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山水之间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9063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媒体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警惕娱乐埋葬了历史

已有 166 次阅读2011-9-2 11:51 | 历史, 人民日报

媒体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警惕娱乐埋葬了历史
2011年09月02日 08:54:22 来源: 人民日报
 

当心娱乐埋葬了历史

——从一些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谈起

  近两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建党9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我们迎来了普及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良好契机。电视作为集公共性、传播性、针对性、亲民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媒介,在众多宣传主流价值的媒介形态中脱颖而出,其中掀起的一股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播出热潮,尤为引人关注。

  将中华民族这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以影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认真创作出尊重历史事件、尊重历史人物的电视剧精品,是电视对塑造国家形象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贡献,也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已经更多地从纸质文字转向了网络和电视,尤其是现在中国电视剧的受众主体,已经集中于青少年和一般知识水准的普通百姓。如果电视剧创作者不能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那么作品所呈现的影像及其表达的主题就会误导观众,对他们产生不容小觑的消极影响。遗憾的是,在近些年的荧屏上,一些电视剧一味追求娱乐效果及商业利益,以游戏精神亵玩历史,这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令人堪忧。

  游戏历史,丧失文化自尊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抗日英雄是时代的楷模和民族的脊梁,然而他们又是和我们一样有着血肉之躯的凡人,没有三头六臂,无法刀枪不入。可在有的电视剧中,真实的英雄却被功夫了得的“超人”所取代,与日寇的残酷搏斗成了不乏魔幻色彩的武侠传奇。

  电视剧《抗日奇侠》中的几位抗日奇侠,有的以绣花针为暗器,能不留痕迹在瞬间致人死地;有的拥有铜头铁臂,能一掌断石,几拳便可令日本人粉身碎骨;还有的会缩骨功、易容术、化骨绵掌,能避开子弹……在这接二连三、让人眼花缭乱的功夫炫技中,观众仿佛在观看一部金庸式的武侠传奇剧,全然忘了该剧特殊的时代背景及沉重的历史主题,也更感受不到民族抗战的悲壮和牺牲的惨烈。

  在“奇侠”们的拳脚交加中,荧屏上出现了一批讲述平民抗战“剑走偏锋”的作品,似乎要掀起一股“痞子风”。如电视剧《烈火》,为了娱乐观众,营造强烈的戏剧感,剧中主人公不仅有迷药“坦白剂”这种奇物,而且还是江湖道上和警察局黑白两道通吃的奇人。一边是言行低俗、一身匪气的痞子豪杰,一边是无所不能、令日军闻风丧胆的神秘大侠。这样传奇故事中的另类英雄不仅模糊了观众对抗战英雄的正确认知,也模糊了他们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以上个世纪30年代大上海为背景,讲述帮会势力抗日的电视剧《断箭》,40多集的篇幅,大多在描写主人公争夺地盘的恩怨情仇,直到最后几集才从黑帮之间的厮杀落脚到民族抗日上。表现这样一个特殊的抗日群体,本来可以有很强的故事张力,然而剧作却耽于把帮会传奇化、把英雄超人化、把日军愚笨化,其中不乏脱离史实之处,像潜入日军医院偷取药品,光天化日之下在街上偷得日军钥匙等危险行为,主人公只身一人便轻松完成,如同儿戏。

  作为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以如此娱乐化的方式去呈现残酷的战争,会使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将一场民族劫难看成一出险象环生的游戏,看不到八年抗战的艰辛,看不到一个民族被侵略、被蹂躏、被迫反抗的悲壮,更无法理解和铭记无数先烈惨烈的牺牲。如此戏说历史、轻视英雄的做法,其直接后果就是消解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为了娱乐,为了收视率,竟能容忍将本民族的血泪史拿来戏说和娱乐,这归根到底是历史观出了问题,是丧失文化自尊的表现。

