋代的刘牧把“洛书(刘牧称之为“河图”)”与“九宫”等同起来,并且说:“昔虙牺氏之有天下,感龙马之瑞,负天地之数出于河,是谓龙图者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腹心,纵横数之皆十五。”[11]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所著《周易本义》中首先论及“河图洛书”的来源,并且说:“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12]宋朝时期的数学家杨辉对“洛书”这一三阶纵横图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引伸到对多阶纵横图的研究。在所撰的《杨辉算法·续古摘奇算法》中,杨辉进一步构造出了四阶纵横图,并给出构造方法。此外,他还构造出了五阶、六阶、七阶、八阶、九阶和十阶纵横图,十阶纵横图又称“百子图”:

  继杨辉之后,明代数学家王文素的《算学宝鉴》以及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也对多阶纵横图及其构造方法作过的论述。应当说,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于纵横图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周易》密切相关的。

  三、《周易》与古代数学

  理解《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的密切关系,可以从儒家与古代数学的关系入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数学就受到儒家较大的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教育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周礼·地官司徒》有所谓“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的“数”实际上包括古代的数学知识,“九数”就是指当时数学这门功课的九个细目。至于“九数”的细目,《周礼》中没有列出。东汉的郑玄在他的《周礼注疏·地官司徒·保氏》中引郑司农(郑众)所言:“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这与《九章算术》的纲目大致相同。汉代,儒家经典被确立,同时,数学也被认为是儒家必须修习的科目。中国数学史家钱宝琮先生甚至认为,“《九章算术》的编集与东汉初年经古文学派的儒士有密切的关系”[13]。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撰《颜氏家训》,其中的“杂艺”篇说:“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历者,皆学通之。”认为儒家应当通晓数学。可见,在中国古代,数学与儒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被列为儒家五经之首的《周易》与古代数学的密切关系。

 《周易》对于数学的影响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周易》对古代数学家的知识结构的影响。古代数学家大都学习或研究过《周易》,甚至精通《周易》,因此,《周易》是古代数学家的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他们在研究数学时或多或少会受到《周易》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其二,易学对古代数学家研究方式的影响。《易传》在诠释《周易》时认为,《周易》“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2](《系辞下传》),而且是后来所有知识的总源头。与此相类似,古代数学家在研究数学时,首先要讨论“源”的问题,并且总是把《周易》看作是数学的源头,同时还试图从《周易》中引伸出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古代数学家的这一研究方式显然是受到《易传》的影响。

  正是在《周易》的影响之下,中国古代数学家,或是把数学产生的源头归于《周易》,或是采用《周易》的概念以表达数学问题,或是对《周易》中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引伸,从而对古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证明了《周易》对于古代数学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徽.九章算术注.四库全书本.
  [2]孔颖达.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秦九韶.数书九章.四库全书本.
  [5]钱宝琮.宋元数学史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204.
  [6]莫若.《四元玉鉴》前序.朱世杰.四元玉鉴.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一).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7]程大位.算法统宗.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8]徐岳.数术记遗.四库全书本.甄鸾注.
    [9]甄鸾.五经算术.四库全书本.
  [10]钱宝琮.中国数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206-209.

  [11]刘牧.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四库全书本.
  [12]朱熹.周易本义.四库全书本.
  [13]钱宝琮.《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与哲学思想的关系[A].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乐爱国(1955-),浙江宁波人,哲学硕士,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的研究。


