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9|回复: 3

[抗震救灾] 像关心汶川一样关心攀枝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灾难以灾难的方式继续,疼痛以疼痛的方式绵延。汶川大地震刚过百日,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再发6.1级地震。截至9月1日11时,地震共造成36人死亡,506人受伤。
刚刚经历过“5·12”汶川地震的中国,又将如何承受这样的悲伤?无论如何,各级政府及组织已经紧急投入到抗震救援中。这是我们在悲痛中依然能够看清的良知与责任的方向。的确,从震级与损失或灾情而言,“8·30”攀枝花地震远不及汶川大地震。但这不是我们不去关注、不去承担的理由。因为截至目前在“8·30”地震中罹难的36人,他们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并不会比汶川69226名死难者低。那每一个一瞬间失去亲人的家庭,他们的悲伤,并不比汶川地震那些痛失亲人的家庭轻。那每一个仍然急需帐篷、板房、棉被、食品的灾民,他们于惊魂之后的渴望与希冀,并不比经过汶川地震的灾民们少。
因此,在这样一片依旧余震不断的大地上,我们期待的来自国家、社会乃至每个同胞的责任与爱心,也与汶川地震期间没有两样。
不是因为汶川,所以才关注攀枝花。是因为生命的价值所在,所以才休戚与共。如果说在汶川百日,在那曾经灾难的现场升起的祭祀的烟火中,我们曾经担心遗忘。那么当“8·30”攀枝花地震发生,我们则必须坚定而明确的是,灾情或有大小,人的价值永恒。
灾情仅仅是丈量苦难的方式,绝不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我们的人性与美德,绝不因为灾情的大小而表现迥异。而人的价值,不光体现于身陷灾难中的人们的生命价值,更体现于人们在对于灾难的共同面对与承担中。骨肉不能相弃,生命因为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才拥有尊严与价值。
对每一起灾难的承担,都将成为人类文明的背书。即使是在汶川地震死难者百日之期后,当我们回首“5·12”所激起的举国同悲的力量,守望相助的信心,还有无论是那“黄金七十二小时”之后坚定的救援,还是三天哀悼日的国旗半垂、共此国殇的致哀,抑或在灾区重建与心理重建中体现出的关切与细致,那所有曾经在灾难中闪现出的人性光辉与责任担当,依旧令人动容。这一切也足以让我们相信,在废墟之上,必定有一种价值生长。所谓“民胞物与”,不弃不离。至关重要的是对“生命至上”文明法则的期求,对“以人为本”政治伦理的追循。这些,与死难者的数字无关,与地震的烈度无关。
以一只有力的手,救苦救难,握住废墟之下已经微弱的呼吸,并且抚慰所有受伤的心灵与肉身。在今天,让我们像祈祷汶川地震的人民那样为攀枝花祈祷。灾难或许在不断考验着人们情感的承受力,但也同时在不断提升人类文明与思想的更大共识。当我们能够承担每一起灾难,我们将不惧怕任何更大的灾难;当我们能够分担每一个人的痛苦,我们将减少痛苦;当我们能够担当所应担当的一切,我们将有能力也有勇气防患于未然、处之以泰然。只有当人的价值永恒,我们才可能拥有超越任何苦难的信心。
■ 新京报社论
原题:灾情或有大小,人的价值永恒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09/0902_23_758112.shtml
发表于 2008-9-3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应该这样的,同样是受灾,同样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3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灾情或有大小,人的价值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吁更多的网友一起关注攀枝花地震,大家心连心,手牵手,再次一起共度难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5 17:32 , Processed in 0.08017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