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8.5 BBC】新航站楼、奥运气氛和炎热【媒体】BBC中文网
【链接】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540000/newsid_7543400/7543494.stm
蒙克
BBC中文部记者
前次到北京,只是从远处看过北京机场的新航站楼,觉得像个低伏在地面的大贝壳。这次来北京,第一次使用新航站楼,身临其境,才觉得世界第一大航站楼里面的高大和宽敞。
英国媒体报道说,伦敦希思罗机场的5个航站楼加在一起都不如北京这座新航站楼大。据说新航站楼和机场扩建总耗资为30亿美元。 新航站楼最大的特点是宽敞明亮,是英国建筑师福斯特的作品,伦敦的机场和办公楼中也有不少他的设计,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他设计的玩意,几乎是千篇一律地在钢架外面罩玻璃。这种"宽敞明亮"已经成了建筑设计的流行套路。 里面和香港的新候机楼一样,是玻璃钢筋笼罩下的一体化空间,只不过更大。过了安全检查,要坐一段轻轨快车去取行李。感觉坐车走了很长一段,到站一看,仍然没有走出新候机楼,就像孙悟空翻了个斤斗后一看,还没逃出如来佛的手心。
新航楼是新国门
新航站楼,是名副其实的国门,因为外来的访客在这里第一次感受中国。一个第一次来中国的欧洲朋友说,新航站楼让欧洲的机场设施相形见绌,欧洲好像还在中世纪。不知道几百年前欧洲人来北京第一次看到故宫巍峨的宫殿和宽敞的庭院是否也有类似的感觉。估计航站楼面临和其它奥运设施一样的问题,即巨大能力的空间是否能在奥运后仍然被高效利用。 还没进北京,在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一派奥运气氛,穿运动衣的各国体育团队纷纷抵达,穿不同制服的奥运志愿者主动提供帮助,蜂拥在奥运专门出口的媒体记者和林立的摄像机。从机场到市区,有奥运专行车道,北京的环路上也专门设了涂有奥运标记的专门车道。到了北京市,在街道上还能看到很多穿其他式样制服的奥运志愿者。 到住处打开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的奥运专家、礼仪专家,多得像楼下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有专家在讲应该如何观看奥运,还有指导观赛时观众应该如何鼓掌,好像为刘翔加油也成了一门学问,大学里的专家在教人做什么飞翔指的手势。不知道以后大学里是不是还会设立永久性的礼仪专业,或给刘翔研究设个硕士、博士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机场有免费的北京奥运地图,商场里有奥运专柜,卖各种奥运书籍和资料。奥运的热度可以和北京炎热的气温相提并论。近20年北京不知扩大了多少倍,而且各处高楼林立,各处都有空调,满街跑的汽车都开冷气,所以北京的夏天,已经不是过去的夏天。除了原来夏天的炎热,现在还要加上所有室内和车内人造低温环境排放产生的巨大热量。如果说以前北京的夏天像个蒸小笼包的笼屉,那么现在就成了一个工业化的不锈钢蒸笼。 北京奥运前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碰巧这里电影院到处在放新电影《赤壁》。当初等待东风的诸葛亮,没有现代的卫星云图和计算机模型,估计急得象热锅蚂蚁一样。估计现在北京奥组委的人,企盼大风的心情就象赤壁大战前的诸葛亮一样,希望一场风把顽固地罩在北京上空淡淡烟雾一扫而光,满足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奥运承诺。
[ 本帖最后由 rainbowapp 于 2008-8-8 10:5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