[ 本帖最后由 vivi_cn 于 2008-7-22 01:30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7-22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这个可复杂了,先要明白什么是数学............头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祖先崇拜,各行各业都有一开山祖师。洛书周易可视为中华算术的鼻祖,古人写著书立传前歌颂一番乃常情。非说有什么指导作用未免牵强附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历法研究中,获得正确的历法数据主要是依赖于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虽然古代历法家大都精通《周易》,但是我们并无法确切地知道《周易》在他们获取历法数据过程中实际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这涉及历法家的思维和心理过程。我们可以讨论的是,古代历法家用《周易》解释历法的基本数据,对于古代历法的发展来说,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或者是多此一举、可有可无。我们首先必须承认,在科学研究中理论解释的必要性。古代历法家并不满足于所获得的基本数据,而试图对它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是历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是必要的,不是可有可无。至于为什么用《周易》来解释,这是由当时历法研究的“范式”来决定的。在中国古代,科学,包括历法,是文化的一部分,包含在文化之中,在儒家文化占主流的背景下,是儒学化的科学,[[7]](第293-306页)因而也是以《周易》为基础的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历法家大都要遵循《周易》,而不可与之相矛盾;尤为重要的是,用《周易》解释的历法才有可能得到推广和延续,相反,历法如果与《周易》相矛盾,则不会被认同,甚至会被抛弃;因而也就不难理解古代历法家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用易数来解释历数,进而形成一种历法传统和研究“范式”。如果《周易》象数是古代历法研究的“范式”,那么,《周易》象数对于古代历法研究的积极意义,那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我想等大家看了这段就能明白了,当时的理论如果不能用“易”解释,是根本不能被人所接受的!
所以在历法研究中,获得正确的历法数据主要是依赖于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但是也必须从易的方面去解释其他的科学,学术也必须如此要不染则不能被认同!!!
所以易只是人为的将其神化,但是我们要从中提取一些古代理论必须依存与易经,但是难道我们现代还要返回到古代的思路中去吗?我想我们应该从中去抽取里面的中国哲学才是最有价值,也是最本质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wengya0001 于 2008-7-22 08: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ngya0001 于 2008-7-22 08:46 发表
在历法研究中,获得正确的历法数据主要是依赖于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虽然古代历法家大都精通《周易》,但是我们并无法确切地知道《周易》在他们获取历法数据过程中实际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这涉及历法 ...


请您告诉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周易,和通行本周易,有何区别?为何如此?周易虽然难懂,他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让我们以“要想灭亡一个民族,只要让那个民族三代以上不能掌握本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实现目标”为时刻警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也请你告诉我,秦汉以后用的周易是什么版本?而且我告诉你,马王堆出现的是易经,而易传是孔子为其系上去的,易经,易传是两个结合才叫周易!所以请你先搞清楚易的历史再来和我讨论
这里说声抱歉,可能语气有点急噪,但是请LS的能静下心去看下易的发展史再来说。就像上次有人说周易是道家的经典而贻笑大方。其实周易是儒家的经典,是当时时代对易的通俗化解释。
而且,我并不是反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我坚决抵制想借用传统文化复兴的玄学,儒学等等利益团体!

[ 本帖最后由 wengya0001 于 2008-7-22 09: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wengya,别人说易也就算了,你研究易还这么说,可见你对易也是有偏见的。

确实,易传是儒家创始人孔子作的,但易传中的内容并不仅是道德修养方面。你研究道德修养自然无可厚非,但要因此否定其他的,就不对了。

易经的来源比儒家早,和你说的天文和数学都有关。

也请你好好的复习易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易经没有偏见,我只是就事论事,易经不是神化的东西,只是人喜欢把他神话而已。易经对我们研究古人的思想观很有帮助,但是很多人注重的是他的宗教观!VIVI请问你了解易经多少系统发展?我很肯定易经在古代社会的价值,也肯定他在我们总结一些社会,历史,甚至人生规律的价值,但是他必须结合在现实和实际中来!
易经中有真理,但更多的是围绕在真理和本质中的表面例子具有迷惑性和限制性!很多人看易经只能说是看而不是研究,因为他们连中国传统文化的派系和发展阶段都不去系统概括的读。
总是希望捉住易经某些句子和结构去自我幻想和想象,妄想一步登天,发现真理和本质的东西!但是如果想获得本质的东西是一定要经过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请好好看我地板上写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wengya,我也是就事论事。我说你对易经有偏见,是指你太重视易的“理”,而忽视了易的“象数”。

对地板的那段我有这样一个问题:
是因为一定要用易解释才能被人接受而用易,还是因为易包含天文学原理而用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ngya0001 于 2008-7-22 08:46 发表
在中国古代,科学,包括历法,是文化的一部分,包含在文化之中,在儒家文化占主流的背景下,是儒学化的科学,[[7]](第293-306页)因而也是以《周易》为基础的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历法家大都要遵循《周易》,而不可与之相矛盾;尤为重要的是,用《周易》解释的历法才有可能得到推广和延续,相反,历法如果与《周易》相矛盾,则不会被认同,甚至会被抛弃;因而也就不难理解古代历法家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用易数来解释历数,进而形成一种历法传统和研究“范式”。如果《周易》象数是古代历法研究的“范式”,那么,《周易》象数对于古代历法研究的积极意义,那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我想等大家看了这段就能明白了,当时的理论如果不能用“易”解释,是根本不能被人所接受的!
所以在历法研究中,获得正确的历法数据主要是依赖于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但是也必须从易的方面去解释其他的科学,学术也必须如此要不染则不能被认同!!!



