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和我不过是“潘金莲”隔着的距离
清哲木
《我不是潘金莲》这部影片上映已久,可惜,笔者襄中羞涩,一直无法走进影院,一观冯小刚这部令人玩味的作品。直到昨天晚上,我无意中看到电视订购VIP频道,可以看这部影片,本着绿色环保,价廉物美不浪费一分钱的消费理念,我仔仔细细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谈不上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不属于大制作的影片,但是,就是在这种朴实无华的剧情深深的吸引了我。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顶着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洗清冤屈,反而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两会”时。她都是地方告状上访专业户,而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眼熟吧!这一幕?虽然是电影,但活脱脱的来源于生活的伟大艺术,冯小刚用电影叙事方式,反映了得下中国普通百姓维权的艰辛与困苦。
源于前夫的一句“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让李雪莲耿耿于怀。自此,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一直伸冤到北京的荒诞故事;竟持续二十年。不断上访伸冤的漫长路途。在北京上访期间,地方政府想方设法的围追堵截,连“美男计”潜规则,也派上用场,唯一的目的就是堵截李雪莲上访告状,这种不解决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反映问题的人,笔者怎么觉得冯导抹黑的手法太高明了,这明明是现实剧,非要用“潘金莲”来意淫一把大众,其实,谁都明白,李雪莲的遭遇和我们很多人的遭遇不过是一场屏幕的距离。
针对这部电影,湖北代省长王晓东也连发五个“为什么”,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变成一桩大事、一个简单问题会变成一个久拖无解的复杂难题?为什么群众和干部相互之间缺乏信任?为什么上级的意见在层层传达执行中变味、走调,甚至与初衷完全背离?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人在前边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捡芝麻”这种怪现象?为什么各级官员没有任何人故意刁难李雪莲,可是事情却越办越糟?这五个“为什么”道明了部分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就是不讲政治,也是腐败的深意。
《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借李雪莲的不屈不饶,现了一把官场的原形,也顺便给各级官员上了一堂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活教材。在商业化、娱乐化成为主流文化的氛围里,拍一部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政治讽刺片是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天天喊着要“正能量”的语境下,影片通过窥视感的镜头方式把官员之间形成了一种等级化的从属、主奴关系,下级对上级的逢场作戏、唯唯诺诺的丑态,如法院荀院长请老领导吃饭、马市长与郑县长在河边密谈、郑县长在办公室训斥贾聪明等,这讽刺了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本位。与其说体现了冯小刚借李雪莲的柔弱之躯来批判权力,批判官官相护、脱离群众的官场不正之风。不如说;冯导真是聪明人,懂得官场文化,那种“看破不说破”善于拿捏刁民与官府的分寸,既通过电影为民女做了主,又替官府清了浊气,但是,现实中的李雪莲和屏幕上的潘金莲,每天都在上演,相同的剧情不过是你和我隔着一个潘金莲的距离,那层屏幕的窗户纸,你知、我知、他们也懂得!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