戏说史实,混淆民族记忆
  作为受众面广泛的影视作品,创作上不能违背历史真实,不能凭主观臆想随意编造,这是历史剧创作者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便捷平台。观众愿意看到生动再现的影像,获得真实可信的认知,从而切身感受来自历史的气息。这也是抗战题材电视剧之所以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家长里短的家庭情感剧,可以根据创作者的生活经验、观众的喜好进行比较随意的创作,剧情设置可以捕风捉影,情节发展亦可天马行空,因为观众自可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加以判断和接受。而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则担负着再现历史的使命,必须要以确凿的史实为出发点,让艺术创作服务于历史真实,而不是让历史成为艺术创作的下脚料。电视剧《滇西1944》以中国远征军在滇西二渡怒江、与日军激战于松山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敌我双方互探情报的故事。剧中由8人组成的远征军“黑丛林特遣队”,能够轻松穿越敌人防线,进入日军阵地打探敌情。在那样一个生死对决的紧急关头,日军情报机构首脑因迷恋军统女特工而误事,日军堡垒工程师因自恋自己的成果而泄露照片,这样的情节毫无史实根据可言,也违背基本的逻辑常识。而与剧中形成鲜明对比的真实历史却是:松山是日军建造的有“东方马其诺”之称的城堡式坚固防御阵,子母堡达40多个,火力网状交叉。日军在松山阵地完工之时,为了严防走漏消息,甚至把从各占领区抓来建筑工事的1670余名苦力全部注射毒针秘密处死,其小心慎防的程度可见一斑。如此魔鬼式的地狱,我军想进出自如,等于天方夜谭。有 “战争绞肉机”之称的松山之战,远征军最终以6.2∶1的伤亡比例艰难战胜日军,造成了中国远征军多达7763人的惨重伤亡!
  诚然,电视剧创作离不了艺术加工,在不违背历史逻辑、不改变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也是它的挑战所在。而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创作者为了收视率,为了吸引眼球而出奇招,不惜篡改历史,把年代、地点、人物、情节肆意地重组,违背史实,编造故事,误导观众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与《滇西1944》同类题材的《国际大营救》,同样是从一架失事的飞机开始的,故事的背景、时间及地点一致,失事起因与结果也大致相同,飞机所乘人员都携有军事秘密,失事后都被日军俘虏,然后我方展开营救。唯一不同的是俘虏的身份:一个是携有国际联盟作战机密的美国飞虎队上校,一个是携有远征军渡江作战部署的普通中国军人。如此雷同的剧情,又如此随性的设计,观众看后难辨真假,莫衷一是,很容易迷失在混沌的历史记忆中。
  同为远征军题材的电视剧《中国血》讲述的则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赴缅参战失利,断后的“东北营”奉命向印度撤退,在密林深处与敌人展开的生死较量。据史料记载,第一次中国远征军中并没有东北军的成分,第二次远征军中第20集团军所属的第53军才是东北军。剧中“东北营”所处的深山密林,是历史上新22师撤入印度前迷路所经过的野人山,这支部队被一架美国飞机偶然发现,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才得以走出野人山,并不是如剧中所述的受地下党的保护和帮助。该剧对于这段历史无中生有的乾坤大挪移,让观众看完该剧,仅仅是记住了寥寥几个虚构的“东北营”战斗英雄,却不知在穿越野人山途中,有3万名将士长眠于此。
  以上所述的游戏历史、戏说史实的弊端,并非个例。造成如此泛娱乐化创作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电视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为了缩短创作周期,尽快收回成本并赚取利润,创作者普遍前期准备不足,对历史资料和真相缺乏基本的搜集、核查过程,在故事本体还未成型时,便仓促进入艺术创作。手头素材不足以搭建故事框架时,便信手拈来进行编造。二是创作者急功近利,贪图收视效果及其经济回报,一味追求以奇制胜,吸引眼球,从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三是如今影视制作的门槛过低,影视公司良莠不齐,影视市场秩序浮躁,使得一些低俗剧作和节目有漏洞可钻。如此等等,娱乐化、铜臭味致使一些历史题材、宏大叙事的作品误入歧途,这是对历史也是对观众的极端不负责任。即便我们拥有可供多维度、多视点创作的丰富历史素材,但如果继续深陷商业和娱乐的沼泽中,我们所收获的历史题材作品只能是不见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的糟粕之作,只能沦为流行文化的附庸,这将给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留下莫大的创伤。(何珊 崔嘉贝)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0-31 09:53 , Processed in 0.02744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