严重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伦理哲学思想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一是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形成时期
二是秦汉儒家伦理哲学走上了政治化和社会化的时期
三是宋明时期儒家伦理哲学化和道德主体自觉化,更加变成了一种形式论和等级化,变的迂腐和不知变通。
四是明清儒家伦理陷入困境到现代化
这是儒家思想的发展,而且我们了解历史的人可以知道从秦汉开始越到后来,形式上倡导的儒家已经和孔子提倡的伦理哲学思想越来越背道而驰

而易经的流传是在我们说的神话般的史前社会,后到周文王重卦变64卦但是卦序改变变乾为首卦,本来卦序是坤为首卦因为殷朝注重人的力量,认为人定胜天。而周开始突显“仁”的价值和天人合一的观念,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已经受人的意识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和孔子分别对易经作出解释,因为其思想的不同卦序也有所区别,至今被人接受的卦序就有3种。
秦汉后易经和儒家关系密切发展多受儒家主流思想影响。而其他诸子百家成为旁支。
易经成为那时候的文化范体。但是推定历史发展的是科技和一些农业工具的产生,这里我又想问问,多少人看过我们中国的农具等生产工具的发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说的就这么多!在古代秦汉以儒家为根本体系的社会,如果不能用儒家的经典解释周易,那么那个就算是正确的观点也是不会被当时社会主流所接纳和推广的!~所以很多工具,科目的发明,就算经过了众多数据观测和数学计算,也要牵强附会的用周易的原理去解释,要不然,就算再多的心血也说你是旁门左道!
这也是导致了最后宋明的儒家变的理论化和脱离实际化甚至僵化思想!最后一直被洋人用中国的三大发明引发的(指南针引发航海改革,造纸术引发政治,经济改革,火药引发军事改革)大改革后产生的枪炮打破了封建的大门。我想问问那时候中国把四大发明用在了什么地方?

还有如果真要研究原汁原味的易,卦序的字根本和现在的天差地别,像乾卦的乾马王堆出土的帛锦上是健,还是繁体。如果看的是64卦的,那是周文王重过的,只有象,序,题,辞和名其中已经加了周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卦序也以健为开头。叫易经(可能易经还是孔子解释的)而易传是战国后孔子的弟子之手,汉代前都是独立流传,到了汉代才汇编成集,
易经和易传加起来合称周易。所以研究周易的人还是说是研究孔子儒家的思想。归根到底是儒家思想。战国前儒家思想还能吸收诸子百家的言论,成就了它的发展。当秦汉将其政治化后倒越来越排斥异己了,也越来越故步自封和僵化……

[ 本帖最后由 wengya0001 于 2008-7-22 17: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门科学,包括数学在内,是人们在解决生产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脱离了“生产实践”这个基本前提,任何理论都是空洞的。中国古代有算术,但没有形成发达的数学,原因也在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方程、微积分、概率、复数、解析几何等这些概念的引入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生产问题。当代以及往后,包括数学在内的各类学科还必定是要围绕社会生产的需要进行发展。
关于周易和数学的问题,必然先有算术,然后才会用数学的语言来描绘易的东西,而不是相反。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标志,最重要的成果在于它进行了辩证思考,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近代西方哲学才系统出现的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否定之否定的观点等等,这些思辨哲学使国人在社会思想及发展方面取得了早于西方上千年的文明进步。这也是西方人对易充满神秘和敬佩的地方。至于非要有人把易与具体科学划等号,非要认为它是万事万物的世宗,恐怕就是无视哲学与一般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周文王要演八卦,老子和孔子要解释易经?周易为什么会被神化?

我觉得我们应该弄清楚这样一个顺序:

首先,易经因为其所包含的哲理和科学被古代圣人们发现并解释,而广为流传;

然后,因为其适用面太广,太过深奥,加之被主流思想推崇而被神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ngya0001 于 2008-7-22 08:46 发表
在历法研究中,获得正确的历法数据主要是依赖于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虽然古代历法家大都精通《周易》,但是我们并无法确切地知道《周易》在他们获取历法数据过程中实际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这涉及历法 ...


敬佩敬佩。想不到 文雅 对古历法还有研究。我老是想,古人研究历法的,必是当时大智之人,现在的大学生用现代物理数学知识,恐怕也没几个能独立的推断出日月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现代科学完全是在天文学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最早的科学家,应该是这些研究历法的古人了。

凡历法必先提易经,应该和文革时科学论文必以毛主席语录开头实无两样。

[ 本帖最后由 老清华 于 2008-7-22 20: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1 08:50 , Processed in 0.06194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